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9光的直线传播
初三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C.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D.放大镜把文字放大【答案】A【解析】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属于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应用,A选项符合题意,选填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选项不符合题意;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选项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把文字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常见光现象辨别2.下列图片中的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答案】C【解析】A.手影游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不是光的色散,A错误,不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不是光的折射,B错误,不符合题意;C.照镜子是利用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C正确,符合题意;D.渔夫叉鱼时看到鱼时是光的折射,不是光沿直线传播,D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3.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的缘故.【答案】漫;沿直线传播.【解析】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光线被反射向各个方向。
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光线被高个子同学挡住,不能进入矮个子同学的眼中。
【考点】光现象4.下列事例及现象中,由光的折射产生的是A.小孔成像实验B.海市蜃楼C.在公路的急转弯处安装的“拐弯镜”能帮助司机提前知道弯道前方的情况D.城市里的一些高楼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室外装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光污染”【答案】B【解析】小孔成像实验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A选项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发生折射造成的,选项B符合题意;C选项及D选项都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考点精准题练—专题十三:光的直线传播 含答案

备战2021中考物理考点精准题练—专题十三:光的直线传播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叫光源。
二、分类:①光源,如;②光源,如。
月亮本身发光,它光源。
二、规律:光在介质中是沿传播的。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该现象说明:。
三、描述: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四、应用及现象:①激光。
②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即影子。
③的形成④:该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精准题练】1.(2020黔东南,4)如图所示,一些金属条被科技馆工作人员按特殊的方式摆放后,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出现了栩栩如生的“飞机”,与“飞机”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B. 海市蜃楼C. 雨后彩虹D.镜中“花”、水中“月”2.(2020泰州,4)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水中倒影B. 小孔成像C. 雨后彩虹D. 海市蜃楼3.(2020扬州,4)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部分地区观察到日环食现象。
日环食现象是由于()A.月球表面反射太阳光形成的B.月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C.太阳光经过小孔后形成的D.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折射后形成的4.(2020海南,2)如图所示,站在太阳下的人身后的影子形成的原因是()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色散D. 光沿直线传播5.(2020乐山,4)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6.(2020郴州,10)2020年6月21日下午,包括郴州在内的很多地区都能观察到罕见的天文现象﹣﹣日食。
下列关于日食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日食现象是由于地球运动到了太阳和月球之间而发生的B. 日食的形成原理与镜中花、水中月的原理相同C. 日食的形成原理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D. 日食的形成原理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7.(2020鄂尔多斯,2)下图为中国向世界公布的黑洞“照片”。
初三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试题

初三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试题1.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答案】3×108 色散【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3×108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3;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考点】光的传播速度;光的色散2.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下列合乎要求的是【答案】A【解析】在探究小孔大小对小孔成像的影响的实验中,要改变小孔的大小,本题中的四个设计都能改变小孔的面积,按照控制变量的思想,在改变孔的大小时,要控制孔的形状不变,这样才能比较是否是因为孔的大小影响像的形状。
并且A选项中的三角形,当卡片乙向左移动时,小孔的水平和上下方向的尺度都在变小;而B、C小孔在水平方向长度在变小,但在上下方向大小的最大值开始并没有改变;D选项中的上下方向大小也没有变化。
【考点】探究小孔成像3.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B;变大.【解析】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的薄纸相当于光屏,因此半透明的薄纸应放在圆筒的B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考点】光的传播及应用.4.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图所示。
初三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光现象中,属于折射现象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B.镜中的人像C.海市蜃楼D.手影【答案】C【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的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现象都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叫做光的折射,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返回原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如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C。
【考点】光的传播及其应用2.(6分)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可以用光的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关.(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像的大小(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十五的夜晚,将小孔对准明月,测得月亮最大像的直径是9.1mm,已知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0000km.月球的直径约为km.【答案】(1)实像;直线传播;无关;(2)不变;变小;(3)3.458×103【解析】(1)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于小孔成的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能用光屏承接,所以是实像,且像是倒立的;它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2)物体远离N筒时,如上图,物体发出的光仍然能把光屏照亮,所以还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像距不变,但像变小;(3)如下图所示,,则对应边成比例,,即,解得:【考点】小孔成像3.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小孔成的像B.图乙中,人配戴该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D.图丁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答案】B【解析】树荫下的阴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不是小孔所成的像,A选项是错误的;由图乙知,该透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选项B是正确的;图丙中,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选项C是错误的;图丁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选项D是错误的。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作图

