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常用方剂歌诀
中医治耳鼻喉科秘方

中医治耳鼻喉科秘方1,鼻净丸成份:清半夏150克,炒枳壳100克,茯苓150克,陈皮150克,苍耳子100克,生薏苡仁50克,白芷150克,川芎100克,鱼腥草200克,生甘草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理气止痛,消肿排脓。
主治:鼻塞不利,流黄脓涕。
用法:每日两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二钱。
规格包装:每袋六钱装。
禁忌:妊妇忌服。
2、鼻炎丸I号成份:生麻黄150克,生石膏100克,杏仁250克,生甘草150克,炒栀子2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热宣肺,排脓通窍。
主治:鼻塞不利,浊涕不止。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忌辛辣。
3、鼻炎丸II号成份:嫩桂枝75克,大枣200克,北防风100克,杭白芍200克,黄芪150克,干姜25克,白术150克,炙甘草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通气固表。
主治:鼻塞不利,鼻痒嚏多,流涕不止。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4、鼻炎丸Ⅲ号成份:苍耳子150克,辛荑花150克,白芷150克,薄荷50克,薏苡仁500克,败酱草300克,川芎100克,北细辛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通气排脓,消肿止痛。
主治:鼻塞头昏,脓涕不止。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妊妇忌服,忌辛辣。
4、鼻炎丸IV号成份:嫩桂枝125克,白芍200克,干姜25克,炙甘草50克,大枣200克,山药200克,茯苓200克,石菖蒲10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和营,固表。
主治:鼻塞不利,鼻痒涕多。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妊妇忌服。
5、养阴丸成份:北沙参150克,麦冬150克,玄参150克,紫丹参150克,生地黄200克,赤芍200克,升麻25克,生甘草50克,黑芝麻150克。
常用方剂歌

常用方剂歌诀
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桂枝加杏甘,辛温解表麻黄汤。
桂枝汤
桂枝汤将营卫调,甘草芍药生姜枣。
银翘散
银翘散用牛蒡豉,荆芥薄荷竹叶司,
甘桔芦根辛凉法,风温初感此方知。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芦根杏仁薄荷饶,
辛凉解表轻清剂,宣肺疏风治上焦。
和解剂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半夏芩,生姜草枣与人参,
半表半里少阳病,扶正祛邪法可饮。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散郁又调经。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与人参,
辛开苦降寒温合,异少同多三泻心。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
健脾疏肝调二脏,四药相辅精而约。
清热剂
石膏知母汤
石膏知母汤,甘草梗米衰,善能清气热。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邪侵营血此方安。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柏黄芩栀子齐。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地知丹,养阴清热此方裁。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治黄疸,阳黄大黄山栀加。
咽喉科诸症验方歌诀[值得收藏]
![咽喉科诸症验方歌诀[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dc251939f18583d04964593e.png)
咽喉科诸症验方歌诀[值得收藏]咽关红肿疼痛方1.荆防甘桔汤【主治】咽关红肿疼痛(包括悬雍及两框)身发寒热者,或喉蛾红肿,身发寒热者。
【处方】荆芥7克防风9克………………………………(主)薄荷5克豆豉10克……………………………(辅)桔梗6克甘草4克枳壳9克…………………(佐)陈萝卜英12克…………………………………(使)【歌诀】寒热咽红先散风荆防薄豉类相从桔甘枳卜清咽嗌表解痰除立见功2.加减银翘散【主治】咽关红肿,发热不恶寒,口渴喜饮,舌红少苔,脉数者。
