称重传感器选用的一般规则
称重仪表选型原则

称重仪表选型原则称重传感器和仪表的选型原则:1 电子秤传感器和仪表的选型中与衡器相关的计量参数1.1应根据衡器的主要参数:最大秤量、最小秤量、准确度等级、最大检定分度数n、工作温度范围、承载器的静载荷、去皮重量等选择。
2 称重传感器选型2.1准确度等级及称重传感器温度范围及湿热稳定和蠕变指标,必须满足衡器的要求。
2.2如果衡器系统设计时没有规定称重传感器的误差分配系数,称重传感器的误差分配系数可以是0.3~0.8,2.3如果衡器系统设计方案中没有规定称重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那么温度范围下限是-10度及温度范围上限是40度。
根据衡器系统设计方案,也可以对温度范围做出限定,但工作温度范围不得小于30度。
2.4称重传感器的最大秤量Emax应满足下述条件:1)衡器最大秤量修正系数;2)衡器的最大秤量;3)衡器载荷传递装置的缩比;4)衡器传感器支撑点的数量。
2.5传感器最小静载荷:因电子秤承载器所产生的最小载荷必须等于或大于称重传感器的最小静载荷Emin2.6称重传感器的最大分度数应不小于衡器的检定分度数2.7称重传感器最小检定分度值不应大于衡器检定分度值e乘以载荷传递装置的缩比R,再除以称重传感器数量n的平方根:对于多称量范围衡器,相同的传感器用于多于一个称量范围时,或多分度值衡器,e用el代替。
2.8传感器额定输出,传感器在用Emax加载后,对应输入电压下的输出信号的变化一般采用mV/V 表示。
2.9 一组的传感器额定值总和应等于或略大于最大量程及皮重的总和。
订购称重传感器时需说明最大量程、皮重、需用传感器数量及加载方式拉或压。
3.电子秤称重仪表的选型3.1准确度等级:称重仪表准确度等级,包括温度范围及湿热稳定性指标,必须满足衡器的要求。
如果温度范围足够宽,并且湿热的稳定性指标只能满足较低准确度等级的要求。
3.2称重仪表的最大允许误差系数如果衡器系统设计时没有规定称重仪表的最大允许误差系数,该系数可以为1~0.8。
称重传感器的选用原 则

称重传感器的选用原则一、称重传感器最大称量的选用原则:1、安全系数安全系数的确定必须注意承载器的自重、最大称量、称重传感器的灵敏度和过载能力等指标。
a、承载器的自重值这个值是计算称重传感器最大称量的依据之一。
对于一般衡器来讲,在计算称重传感器最大称量值时可以不考虑承载器的自重值,因为其占衡器总输出信号量的一小部分,平均到每个传感器上就更少了。
例如,一台80吨的地磅,用8只最大称量为30吨的传感器,自重为18吨,负载量最大的称重传感器也只有3吨自重,而满载时负荷最大的达到15.5吨。
但对于一些特殊衡器,称重量占总输出信号的一小部分时就不得不考虑承载器自重值。
b、冲击载荷在一些自动衡器和专用衡器设计时,在选择称重传感器时必须注意在称量过程中,被称车辆或物料对承载器的冲击作用。
c、称重传感器的灵敏度目前常用的称重传感器当中,柱式结构的灵敏度通常为1 mV/V,桥式结构、悬臂梁结构、平行梁结构的灵敏度通常为2 mV/V,另有一小部分悬臂梁结构、S型结构的灵敏度通常为3 mV/V。
在选用时必须注意到,灵敏度为1 mV/V的称重传感器其安全过载能力一般是最大称量的200%,极限过载能力一般大于最大称量的500%;灵敏度为2 mV/V的称重传感器其安全过载能力一般是最大称量的150%,极限过载能力一般大于最大称量的300%。
2、与称重仪表的匹配当选用2只以上的称重传感器作为一个称量系统时,必须考虑系统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方式,而工作方式的确定就必须与称重仪表的选择有关。
也就是说称重传感器的有关技术参数必须与称重仪表的有关技术参数匹配。
系统实际最大电流小于称重仪表的最大供电电路,该系统方能正常工作。
3、衡器的灵敏度一台衡器能否正常工作,必须考虑这个系统中各个部件的技术参数能否匹配,对衡器来讲,也就是称重传感器所选用最大称量、灵敏度值;称重仪表所选用的供桥电压值、最高灵敏度值等。
而且这些参数最终必须满足这个系统的整体指标。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基础知识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基础知识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1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等工作原理2.称重传感器常用技术参数3. 称重传感器选用的一般规则4. 使用称重传感器注意事项1.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等工作原理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是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弹性体(弹性元件,敏感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他表面的电阻应变片(转换元件)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由此可见,电阻应变片、弹性体和检测电路是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中不可缺少的几个主要部分。
下面就这三方面简要论述。
一、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片是把一根电阻丝机械的分布在一块有机材料制成的基底上,即成为一片应变片。
他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灵敏系数K。
我们来介绍一下它的意义。
设有一个金属电阻丝,其长度为L,横截面是半径为r的圆形,其面积记作S,其电阻率记作ρ,这种材料的泊松系数是μ。
当这根电阻丝未受外力作用时,它的电阻值为R:R = ρL/S(Ω)(2—1)当他的两端受F力作用时,将会伸长,也就是说产生变形。
设其伸长ΔL,其横截面积则缩小,即它的截面圆半径减少Δr。
此外,还可用实验证明,此金属电阻丝在变形后,电阻率也会有所改变,记作Δρ。
对式(2--1)求全微分,即求出电阻丝伸长后,他的电阻值改变了多少。
