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疾病简介

合集下载

新生儿常见病课件

新生儿常见病课件

加强营养,保
4
证新生儿健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长
呼吸系统疾病
01 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
02 新生儿哮喘: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
03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常见的呼 吸系统疾病,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
04 新生儿支气管炎: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 病,主要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
04
疫苗接种的 注意事项: 接种前、后 注意事项, 如接种后观 察、饮食等
发病原因
环境因素:生活 环境、空气质量、
噪音等
01
02
03
营养因素:营养 不良、缺乏维生 素、微量元素等
04
遗传因素:父母 遗传给孩子的基
因缺陷
感染因素:病毒、 细菌、真菌等感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 1 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感染源
保持室内空气
2
流通,避免空
气污染
定期进行新生儿 3 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疾病

07
定期为新生儿进行 健康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孕期保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
01
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等 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
02
期疾病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吸烟、饮酒、
03
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
04
虑和紧张
产后护理
保持清洁:保 持新生儿皮肤 清洁,避免感 染
消化系统疾病
01 腹泻:新生儿常见的消化 系统疾病,主要由细菌、 病毒感染引起

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

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

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新生儿的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了解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相对脆弱,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和呼吸窘迫综合症。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和其他污染物;2.避免将新生儿接触感染者或病毒携带者;3.按时接种疫苗,尤其是乙肝疫苗,以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

二、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的消化系统还很不成熟,常见的疾病包括腹泻、胃灼热、便秘等。

为了预防这些问题,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因为母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新生儿的消化和免疫系统发育;2.喂养时要保持新生儿的姿势正确,避免嗝气和吞食空气;3.确保喂食工具的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三、皮肤问题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

最常见的皮肤问题包括湿疹、尿布疹和新生儿痤疮。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和干燥,使用温水洗澡并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产品;2.尽量使用纯棉面料的衣物和床上用品,避免使用过于紧身的衣物和尿布;3.避免使用含有香料和化学物质的护肤品。

四、传染病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脆弱,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

最常见的疾病包括乙肝、结核病和水痘。

以下是一些预防传染病的措施:1.对母亲进行乙肝筛查,确保没有感染并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2.避免接触患有传染病的人;3.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疫苗。

五、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可能出现心脏和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如先天性心脏病和脑瘫等。

预防这些疾病的最佳方法是在孕期进行定期产前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总结起来,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问题、传染病以及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为了预防这些病症,父母需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染源,按时接种疫苗,正确喂养,注意皮肤清洁和干燥,以及进行定期的产前检查。

新生儿常见疾病与处理

新生儿常见疾病与处理
演讲人
呼吸系统疾病
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
01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
03
新生儿哮喘: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
02
新生儿呼吸道异物: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误吸异物引起
04
孕期运动:适当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孕期饮食:均衡营养,避免过度摄入
产后护理
01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通风良好
03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05
定期进行产后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02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04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新生儿疾病,提高免疫力
疫苗接种的种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消化系统疾病
4
3
呕吐:新生儿呕吐可能由感染、过敏、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
腹胀:新生儿腹胀可能由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
2
1
腹泻:新生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能由感染、过敏、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
便秘:新生儿便秘可能由饮食不当、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皮肤疾病
湿疹: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皮疹等
观察新生儿的情绪、反应、行为等心理状况
观察新生儿的体重、身高、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
观察新生儿的免疫接种情况,及时接种疫苗
及时就医
发现新生儿出现异常症状,如呼吸困难、皮肤发黄、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就医。
01
及时就医可以避免病情恶化,减少新生儿受到的伤害。
02

新生儿常见病

新生儿常见病

新生儿常见病一、新生儿肺炎:1、肺炎的症状:呼吸急促、费力或呼吸不规则、咳嗽、吐沫等症状,患儿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发情,部分足月反应良好的新生儿可有鼻翼扇动等症状。

2、原因:常见于母亲有急产、胎膜早破,母亲或与婴儿亲密接触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

3、处理方法:护理中要观察仔细,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平时注意避免外来的感染源。

二、新生儿败血症:1、主要表现:先是食欲低下、精神欠佳、发热(早产儿或病情重也可以表现体温不升)、面白、好睡、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腹胀及肝脾肿大等。

