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中考复习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判断
于厅事之东北角 韩告急于 韩告急于齐 苛政猛于 苛政猛于虎
巩固练习: 中考指导》 巩固练习:《中考指导》P57 (一) 1、2 、
解释词语的一般方法:
1、 迁移法 、 例1:去韩而归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去国怀乡 士卒亡 例2:士卒亡者过半矣 陈涉世家》 亦死, 《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 组词法 、
例:素悍勇而轻齐 素悍勇而轻 轻视,看轻(形容词作动词) 轻视,看轻(形容词作动词) 唯与外弟萧琛善 唯与外弟萧琛善 友善,友好 友善,
看选文( 看选文(一)两遍, 两遍, 1、第一遍:结合注释,梳理文章大意 、第一遍:结合注释, 2、第二遍:研究方法,尽量弄懂不会的词 、第二遍:研究方法,

余因得遍观群书 未若柳絮因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此 顺着, 顺着,随着
根据、 根据、 凭借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首都)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首都)。魏 将庞涓闻之, 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 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 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 兵法, 百里而趣 利者蹶(损失)上将, 百里而趣(同“趋”)利者蹶(损失)上将, 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 军半至。 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 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 知齐军怯,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 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 倍日并行逐 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ppt

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ppt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 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等,一 人都能理解,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 删除
句首发语词、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 法作用的连词。
夫战,勇气也。 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删”
三、调整( 调整语序)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考点3
翻 译 达:——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 原 则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信:——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雅:——有文采(语言规范,文笔优美)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 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2012年鄂尔多斯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科考试说明)
解题步骤、技巧指导
(一)分析标题 《刘宣苦读成才》、《失信,则不能用人》 《文征明习字》 (二)读课文 (三)结合注释理解 (四)紧扣题目,仔细答题: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考点4、 5)
使……+本义
劳:使……劳累
形容词带宾语时,形容词可能属于;本义
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
注意: 无论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都是不能带宾语 的动词、形容词出现在谓语动词位置上发生的。 这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2、通假字
通假就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字代替本字。
1、根据语义找和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2、解释 某字通某字+意思
知识二: 根据语法结构停顿(凭借语感)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二)赏析情感 1.体会表现的友情、思乡念亲、爱国等情怀。 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的背景。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赏析方法指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
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 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 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 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 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 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 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 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4.概括诗歌的大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三、考查重点清单
(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 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 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文言文阅读复习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
知识点详析
(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点一、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 读节奏:
古文句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 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谢谢观看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PPT课件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PPT课件
课外文言文中人物不多,关系也较简 单,但由于是文言,所以存在一定的理解 困难;而且文虽短,意却深,主旨的揭示 往往比较含蓄。因此,在默读、朗读等的 基础上,要注意理清人物关系,分清主次 人物。然后,针对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进 行适当的圈划;并且针对圈划内容思考人 物发出言行的理由、目的以及所产生的影 响或后果,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为人。
14
第14页/共21页
陶侃
• 陶侃(259-334),晋朝名将。 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 (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 (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 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 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 道。是我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
15
第15页/共21页
•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初中文言文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 而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又是近年 来中考的考点。如何把握文言文的主 要内容,真正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 领悟文章的时代意义和指导意义,感 受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1
第1页/共21页
一、 “读”文本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 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 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
利用课本,做好知识积累迁移: 1、掌握常用字词的含义; 功夫在平时 2、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 语感
11
第11页/共21页
小结
• 一、 “读”文本 •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 •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 二、 “圈划”文本 • 1、关注注释,圈划适当 • 2、关注人物,圈划言行 • 3、关注议论,圈划中心 • 三、 疏通文本 • 功夫在平时;语感