我们有:ΔR = ΔρL/S + ΔLρ/S –ΔSρL/S2 (2—2)用式(2--1)去除式(2--2)得到ΔR/R = Δρ/ρ + ΔL/L –ΔS/S (2—3)另外,我们知道导线的横截面积S = πr2,则Δs = 2πr*Δr,所以ΔS/S = 2Δr/r (2—4)从材料力学我们知道Δr/r = -μΔL/L (2—5)其中,负号表示伸长时,半径方向是缩小的。
μ是表示材料横向效应泊松系数。
把式(2—4)(2—5)代入(2--3),有ΔR/R = Δρ/ρ + ΔL/L + 2μΔL/L=(1 + 2μ(Δρ/ρ)/(ΔL/L))*ΔL/L= K *ΔL/L (2--6)其中K = 1 + 2μ +(Δρ/ρ)/(ΔL/L)(2--7)式(2--6))说明了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电阻相对变化)和电阻丝伸长率(长度相对变化)之间的关系。
称重传感器选型手册

称重传感器选型手册一、引言称重传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要设备,用于测量和监测物体的重量。
合适的称重传感器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重量数据,对于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差异较大,因此在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本手册将为您介绍称重传感器的选型原则和注意事项,帮助您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称重传感器。
二、重要指标在选型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指标需要注意,包括测量范围、精度、非线性度和稳定性。
1. 测量范围: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所需的测量范围,即能够容纳待测物体的最大负荷。
测量范围通常以重量单位(如千克或磅)表示。
2. 精度:表示称重传感器输出信号与实际重量之间的误差。
精度通常由百分比或小数表示,例如0.1%或0.01。
较高的精度表示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3. 非线性度:称重传感器输出信号与实际重量之间的非线性误差。
非线性度通常以百分比或小数表示,例如0.5%或0.01。
较低的非线性度表示传感器对于不同重量的物体能够提供更精准的测量结果。
4. 稳定性:称重传感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测量结果变化情况。
稳定性通常用百分比或小数表示,例如0.2%或0.001。
较高的稳定性表示传感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能够持续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
三、选型原则在进行称重传感器的选型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环境适应性:不同应用场景和工作环境对于称重传感器的要求不同,因此在选型时需根据实际使用环境选择适当的防护等级、耐温范围以及抗干扰能力等特性。
2. 负荷类型:不同的负荷类型对称重传感器的选型有所区别。
例如,测量固定重量的物体可以选择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而测量动态重量变化的物体可能需要选用压电型传感器。
3. 信号输出方式: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信号输出方式,常见的信号输出方式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输出可以直接与模拟电路连接,而数字信号输出通常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和通信。
4. 价格和性价比:在选型时需综合考虑传感器的价格和性能之间的平衡,选择具有合理价格和良好性能的称重传感器。
称重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称重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称重传感器是在电子天平、负载传感器、工业秤等应用领域广泛使用的传感器,它可以实现物体质量的测量和称重。
在使用称重传感器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传感器,能够有效的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关于称重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一、足够的量程
量程是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大重量范围。
在选用称重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实际使用的场合,选择足够大的量程。
如果物体超过了传感器的量程,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或者不能正常使用。
二、足够的精度
精度是指传感器输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
在选用称重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足够大的精度,这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更好地符合使用者的要求。
三、抗干扰能力强
在一些特殊的使用环境中,如制药行业、精密工业等场合,需要选用抗干扰能力强的称重传感器。
这样能够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测量数据变得更加准确。
四、易于安装和维护
