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练习
苏教版语文高三《兰亭集序》检测

《兰亭集序》拓展练习3解读人生朱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论是文采还是书艺,都是传世极品。
尤其在立意方面,作者独出机杼,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谈到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其哲理的思考,显得不同凡响。
东晋时期,由于士族统治阶层门阀森严而且生活奢侈无度,使得相当一部分有文化教养的士族文人遁入纵情山水、游山翰墨的隐逸之途。
他们注重精神自由,珍视人格完美,崇尚自然情趣,善于哲理思辩,真率任情,风流旷达。
但是,由于政治的险恶和社会的动荡,他们在流连山水、饮酒赋诗的同时,又感到“所之既倦,情随事迁”而不能不“临文嗟悼”,因而酣畅之余,内心无不苦闷,无不感伤。
文章开篇记叙了这次会稽兰亭的文人雅集,似乎突出了一个“乐”字,有良辰、美景,更有赏心、乐事。
作者的叙述平稳舒展,保持了从容潇洒的仪态。
在景色描绘方面,三月是花季,该是繁花似锦,而摄入笔底的只有山、水、林、竹,这表明了作者排斥浓妆艳抹,追求清新淡雅的美学情趣。
写宴饮,在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之时,曲水流觞,“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沉浸于大自然之中,既有宽阔与开拓的襟怀,又有勃勃生机之体会,更是显示了文人之雅。
生命的意识渗透在深邃的宇宙精神之中,此乃“信可乐也”。
文章后半部分,感叹人生之短促,命运之无常,紧扣一个“悲”字。
由乐转悲,看似突兀,但作者娓娓道来,却也顺理成章。
作者在享受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后,难免产生一种曲终人散的凄凉之感。
作者进而深切感悟到: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坚强的生命终要死亡。
面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作者只能感叹“死生亦大矣”!而生死问题,特别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忧虑,历来是中外文学和哲学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王羲之由眼前兰亭相聚的欢乐,推想普天下之友朋相处的情境: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情随事迁,自然乐极而生悲,进而想到生命短促,会短离长,盛会难再,怎不令人痛心;由兰亭一族到普天下之民,由生离到死别,伤感的广度大大扩展了。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4.8《兰亭集序》同步训练

兰亭集序(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20分,每小题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流觞.(shāng)会稽..(huìjī)嗟悼..(juēdǎo) 激湍.(tuān)B.修禊.(qì) 癸.丑(kuí)彭殇.(shāng) 虚诞.(yán)C.骋.怀(chěng) 静躁.(zào)世殊.(shū) 峻.岭(jùn)D.悟.言(wú) 俯仰..(fǔyǎng)曲.水(qǔ) 群贤.(xián)解析A项中的“会”应读“kuài”,“悼”应读“dào”;B项中的“禊”应读“xì”,“癸”应读“guǐ”,“诞”应读“dàn”;D项中的“悟”应读“wù”,“曲”应读“qū”。
答案 C2.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解析C项,趣—取。
答案 C3.下列句中与“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中“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解析例句中“若合一契”是“像符契一样相合”的意思,可见其中“一”有“一样”或“相同”的意思。
A项中“一”指“一杯酒、一首诗”,表示数量;B项中的“一”有“全部”的意思;C项中的“一死生”是把生和死看得一样,这里的“一”有“看作一样”的意思;D项中的“一”指抒发感慨的原因“一样”或“相同”,因此它与例句中的“一”是相同的。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亦将有感于斯文..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解析A.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
C.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 第四专题兰亭集序Word版含答案

兰亭集序一、基础夯实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毕:都少长咸.集咸:都B.极视听之娱.娱:乐趣趣.舍万殊趣:同“取”C.茂林修.竹修:修剪修.短随化修:寿命长D.若合一契.契:符契亦犹今之视昔.昔:过去解析:C 第一个“修”应为“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B B项,都是“虽然”的意思。
A项,介词,在/介词,对;C项,成为/是;D项,介词,把/介词,因。
3.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D.齐彭殇为妄作解析:C A项,“贤、少、长”形容词作名词;B项,“一”数词的意动用法;D项,“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俯察品类..之盛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解析:B “感慨”古今同义,都是有所感触而慨叹的意思。
5.对下列句式特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倒装句)B.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C.受制于人(倒装句)D.仰观宇宙之大(定语后置句)解析:C 不是倒装句,是被动句。
6.对课文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
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
C.二、三段由快乐转为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
解析:B “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错误。
7.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兰亭集序》高中语文作业(含答案)