【处方】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主)薄荷5克豆豉10克………………………………(辅)牛蒡子10克玄参10克……………………………(佐)甘草4克陈萝卜英12克芦根10克………………(使)【歌诀】咽关红肿身但热加减银翘散煮汤减去原方荆桔竹元参萝卜共煎尝3.藿苏枳桔汤【主治】妊妇咽痛,或喉蛾发作,兼有胸闷呕吐,发热恶寒者,或因恶阻太甚,而致咽喉肿痛者。
【处方】广藿香10克白苏梗6克……………………………(主)枳壳9克橘皮7克…………………………………(辅)桔梗6克茯苓10克…………………………………(佐)陈萝卜英12克枇杷叶10克………………………(使)【歌诀】藿苏枳桔药和平橘茯枇杷并卜英妊妇咽疼兼恶阻煎成频呷不须惊4.犀羚榄蚤汤【主治】袭受时邪热毒,咽关红肿疼痛,来势甚重,甚则肿延项外,发高烧,有时神糊,四肢间有抽动,西医以其易于血运感染,谓之败血性咽炎,即中医认为毒散而内攻者。
【处方】犀角粉、羚羊角粉各1.5克(冲服)…………………(主)金果榄3克蚤休10克………………………………(辅)金银花、连翘、玄参、麦冬各10克………………(佐)紫草6克人中黄3克板蓝根12克…………………(使)【歌诀】咽关红肿来势重救急拯危防内传榄蚤犀羚玄麦共银翘黄紫板蓝联喉痛声嘶或失音方1.前桔杏苏汤【主治】风寒突然袭受,喉痛声嘶,咳嗽气较粗,即所谓金实不鸣者。
【宋祚民:耳鼻喉科方2首】

【宋祚民:耳鼻喉科方2首】1.利咽汤【处方】芦根15g 茅根15g 菊花10g 板蓝根10g 川贝母10g 僵蚕10g 元参10g【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利咽【主治】可用于治疗乳蛾,西医属扁桃体炎。
【加减】夹表证而有恶寒者,加芥穗6g,淡豆豉10g,麻黄3g;夹表证而不恶寒者,加薄荷10g,金银花10g;高热者,加生石膏15~30g,知母6~10g,或炒栀子3~6g;扁桃体肿大者,加马勃1.5~3g,苦梗6g,牛蒡子6g;扁桃体红赤甚而紫赤者,加丹皮10g,赤芍6g;已化脓或有少量脓栓陷窝者,加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g,金银花10g,连翘10g;喉肿痛剧者,加山豆根3~6g,锦灯笼6g;咽干痛者,加青果10g,石斛6g;咽哑者,加凤凰衣6g,或蝉衣10g,木蝴蝶6g;乳蛾只肿不红者,加夏枯草6g,橘叶10g;大便秘结者,加瓜蒌10g,元明粉3g (冲服),或用生军1.5~3g用开水泡兑服;余热不净,或有低热者,加天花粉10g 或玉竹10g,骨皮10g。
2.乳蛾汤【处方】荆芥6克,薄荷10克(后下),生石膏18克(先煎),知母、炒山栀、桔梗、牛蒡子、石斛各6克,元参、天花粉各10克,马勃1.5~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效】祛风清热,养阴散结。
【主治】小儿乳蛾高热。
【加减】扁桃体紫赤者,加丹皮10克,赤芍6克;已化脓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各6克或金银花、连翘各10克;咽肿痛剧者加山豆根5克或锦灯笼6克;音哑,加凤凰衣6克或蝉衣6克,木蝴蝶6克;只肿不红,加夏枯草、橘叶各5克;大便秘结者,加瓜蒌10克,元明粉3克(冲服)或生军1.5~3克(用开水泡兑服);余热不尽有低热者,加玉竹10克。
【方源】宋祚民,《名医治验良方》。
方剂学歌诀

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枯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5.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6.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汘无汘均可尝。
8.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9.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0.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11.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12.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3.逍遥散逍遥散中薄归柴,一茯二白草姜来,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14、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草枣姜,人参芩连共为汤,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15.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咳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填16.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