2、原因:多见于孕妇有发热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脓疱疹、破损等原因造成的。

3、处理的方法: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三、缺氧缺血性脑病:1、早期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甚至抽风,重病儿一开始表现嗜睡、昏迷、肢体发软、前囱饱满,触之像面鼓。

2、原因:在患儿病史中常有宫内、产时缺氧,伴有颅内出血等,作头部CT、颅脑B超、磁共振及必要的化验等可明确诊断。

3、处理的方法: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四、化脓性脑膜炎:1、表现为:面白或发青,拒乳、反应差、体温不升或有发热、哭声弱或尖叫、双眼凝视、前囱饱满,重者出现抽风,症状类似缺氧缺血性脑炎、败血症,且常与败血症同时存在。

2、处理方法: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五、鹅口疮:1、好发部位:口腔黏膜2、原因: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1)奶头或奶具不卫生(2)产道交叉感染(3)长期应用抗生素(4)不注意口腔清洁,残奶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3、表现为:宝宝患鹅口疮时,即使不喝奶,口腔里、舌面上也有一层白白的东西,很容易发现。

4、典型表现: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刚开始呈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

鹅口疮又叫“雪口病”。

5、处理方法:注意宝宝的奶具卫生,要严格消毒,操作要正确,避免污染。

还要注意乳头的卫生和乳头的健康状况,避免感染的机会。

六、湿疹:1、湿疹主要表现:为针头大小的疙瘩,对称性分布,表面可起皮,严重时会流水、糜烂。

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

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

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新生儿是家庭中的宝贝,他们的身体和免疫系统还不够强大,因此常常容易患上各种常见的疾病。

了解这些常见的疾病是每位父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够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个常见疾病是新生儿黄疸。

黄疸通常出现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天内,其主要特征是宝宝的皮肤和眼白变黄。

这是因为在出生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的排泄速度较慢,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

大多数情况下,黄疸是正常的,并在几周内自行消退。

然而,如果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或黄疸加重,那么就需要及时就医,以避免潜在的健康问题。

第二个常见疾病是呼吸道感染。

由于新生儿呼吸道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他们容易受到各种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包括鼻塞、打喷嚏、咳嗽、呼吸急促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宝宝吸奶困难,影响他们的饮食和生长发育。

为了预防呼吸道感染,父母需要注意保持新生儿的环境清洁卫生,勤洗手,避免将宝宝带到人群拥挤的地方。

第三个常见疾病是消化系统问题。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他们容易出现各种消化不良问题。

例如,腹泻、便秘、胀气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宝宝不适,甚至失去食欲。

为了预防消化系统问题,父母应该注意宝宝的饮食习惯,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并避免食用过多不适合新生儿的食物。

第四个常见疾病是皮肤问题。

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容易出现各种皮肤问题。

例如,湿疹、尿布疹等。

这些皮肤问题可能会导致宝宝不停地哭闹和不适。

为了预防皮肤问题,父母应该定期给宝宝洗澡,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并选择适合新生儿使用的洗浴用品和尿布。

最后一个常见疾病是感染。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感染。

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发热、红肿、脓液等。

为了预防感染,父母应当定期给宝宝洗澡,勤洗手,并保持新生儿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了解新生儿的这些常见疾病有助于父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然而,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应该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新生儿疾病的名词解释

新生儿疾病的名词解释

新生儿疾病的名词解释新生儿疾病是指在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通常是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各种疾病,这些疾病可能是由于婴儿在母亲子宫内的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或者是由于出生后的适应困难、感染或遗传因素引起的。

一、窒息与窒息后脑病(HIE)窒息是指由于胎儿在出生过程中呼吸困难或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的严重脑损伤。

窒息后脑病(HIE)是窒息的一种后果,其症状包括抽搐、呼吸困难、脑水肿等。

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窒息的程度和时间长度。

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身上。

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是由于早产而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从而导致肺泡不能正常展开和吸入氧气。

症状包括呼吸急促、面色发紫、呼吸困难等。

三、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和巩膜出现黄色的症状。

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完善或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

黄疸的程度可以从轻度到重度,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脑损伤。

四、新生儿败血症(sepsis)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婴儿体内发生感染并扩散到全身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感染性细菌或病毒引起,而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感染。

败血症的症状包括高热、呼吸急促、低体温、慢性呼吸道感染等。

五、新生儿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血糖水平过低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胎儿在子宫内营养不良、产后饮食不良或胰岛素分泌异常等因素引起。