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技巧PPT优秀课件

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技巧PPT优秀课件

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 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而这些文 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 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学会温故而 知新,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 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 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句子翻译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1、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 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2、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3、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调控好。
精读语段,“圈划”文本
1、课外文言文一般会给以下几类注释:人 名注释、地名介绍、时间提示、疑难字、 词、句解释等, “圈划”出来,通过这些 来帮助同学们疏通文意,理解主旨。
2、对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适当的圈划 3、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 议论性的语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 气的,有评论语气的……圈划这样的语句。
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
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的词常有“… 者,…也”、“…者”、“…也”等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何、安、焉) 等,疑问语气词(乎、耶、邪)等 被动句:被动词(于、为、为…所)等 否定句:否定词(不、未、非、无、否) 等 其它还有“乃”“为”“非”“悉”等 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学会调整成份
名言摘抄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3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3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33、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4、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35、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36、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37、读书要专心,做事要用心,做人要尽心,待人要诚心 38、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39、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40、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1、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 42、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4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4、向竞争挑战,向压力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 45、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46、眼要看远,脚要近迈。 47、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48、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49、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共66张PPT).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共66张PPT).ppt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技巧二:组词推断法 技巧三:对偶揣摩法 技巧四:词类活用法 技巧五:通假字法
理解 文言实词的含义
常考文言虚词: 之、而、于、以、为、 其、则、虽、乃、何、、与
理解 文言虚词的 含义和用法
技巧一:借助语意断句 技巧二:借助句子成分断句 技巧三: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技巧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技巧五:借助关联词标志断句 技巧六:借助古今不同断句 巧七:借助文学常识断句
2、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3、代入筛选法:
在阅读和解题时,将某个虚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 其中讲得通的一项。
4、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 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被动句“为……所”、倒装 句”何……之有?”
划分句子节奏
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先通读文章,再仔细理 解需断句的句子意思,看上下文有没有提示。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 乡竟无一人逃散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 一人逃散
技巧二:借助句子成分断句
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技巧三: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中考真题: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对偶揣摩: “殚”与“竭”相对, “竭”,竭尽。
得出答案: “殚”,尽,竭尽 。
技巧四:词类活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
课本溯源: 无安牍之劳形。
词类活用: “劳”是劳累,不能带动 词,所以活用为动词。
得出答案: “劳”,使劳累 。
题型 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句子划分节奏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外文言文阅读演示课件.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外文言文阅读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6.对偶句之间、排比句之间断开 如:①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 师表》)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大道之行也》) 7.找名词(代词),辨主宾,主语前、宾语后断开 如:①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送 东阳马生序(节选)》] 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 分)
(1)或旦而不鸣 ·
(2)皆足取·祸也
或:__有__的__。____ 取:__招__致__。____
精选课件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精选课件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曰伯鲁, 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 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ì):记住。⑥甚习:很熟。习, 熟悉,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习题】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 的地方用“|”标出来。
课外文言文阅读
精选课件
一、考纲要求 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能力层级: 理解) 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理解) 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能力层级:理解) 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力层级:理解)
精选课件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 分)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 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 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 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PPT课件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PPT课件
14
第14页/共21页
陶侃
• 陶侃(259-334),晋朝名将。 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 (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 (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 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 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 道。是我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
15
第15页/共21页
•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9
第9页/共21页
3、关注议论,圈划中心
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语句,有反问语 气的,有感叹语气的,有评论语气的,等等。圈划这样的语句,可以 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感悟文章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10
第10页/共21页
三、 疏通文本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思想 内容,对于短文中出现(注释中未出 现)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也要学会 适当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疏通文意, 为把握人物,感悟中心服务。
利用课本,做好知识积累迁移: 1、掌握常用字词的含义; 功夫在平时 2、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 语感
11
第11页/共21页
小结
• 一、 “读”文本 •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 •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 二、 “圈划”文本 • 1、关注注释,圈划适当 • 2、关注人物,圈划言行 • 3、关注议论,圈划中心 • 三、 疏通文本 • 功夫在平时;语感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用鞭子打
②执而鞭之
16
第16页/共21页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与“汝
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B的是
( )耕田,名词用作动词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打隧道
•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情趣 • C、醉翁之意不在酒朝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一)
字词解释 翻译句子
《中考指导书》
考试范围:古诗文考查教材中的文言诗文 以及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考试内容: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 释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 “之”、“其”、“而”、“以”、“于” 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准 确解释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简要分析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能结合自身 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
解释词语的一般方法:
1、 迁移法 例1:去韩而归 《岳阳楼记》:去国怀乡 例2:士卒亡者过半矣 《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 组词法
例:素悍勇而轻齐 轻视,看轻(形容词作动词)
唯与外弟萧琛善 友善,友好
3、结构、读音、字形分析法
例1: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向西行军 再如:束断书崩 名词,捆书的(木板)
省略的成分要补充, 注意特殊句式和代词的翻译。
复习卷第(六)篇
做题顺序:
画出表时间、地点、国名、朝代、官职、人 名、物名等内容,不需要翻译。
初读文章了解大意,说一说,评一评
做题时,遇到难的词和句想方法,按照方法 做题目。
验证环节不能少。
巩固练习:
下一页
越(越国)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 辐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 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之 于)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 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一个接一个)。他 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 (欺骗)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 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3、表修饰关系
4、表转折关系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时时而间进 出淤泥而不染
比较
齐使田忌将而往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面山而居
• 泉香而酒洌
• 尉剑挺,广起,夺而 杀尉
• 时时而间进 • 出淤泥而不染