17.、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前草,生地当归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18生胃散清热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入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19.芍药汤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20.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阴虚发热服之安。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21、理中丸理中参术草干姜,温中健脾基础方,中阳不足痛呕利腹,丸汤两用暖脾阳。
耳鼻喉科常用方剂

1.麻黄汤《伤寒论》【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克炙甘草3克【用法】水煎温服,盖被微汗【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苦薄白脉浮紧2.桂枝汤【源】《伤寒论》【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饮热粥,冬加被,微汗出。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喷嚏,鼻鸣干呕,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
3.苍耳子散(《济生方》)白芷薄荷辛夷苍耳子4.六味汤(《喉科要旨》)桔梗甘草薄荷荆芥穗防风僵蚕5.银翘散《温病条辩》【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鼓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组成】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桔查9克薄荷(后下)6克淡竹叶9克牛蒡子9克淡豆豉9克荆芥穗6克生甘草6克芦根20克。
【用法】水煎服(原方为散剂,现多改作汤剂,亦有作丸剂片剂者)。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症见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心烦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6.桑菊饮【源】《温病条辨》【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湿咳嗽服之消。
【组成】桑叶12克菊花9克杏仁9克桔梗9克连翘9克芦根20克生甘草6克薄荷(后下)6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
症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7.疏风清热汤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金银花连翘赤芍桑白皮桔梗黄芩天花粉玄参浙贝母8.败毒散9.大承气汤【源】《伤寒论》【组成】大黄12克厚朴15克枳实12克芒硝9克。
【用法】水煎服。
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汤成去渣,入芒硝微火烊化,温时服下。
得下,余勿服。
【功用】峻下热结。
耳鼻喉科常用方剂60

1.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宜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2.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肢太阳凤,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苍耳子散(《济生方》)【组成】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功用】疏风清肺,通利鼻窍。
【主治】治鼻渊,流浊涕,鼻窒塞,不闻香臭,前额头痛等。
