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地下水二级评价绩效

地下水二级评价绩效地下水作为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级评价绩效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地下水二级评价绩效的概述、具体内容、实用性分析、提升方法与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下水二级评价绩效的概述地下水二级评价绩效是对地下水资源的一种综合评价,主要包括地下水水位变化、地下水水质状况、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地下水环境影响等方面。
这种评价绩效旨在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可靠的地下水资源信息,以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二、地下水二级评价绩效的具体内容1.地下水水位变化:地下水水位变化是衡量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排泄和转换等过程,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地下水水质状况:地下水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可以揭示地下水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3.地下水开采潜力:地下水开采潜力是指在保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可挖掘的地下水资源潜力。
通过对地下水开采潜力的评价,可以为地下水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4.地下水环境影响:地下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估人类活动和其他自然因素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以及地下水资源对环境的影响。
这有助于识别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关键区域和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指导。
三、地下水二级评价绩效的实用性分析地下水二级评价绩效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水资源政策、企事业单位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地下水二级评价绩效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地下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四、提升地下水二级评价绩效的方法与建议1.加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2.完善地下水评价方法和技术,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3.强化地下水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的协同,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贵州岩溶地下水开发与经济技术评价

2008年25卷第1期(总第94期)贵 州 地 质G U IZ HOU GE OLOGYVol 125No 11(Tol 194)2008贵州岩溶地下水开发与经济技术评价陈 萍,巴特尔(贵州省地矿局,贵州 贵阳 550000)[摘 要]贵州省岩溶发育强烈,导致地表水严重漏失和石漠化加剧,岩溶石山区可供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严重短缺,工程性缺水尤为明显。
本文分析表明,贵州地下蕴藏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有保障,开发潜力大,前景好,特别是对解决省内分散性居住的广大农村缺水问题。
地下水的开发具有投资省、水量稳定、水质好、投资回收快、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是对地表水供水不足的有效补充,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上,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均有着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经济评价[中图分类号]P641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43(2008)01-0011-05 1 水资源现状贵州省国土面积为176167km 2,省内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大,岩溶区面积广。
由于岩溶石山地区碳酸盐岩的可溶性,形成的含水介质是多孔隙介质,大气降水能迅速渗入地下,强烈的岩溶化作用形成了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
虽然降雨量丰富,年降水量850~1600mm,但地表水严重漏失,降水在地表处部分沿陡峭的地形汇入深切河谷中外,大都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使得省内出现奇特的工程性缺水现象。
据《贵州省2005年水资源公报》资料,2005年全省总用水量为97122亿m 3,水资源供水量不足100亿m 3,其用水指标表现为:(1)平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619m 3/亩;省内农村人均灌溉面积仅0137亩,远低于全国农村人均0186亩水平,离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最低要求的农村人均灌溉面积015亩也还有差距。
(2)平均生活用水量:城镇182升/人日,农村56升/人日;大小牲畜用水定额30升/头日,距农村人口饮用标准100升/人日有较大差距。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方面的工作职责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方面的工作职责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自然资源部的工作人员承担着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工作职责。
他们在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资源调查是了解地下水潜力、水质状况、水源补给等基础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通过采集地下水位、水质、水量等相关数据,并结合地质地貌等因素,绘制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和水文地质剖面图,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对地下水资源潜力、可开采性、保护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工作。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通过对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水量、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厚度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评估地下水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可持续利用性。
