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1秋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2021秋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11..醉翁亭记....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chú)琅琊..(lánɡ)(yá)饮少辄.醉(zhé) 林霏.开(fēi)岩穴暝.(míng) 晦.明(huì)伛偻..提携(yǔ)(lǚ) 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yáo)(sù) 弈.者胜(yì)觥.筹交错(gōng) 树林阴翳.(y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3)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4)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5)野芳.发而幽香芳:花(6)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7)泉香而酒洌.洌:清(8)山肴野蔌.蔌:菜蔬(9)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10)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11)弈.者胜弈:下棋(12)觥.筹交错觥:酒杯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1)秀佳木秀.而繁阴(茂盛)云归.而岩穴暝(聚拢)(2)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微斯人,吾谁与归.(投靠,依附)山水之乐.(乐趣)(3)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太守自谓.也(命名)(4)谓太守谓.谁(为,是)山之.僧曰智仙也(结构助词,的)(5)之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醉翁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4)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5.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顺承)(3)临溪而.渔(连词,表修饰)(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6.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崇.祯(chóng)拏.(náo)长堤.(dī)B.张岱.(dài)更.定(gèng)铺毡.对坐(zhān)C.强.饮(qiǎng)雾凇.(sōng)沆.砀(hàng)D.毳.衣(máo)炉正沸.(fèi)余舟一芥.(jiè)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湖中人鸟声俱.绝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雾凇沆.砀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拥.毳衣/蜂拥.而来B.客.此/客.死他乡C.是日更.定矣/三更.半夜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4.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舟中人两三粒而.已C.人不知而.不愠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5.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从听觉角度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及答案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第11课《醉翁亭记》检测题第12课《湖心亭看雪》检测题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班级:姓名: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

2、【越明年】。

越,。

3、【政通人和】。

4、【具】。

5、【增其旧制】。

制,。

6、【属】。

7、【胜状】。

胜,。

8、【浩浩汤汤】。

9、【横无际涯】。

际涯,。

10、【朝晖夕阴】。

晖,。

11、【大观】。

12、【前人之述备矣】。

13、【然则】。

14、【南极潇湘】。

极,。

15、【迁客】。

迁,。

16、【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

18、【若夫】。

19、【淫雨】。

20、【霏霏】。

21、【开】。

22、【排空】。

23、【日星隐曜】。

曜,。

24、【山岳潜形】。

25、【樯倾楫摧】。

倾,。

摧,。

26、【薄暮冥冥】。

冥冥,。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国,。

28、【景】。

29、【波澜不惊】。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万顷,。

31、【翔集】。

集,。

32、【锦鳞】。

鳞,。

33、【岸芷汀兰】。

汀,。

34、【郁郁】。

35、【长烟一空】。

一,。

36、【浮光跃金】。

37、【静影沉璧】。

璧,。

38、【何极】。

39、【宠辱偕忘】。

宠,。

偕,。

40、【把酒临风】。

把,。

41、【求】。

42、【古仁人】。

43、【或异二者之为】。

或,。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5、【居庙堂之高】。

庙堂,。

46、【处江制之远】。

47、【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先,。

后,。

48、【微斯人,吾谁与归】?微,。

二、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有答案)

1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有答案)

1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崇祯五年”采用年号纪年法,“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B.古代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C.“相公”是旧时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D.作者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山阴人。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茫茫的景象。

B.“上下一白”的“一”字营造了白茫茫浑然难辨的纯净境界,使人唯觉其大,给人一种天地之大、宇宙之广的感慨。

C.“一痕”“一点”“一芥”的“一”字描绘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让人顿生一种依稀恍惚、人生之微的感慨。

D.写“湖上影子”的“痕”“点”“芥”“粒”,创造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对比。

3.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是金陵人,客此/客问元方B.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D.拉余同饮/一箪食,一瓢饮5.下列对“独”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字可看出张岱对西湖雪景情有独钟,赏雪是他诗意人生的表现,表现了他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生活态度。

B.“独”字暗示了张岱不同凡响的“痴”,这种孤独令他在这冷寂的天地宇宙之间体验到高雅的情趣和生命的依归。

C.“独”字写出了张岱虽有舟子为伴,但不愿与之为伍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文人雅士清高自赏和目中无人的孤傲。