《兰亭集序》高中语文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徵士诔(节选)颜延之有晋徵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
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旨达。
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
少而贫病,居无仆妾。
井臼弗任,藜菽不给。
母老子幼,就养勤匮。
远惟田生致亲①之议,追悟毛子捧檄②之怀。
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
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
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绚纬萧,以充粮粒之费。
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
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
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浔阳县之某里。
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鸣呼淑贞。
陶渊明传(节选)萧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节选)苏辙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
子为我志之。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渊明此语,盖实录也。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08课 兰亭集序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08课兰亭集序知识概览·【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
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重点理解】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一)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二)①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②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③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1)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课后练习(1)1.与“玉汝以成”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乐琴书以消忧D.云无心以出岫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句中,加点的“修”意思是()A.修饰 B.整治C.高,长 D.美好4.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管弦:竹管琴弦。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叙述兰亭集会赋诗之事,描写山水之美和人文之乐,豪情雅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B.第二段抒发人事的感慨和死生的悲哀,强调“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表现出了当时文人的悲观消极情绪。
C.第三段抒发读者感慨生死的诗文之后的叹息哀伤,论述不应将死生等同起来的道理,并说明编纂诗集的缘由。
D.本文第一段是记叙,第二段是议论,第三段是说明。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东晋琅琊人。
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擅书法,有“书圣”之称。
B.《兰亭集序》中写道:“不知老之将至。
”这是《论语?述而》里的话。
C.作者在文中批评了墨家的“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斥其为“虚诞”“妄作”。
D.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附答案详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2019·福建省福州市·期中考试)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 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 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 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202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月考试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 ③⑥⑤①④②B. ③⑥⑤④②①C. ⑤⑥③①④②D. ⑤⑥③④②①3.(2021·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月考试卷)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 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 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 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 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2020·湖南省张家界市·月考试卷)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练习

文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课后练习(1)1.与“玉汝以成”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乐琴书以消忧D.云无心以出岫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句中,加点的“修”意思是()A.修饰 B.整治C.高,长 D.美好4.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管弦:竹管琴弦。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叙述兰亭集会赋诗之事,描写山水之美和人文之乐,豪情雅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B.第二段抒发人事的感慨和死生的悲哀,强调“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表现出了当时文人的悲观消极情绪。
C.第三段抒发读者感慨生死的诗文之后的叹息哀伤,论述不应将死生等同起来的道理,并说明编纂诗集的缘由。
D.本文第一段是记叙,第二段是议论,第三段是说明。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东晋琅琊人。
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擅书法,有“书圣”之称。
B.《兰亭集序》中写道:“不知老之将至。
”这是《论语?述而》里的话。
C.作者在文中批评了墨家的“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斥其为“虚诞”“妄作”。
D.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课后练习(2)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若合一契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其致一也D.而或长烟一空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句中,加点的“因”意思是()A.原因 B.凭借C.就着 D.由于4.依据课文,把下面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C.夫人之相与(交往)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列坐其次今义:居于次一等的古义:________________(2)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古义:________________(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古义:________________(4)所以游目骋怀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5)信可乐也今义:指书信古义:________________(6)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古义: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岁:时间B.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C.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觞:饮一杯酒D.终期于尽期:期望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的一项是()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B.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及其所之既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D.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3.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
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世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C.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亦即所谓“畅叙幽情”。
D.文章借快乐年华的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4.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旁边 B.不能喻之于怀明白C.虽趣舍万殊取向 D.游目骋怀奔跑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使工以药淬之B.①当其欣于所遇②于人为可讥C.①不知老之将至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②虽一毫而莫取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与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没有两晋时期盛行的骈俪藻饰之风。
B.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活着和死亡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
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及时行乐,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C.本文前半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后半部分则是抒情、议论,文笔富于变化,作者感情亦时喜时悲,这既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又使文章极尽抑扬顿挫之美。
D.作者还断言生命情绪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并且发现自古以来人们所兴感,文章所抒发的生死之情是相切合的。
作者作此序文,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亦有承袭前人,启示来者之意。
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系之矣系:附着,随着 B.虽趣舍万殊趣:同“取”C.终期于尽期:注定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盛大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亦足以畅叙幽情③及其所之既倦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⑴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⑵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⑷不能喻之于怀喻:2.《兰亭集序》一、二段写一“乐”字,其“乐”有三。
请仿照“一乐也”的句式,概括其他两层的内容名士济济,聚会兰亭,一乐也;,二乐也;____________ ,三乐也。
3.上海豫园一笠亭有清人陶澍一副集《兰亭集序》的集字联,上下联所集之字都出自一、二段,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下联:。
参考答案:1.答案: D解析: A项“悟”通“晤”;B项“趣”通“取”;C项“倍”通“背”。
2.答案: A解析: A项中,一:一个。
B项中,一:把……看做一样。
C项中,一:一样。
D项中,一:全。
3.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
注意弄清用法及意义。
4.答案:(1)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5.答案: D解析: D项“致”应该解为名词,“情趣、志向”。
6.答案: (1)它旁边,是两个词;(2)指自然界的万物;(3)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4)用来……的;(5)实在;(6)这次集会的诗文。
解析:7.答案: 1.D 2.A 3.B4.(1)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2)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8.答案: 1.D 2.C 3.B解析: 1.骋:放开2.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A因、用 B 对于、在 D虽然、即使3.应“及时行乐”错9.答案: 1.D2.C3.(1) 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2)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
解析: 1.盛:热闹10.答案: 1.(1)次:旁边(2)信:实在(3)兴:发生(4)喻:明白2.山环水绕,饮酒赋诗风和日暖,游目骋怀3.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