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结合地下水的环境背景、人口需求等因素,制定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和保护措施。
3. 地下水资源监测地下水资源的监测是为了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水质状况等信息,及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和环境影响。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地下水资源的定点长期监测工作,使用各类地下水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定期采集地下水位、水质、水温等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发现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水质污染等问题时,工作人员需要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和建议,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通过制定和执行地下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监管和调控。
他们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合作,推动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加大对违法违规地下水开采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
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开展地下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贵州水城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岩溶地区,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随着工程地质活动的开展,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特点1.地质条件贵州水城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域,其地质构造主要由石灰岩、大理岩和石英砂岩等岩石组成。
这些岩石在长时间的水攻击下,形成了大量的岩溶地貌,如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
2.水文特点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水文特点主要表现在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地下水蕴藏量大、水质优良、水利潜力巨大。
地下水循环体系十分复杂,包括岩溶水文美学、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3.水资源利用贵州水城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对当地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1.工程地质灾害贵州水城地区岩溶地貌对工程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地下水的存在和水文条件的复杂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如地陷、塌岩、崩塌等。
2.地下水开采与保护由于地下水资源的丰富和利用的不当,导致贵州水城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3.水利工程建设为了更好地利用岩溶水文资源,贵州水城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受到岩溶地貌的制约和影响,如水库围湖、渗漏、岀水等问题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挑战。
1.加强科学研究通过加强对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探索其形成机理和规律,建立合理的预测和评估模型,为工程建设和水文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优化水资源管理针对贵州水城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实施地下水保护工程,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针对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地貌特点,需要发展适合的工程建设技术,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增强工程抗灾能力,保障工程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关于贵州地下水类型和含水岩组划分及其与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关系的思考

资源量计 算 成果较 为粗放 , 以至 于还 可 能给地 下水 的 开发 利 用 带来 障碍 。笔 者 认 为 , 互状 不 间 纯碳 酸 盐岩 类 归属 于基 岩 裂 隙水含 水 岩组 较 恰 当, 其所 合 地 下水 类 型 归属 于基 岩 裂隙 水 更合
适 。在计 算 间互状 不纯碳 酸盐岩 类地 下水 资源量 时 , 宜扣除 泥岩 、 砂岩 和 页岩的 分布 面积 。 粉
[ 关键 词 ] 下 水 ; 型 ; 水岩 组划分 ; 源量计 算 ; 州 地 类 含 资 贵 [ 中图分类 号] 6 1 14 [ P4.3 文献标识 码 ] [ A 文章编号 ]00— 9 3 2 1 )2— 14— 10 5 4 (0 2 0 00 0 4
此外 , 省境 西部 分布 有 集 中连 片 的 二叠 系峨 眉 山
地层 有寒 武 系下 统 上 部 至奥 陶系 下统 中下 部 、 泥 盆系 中统上 部 至二 叠 系 下 统 以及 三 叠 系 中下 统 。
[ 稿 日期 ]2 1 —1 2 收 0 1 0— 6 [ 作者简介 ]王 伟 (9 7 ) 高级工程师 , 16 一 , 主要从事水文地质 、 环境地质工作 。
上 部 至 志 留系 中下 统 、 盆 系 中下 统 、 叠 系 上 泥 二
统、 三叠 系 中统至 白垩 系 ; 以碳 酸盐 岩 为主 的岩石
隙小 , 岩体 内遍 布切穿性差 、 深度浅、 延伸短的网 状 风化裂 隙 ; 砂岩 的原 生 孔 隙及 砂 岩 地 层 的层 间
裂 隙较 发育 , 岩体 内普遍 存在 一组 切穿 性强 , 充填 物少 , 开张度 低 的“ 型节理 , 们与 层 间裂 隙 构 x” 它
2 2 含 水 岩 组 含 水 介 质 .
六盘水盘州市某建设项目现状节水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3期六盘水盘州市某建设项目现状节水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黄后银(六盘水市水务局,贵州六盘水553000)摘要:水库建设项目现状节水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是水源工程科学规划的重要基础,对区域水利发展规划具有重大工程意义。
为此,结合六盘水盘州市胡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现状节水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典型案例展开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熟悉工程概况,首先就节水评价范围和水平年、现状节水水平评价(主要包括现状供用水量、现状用水与区域“三条红线”的符合性、现状节水水平评价等方面)完成现状节水评价;同时进行现状节水潜力分析并提出主要对策。