苍耳子散辛夷花,薄荷白芷四药抓疏风祛邪通肺窍,鼻塞涕浊效堪夸4.六味汤(《喉科秘旨》)【组成】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功用】疏风利咽。
【主治】治咽喉病初起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5.银翘散(《温病条辨》)【组成】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劳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6.桑菊饮(《温病条辨》)【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生甘草、苇根【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7.疏风清热汤(《中医喉科学讲义》) 【组成】荆芥、防风、连翘、黄芩、赤芍、桑白皮、玄参、贝母、桔梗、甘草、牛蒡子、银花、花粉【功用】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主治】治咽喉外感诸病之风热证。
疏风清热荆防翘,苓芍桑皮玄贝挑甘桔牛子银花粉,咽喉初病服之消8.败毒散(《摄生众妙方》)【组成】黄柏、黄连、川乌【主治】疔疮走动者。
9.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厚补、枳实、芒硝【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
方剂歌诀1

祛痰剂(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化痰熄风)
燥湿化痰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咳嗽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胆郁痰扰温胆汤中用枳竹二陈生姜换乌梅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理气止咳痰热咳嗽清气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实瓜蒌实
芩苓姜汁糊为丸气顺火消痰自失
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燥痰咳嗽贝母瓜蒌花粉研橘红桔梗茯苓添
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熄风健脾燥湿风痰上扰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姜枣研
眩晕头痛风痰症化痰熄风是效方
治风剂(外风内风)
外风
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息风上攻正偏头痛悉能康
消风散祛风除湿清热凉血风疹湿疹消风散内用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
膏知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悉能康
内风
羚角钩藤汤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热极生风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
贝草竹茹同芍药热极动风急煎尝
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滋阴潜阳肝风内动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牡蛎赭茵供
麦龟膝草龙川楝肝风内动有奇功
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肝风上扰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桑寄生
牛膝杜仲益母草茯神加入夜交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鼻咽喉科常用方剂歌诀李凡成编,录自:何宇声主编《临床常用方剂歌诀》(第2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08-3201、三蚣散(《奇效良方》)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
治口眼歪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
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
清热消毒,托里破痈。
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
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