专题01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作图光的直线传播由于比较简单,中考一般不单独命题,往往和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结合命题,但在期中、期末考试时会出现单独命题的情况。
一、基本题型:命题依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有点定线题目特点:已知发光点和一个特殊点确定一条光线。
2.有线定点题目特点:有两条直线(光线)确定一个点(或发光点)。
作图技巧:题型1根据数学上的两点决定一条直线这一规律,即根据题目的意思,找到两个点,将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直线即可。
题型2根据数学上的两条相交的直线可以确定一个点这一规律,即根据题目的意思,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交点即可。
例题如图1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请确定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发光点发出的,过E点的光线。
图1 图2【解题思路】由AB和CD两条光线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属于题型2。
已知AB、CD是某一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说明光源在这两条线上,由图1可以看出两条光线反向延长会相交,因此相交线的交点即为发光点S。
画过E点的光线属于题型1。
这条光线是光源S发出的,可将光源S和E点连接,就是光源S发出的通过E点的光线。
解:将AB、CD反向延长,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即为发光点S。
然后连接S和E,即为光源S发出的通过E点的光线。
如图2所示。
【点拨】此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将两条入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发光点。
注意AB、CD反向延长线是光的一部分,所以应画成实线。
练习1 如图3所示,是小胖房间的简化图。
小胖站在窗前向外望去,能够看到的范围图中已标出。
请用光路图确定小胖眼睛的位置,用E表示。
图3练习2(中考题型)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4所示)。
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
(保留作图痕迹)图4二、变换题型基本题型一般是找到一个点或者是一条线的简单作图问题,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平时的作业和测试时都会见到,但在实际中我们见到的现象一般有:看到的影子、物体(或小孔成的像)、观察范围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多个点或多条线进行确定。
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光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B.日食是因为光的反射引起的C.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变浅了D.近视镜片是凸透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生活中光现象的认识,需要平时的观察与积累。
A、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后形成的,无法在光屏或白纸上呈现出来,所以成的是虚像。
而实像则是由光线会聚形成的,如:小孔成像,照相机和投影仪成的像。
B、日食与月食都是由于光无法绕过障碍物,只能沿直线传播产生的,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一个虚像,它是由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进入我们眼中产生的,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它比鱼本身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D、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可使远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片才是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能使近处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
故选C。
【考点】光成实像与虚像的特点、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生活中的透镜2.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是在同一条直线上了,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把筷子放在装有水的碗里,筷子变折了,这是由于发生了光的_________现象。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折射【解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瞄准时的三点一线,都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筷子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考点】光现象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答案】A【解析】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缝隙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竹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铅笔在水面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陶罐在镜中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考点】光现象4.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光的直线传播例题

光的直线传播例题一、例题11. 题目- 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
2. 答案- 光沿直线传播。
3. 解析-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排纵队时,前面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使得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同学的背影,而看不到更前面的人,这样就保证了队伍是直的。
二、例题21. 题目-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水中倒影- B. 小孔成像- C. 雨后彩虹- D. 海市蜃楼2. 答案- B。
3. 解析- A选项,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物体在水中的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反射所成的虚像。
- B选项,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蜡烛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 C选项,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太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 D选项,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是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三、例题31. 题目- 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的形状对成像的形状____(有/没有)影响,像的形状与____的形状相同。
2. 答案- 没有;物体。
3. 解析-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只要小孔足够小,无论小孔是什么形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都会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例如,用三角形的小孔做小孔成像实验,当物体是蜡烛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的蜡烛的像,而不是三角形的像。
中考物理试卷及解析光的直线传播

中考物理试卷及解析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亮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能够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能够得出如何样的结论?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能够得出如何样的结论?
(3)通过实验,能够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差不多上()(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确实是()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解答:解:①在甲图和乙图中不同的是孔的形状,但所成的像相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②在甲图和丙图中不同的是物体的形状,所成的像也不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③观看三次成像可知: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④树荫下的圆形光斑确实是太阳的像.
故答案为:
(1)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光的直线传播由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整理提供,望各位考生能够努力奋斗,成绩更上一层楼。
更多中考物理试题敬请关注【中考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9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判别 母体探究 典例37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B C D
题型攻略 典例38
下列短语或词句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 .立竿见影 B .鱼翔浅底 C .三点一线 D .一叶障目 解析:“立竿见影”是光不能透过不透明的竿子,所以在竿子的后面形成了黑暗区域, 因此它属于光的直线传播;“鱼翔浅底”是因为光的折射使得水中的物体的深度看起来比实
手影
铅笔好像在水 面上折断了
景物在水中 的倒影
手指看上去 变‘大’了
际的浅,它是光的折射;“三点一线”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使某点和另外两点在同一直线上,例如:射击瞄准,站队看齐等;“一叶障目”是因为叶子是不透明物体,光线不能透过它,而光又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如果叶子离眼睛很近,外面很大范围的光线都不能进入人眼,它也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答案 B
典例39
下列光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解析:A是光的反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湖中的桥可以看作平面镜成的虚像,同理D也是光的反射.B是光的折射,河底反射太阳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后进入到空气中,最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河底是它自身的虚像.C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 C
典例40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解析:水中筷子弯折、透过放大镜看物体都是光在两种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
现象;“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
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桥在水中的倒影相当于平
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
【答案】 C
典例41 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如图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像,这是因为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发生.
解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光通过小孔后会在光屏上成物体的倒立的实像;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我们看到
水中的鱼,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答案】光的直线传播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