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分析及教学要求和措施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目录1 古诗词三首 (1)独坐敬亭山 (1)望洞庭 (2)忆江南 (2)2 桂林山水 (4)3 记金华的双龙洞 (7)4* 七月的天山 (10)语言园地一 (11)5 中彩那天 (15)6* 万年牢 (17)7 尊严 (19)8* 将心比心 (21)语文园地二 (22)9 自然之道 (26)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9)11 蝙蝠和雷达 (31)12* 大自然的启示 (34)“打扫”森林 (34)人类的老师 (34)语文园地三 (36)13 夜莺的歌声 (41)14* 小英雄雨来 (44)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45)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48)语文园地四 (49)17 触摸春天 (53)18* 永生的眼睛 (56)19 生命生命 (58)20* 花的勇气 (60)语文园地五 (62)21 乡下人家 (66)22* 牧场之国 (68)23 古诗词三首 (69)乡村四月 (69)四时田园杂兴 (69)渔歌子 (70)24* 麦哨 (72)语文园地六 (73)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76)26* 全神贯注 (79)27 鱼游到了纸上 (81)28* 父亲的菜园 (84)语文园地七 (86)29 寓言两则 (90)纪昌学射 (90)扁鹊治病 (91)30* 文成公主进藏 (93)31 普罗米修斯 (95)32* 渔夫的故事 (98)语文园地八 (99)第一单元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

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英文版In the fourth grad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urriculum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are as follows:1.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Chinese characters,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2.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read and understand different types of texts, including stories, poems, and articles.3. To develop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including the ability to write short essays, letters, and diaries.4.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through various activities such as conversations, role-plays, and storytelling.5. To promote students'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through the study of classical poems, fables, and folk tales.By achieving these objectives and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Chinese,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the language, and develop a lifelong love for reading and writing.中文版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和要求如下:1. 提高学生对汉字、词语、短语和句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深入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深入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深入分析一、教学目标对于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其目标应当建立在前期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应包括:识字与写字:增加识字量,提高写字的规范和速度。

阅读:能理解更复杂的文章,学会提取文章主旨,培养批判性思维。

写作:能撰写结构完整的短文,并表达个人观点。

口语交际:能进行较为复杂的对话,学会倾听和表达。

这些目标需要细化到每个单元和每篇课文,确保它们既明确又具体,并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应适度拔高,以挑战学生的思维。

重点应放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技能的提升上,难点可能包括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长篇文章的结构分析等。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内容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例如选择与学生年龄相仿的文学作品、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四、教学资源评估对现有教学资源(如教材、教辅、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能满足教学需求。

如有不足,应及时提出补充或优化的建议,例如购买新的教辅资料、更新多媒体设备、开发网络教学资源等。

五、具体教学策略与建议识字与写字教学:采用形声字教学法、字源教学法等方法帮助学生高效识字。

定期进行写字比赛和书法展览,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和水平。

阅读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教授学生使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总结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教学:从仿写开始逐步过渡到独立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风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溪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溪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溪流》教学设计一、教材课程标准分析《小溪流》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镇上的小溪,以及它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在语文教育方面,此篇课文主要围绕着“地理环境与人的生存”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这既是理解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更是体味生活美好的体现。

教学目标:1、能编写含有一些故事情节的寓言故事。

2、能使用简单的词汇、短语和句式描述美好的事物、变化的过程、环境的优劣、人的情感等内容。

3、培养学生对于环境美好与生活的热爱,促进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并了解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通过一些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唤起学生对于身边事物的热情,让学生自己从自然环境、生物、文化等方面去探索和体验,从而加深对环境美好与生存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者展开小组讨论,问学生们:你们都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地方的环境有哪些特点?你们喜欢住在这里吗?这种环境对生活有什么影响?2、请学生观看一些图片,让学生形成一个“美丽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的概念。

(二)课文阅读1.独立阅读、齐读,并带学生加深对单词意思和语言形式的理解,发现文中一些美丽的、生命力旺盛的词语和段落,并阐述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2.同学间进行分组朗读,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展示文中每个角色的气质、特点与情感。

(三)课文理解利用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所读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什么?(回答:小溪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

)2、小溪流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3、文中提到过哪些生物?学生可自己回答或同桌一起搜索课文。

(四)拓展课程1、观察周围的环境,描述一下周围最美丽、最热闹的地方,并解释为什么。

学生可以创造一则小故事带领学生畅游于城镇、城市或者自己熟悉的乡村,记录下身边一些美好瞬间,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如何描述美好事物。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大纲,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计划示例:
第一单元:古诗文赏析与表达
- 识字讲解:学生学习并认读古诗文中的一些常见字词。

- 课文赏析:引导学生阅读古诗文,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课文表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表达古诗文的中心思想。

第二单元:寓言的魅力
- 寓言故事: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智慧。

- 名人寓言:学生学习名人寓言,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想法。

- 创作寓言: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寓言故事,并展示给同学们分享。

第三单元:诗歌的韵律
- 诗歌欣赏:学生阅读各种形式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 诗歌朗诵:指导学生通过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感和表现力。

-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

第四单元:散文故事
- 散文阅读:学生阅读散文故事,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主题。

- 散文创作:引导学生自由创作散文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 故事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散文作品,互相倾听和交流。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计划示例,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所教的班级,学生总体说来,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因文科基础较弱,故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较为欠缺,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敏捷,但后进生较多,故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均有待加强。

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欠缺自信,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如写字慢,写字不规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

本学期将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分别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着的追求、故事长廊。

另外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共安排了两次。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

累计认识2400个字,会写1800个字。

2.阅读教学注重朗读和默读,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并通过问答等方式,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决问题的习惯。

3.习作教学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能借助课文中的句式或段式,学会写一段话。

初步练习写记叙文,要求把事写清楚,写具体,能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1.阅读教学能借助手指头表示出阅读时的思考,并能在阅读中不断提出疑问。

2.习作教学初步练习写记叙文,要求把事写清楚,写具体,能表达真情实感。

四、教学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300个,累计认识2400个字。

会写1800个字。

2.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手指头进行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3.在阅读中,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并通过语言文字抒发这种情感。

4.初步学会把事写清楚,写具体,并能表达真情实感。

五、教学措施: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安排:
1. 第一单元:课文朗读及默写。

2. 第二单元:生字学习及造句练习。

3. 第三单元:诗歌鉴赏及朗诵训练。

4. 第四单元: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5. 第五单元: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6. 第六单元:作文写作及修改指导。

二、教学方法:
1. 讲授与演练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课堂互动性。

3.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指导。

三、教学重点:
1. 各单元重点语句及重难点词语的讲解。

2. 常见语文疑难问题的解答。

3. 课后作业布置及批改及时跟进。

4. 督促学生每天进行朗读及课文默写练习。

四、教学评价:
1. 每周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2. 每单元结束进行一次期中测试,评估学生的整体水平。

3. 课堂表现与学习态度也将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4.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

五、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准确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5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5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预习探究(一)引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要求和措施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

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一、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全册共分8组,依次是:江山如画、诚信、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儿童、乡村生活、成功的故事、故事长廊。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

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

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
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

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在识字、写字方面,新增认识200字,会写200字,累计会认2400字,会写1800字。

(2)在阅读方面,继续重视朗读训练,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

同时,加强了默读的训练。

课程标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学习默读”,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

(3)关于阅读理解与积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中年段,则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4)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为此,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

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增至14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能力的训练。

(5)再从习作来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

三年级的习作,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

教材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的。

四、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五、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

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
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

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

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

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

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

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

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
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