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总结共82页文档
近代史纲要总结-完结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富民强、人民富裕的任务,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有相互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近代史纲要上篇中篇整理

综述风云变幻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三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两大历史任务则变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四是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两大新的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中国社会出现新的思想。
第五,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像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而帝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总结_文档视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乐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d)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e)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f)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g)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业。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生产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具有妥协性。
生长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希望改变为使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
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革。
)中国近代史纲要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队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之后又签订了《虎门条约》,《望夏条约》,《黄埔条约》。
这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
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发生根本变化,1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2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史纲要总结

近代史纲要总结第一篇:近代史纲要总结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受压迫严重,斗争性强;大部分来自破产的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特征:软弱性,妥协性,斗争性,革命性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四、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
(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名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名族独立的斗争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高山族人民的斗争,中法战争期间香港工人和商人的罢工斗争,刘永福黑旗军的斗争,义和团运动;台湾刘铭传击退法舰队,冯子才镇南关大捷,关天培,邓世昌等)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英西藏,法广西,日台湾,俄新疆;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2.民族意识的觉醒(“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四洲志》编译和惟愿《海国图志》反映中国独立自强的爱国思想;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严复《天演论》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851年1月洪秀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经济方面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文化方面建立新闻馆破除陋习,兴办学校”;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专权,内部矛盾激化,信天不信人思想)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意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根基,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共50页文档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总结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从此,中国拉开了近现代史的序幕。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经历了最为黑暗的一段岁月。
在这个时期,中国像是一叶浮萍飘摇在历史的长河里。
《南京条约》是由于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处于战败国而被迫签订的。
《南京条约》中有一条是割香港岛给英国,尽管条件很苛刻,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将香港岛拱手交给英国。
另外香港岛周围地区大都成了英租地。
其租期为九十九年,对于这九十九年,是何等的漫长啊!可悲的是清政府认为,其租期为九十九年总比租期为一百年让人挂得住面子。
就这样,香港岛在英国人的统治下走过了漫长的一百年,尽管英国将香港岛变得更加富有,却无法让香港岛有一个真正的主权,一个中国领土的主权。
尽管孙中山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清朝灭亡,但那些不平等条约却仍然保留,致使香港岛走过了近百年受殖民者统治的道路。
终于,在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香港这匹在外奔跑多年的骏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战争是人类的一种最愚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残酷血腥的战争,普通民众是最大的受害者。
特别是世界大战,是人类一种自我的毁灭,是人类的一种劫难,是某些人的疯狂。
战争所留给人们是废墟.苍凉.仇恨.痛苦.绝望。
人类应从战争中吸取教训。
如今天的日本国,不仅没有没有诚恳反省二战中的战争罪责,却还在否认美化侵略历史;其官员公开参拜供有战犯的靖国神社。
这样的国家,爱好和平的人民应警惕!这样的不敢承认历史错误的国家民族人民也是没有前途的。
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这个世界应多些理解合作,少些对抗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用智慧解决存在的问题矛盾避免战争。
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是谁也挡不住的。
中国落后的封建主义制度在适应不了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必然引发社会的变革。
资本主义来了,紧锁的国门终于被列强的炮火洞开。
从此,中国人民在长达100多年的岁月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挣扎在垂死边缘。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等等词汇,无一不记录着中国近现代史走过的沧桑岁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阅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专业班级:应用化学1005 姓名:张立伟学号:20108153自在大二上半学期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纲要》后,我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前感觉历史是枯燥、乏味的,现在感觉学习历史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中国的现代史。
诚然,在书本上及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这些,更多的是懂得了中国历史,而这个历史将作为中国发展的一个动力。
说句实话,因为这门必修课老师的作业要求我才有机会与蒋延黼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接触。
这本书我是在网上阅读的,在学校的文经楼阅览室没有找到。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这本书将近代史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轻松地进行了梳理,让我了解到以前课本上这个、那个条约是怎么回事,赔多少割多少。
我想,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了解这段真实原历史,太平天国的真相、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的失败等等,这些耻辱到底是是怎样带给我们的?在读后我知道,很多的历史伤疤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带给自己的。
这本书以恭亲王奕诉及曾国潘、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
于是本书的作者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