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症状包括体温低、嗜睡、抽搐等。

六、新生儿肺出血(pulmonary hemorrhage)新生儿肺出血是指婴儿在出生后呼吸道出现大量血液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肺泡毛细血管破裂或呼吸道感染引起。

症状包括咳嗽、呼吸急促、呕血等。

七、新生儿痉挛症(neonatal convulsions)新生儿痉挛症是指新生儿出现的抽搐和痉挛的症状。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代谢紊乱或缺氧引起。

新生儿的13种常见病

新生儿的13种常见病

新生儿的13种常见病新生儿是指出生后一个月内的婴儿,他们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新生儿常见的13种疾病,帮助妈妈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婴儿体内胆红素排泄不畅,导致皮肤和眼睛发黄的症状。

产生黄疸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胆道畸形、母体产前感染等。

妈妈们可以通过保持室温适中、多晒太阳和按时喂养宝宝来预防和缓解黄疸。

二、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RDS)常见于早产儿,是由于肺部未完全发育导致呼吸困难的病症。

妈妈们可以通过避免过度劳累和积极预防早产来减少RDS的发生。

三、窒息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常常由窒息、哺乳不当等原因引起。

妈妈们要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以确保宝宝的安全。

四、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妈妈们可通过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洗手和呵护宝宝的皮肤来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

五、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要及早发现和治疗,妈妈们可以通过产前检查和定期儿科体检来帮助早期诊断。

六、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健全,容易受到各种感染的侵袭,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妈妈们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洗澡和穿戴宽松透气的衣物,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七、新生儿呕吐新生儿呕吐是指婴儿吐出消化道内的胃内容物,常见于喂养过量或消化不良。

妈妈们要注意宝宝的喂养量和频率,并保持正确的喂养姿势,以减少呕吐的发生。

八、新生儿腹泻新生儿腹泻是指婴儿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呈水样或黄绿色等情况。

妈妈们应注意宝宝的饮食,避免过度喂养和食用不适合的食物,同时确保宝宝的饮食卫生。

九、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是指婴儿肺部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妈妈们可通过避免室内空气污染、勤洗手和及时接种疫苗来预防新生儿肺炎的发生。

十、新生儿贫血新生儿贫血是指婴儿红细胞的数量或质量异常,导致供氧能力下降。

妈妈们要注意宝宝的饮食,给予足够的铁和维生素C,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护理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护理

新生儿护理
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给新生儿洗澡、更换尿布,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
染。
适宜的室内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避免过冷或过热引起新生儿不适

