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精选3篇)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篇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以历史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因此,它既是历史课,更是政治理论课。
所以,本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是在学习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有一个大体了解的基础上,着重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
同学们由于在中学阶段都已经系统学过中国近现历史,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但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还不能完整地把握,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对与“三个选择”有关的历史情况,也还缺少深入的了解,并存在着若干困惑。
根据这些情况,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同学们应在补充历史基本知识的同时,要着力注意弥补对近现代史把握方面的不足之处,以期能在原来所学近现代史知识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一步。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
紧紧抓住这一主线,是学好这一课程的前提。
点、线、面的结合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中,同学们要开阔历史视野,注意点、线、面的结合,加强对各种政治方案的比较。
比如要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国近现代史,注意联系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和世界大势论说中国问题;除政治史外,要注意加强对各个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进一步通过比较研究(包括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主张、建国方案的比较,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等),来认识与“三个选择”有关的问题。
历史观和方法论在学习中,还要注意各种历史观点和政治观点的表述,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对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分析,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从而锻炼自己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2024年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总结

2024年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代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历史脉络,提高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以历史为鉴、以史为鉴的指引下,通过学习____年近代史纲要,我深入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和重要事件,对于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和未来的发展道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收获和启发,下面是我的学习心得总结。
首先,通过学习近代史纲要,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连续性和多样性并存的过程。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还有西方文化的传入和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和国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选择,而这些挑战和选择不仅是独立的,还相互影响和交织,形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丰富多样性。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待历史事实,而是要深入研究历史的背景和历史的复杂性。
其次,学习近代史纲要也加深了我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阶段的认识。
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经历了社会制度的转变和政权更迭,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清朝的衰落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也了解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和民主进程的推动作用。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事件,我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同时也看到了中国人民为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这些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应当重视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勇于创新和改革,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
再次,学习近代史纲要还使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有了更加具体和深入的了解。
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和思想家,他们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孙中山先生和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为中国的革命和民主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也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感想和体会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感想和体会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感想和体会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感想和体会1这个学期,我很有幸能在万老师的课上学习历史,让我找到了学习历史的乐趣,也最真切的感受到了历史的存在。
转眼间,大半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已经结束,回顾上过的一堂堂生动的课,我颇有感触。
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根本上来源于封建统治者对旧制度的盲目沿袭和闭关锁国的愚昧统治。
清朝末期的统治者们对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成就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西方“除枪炮外无一胜于中国”。
于是,清末的封建官僚们继续用封建制度统治着哭泣的中国大地。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贫苦百姓的锅中仍然是稀得不能再稀的米粥,最精锐部队的士兵手中拿着的仍然是两米长的兵丁鸟枪,坐在台上发号施令的仍然是腐败的封建官吏。
直到列强的铁甲战舰撞开中国的国门,统治者们才意识到,时代前进了,而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了。
我认为,国人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的心态。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有着雄踞东亚的强大国力,这在一代又一代的君主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观念——中国是强大的,外国是弱小的。
所以,当国外的制度正在突飞猛进时,清末统治者们仍旧以为中国的.旧制度是最佳的、无需改变的。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时是不是也会盲目自大,从而看不见别人的进步,最终导致自己原地踏步、落后于人?我问自己。
在之后的历史中,一些有所觉悟的官僚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试图通过向西方学习来使中国摆脱落后的现状。
然而,不论是洋务运动,亦或是戊戌变法,最终都没能明显地促进中国的进步。
究其原因,这一系列改革都只专注于对一些细枝末节的改变,而忽视了最根本的、最需要改革的领域——政治制度。
没有封建制度的废除,没有一个富有效率的新政府,没有赋予广大人民以人权的共和体制,岂能有国家的伟大复兴?终于,武昌起义点燃了革命的烈火,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第一次推翻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为中国的重新崛起铺平了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感想[最终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感想[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935b7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7.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感想[最终版]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感想[最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感想《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已经结束,回顾往期的学习生涯,从开始带着疑问的初心去上课,到最终既有收获也有遗憾的结课。
感触颇多,收获与遗憾同得,收获让人喜悦,遗憾却让人自省。
解开迷惑,收获于历史知识,收获于听课态度。
作为一名以理科成绩考入文科专业的男生,这中间的对知识掌握的跨度既需要有勇气也需要有决心。
所以说讲起历史真的是遗忘多载,已经好多年没学习了,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也还是停留在:1937年的七七事变、1949年的建国大业、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故当初看到一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看到自己课程表中有这样一门课程,心中真的是惊奇与不解,一边想着“搞经济,搞技术的怎么会跑去研究历史呢。