选用称重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安装和维护情况。
传感器应该易于安装,并且需要考虑维修或者更换的成本问题。
五、工作环境适应性强
在选用称重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其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比如,在特殊气氛、大范围温度变化等条件下,传感器应该有足够的适应性,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六、价格合理
在进行称重传感器的选用时,需要考虑其价格因素。
传感器的价格在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决定价格因素,以保证选购的传感器具有性价比。
以上就是称重传感器选用原则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感器选用的一般原则

传感器选用的一般原则中华工控网现代传感器在原理与结构上千差万别,如何根据具体的测量目的、测量对象以及测量环境合理地选用传感器,是在进行某个量的测量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当传感器确定之后,与之相配套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也就可以确定了。
测量结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的选用是否合理。
1、根据测量对象与测量环境确定传感器的类型要进行—个具体的测量工作,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原理的传感器,这需要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才能确定。
因为,即使是测量同一物理量,也有多种原理的传感器可供选用,哪一种原理的传感器更为合适,则需要根据被测量的特点和传感器的使用条件考虑以下一些具体问题:量程的大小;被测位置对传感器体积的要求;测量方式为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信号的引出方法,有线或是非接触测量;传感器的来源,国产还是进口,价格能否承受,还是自行研制。
在考虑上述问题之后就能确定选用何种类型的传感器,然后再考虑传感器的具体性能指标。
2、灵敏度的选择通常,在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内,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
因为只有灵敏度高时,与被测量变化对应的输出信号的值才比较大,有利于信号处理。
但要注意的是,传感器的灵敏度高,与被测量无关的外界噪声也容易混入,也会被放大系统放大,影响测量精度。
因此,要求传感器本身应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尽员减少从外界引入的厂扰信号。
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有方向性的。
当被测量是单向量,而且对其方向性要求较高,则应选择其它方向灵敏度小的传感器;如果被测量是多维向量,则要求传感器的交叉灵敏度越小越好。
3、频率响应特性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决定了被测量的频率范围,必须在允许频率范围内保持不失真的测量条件,实际上传感器的响应总有—定延迟,希望延迟时间越短越好。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高,可测的信号频率范围就宽,而由于受到结构特性的影响,机械系统的惯性较大,因有频率低的传感器可测信号的频率较低。
在动态测量中,应根据信号的特点(稳态、瞬态、随机等)响应特性,以免产生过火的误差。
称重传感器布置原则

称重传感器布置原则
称重传感器布置原则包括:
1. 传感器位置选择:应选择在被测物体支撑点、重心位置或其附近进行布置,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安装固定:传感器必须牢固地安装在被测物体上,以避免在测量过程中产生位移或摆动。
3. 避免横向力:传感器布置时应尽量避免受到与称重方向垂直的横向力,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4. 避免振动和冲击:传感器应布置在尽量不受振动或冲击的位置,以避免这些外部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 保持传感器和被测物体的接触良好: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应保持清洁和平整,以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地传递重量信息。
6. 防止负载过量:传感器的额定负载范围应适合被测物体的负载,以避免超载导致传感器失效或损坏。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1.测量范围:选型前需要明确所需测量的重量范围。
不同的称重传感器有不同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2.准确度:准确度是一个称重传感器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求较高的应用需要选用高准确度的称重传感器,而对准确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可以选择相对较低准确度的传感器。
3.灵敏度:灵敏度是称重传感器响应信号变化的能力的度量。
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更好地检测到细微的重量变化,适用于对重量变化比较敏感的应用。