清热解毒,排脓通窍。
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
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
益气生血、凉血止衄。
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
疏风解毒,清利咽喉。
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
8、中和汤(《医宗金鉴》)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
补益气血,托毒排脓。
治骨槽风,溃烂日久,时流清脓、死骨,正虚邪恋。
9、六味汤(《喉科秘旨》)六味汤用荆芥防桔梗薄荷草僵蚕外感风寒咽喉病宣肺利咽随加减由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组成。
疏风利咽。
治咽喉病初起,不论风寒风热,皆可随证加减应用。
10、双砂汤(《外科证治全生集》)双砂砂仁与砂糖灵仙草果骨刺康由砂仁、草果、威灵仙、白砂糖组成。
化骨利咽。
治鱼刺、骨鲠在咽喉。
11、玄麦甘桔汤(《方药备要》)玄麦甘桔汤法良养阴清热又化痰慢性喉痹阴虚证此方常服咽喉康由玄参、麦冬、生甘草、桔梗组成。
清咽化痰。
治慢喉痹,咽喉干燥疼痛,小瘰增生,吭喀少痰。
12、半夏散及汤(《伤寒论》)半夏散中桂枝草伤寒咽痛此方好由半夏、桂枝、炙甘草组成。
散寒祛邪,利咽止痛。
治少阴病咽痛(阳气不足,外感于寒,邪客咽喉,咽部淡紫微肿,疼痛不利)。
13、加味二陈汤(《外科正宗》)加味二陈有芩连薄荷六克姜三片清热化痰疗效著消除痰包少花钱由法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黄连、薄荷、生姜组成。
清热化痰。
治耳郭痰包、口腔痰包、鼻唇痰包等,局部肿起,肤色或肌膜色泽不变,微胀,按之有囊状感。
14、加味八脉散(《中医诊疗要览》)加味八脉二苓泽藁杏地栀通知柏利湿化浊治清窍萎缩鼻炎当清热由茯苓、猪苓、泽泻、藁本、杏仁、生地、栀子、木通、知母、黄柏组成。
清热利湿,化湿通窍。
治萎缩性鼻炎,鼻中浊脓量多。
15、加味升麻葛根汤(《潭敬书经验方》)升麻葛根芍草芩二皮二通地麦寻清解肺经与阳明鼻渊鼻窒效验灵由升麻、葛根、赤芍、甘草、桑白皮、地骨皮、木通、路路通、生地、麦冬、黄芩组成。
清热解毒,通窍止涕。
治慢性鼻渊,鼻塞,涕黄浊量不多,属肺经或阳明郁热者。
16、加味升葛汤(《医学见能》)加味升葛地芩硝枳芷花粉杏银翘肺胃郁热成鼻燥此方服来病即消即升麻葛根汤加味。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生地、芒硝、枳壳、白芷、天花粉、杏仁、银花、连翘组成。
清热生津,升清润燥。
治肺胃郁热,鼻腔干燥少涕。
17、加味导赤散(《中医喉科学》)加味导赤加桔梗玄牛银翘薄连芩燥湿解毒治口糜清热化浊利心经由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黄芩、黄连、银花、连翘、薄荷、玄参、牛蒡子、桔梗组成。
清心利尿,解毒化浊。
治口糜属心火壅盛者。
18、耳聋左慈丸(《重订广温热论》)耳聋左慈地萸山丹泽苓磁五味菖功专力强治聋鸣耳聪心宁睡眠香由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磁石、五味子、石菖蒲组成。
补肾聪耳。
治肾阴亏虚,耳鸣耳聋,睡眠多梦。
19、当归芍药汤(《五官科学》)当归芍药用八珍荑蒲芩菊易地参再加地龙通络脉慢性鼻炎去病根由当归、赤芍、川芎、白术、茯苓、甘草、辛荑、薄荷、黄芩、菊花、地龙组成。
益气活血,清热通络。
治鼻窒夹郁热之邪,鼻黏膜红肿色暗,时流少量浊黄涕,不闻香臭。
20、全真一气汤(《冯氏锦囊秘录》)全真一气参麦味术附牛膝熟地随温肾壮阳降虚火咽痛口疮功效魁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白术、附子片、牛膝、熟地黄组成。
温阳益气,降火利咽。
治阳虚火升浮之口疮、喉痹。
21、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会厌逐瘀汤芍地桃红柴玄草枳桔热病余毒入络脉咽肌麻痹功效奇由当归、赤芍、生地、桃仁、红花、柴胡、玄参、甘草、桔梗、枳壳组成。
活血化瘀,通络利咽。
治热病伤阴,瘀血阻络,咽肌麻痹,饮水即呛。
22、苏叶散(《冰玉堂方》)苏叶散中辛芷风桂枝荜茇草姜葱风寒牙痛受不住赶紧煎服快风功由苏叶、细辛、白芷、防风、桂枝、荜茇、甘草、生姜、葱白组成。
祛风散寒止痛。
治风寒牙痛。
23、抗渗耳方(《谭敬书经验方》)抗渗耳方柴芎香术苓芩泽芪归菖银花水蛭穿山甲解毒化瘀治耳胀由柴胡、香附、川芎、石菖蒲、白术、茯苓、银花、黄芪、当归、黄芩、水蛭、炮山甲、泽泻组成。
健脾利水,化瘀通络,清热解毒,行气通窍。
用于渗出性中耳炎,证属脾虚湿热兼气滞血瘀者。
24、丽泽通气汤(《兰室秘藏》)丽泽通气羌独苍麻黄椒芷防葱姜升葛芪草配红枣益气解表鼻病安由羌活、独活、苍术、麻黄、川椒、白芷、防风、葱白、生姜、升麻、葛根、黄芪、甘草、大枣组成。
