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方 1.5.1 乘方 第1课时 乘方习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2.你能迅速判断下列各幂的正负吗?
165
254
(-8)5
(-3)6
(-1)101
(-2)50
新知小结一
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______,负数的偶次幂是______.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____,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______.
巩固练习二 1.(-10)8 中-10叫做____数,8叫做____数. 2. -(-2)3 是________(填正数或负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
1.5.1有理数的乘方
学习目标
1.知道乘方、底数、幂的意义,会读乘方算式,会进行 有理数乘方运算. 2.经历乘方符号法则的探究过程,知道乘方的符号法则. 3.能够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
一 内容感知
知识探究一
1.边长为3c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3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新知小结二
一个运算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多 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依次进行.
巩固练习三
巩固练习二
3.计算
(1)(-1)8Βιβλιοθήκη (2)(-1)7(4) 34
(5)(-2)3
(7)(-0.1)3 (8)(-10)4
(3)(-3)3 (6)(-2)4 (9)(-10)5
例1.计算
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例2.观察下列三行数,回答下列问题. -2,4,-8,16,-32,64,…; ① 0,6,-6,18,-30,66,…; ② -1,2,-4,8,-16,32,….; ③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1)》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为后续学习幂的运算、指数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方的规律,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较为熟悉。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乘方运算涉及到多个有理数的乘积,运算规则相对复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探究有理数乘方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方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规律,有理数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导入: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发现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

4.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有理数乘方的例子和知识点。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掌握。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黑板等,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方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如:2的3次方表示2乘以自己3次,即2×2×2=8。

让学生初步认识有理数乘方。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个有理数乘方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019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方 1.5.1 有理数的乘方课件 新

2019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方 1.5.1 有理数的乘方课件  新

h
14
课堂练习
1、在 46 中,底数是 4 ,指数 6 ,
2、 47 读做 -4的7次方或-4的7次幂;
3、 2 15 的结果是 负 数(填“正”或“负”)
4、计算: 23 = -8 .
5、计算:
1 2
4
=
1 16
.
6、(1)2n12n10 .
h
15
课堂练习
7、0.25848 = 1 .
8、m 的底数是 m 指数是 1
(4)在5中,底数是___5__,指数是__1____.
h
12
探索新知
h
13
典题精讲
例1:计算
(1) 4 3 64
(3) ( 5 ) 2 25
(2) ( 2 ) 4 16
3
81
(4) (4)3 64
(5)
2 3
4
16 81
(6) 0 7 0
想一想:
观察例1的结果,乘方运算的符号有什么规律?
h
5
情景导入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 它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
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 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 过珠穆朗玛峰。这是真的吗?
真的
230×0.1=1073741824 × 0.1
=107374182.4(毫米)
≈ 107374(米)
h
6
探索新知
探究过程要求:把一张纸进行对 折、再对折……并回答下面的问 题?
这样捏合到第 7 次后可拉出128根面条。
h
17
课堂小结
乘方的 求n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意义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正__数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学课件:1.5.1 第1课时 乘方(共1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学课件:1.5.1 第1课时 乘方(共15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72021/9/72021/9/72021/9/79/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7日星期二2021/9/72021/9/72021/9/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72021/9/72021/9/79/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72021/9/7September 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72021/9/72021/9/72021/9/7
.
解:(1) (-4)3=(-4)×(-4)×(-4)=-64;
(2) (-2)4=(-2)×(-2)×(-2)×(-2)=16;
(3) 2 3 3= 2 3 2 3 2 3 =2 8 7.
思考: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归纳总结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 整数次幂都是0.
- 1 (当n为奇数时)
(9)(-1)n=
1
(当.n为偶数时).
1.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a 幂
n 指数
2.乘方的符号法则: 底数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3)零的正整数次幂都是零
3.注意:
an与an 二者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1.乘 方第1课时 乘 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1.乘 方第1课时 乘 方