可为类似建设项目现状节水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六盘水市;胡冲水库工程;现状节水评价;节水潜力分析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4)03-0032-03作者简介:黄后银(1987—),男,中级职称,主要从事水利工作。
1工程概况《贵州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将盘州市胡冲水库纳入“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工程,工程规模为小(2)型水库,总库容42万m 3,工程任务为乡镇、农村人畜饮水和灌溉。
胡冲水库所在的卡舍河发源于盘州市竹海镇水壶村胡冲西南山麓,河源高程2006m ,总体由西南向东北径流,自源头由西向东流经炼铁厂、上街,在上街折向北流经下珠洞、狗洞,在狗洞转向东流经岔河、石坝河、卡舍、毛家寨、轿子洞,在轿子洞流入地下变为伏流,经8.64km 伏流后,在大寨村花家寨流出地表变为明流,之后转向东北流经王官、下屯、老王地,在老王地附近汇入乌都河,汇口高程1290m 。
卡舍河全流域集水面积58.50km 2,主河道长23.40km ,主河道平均比降20.50‰。
2现状节水评价2.1节水评价范围和水平年胡冲水库的工程任务为乡镇、农村人畜饮水和灌溉,确定胡冲水库节水评价范围为其受水区,包括竹海镇2个中心村和12个基层村,总面积144km 2。
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贵州水城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域。
这一地区的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备受关注,因为岩溶地貌带来了独特的地下水文特征和工程地质问题。
本文将围绕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展开研究,并探讨这些问题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岩溶水文问题1. 地下水资源贵州水城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岩溶地质构造单元中。
由于岩溶地貌的特殊性,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补给来自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
在岩溶地貌中,地下水以地下河、地下溶洞水位和含水层为主要形式存在。
这些水文地质特征决定了地下水的形成和补给与传输机制,也影响了地下水的利用和保护。
由于岩溶地貌的存在,贵州水城地区的地下水具有以下特点:① 威胁性:地下水的水量丰富,但在岩溶地貌中易过度开采,导致水资源的威胁性增加;② 变化性:岩溶地貌中地下水的变化性强,受季节性降水和岩溶地质构造的影响明显;③ 保护性:地下水资源受到岩溶地貌的保护作用,地下水的水质相对较好。
3. 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贵州水城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主要被用于农业灌溉、城镇供水和工业用水。
在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中,必须保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过度开采和水质污染。
对岩溶地貌中的地下水保护和治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二、工程地质问题1. 地质灾害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地质构造单元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岩溶塌陷、地裂缝等。
这些地质灾害常常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造成威胁,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工作。
2. 岩溶地质工程在贵州水城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到岩溶地质的特殊性。
岩溶地质对基础工程的选址、设计和施工都会产生影响。
在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岩溶地质的特殊性,以避免工程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岩溶地貌的特殊性,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并不仅限于学术研究,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报告

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报告篇一: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水资源论证报告(送审稿) 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整合)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送审稿)贵州东方世纪有限公司二○○九年五月工程名称: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整合)阶段:专题报告资质证书:水论证乙字第批准:审定:审查:项目负责人:校核:编写:郭应杰主要工作人员:郭应杰编制单位:贵州东方世纪有限公司单位地址:贵阳市宝山南路27号目录1 总论................................................. .. (1)项目来源 (1)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1)编制依据 (2)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5)工作等级 (7)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7)水平年 (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8)2 建设项目概况................................................. .. (9)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9)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9)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10)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14)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16)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8)区域概况 (18)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2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5)4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 .. 27取水合理性分析 (27)用水合理性分析 (28)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31)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31)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 . (33)水源论证方案 (33)地表取水水源论证 (33)矿坑涌水源论证 (44)6 取水的影响分析 ................................................ .. (53)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53)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53)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54)结论 (54)7 退水的影响分析 ................................................ .. (55)退水系统及组成 (55)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56)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56)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58)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59)8 水资源保护措施 ................................................ .. (60)工程措施 (60)非工程措施 (61)9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建议 (63)补偿原则 (63)补偿方案建议 (63)1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 65 取用水的合理性 .................................. 65 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66)取用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67)退水影响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68)取水方案 (69)退水方案 (69)建议 (70)附件一:委托书 (71)篇二:水资源实训报告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清水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报告清水江,从黔南都匀流入,至麻江瓮城河渡口上游公里海拔米处入黔东南州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 11 月 26 日报告题目:贵州省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学 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管091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贵州省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研究贵州是全国喀斯特(也称岩溶,以下同)分布最广的高原山地省份,喀斯特面积10.91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在全省86个县(市)中,喀斯特面积>30%的县(市)有74个。
贵州有贫困县48个,贫困人口800万,而喀斯特区贫困县就占38个,贫困人口达663万。
干旱缺水较普遍,其中尤以紫云、长顺、罗甸等22个喀斯特区贫困县缺水严重。
广大喀斯特区土地贫瘠、石山光秃,尤其是地表干旱缺水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
然而现有大量水文气象及地质资料表明,贵州并不是一个资源性缺水省份,相反喀斯特区地下水资源还十分丰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开发利用工程难度较大的地下水。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无论是对生态建设还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而言,开发利用贵州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已是势在必行。
一、地下水区域分布及特征(一)地下水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贵州地下水主要有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其中岩溶水是最重要的,具有重大开发利用价值。
1、岩溶水:按碳酸盐岩含水特性、富水程度及开发利用条件,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含水亚类。
中下三叠统白云岩及石灰岩岩溶水:大面积分布于黔中及黔西南,遍布于各地的向斜构造中。
岩性以白云岩及石灰岩为主,常间夹数层厚薄不等的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及碎屑岩。
层间裂隙及溶蚀裂隙发育,层状含水明显,地下水年均产水模量为44万m3/a.Km2,枯季产水模量18万m3/a.Km2。
已知枯季流量>10L/s的大泉440个,地下河299条。
区内人口比较密集,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贵阳、遵义、安顺、兴义等省地级城市分布在该区,地下水作为这些城市的重要生活饮用水源,其开发利用率达30—70%(包括市郊)。
钻探成井率高,采用机井取水量是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目前贵阳市在该层位打机井已超过150口,安顺、兴义、遵义等市成井总数亦不少于100口。
同时,泉水开发也是一种重要方式,例如贵阳市东郊水厂从汪家大井泉直接取水,日供水量达10万m3。
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岩溶裂隙水:大面积分布于黔北、黔东北及黔东南地区,岩性主要为白云岩。
因其地质年代古老,经受厉次构造运动破坏而使节理裂隙极为密集,微细溶孔溶隙十分发育,岩石含水均一性较好,地下水年平均产水模量为35万m3/a.Km2,枯季产水模量为16万m3/a.Km2。
泉点密度大,其中枯流量>10L/s的大泉有208个;地下河发育程度差,已知102条地下河,绝大部分都很短小。
钻探成井率高,一般都达90%以上。
在有利的构造富水部位,单井涌水量常大于1000m3/ d,特别是1998年在岑巩附近施工的一口机井,其涌水量达5000m3/ d。
该类岩溶水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以利用天然水点为主,仅在凯里、遵义等城市及少数坝区有为数不多的机井进行开采。
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石灰岩岩溶水:集中连片分布于黔南,在乌江及北盘江上源的黔西北地区亦有较大面积分布。
岩性以厚层状石灰岩为主,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次之,溶蚀管道及孔洞十分发育,含水极不均一。
地下水最丰富,年均产水模量为46万m3/a.Km2。
地下河发育密度为贵州各岩溶岩组之冠。
已知地下河374条,其汇水面积及流量都较大,贵州最大的地下河——罗甸大小井地下河即主要形成于该岩组中;枯流量>10L/s的岩溶大泉有447个,但其总流量不及地下河的二分之一。
钻探成井率低,加之该岩溶水类型区地形条件差,因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是贵州十分典型的岩溶干旱山区。
但在黔中高原分水岭至水城等地的断裂褶皱带,该类岩溶地下水有不同程度开发,其中特别是水城盆地,其开发利用率高达78%。
在独山背斜宽缓分水岭地带,其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亦较高。
2、基岩裂隙水:按岩性及含水性质的差异进一步分为以下三个亚类: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岩石为震旦系至第三系的砂岩、粉砂岩、粘土岩、泥岩及硅质岩等,集中连片分布于黔北赤水—习水、黔西南望谟—册亨一带。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中,在向斜或单斜构造中常形成承压水。