正确的喂养方法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母乳喂养或 人工喂养,避免过量或不足导致
营养不均衡。
疫苗接种
按照疫苗接种计划进行接种
01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接种各类疫苗,预防新生儿常见
医学检查
医学检查是通过专业的医学仪器和设备对新生儿进行身体检 查,以确定其是否患有疾病的方法。例如,医生可以通过听 诊器检查新生儿的呼吸系统,通过触诊检查其消化系统等。
医学检查的结果较为准确可靠,但需要专业的医生和设备支 持,且有一定的成本。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通过采集新生儿的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 进行化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患有疾病的方法。例如,血 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新生儿的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是否正 常,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其泌尿系统是否正常。
新生儿的护理不当也可能 导致疾病的发生,如不及 时更换尿布、不正确的哺 乳方式等。
02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外观、行为和生理指标等来判断其是否患有疾病的方 法。例如,观察新生儿是否有黄疸、皮疹、异常哭闹等症状,以及体温、呼吸、 心率等生理指标是否正常。
观察法虽然简单易行,但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能够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受到汗液、尿液等刺激,家长应定期给宝宝 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
饮食护理
母乳喂养
母乳是新生儿最佳的食品,能够 提供宝宝所需的营养和免疫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光治疗
未结合胆红素在 光作用下发生异构, 由脂溶性转为水溶性, 可经胆汁﹑ 尿排出。
蓝光最有效 (425-475nm) 注意保护眼、外生 殖器、肛门。
换血治疗
①移除 血清中特异血型抗体 致敏红细胞 胆红素
②防胆红素脑病 ③纠正贫血
外周A、V同步换 血
(三)早产儿
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
2. 程度重:
血清总胆红素
每日总胆红素升高
超过上述生理界限值
血清结合胆红素
3. 出现任何与胆红素增高相关的临床表现
病理性黄疸
肝前性 (红细胞破坏过多)
肝性 (胆红素代谢障碍)
肝后性 (胆红素排泄障碍)
同族免疫性溶血 红细胞酶缺陷 红细胞增多症 血管外溶血 感染 血红蛋白病 其它(缺VitE、Zn等)
新生儿常见疾病简介
一、概念
(一)新生儿(neonate,newborn): 指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二)围产期(perinatal period):妊 娠28周至生后7天。
二、新生儿的分类
(一)根据胎龄分类: 足月儿: 37周≤胎龄(GA)<42周
(full term infant) 早产儿: 28周≤ GA <37周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年8月第16卷第8期501-502页
原 则:
1、评估患儿是否存在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如有,应尽早 干预。
2、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者,应积极光疗、查找病因。 3、出生24h后出现黄疸者,出院前至少检查1次血清胆红素,
出院后48h,应在医院或社区检查1次胆红素,以监测胆红素 水平。 4、生后7天内(特别是3天内)黄疸接近但未达干预标准者, 应严密监测胆红素,无监测条件者,应放宽干预标准。 5、光疗失败指光疗4~6h,血清胆红素仍上升8.6μmol/(L*h)。 应准备换血。
缺氧 感染 甲状腺功能低下 21-三体综合征 家族遗传病(Gilbert Syn、家族性
暂时性新生儿黄疸、C-N Syn)
药物(苯唑西林、脂肪乳等) 垂体功能低下
新生儿肝炎 胆管阻塞 胆汁黏稠综合征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半乳糖
血症、果糖不耐受等)
其它 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干预的 推荐方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2. 出现时间:
出现
高峰
消退
足月儿 生后2—3天 4—5天
14天内
早产儿 生后3—5天 5—7天
3—4周
3. 程度:
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高限
每日总胆红素升高﹤85µmol/L(5mg/dl)
结合胆红素﹤34µmol/L(2mg/dl)
黄疸程度超过正常高限
病理性黄疸 — 特点:
1. 时间:出现早, 24小时内 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 周 早产儿﹥4周 退而复现
简易胎龄评估
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生理特点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神经系统 ▪体温 ▪能量及体液代谢 ▪免疫系统
呼吸系统: 呼吸快 40~60次/分 腹式呼吸为主、不规则
早产儿易发生
特发性呼吸暂停 肺透明膜病 慢性肺疾病(CLD)
循环系统:三大血液动力学改变
治疗原则
1. 抗生素:杀菌、联合、剂量要足、足疗程 • 合理选择抗生素 • 早期、足量、静脉给药 • 疗程: G+菌2周;G-菌3周
一般为7~14天;重症和化脑可延长疗程 2. 清除局部病灶
治疗原则
3. 对症、支持治疗: • 补液、纠酸,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保证热卡供给 • 保暖 • 纠正低氧血症 • 免疫疗法:静脉丙球(IVIG)
巨大儿
正常体重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三)根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类:
小于胎龄儿: BW于同胎龄平均体重
(SGA)
第10百分位以下
适于胎龄儿: BW于同胎龄平均体重
(AGA)
第10~第90百分位
大于胎龄儿: BW于同胎龄平均体重
(LGA)
第90百分位以上
(四)根据生后周龄分类: 早期新生儿: <7天 晚期新生儿:7天—28天
毒性红斑
粟粒疹
鼻尖、鼻翼、颜面部 皮脂腺堆积形成 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 脱皮后自然消失
(三)正常足月儿护理
1.保暖:
4.皮肤粘膜护理:
2.喂养:
5.预防接种:
3.呼吸管理: 6.新生儿筛查:
四、新生儿常见疾病
(一)新生儿窒息
临床表现
胎儿宫内窒息 新生儿窒息 多脏器受损症状
Apgar评分法
膜腔内的感染。 • 产时感染:与胎儿通过产道时被细菌感染有关。 • 产后感染:最常见,从脐部、皮肤、粘膜、呼
吸道、消化道等。 2. 自身因素:免疫功能低下。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 精神食欲欠佳,哭声减弱,体温不稳定较早出现。
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动,不哭,面色不好、 体温不稳、体重不增。 • 体质较壮儿高热,体弱儿体温不升。
三、常见的几种特殊 生理状态:
⑴生理性体重下降 ⑵生理性黄疸 ⑶ 乳腺肿大和假月经 ⑷ “马牙”和“螳螂嘴” (5)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生理性黄疸 (见新生儿黄疸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马 牙”
部位 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 形状 黄白色、米粒大小的
小颗粒 原因 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
腺分泌物积留形成 数周后可自然消退
乳腺肿大
低出生体重儿( low birth weight,LBW ) 大多是早产儿,也有足月或过期小于胎龄儿
BW<1500g 称极低出生体重 (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儿 其 中 BW<1000g 称超低出生体重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儿
如出现以下特殊表现时,常提示败血症可能:
1. 黄疸:可为败血症唯一表现。 2. 肝脾大:出现较晚。 3. 出血倾向。 4. 休克表现。 5. 其他:中毒性肠麻痹(腹胀,肠鸣音消失),
脑膜炎等。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WBC升高,血沉加快 2. CRP、PCT增高、血糖降低 3. 细菌培养:脐部分泌物、咽拭子、血培养
(preterm infant) 过期产儿: GA ≥ 42周
(post-term infant)
(二)根据体重分类:
低出生体重儿: BW<2500克 (low birth weight,LBW) 正常体重儿:2500克≤BW ≤4000克 (normal birth weight,NBW) 巨大儿: BW>4000克 (giant infant)
(五)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 1.母亲有疾病史的新生儿 2.母孕史异常的新生儿 3.异常分娩的新生儿 4.出生时异常的新生儿 5.兄姐在新生儿期有因疾病死亡者 正常新生儿以外的各种新生儿
新生儿病房分级
新生儿病房分级管理
• Ⅰ级新生儿病房:普通婴儿室 • Ⅱ级新生儿病房:普通新生儿病房 • Ⅲ级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1. 胎盘—脐血循环终止 2. 肺循环建立 3. 卵圆孔、A导管关闭
早产儿特点: 心率快,血压低,毛细血管脆性高
消化系统: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水平胃
消化道通透性高
淀粉酶、UDPGT酶不足 胎粪为墨绿色
早产儿常出现:哺乳困难
胎粪排出延迟
VitK缺乏
肝功能更不成熟:
黄疸较深
泌尿系统:肾小球滤过功能差 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差
男女新生儿 生后4~7天 乳腺如蚕豆或核桃大小 2~3周消退 切忌挤压→感染! 母体雌激素中断所致
假月经
女婴 生后5~7天 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 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 可持续1周 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新生儿红斑
生后1~2天 头部、躯干及四肢 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 1~2天后自然消失
新生儿湿疹
早产儿所需热量及液量相对较多
早产儿常见风险疾病
日1 2 3 4 5 6 7
14