D.“独”字与“舟中人两三粒”并不矛盾,只有张岱这样的雅士,才会夜赏西湖雪景,而舟子确实不会有此雅兴。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13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拏( ) 毳( ) 沆( ) 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绝:②是日更定矣是:③拥毳衣炉火拥:④雾凇沆砀___ 沆砀: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 下列加点的词属于一词多义现象,请结合语境解释。

(1)是(2)白(3)大(4)更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B.独往湖心亭看雪矜、寡、孤、独、废疾者C.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住西湖余拏一小舟5.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_____________、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2)天与云与山与水,___ (张岱《湖心亭看雪》)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

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7.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交代作者住在西湖的时间与西湖的环境,暗含着作者对西湖雪景的痴迷。

B. 第一段通过描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和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展示了雪中西湖的壮观。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含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含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含单元测试卷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章节题10岳阳楼记01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zhé)浩浩汤汤(shāng)淫雨霏霏(fēi)阴风怒号(háo)日星隐曜(yào)樯倾楫摧(qiáng)(jí)山岳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tīng)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谪守巴陵郡谪:贬官2)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3)朝晖夕阴晖:日光4)南极潇湘极:至、到达5)迁客骚人迁:贬谪、降职6)日星隐曜曜:光芒7)XXX摧倾:倒下摧:折断8)薄暮冥冥冥冥:昏暗9)去国怀乡国:指国都10)春和景明景:日光11)XXX集集:停息12)锦鳞游泳鳞:代指鱼13)XXX:小洲14)长烟一空一:全15)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16)把酒临风把:持、执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俱兴“具”同“倶”,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越明年古义:到今义:跨过(障碍),跳过2)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情景今义:观看4)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指“处江湖之远”(或: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XXX:后退5)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百废俱兴)2)心境舒畅,肉体舒畅。

(心慌意乱)3)政事顺遂,群众和乐。

(政通人和)4)描述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一成不变)6.填空。

1)《岳阳楼记》是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XXX应好友巴陵郡太守XXX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而写的。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

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复习

《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复习

醉翁亭记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之者谁酿泉..为酒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至于负者歌.于途杂然而前.陈者古今异义词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今义:颓.然乎其间者古义:今义:野芳.发而幽香古义:今义:射.者中古义:今义:游人去.古义:今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古义:今义:一词多义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负者歌于.途()临于.泉上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云归.而岩穴暝()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乐.亦无穷也()太守之乐.其乐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滁人游.也()又患无名人硕师与游.()巴陵胜.状()弈者胜.()佳木秀.而繁阴()蔚然而深秀.者()日出而林霏开.()连月不开.()若夫淫雨霏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名.之者谁()不能名.其一处也()则题名.其上()溪深而.鱼肥()而.年又最高()杂然而.前陈者()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不知人之乐()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谁()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歌于途()伛偻..提携()..而幽香()()至于负者杂然而前陈.者()觥筹交错..()弈.者胜()临溪而渔.()云归而岩穴暝.()颓然..乎其间者()非丝.非竹.( )( )宴酣.之乐( ) 风霜高洁....( ) 环.滁( )佳木秀.而繁阴()山间之四时.也()名之者谁()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林壑尤.美()临.溪而渔()泉香而酒冽.()树林阴翳.()觥.筹交错()已而..夕阳在山()饮少辄.醉()2 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C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D 而乐.亦无穷也而不知人之乐.3 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第11课《醉翁亭记》检测题第12课《湖心亭看雪》检测题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晖,。