泉水枯季平均流量2.8L/s,地下水枯季径流模数0.5—3L/s.Km2。
该含水岩类与碳酸盐岩相间产出时,常形成岩溶地下水的隔水层或阻水边界。
变质岩裂隙水:为赋存于前震旦系浅变质岩裂隙中的地下水,大面积分布于黔东南及黔东北梵净山地区。
浅变质岩中构造—风化网状裂隙极为发育,含地下水丰富,其枯季径流模数常在5L/s.Km2以上,在梵净山、雷公山地区则常大于10 L/s.Km2,是众多地表河溪的重要补给源泉。
火成岩裂隙水:含水介质主要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主要分布于贵州西部。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柱状节理、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中,泉水平均流量为 1.76L/s,地下水枯季径流模数一般为1L/s.Km2左右。
玄武岩在区域上常构成岩溶地下水的隔水边界。
此外,贵州还有分布零星的第四纪松散层孔隙水。
(二)地下水总量及质量1、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贵州有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479.39亿m3/a,其中岩溶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386.26亿m3/a,占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的80.5%。
各类地下水资源量详见表1。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贵州岩溶区地下河及大泉众多,现已初步查明长度>2Km的地下河有1130条,流量>10L/s的岩溶大泉1710个,其总流量为335.26m3/a,占全省岩溶水天然资源总量382.26亿m3/a的86.8%,这对于岩溶水资源的开发是很有利的。
表1. 贵州各类地下水资源量简表地下水类型分布面积(Km2)年平均资源量(亿m3/a)枯季资源量(亿m3/a)岩溶水129545 386.26碎屑岩裂隙水27389 54.60火成岩裂隙水3360 5.1变质岩裂隙水15873 33.4全省176167 479.39 205.082、地下水水质贵州大气降水充沛,地表水及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天然状态下水质都比较好,一般都符合工农业生产用水及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但受地层岩性的影响,各地水质则有所差异,特别是上二叠统煤系地层中的地下水,SO4含量高,PH值低;下三叠统白云岩石膏夹层中的地下水,SO4、矿化度和硬度都显著增大。
但在城镇及工矿区附近,地下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在有的地区,岩溶水的水质明显变坏。
根据现有水质监测资料,贵阳、遵义、安顺、水城、凯里及都匀等省、地州城市的岩溶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污染,致使一些机井及岩溶水天然露头水质变坏。
矿山污染亦存在,特别是几年来黔西南岩溶区表生金矿土法浸取金矿的氰化钾物质的排放,对这些地区的岩溶地下水已造成污染。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贵州是一个以岩溶地形为主的高原山地省份,岩溶区拥有全省约3/4的人口,省会贵阳市及70余个地州、县级城市,以及绝大多数工矿企业都分布在岩溶区,因此贵州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基本上都集中在岩溶区,所以实际上就是一个岩溶地下水开发的问题。
(一)岩溶地下水开发现状贵州岩溶水目前开发利用总量为22.22亿m3/a,其中利用泉水及地下河水量19.65亿m3/a;岩溶潭及地下河天窗提水量0.64亿m3/a;机井开采深层地下水量1.92亿m3/a;另外还有18.4亿m3/a的岩溶地下水用于发电。
两项总计全省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量仅占天然资源总量(386.26亿m3/a)的10.5%。
岩溶区农村人畜饮水及农田灌溉用水绝大多数取自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其中以安顺地区及黔南州的天然水点及流量利用率最高,分别达34.5%及23.6%。
岩溶区的城市及工矿区,则多采用机井开采地下水,目前全省已建生产井1200口以上,开采地下水总量>2.2亿m3/a。
开采量>1000万m3/a的城市依次是:贵阳(0.92亿m3/a)、水城(0.38亿m3/a)、遵义(0.20亿m3/a)、安顺(0.20亿m3/a)、凯里(0.15亿m3/a)及六枝(0.11亿m3/a)。
地下水开采模量一般为15万m3/a.Km2,水城盆地最高达26.39万m3/a.Km2。
对于众多的岩溶大泉及地下河,因地制宜采用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开发利用方式。
(1)修建电站:利用岩溶大泉及地下河出口落差大、地下河纵剖面陡的特点修建电站,例如荔波县小七孔地下河四级电站(装机8000KW)、晴隆县龙摆尾地下河梯级电站(装机3600KW)、务川县岩门地下河电站(装机6000KW)等。
(2)建地下水库:在地下河管道中选择有利部位,筑坝成库,引水灌溉,以独山县、普定县地下水库最多,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及生态效益。
(3)建地表水库:在岩溶大泉及地下河出口下游,选择有利的地形地质条件建坝成库,在黔西南比较普遍,例如安龙县的铁厂海子水库、龙潭水库等。
(4)隧道截流:准确测定地下河的空间位置,打隧道将地下河水引出地表灌溉、发电,在关岭、贞丰、织金、安顺等县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生态效益。
(5)开挖取水:选择蓄水构造较好、地下水浅埋的地段直接开挖,获得丰富的地下水量,以独山、平塘、荔波等县常见。
(6)提水:从地下河天窗、溶潭及泉口直接抽取地下水,一般扬程数米至百余米不等,这是目前贵州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最为普遍的形式。
例如贵阳市东郊水厂,直接从汪家大井提水,扬程155m,日供水量10万m3,获得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岩溶地下水开发存在的问题1、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低,供水覆盖面小。
目前贵州岩溶地下水的开发量仅占天然资源量的10.5%(不包括发电用水),且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主要城镇及工矿区,而广大岩溶区干旱缺水仍很普遍。
贵州岩溶区目前还有305万人缺乏生活饮水,100万亩田土缺水灌溉,其中尤以黔南、北盘江及乌江上游深切河谷沿岸的岩溶峰丛山区缺水最为严重。
紫云、晴隆、丹寨等县城供水十分困难,其中特别是紫云县城,枯水季节人均日供水量不足40Kg。
2、地下水开发工程建设困难。
贵州很多地区找到了可供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但因缺乏资金或由于外部条件、环境等多方面问题的制约,未利用现象不乏存在,致使地下水未能得到广泛有效的开发。
3、有的地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增大了地下水开发的技术难度。
贵州岩溶区地形崎岖,岩溶地下管道十分发育,地下水非均一性强且埋藏深度较大,致使地下水勘查及开发的技术难度增大。
特别是在岩溶峰丛山区,由于地下河管道准确的定位技术还有待解决,加之地下河水本身的调蓄能力差,因此采用传统的机井开发方式成功率低。
然而岩溶石山区的水文地质勘查实践表明,即便是严重缺水的岩溶山区,也不是铁板一块的找水禁区,如果国家给予一定的科技投入,继续不断地进行岩溶地下水的勘查、开发及调蓄技术研究,贵州广大岩溶干旱区地下水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获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