辛温散寒,益气解表。
治体虚不足,外感寒邪,久病鼻窍窒塞不利,不闻香臭。
25、连理汤(《张氏医通》)连理汤用理中方参术苓草连炮姜燥湿解毒培中州脾虚湿热口糜安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连、炮姜组成。
治脾胃不足,湿热上蒸之口糜。
26、辛夷散(《证治准绳》)辛夷散中羌芷芎藁防升草细辛通祛风散寒利清窍头痛鼻塞建奇功由辛夷、羌活、白芷、川芎、藁本、防风、升麻、甘草、细辛、木通组成。
祛风散寒,通窍除涕。
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清涕不收。
27、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辛夷清肺芩栀杷知膏麦合草升麻肺胃蕴热痰浊结鼻鼽息肉一见化由辛夷、黄芩、栀子、枇杷叶、知母、石膏、麦冬、百合、甘草、升麻组成。
清肺利气。
治肺胃郁热,痰浊凝结所致鼻中息肉,色紫质硬,鼻窍不通。
28、羌乌散(《丹溪心法》)羌乌散中用细辛二乌羌草与黄芩风寒犯头眉骨痛此方服下笑吟吟由羌活、细辛、川乌、草乌、甘草、黄芩组成。
疏风驱寒,温经止痛。
风寒犯头所致眉骨痛。
29、枇杷叶丸(《外科正宗》)枇杷叶丸枇杷尝芩草花粉酒泛丸食后盐汤茶汤下赤鼻一退美面王由枇杷叶、黄芩、甘草、天花粉、白酒组成。
清泻肺经郁热。
治齄鼻属肺经郁热者。
30、奇授藿香汤(《外科正宗》)奇授藿香汤猪胆配藿香清热化湿浊专治慢鼻渊由藿香、猪胆汁组成。
清热利胆,芳香化浊。
治慢性鼻渊因于胆经蕴热者。
31、肾热汤(《千金要方》)肾热汤用地芍冬磁蛎术草大枣葱育阴潜阳利耳窍久病聋鸣脓亦终由生地黄、赤芍、麦冬、磁石、牡蛎、白术、甘草、大枣、葱白组成。
治阴液不足,虚火上炎,耳鸣耳聋,慢性脓耳。
32、栀子清肝汤(《外科正宗》)栀子清肝归芍芎柴芩连膏牡丹充牛子甘草十一味清肝降火耳痛松由当归、川芎、赤芍、柴胡、栀子、黄芩、黄连、牡丹皮、煅石膏、牛蒡子、生甘草组成。
清肝降火,活血止痛。
治肝炎上攻,耳疖、耳疮、耳肿痛。
33、荆芥连翘汤(《杂病源流犀烛》)荆芥连翘归芍芎枳桔芷栀草防风柴胡黄芩清少阳养肝疏邪耳痛松由荆芥、连翘、当归、赤芍、川芎、枳壳、桔梗、白芷、栀子、甘草、防风、柴胡、黄芩组成。
疏风清肝,消肿止痛。
治耳疖耳疮,急性鼻渊属肝胆风热者。
34、茜根散(《景岳全书》)茜根散用芩柏叶阿胶生地甘草得功能清热兼补益一剂而下止鼻血由茜草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黄、阿胶、生甘草组成。
清热凉血止血。
治肺热,鼻衄时作。
35、星夏汤(《杂病源流犀烛》)星夏汤中用细辛苍曲芷草黄连芩清热除痰散结滞鼻中息肉可消平由胆南星、法夏、细辛、苍耳子、神曲、白芷、黄连、黄芩、甘草组成。
清热除痰散结。
治脾胃湿热积滞,痰浊上乘,鼻息肉窒鼻不通。
36、养金汤(《杂病源流犀烛》)养金汤中知白皮地胶沙杏麦与蜜肺阴不足声嘶哑此方服下歌如笛由知母、桑白皮、生地黄、阿胶、沙参、杏仁、麦冬、蜂蜜组成。
滋阴清热。
治阴虚肺燥,虚火上炎,咽喉干痛,声音嘶哑。
37、钩藤汤(《方药备要》)钩藤熄风蝎蚣蚕地龙南星天麻蝉口眼口呙斜久不愈此方拈来赶紧尝由全蝎、蜈蚣、僵蚕、地龙、胆南星、天麻、蝉蜕、钩藤组成。
搜风通络。
治口眼口呙斜,日久不愈。
亦治热甚而肝风内动、惊厥、高血压脑病。
38、选奇汤(《兰室秘藏》)选奇汤中用羌活防风黄芩炙草着驱风散邪功专擅眉棱骨痛此方酌由羌活、防风、黄芩、炙甘草组成。
驱风散邪。
治风邪上壅,眉棱骨痛。
39、复音汤(谭敬书经验方)复音汤中参术茯芪归棱莪半夏枯蝉桔山楂与海藻声带肥厚息肉无由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当归、三棱、莪术、半夏、夏枯草、蝉蜕、桔梗、山楂、海藻组成。
健脾除痰,益气活血,软坚散结。
用于声带肥厚、小结、息肉,证属脾虚痰瘀结聚者。
40、眉棱骨痛方(谭敬书经验方)眉棱骨痛苍芷芎芍草芩腥夏皂蚣桃仁木通制草乌鼻窦化脓服之松由苍耳子、白芷、川芎、赤芍、生甘草、黄芩、鱼腥草、半夏、皂角刺、大蜈蚣、桃仁、木通、制草乌组成。
逐瘀化痰,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用于急慢性鼻窦炎,证属瘀热痰浊风毒互结,眉棱骨痛者。
41、桔干汤(《类证治裁》)桔干汤中荆防牛翘玄竹草山根求痰热上壅气道窒疏风清肺利咽喉由桔梗、射干、荆芥、防风、连翘、牛子、玄参、竹叶、甘草、山豆根组成。
疏风清肺,利咽化痰。
治肺热上壅盛,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气息不利。
42、益气清金汤(《医宗金鉴》)益气清金参草苓竹麦牛贝薄栀芩陈苏桔梗理肺脾化痰散结功效灵由人参、甘草、茯苓、竹叶、麦冬、牛蒡子、浙贝母、薄荷、栀子、黄芩、陈皮、苏叶、桔梗组成。
益气清肺,化痰散结。
治脾胃不足,肺金郁热,痰浊上乘,结滞为瘤,形如圆眼,阻于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