11、【大观】。

12、【前人之述备矣】。

13、【然则】。

14、【南极潇湘】。

极,。

15、【迁客】。

迁,。

16、【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

36、【浮光跃金】。

37、【静影沉璧】。

璧,。

38、【何极】。

39、【宠辱偕忘】。

宠,。

偕,。

40、【把酒临风】。

把,。

41、【求】。

42、【古仁人】。

43、【或异二者之为】。

或,。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5、【居庙堂之高】。

庙堂,。

46、【处江制之远】。

47、【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先,。

后,。

48、【微斯人,吾谁与归】?微,。

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百废具.兴:③越.明年,政通人和:④增其旧制.:⑤薄.暮冥冥:⑥气象..万千:⑦微.斯人: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⑨横.无际涯:⑩予观夫.巴陵胜状:⑪前人之述备.矣:⑫嘱予作文..以记之:⑬则有去国.怀乡:⑭则有去.国怀乡:⑮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⑯宠.辱偕忘:⑰沙鸥翔集.:⑱春和景.明:⑲进.亦忧,退亦忧:⑳先.天下之忧而忧:㉑后.天下之乐而乐:㉒忧谗.畏讥:㉓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㉔而或长烟一空.:㉕或异二者之为.:㉖滕子京谪守.巴陵郡:㉗北.通巫峡,南.极潇湘:㉘百废.具兴:2、一词多义: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不以.物喜:或:①或.异二者之为:②而或.长烟一空: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②饮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明:①越明年:②至若春和景明:夫: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嗟夫: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②此乐何极:③感极而悲者矣:空:①浊浪排空:②长烟一空:通:①政通人和:②北通巫峡:和:①政通人和:②春和景明:一:①一碧万顷:②长烟一空:③在洞庭一湖:则: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归: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云归而岩穴暝:3、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属子作文以记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吾谁与归: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⑤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⑥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三、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一、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环滁()琅()琊()饮少辄()醉林霏()岩穴()山肴()野蔌()弈()者胜阴翳()酒洌()觥()筹交错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林he _____ 水声chan chan _____________ tui _______然岩穴虫ing ________hui ______ 明变化yu ________ lu ______ 提携gong ____ 交错宴han ________ 之乐四、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________ 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 。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2)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4.归纳第②自然段的段意。

5.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其中核心为________ 。

6.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7.这段文字用了很多“而”字,朗读时应分辨轻重,指出下边一句中“而”字哪个是轻读,哪个是重读。

(将序号填在横线上)A轻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重读__________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8.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_______ 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____ 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五、《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1.填空。

①《醉翁亭记》作者(),是()朝()家、()家。

他自号(),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②《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和()自然结合。

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和曾巩。

④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环滁皆山也。

B .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能力提高1.翻译下列句子。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E.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 ]A.朝而往,暮而归。

B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D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3、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A.环滁皆山也。

()B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E.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F.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阅读《醉翁亭记》第 1 自然段,回答1—5 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

写景的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景物描写,总写和,是为了引出下文对 ________ 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________ 。

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 ________ 。

5.用“ // ”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提示可分为二层)(三)1.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蔚然而深秀B .野芳发而幽香 C .泉香而酒冽D .而不知人之乐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禽鸟知山林之乐 B .名之者谁C .四时之景不同 D .醉翁之意不在酒3.选出“者”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前者呼 B .作亭者谁C .晦明变化者 D .弈者胜4.选出“于”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行者休于树B .泻出于两峰之间 C .临于泉上D .来饮于此5.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序号释义。

①故自号曰醉翁也[]A .号令 B .号召C.取别号D.呼号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A .居住 B .住所C .寄托D.寓意③至于负者歌于途[]A .负责 B .担负C.倚靠D.背负④杂然而前陈者[]A .陈述B .陈旧C .陈放 D .陈腐6.选出对文章开篇“环滁皆山也”品析最好的一项[ ]A.用这五个字开篇,写出了滁州的全貌,文章显得大气磅礴,引人入胜。

B.开篇用五个字总写滁州全貌,为后文作铺垫,行文自然,顺理成章。

C.鸟瞰全景,由近及远,概括力强,文笔生动,写出了滁州的地理形势。

D.用五个字开篇,从大处落笔,简练、概括、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四)1.给加点字注音。

是日更定拥毳衣炉火雾凇芥毳强饮沆砀2.解释加点词。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上下一白焉得更有此人更定沆砀三大白客此3.填空。

《湖心亭看雪》是明代的___________ 在明亡后追忆前尘往事的小品文。

4.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

(不少于 4 联)5.《湖心亭看雪》选自《》,作者是___________ ,字宗子,又字石公,号 ________ ,_______ 时人。

作品有《》、《》。

6.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三、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 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 _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_更:是日更定 _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__是:是日更定 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_________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 阅读《湖心亭看雪》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湖中人鸟声俱绝心上下一白拥毳衣及下船客此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上下一白B .余拿一小舟 C .一童子烧酒 D .湖心亭一点八、、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5.翻译句子: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6.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7.请有原文处填上舟子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8.填空:张岱,字______ ,号_____ ,______(朝代),______ (籍贯)人。

有著作《 ______ 》和《_________ 》等。

9.分析“绝”字的妙处: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一部分采用了 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 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11.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12.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1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它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1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15.“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16.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7.“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8.“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