4.稳定性:称重传感器的稳定性指传感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稳定性较高的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敏感,能够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测量结果。
5.温度特性: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指的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测量准确度。
不同的称重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可能存在差异,需要选型前确认应用环境的温度范围,并选择具有合适温度特性的传感器。
6.抗干扰能力:称重传感器可能会受到来自其他电磁信号的干扰,如电磁辐射、振动等。
选型时要考虑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以确保传感器在干扰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7.耐用性:耐久性是传感器的一个重要特性,尤其在一些需要经常移动、震动或重复使用的应用中。
选型中应该考虑传感器的结构和材料,以确保传感器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不易损坏。
8.成本:成本是选择传感器时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在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的价格、性能和可靠性等因素,选择与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传感器。
9.通信接口:根据需要,传感器还需要考虑与其他设备的通信接口兼容性。
如需要与计算机、控制器或数据采集系统等设备进行通信,需要选择具有相应接口的传感器。
10.供应商信誉:选择一个可靠的供应商可以确保传感器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在选型时应该考虑供应商的信誉、知名度和服务质量。
总结:在进行称重传感器的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测量范围、准确度、灵敏度、稳定性、温度特性、抗干扰能力、耐用性、成本、通信接口以及供应商信誉等因素,以选择适用于具体应用的称重传感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重传感器选用的一般规则
在电子衡器中,选用何种称重传感器,要全面衡量。
下面就称重传感器的结构形式、量程,准确度等级的选择上讲述一般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一、结构、形式的选择
选用何种结构形式的称重传感器,主要看衡器的结构和使用的环境条件。
如要制作低外形衡器,一般应选用悬臂梁式和轮幅式传感器,若对外形高度要求不严,则可采用柱式传感器。
此外,衡器使用的环境若很潮湿,有很多粉尘,则应选择密封形式较好的;若在有爆炸危险的场合,则应选用本质安全型传感器;若在高架称重系统中,则应考虑安全及过载保护;若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则应选用有水冷却护套的称重传感器;若在高寒地区使用,则应考虑采用有加温装置的传感器。
在形式选择中,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维修的方便与否及其所需费用,即一旦称重系统出了毛病,能否很顺利、很迅速的获得维修器件。
若不能做到就说明形式选择不够合适。
二、量程的选择
称重系统的称量值越接近传感器的额定容量,则其称量准确度就越高,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存在秤体自重、皮重及振动、冲击、偏载等,因而不同称量系统选用传感器的量限的原则有很大差别。
作为一般规则,可有:*单传感器静态称重系统:固定负荷(秤台、容器等)+变动负荷(需称量的载荷)≤所选用传感器的额定载荷X70%*多传感器静态称重系统:固定负荷(秤台、容器等)+变动负荷(需称量的载荷)≤选用传感器额定载荷X所配传感器个数X70%
其中70%的系数即是考虑振动、冲击、偏载等因素而加的。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选择传感器得额定容量要尽量符合生产厂家的标准产品系列中的值,否则,选用了非标准产品,不但价格贵,而且损坏后难以代换。
其次,在同一称重系统中,不允许选用额定容量不同的传感器,否则,该系统没法正常工作。
再者,所谓变动负荷(需称量的载荷)是指加于传感器的真实载荷,若从秤台到传感器之间的力值传递过程中,有倍乘和衰减的机构(如杠杆系统),则应考虑其影响。
三、准确度的选择
称重传感器的准确度等级的选择,要能够满足称重系统准确度级别的要求,只要能满足这项要求即可。
即若2500分度的传感器能满足要求,切勿选用3000分度的。
若在一称重系统中使用了几只相同形式,相同额定容量的传感器并联工作时,其综合误差为Δ,则有:
Δ=Δ/n1/2(2—12)
其中:Δ:单个传感器的综合误差;n:传感器的个数。
另外,电子称重系统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他们是称重传感器,称重显示器和机械结构件。
当系统的允差为1时,作为非自动衡器主要构成部分之一的称重传感器的综合误差(Δ)一般只能达到0.7的比例成分。
根据这一点和式(2--12),自不难对所需的传感器准确度做出选择。
四、某些特殊要求应如何达到
在某些称重系统中,可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轨道衡中希望称重传感器的弹性变形量要小一些,从而可以使秤台在称量时的下沉量小些,使得货车在驶入和驶出秤台时,减小冲击和振动。
另外,在构成动态称重系统时,不免要考虑所用称重传感器的自振频率,是否能满足动态测量的要求。
这些参数,在一般的产品介绍中是不予列出的。
因此当要了解这些技术参数时,应向制造商咨询,以免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