1、代词:代人:他她它(们) 公与之乘:代曹刿
代事
肉食者谋之:代这 件事
2、助词:的
3、动词:往、到
例2:欲归遗(wèi)母

4、注释法或猜测法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趣同“趋”,疾走,追逐 利:有利 成语:一蹶不振。 蹶,倒下 引申:损失
检查方法:带入文中“验证”,是否合情合
理。
题二考点:虚词多义

1、表并列关系:
泉香而酒洌
2、表承接关系,表示 动作的一前一后,有逻 辑关系。
烹以待之
二、翻译句子
准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是翻译句子的关键, 但要想不扣分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王之蔽甚矣 • 大王受蒙蔽很深了。
(准确)
语序
• 2、韩告急于齐 • 译句:韩向齐告急
•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在大门的旁边造了一个小门来迎接晏子.
补充成分,特殊句式
3、问之:“是何以?”曰:“所以酖人 也。”
以:
1、用,拿,凭 2、因为 3、来 4、以至于 5、认为,动词 6、同“已” 7、相当于“而”
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塞忠谏之路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固以怪之矣 卷石底以出
比较:
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 延晏子
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课外文言文考题类型:
整体把握(概括大意) 字词解释 翻译句子 结合实际,评价观点
教学目标:
整理归纳字词解释的方法 能准确翻译句子
一、解释字词
总特点: 取材于课外,知识在课内
评讲练习:初三语文复习卷(二)
看选文(一)两遍, 1、第一遍:结合注释,梳理文章大意 2、第二遍:研究方法,尽量弄懂不会的词

1、在 2、自、从 3、向 4、对,对于 5、因为 6、比 7、被
战于长勺 起于鲁 皆朝于齐 万钟于我何加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皆以美于徐公 受制于人
判断
于厅事之东北角 韩告急于齐 苛政猛于虎
巩固练习:《中考指导》P57 (一) 1、2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 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 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 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 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 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 故宜使楚矣!"
注意:古文中多单音节词,不能将两 个单音节词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 节词
语气要一致,词语解释要准确完整
5、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 (你)不去求取良药祛除你的病,反而认 为我的颈子是细瘦呢?
以……为
把……当作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认为……是
翻译句子要注意:
翻译要准确, 语序要顺畅, 内容要完整, 语气要一致。
4、取独(舒缓语气)
不 译
5、宾语或定语前置的标志
6、语气词,调整音节
小大之狱 辍耕之垄上 吾妻之美我者 何陋之有? 怅恨久之
比较
子将安之? 魏将庞涓闻之 彼三晋之兵
公与之乘:代曹刿 肉食者谋之:代这件
事 小大之狱 辍耕பைடு நூலகம்垄上 吾妻之美我者 何陋之有? 怅恨久之

1、代词:名词性物主代 词:他她它(们);形容 词性物主代词:他她它 (们)的
• (巫马其)问(卖酒人):“这是用来干
••何何什 的陋以么 。之战的”有???”(卖酖人)说夫:战“,用勇来气毒也害。人
•弗之怠
倒装句
(判断句)
•甚矣,汝 之不惠
补充成分,注意代词
4、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 (庞涓)于是丢下他的步兵,和他的轻快
精锐部队把两天的行程并在一天来追赶齐 军。
2、代词:这,那
3、语气词,表揣测、反 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 可译为“大概”“或 许”“恐怕”、 “难 道”“可要”等,或省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 它的(千里马的)
欲穷其林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 知马也!
判断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其如土石何? 稍稍宾客其父
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

未若柳絮因风起 顺着,随着
根据、 凭借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首都)。魏 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 百里而趣(同“趋”)利者蹶(损失)上将, 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 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 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 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