13.视察下列算式并总结规律:31=3,32=9,33=27,34=81,35 =243,36=729,37=2187,38=6561,….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3999 的末尾数字是( D ) A.1 B.3 C.9 D.7
14.视察下列各式: 13=12, 13+23=32, 13+23+33=62, 13+23+33+43=102, … 猜想13+23+33+…+103=_5_5_2_.
9.(1)(2017·湖州模拟)计算:23×(12)2=__2__; (2)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__1_或__0___.
10.计算:
(1)(-5)2; (2)-(-23)3; 解:25 解:287 (3)(-10)4; (4)(-131)3. 解:10000 解:-6247
11.下列结论:①-(-2)2=4;②-5÷15×5=-5;③232=94;④(-3)2×(- 13)=3;⑤-33=9.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D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12.若 a 为有理数,则下列各式:①(-a)2=a2;②(-a)2=-a2;③(-a)3 =a3;④|-a3|=a3.其中一定成立的有( A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解:由题意,得26=64(根).因为28=256,所以当对折成256根面条时, 对折了8次
18.(阿凡题:1069926)若|a-1|与(b+2)2互为相反数,试求a202X+(a+b)2015的 值. 解:由题意得|a-1|+(b+2)2=0,所以a-1=0,且b+2=0.所以a=1,b=-2. 所以a202X+(a+b)2015=1202X+[1+(-2)]2015=1202X+(-1)2015=1+(-1)=0
6.计算(-18)+(-1)9的值是( C ) A.0 B.2 C.-2 D.不能确定 7.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一组是( C ) A.23与32 B.23与(-2)3 C.32与(-3)2 D.-23与-32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52是5的平方的相反数 B.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C.任何有理数的偶数次幂都是正数 D.任何有理数的平方是非负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5.拓展延伸,激发思维
引导学生探讨乘方的逆运算,如开平方、开立方等,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6.总结反馈,查漏补缺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发现并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7.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适当拓展。
8.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2)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5cm,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4.思考题:
(1)如何计算负数的奇数次幂和偶数次幂?
(2)有理数的乘方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作业,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2.注意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法则,避免常见错误。
3.对于应用题和思考题,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答,体现思考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总结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法则。
师:请同学们观察以下算式,并总结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法则。
算式:(-2)^2, (-2)^3, (-2)^4, ...
生: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
3.教师强调有理数乘方计算法则中的注意事项,并进行讲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知道乘方的意义是表示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法则,能够准确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3.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方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的乘方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与反思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与反思
3、进行乘方运算应先定符号后计算。
目标检测
1、在46中,底数是,指数,
2、(-4)7读做;
3、(-4)12的结果是数(填“正”或“负”);
4、计算:=;
5、计算:(-1)2n+(-1)2n+1=;
课后作业
教材p47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加深理解
对折3次可裁成8张,即2×2×2张;
问题(1):
若对折10次可裁成几张?请用一个算式表示(不用算出结果)
2×2×2×2×2×2×2×2×2×2
有10个2相乘
若对折100次,算式中有几个2相乘?
在这个积中有100个2相乘。这么长的算式有简单的记法吗?
问题(2):
2个a相加可记为:a+a=a×2
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可记为: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探索法则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放手学生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的作用,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在练习设计中,设置不同难度的计算题,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得到提高。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重难点,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设计了一定的试题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
a×a=a2
3个a相加可记为:a+a+a=a×3
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可记为:
a×a×a=a3
4个a相加可记为:a+a+a+a=a×4
那么4个a相乘可记为:
a×a×a×a=a4
n个a相加可记为:a+a+…+a=a×n
n个a相乘可记为:a×a×…×a=an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5.1有理数的乘方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5.1有理数的乘方课件

猜一猜
2
1.5 有理数的乘方
3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理解乘方运算、幂、底数等概念的意义. (3)能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学习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
4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a×a×……×a = a n
n个a
a 底数
n
指数
相同因数的个数
因数

(1次方可省略不写,2次方又叫平方,3次方又叫立方)
5
巩固训练 深化理解
1、在 9 4 中,底数是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 9 4 表示4个____相乘,读作___________,也读作_______.
致亲爱的同学们: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如钻石般耀眼 老师的幸福是因为认识了你们 愿你们努力进取,永不言败
1
创设情境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 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 是8844米。
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 为0.1毫米的纸,连续 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 珠穆朗玛峰。这是真的 吗?
2、( - 5)2 的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__,表示_________,
读作_____的2次方,也读作-5的__________.
3(、2 )4 表示______个 2 相乘,叫做 2 的______次方,也叫
3
3
3

2 3
2
的_____次幂,其中,3
叫做_______,4叫做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