”另一边又猜着“是不是因为进入了一个民族大学,历史就必须去了解呢。
”带着疑问进入刘老师的课堂,开始了一门课程学习生涯的第一节课,等到的是永远不变的老一套:任课老师来讲自己上课对学生的要求。
当然我们的老师也不例外,但这次的一样却让我心中很是有想法:“上课缺勤必须拒绝,上课必须带着笔记本,早餐不能带到教室,手机更不能拿出来玩,睡觉更是不能出现,如有违规更是记入册子,扣着平时分……这些完全就是永远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上课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哎…心累啊。
”所以迫于老师的威逼,我只能收住自己的想法,老老实实的按照要求。
刚开始真的很是不习惯,所以总会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掏出手机稍稍瞄一眼,但是久而久之,方才懂了老师的做法是多么的为学生考虑,让我虽然在结课之后,收获仍然多多。
(一)近代史课程的学习,弥补了也丰富了我记忆中那浅薄的历史知识。
从鸦片战争的五四运动的前夜;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使我充分了解了中国的近现代史。
(二)对于上课的这些要求,也让我的听课态度大大转变,“态度就是效率”端正的态度让我听课的效率大大提高。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收获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收获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收获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纲要,我收获颇多。
首先。
我明白了学习历史最大的意义。
记得第一节课上,黄世坤老师给我们讲到,学历史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
一个人认同哪个国家的历史,他就是哪个国家的人。
历史,不仅仅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待本民族历史的态度。
我想到日军在占领区实行奴化教育,为小孩灌输日本的历史认同感。
这种方式是多么恐怖,在这样的教育下培养的孩子,一定会成为日本的走狗。
所以,身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并且正确对待中国的历史,担当起应有的历史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中国人。
其次。
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中国近代为了民族解放的仁人志士有了更深的崇敬之心。
最早接触中国近代史是在初中,只记得一场场屈辱的战争,一条条泣血的条约。
我总是不愿面对这段屈辱的岁月。
后来,在学习了黄世坤老师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后,我感觉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词不是屈辱,而是抗争。
所有的屈辱就是为了那一场抗争,所有的抗争就是为了那一次新生。
鸦片战争后,有了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便有洋务运动如火如荼;甲午中日战争后,便有公车上书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后,便有国父孙中山推翻清廷。
我们的民族不是麻木不仁的,我们是有血有肉的民族。
每一次的鞭打都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每一次的屈辱都是为了更强的抗争。
纵使抗争的路上,有很多坎坷,我们只能不断摸索,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最终找到了适合我们的社会主义。
我认为,现代中国蒸蒸日上的发展,与近代的不断抗争是紧密相连的。
中国人的抗争精神,是值得敬佩的!我记得陈天华的浓眉英气显出的不屈傲骨,我记得秋瑾的坚定眼神显出的大义凛然,我记得顾维钧据理力争却显出的力不从心,我记得谭嗣同的有心杀贼却只能喊出的无力回天。
他们,纵使失败,都是值得敬仰的英雄。
因为没有他们的牺牲小我,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的使命,经世济民,孜孜以求。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体会与建议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体会与建议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许多历史事件都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部系统介绍这段历史时期的教材,通过学习这本教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并对当下和未来有所启迪。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同时也有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学习这部教材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和风云变幻。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时期的中国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发展而英勇奋斗,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其次,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对当代的重要性。
通过对过去的经验教训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当前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的瓶颈,从而找到更好的前进道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深入学习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当下的现实,指导未来的前进。
最后,针对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我有一些建议。
首先,学习历史要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只满足于死记硬背一些历史事件和名词,而应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道理。
其次,要善于思考和总结,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背诵,而应该通过学习历史,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最后,要善于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不仅要了解历史,还要关注当下和未来,思考历史对我们的启示和警示。
总而言之,《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部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教材,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规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我们更好地前行。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重视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感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感想《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感想》篇一上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之前,我就想,这不会又是一门枯燥的历史课,要背一大堆年代、事件啥的吧。
可上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哎呀妈呀,这课有点意思啊!这门课就像一部超级大片,各种情节跌宕起伏。
从鸦片战争开始,那时候的中国就像一个懵懂的小孩,突然被一群强盗闯进了家门。
那些西方列强就像贪婪的野狼,眼睛里放着光,想把中国这块大肥肉啃个精光。
《南京条约》一签,感觉就像在这个小孩身上割了一块肉啊,心疼得很。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就像是一个想带着大家造反的大哥,他喊着“均贫富”的口号,吸引了好多人跟着他干。
但后来啊,这事儿变得有点复杂。
也许是内部开始争权夺利了吧,就像一群人分蛋糕,都想自己拿最大的那块。
最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我就在想,这是不是说明光有热情和口号还不够呢?还得有更完善的制度啥的。
还有洋务运动,那些洋务派的人就像是一群想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救中国的好学生。
他们开工厂、办学校,感觉像是在给这个古老的国家打一针强心剂。
可是,这针强心剂好像还不够猛,甲午战争一败,就像一盆冷水,把大家的希望又浇灭了不少。
为啥会这样呢?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吧,就像给一个生病的人只换了件衣服,内里的病还没治好。
这门课让我对中国近代的那些英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林则徐就是个虎门销烟的大英雄,现在觉得他是在那个黑暗时期努力撕开一道口子的勇者。
他站在虎门海滩上销毁鸦片的时候,那画面肯定超级震撼,就像一个勇士在和恶魔战斗。
有时候我也在想,要是我生在那个时代,我能做些什么呢?我可能会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吧。
这门课也让我明白,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就像有人把我们从一个烂泥潭里拉出来,还帮我们洗干净,换上了新衣服,让我们能站在阳光下自由呼吸。
这门课真的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过去的中国,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历史课,而是一部有血有肉、充满故事的大片,我还挺期待后面的内容呢,不知道又会有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收获与体会3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收获与体会3篇篇一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了胜利地负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但是在开学后,当听说我们要上一门名叫《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时,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学习过,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区别嘛!而现在学习了之后才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
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
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
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