NEC NRDS








高硬 胆肿
症 感 染
呼 吸 暂 停
性晚 酸期 中代 毒谢
28
不脑 育支 维贫 良白 不气 生血
质 良管 素 发 肺缺 育 发乏
早产儿注意事项
• 动作轻柔 • 体温管理:保暖(辐射台、暖箱) • 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呼吸暂停情况
(CPAP、机械通气) • 喂养及营养:喂奶后,注意观察胃食道返流情况。非营养
性吸吮,管饲。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 避免感染:加强皮肤、口腔护理,减少空气污染。 • 其他:新生儿抚触
暖箱保暖
辐 射 台 保 暖
鼻饲
(三)新生儿感染
病因
1. 感染途径: • 产前感染:与孕妇存在的明显感染有关,如羊
早产儿寒冷时更易发生低体温、硬肿; 环境温度过高体温亦易升高。
免疫系统: 特异、非特异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皮肤粘膜薄嫩易损伤 分泌型IgA缺乏 IgA和IgM不能通过胎盘 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早产儿免疫功能更差,易发生感染
能量和体液代谢: 热量:基础热量消耗为50kcal/kg 每日总热量约需100~120kcal/kg 液量:第1天需水量为每日60~100ml/kg 以后每日增加30ml/kg
注意事项
分秒必争,产、儿科医生共同进行 严格执行ABCDE方案 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是评价的三大体征
遵循 →
→ 循环往复,至完成复苏
复苏后观察监护
体温、呼吸、心率 血压、尿量、肤色 窒息所致多器官损伤 并发症严重
转运
NIC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