”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
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惨痛、耻辱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历史,更是一部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任何子孙都是义不容辞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稳定、物资充足、无忧无虑的环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变我中国的历史。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毛泽东也讲过:历史是值得注意的。
只有认真学习近代史、了解中国的荣辱史,我们才能做到以古为镜、知古监今,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色会。
而作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识比较薄弱,于此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呢?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逐渐变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为半封建的国家。
清朝以前,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状态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处于世界的巅峰。
因此,到了清朝,当朝统治者以此为傲,自恃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自给自足,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贸易、藐视世界抵制,抵制西方工业和科学,并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紧紧关闭。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尽显衰相,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带来的危机逐一爆发。
毛泽东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由于中国的糜烂、腐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狂潮席卷中国,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
当时中国在外国人看来是一个富饶的古老神国,遍地是宝却不能收藏、没能力保护的国家,西方力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为打开中国对海外市场,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爆发。
鸦片战争爆发后,
西方列强犹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下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味赔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国家争先入侵中国,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被迫签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条约。
其中,1894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正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反外侵斗争的几十年里,中国政权和经济都遭到严重冲击,中国人民在深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同时,经济负担更加重、政治压迫更加深。
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鸦片战争和西方列强侵略,其也有相当的积极影响。
从政治上看,中国的社会矛盾由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转向封建社会跟中国人民间的矛盾。
由此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受到严重的冲击,鸦片战争让国人看出时势格局,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从经济上看,中国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的残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资本主义在萌芽中凋零。
从外交上看,自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认识了科学知识强大、西方工业发达带来的好处,统治者不再固步自封,开始学习西方知识,“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耻辱的历史、也是悲壮的抗争史。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客观面对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科学是发达的、社会是进步的、人是要自强的,我们要认识这一点,“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要自强!
自强不息,在中华民族中从来都不是空谈的,而是从实践结晶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封建社会的危害、闭关锁国的消极性后,国人纷渐渐反省,不断尝试各种方法使沉沦绝境、内忧外患的中华民族再次站起来。
其中反清政府压迫的太平天国起义、实业救国的洋务运动、救亡图存维新运动、终结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和开天辟地的五四运动等。
自英国冲开中国锁国的大门、西方列强列强试图谋和瓜分中国之后,我中国民族一路泥泞走来,不仅仅顽强抵抗了外侵的强权压迫,还推翻的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不仅初步解放了中国人民的封建思想,还解除了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并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
我个人认为,中国近代众多的民族斗争和运动中,意义最深刻、影响最深远、反封反帝最彻底的便是五四青年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斯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还以爱国主义作为精神源泉,以民主与科学作为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
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四的爱国主义精神。
要做到自强不息就要懂得借古鉴今,用历史来鞭策自己,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传承五四精神以武装自己,努力做一个能建设美好的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
中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道路是曲折的、是动荡不安的、是充满耻辱的。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并不是不是安定和平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与中国之间爆发了军事战争和政治冲突,并随后日本关东军将中国东北三省占领了,实行了14年之
久的殖民统治。
对此,野心勃勃日本并不满足,欲征服世界的日本再次将矛头首先指向当时国内政局动乱的中国。
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对中国展开了全面的侵华,先后占领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等大批城市。
与西方列强相比较,日本的侵华战争烦的罪行更加严重,对我中华民族造成的伤害更大。
1937年12月,日均侵占南京后,展开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以射杀、火焚、活埋等方式残害我国30多万的同胞。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自古以来,邪不能胜正,尽管日本人野心勃勃想要消灭中国,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边开展的长达八年的艰苦卓越、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
刚经历鸦片战争、驱除鞑虏不久的中国元气大伤,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上都处于几近崩溃边缘。
然而,中国人民坚强勇敢、无惧无畏。
战争期间,国共合作,全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力争民族独立与解放。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反侵略的胜利,抗战胜利意味着中国人民在近百年的反帝国主义斗争第一次去的完全性的胜利,扭转了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
抗战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众志成城、浴血奋战得到的结果,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唤起了民族团结凝聚力。
抗日战争给我们后背的启示就是要弘扬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
否则,落后就要挨打!
1945年的抗日战争胜利并不是意味着中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只是使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再次向前迈进一大
步。
直至1949年,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的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后,标志中国结束了近百年动荡战争局势。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意味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独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苦奋斗,开创新局面的历史。
在一个学期认真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一门课程后,我深刻的了解了中国是从怎样的坎坷中走,未来将怎样走。
我也明确了作为大学生肩负了怎样的历史任务,明白要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虽已尘封,但不可被淡忘;历史不可以改变、未来却可以创造。
了解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我们更要牢记于心,并以此来鞭策自己,以史为鉴,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