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中国文化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科,涵盖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众多方面,从文学、哲学到音乐、绘画等等。
本文将为您提供中国文化概论的一些考试题目及答案,并解析每个答案的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选择题1.中国文化概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文学和艺术B. 哲学和宗教C. 历史和文化传承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解析:中国文化概论的研究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等多个方面。
只有理解了这些方面,才能全面理解中国文化。
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文化的起源?A. 商朝的建立B. 夏朝的建立C. 周朝的建立D. 元朝的建立答案:B. 夏朝的建立解析:根据中国史书记载,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起源。
夏朝时期的文化传统和制度对后来的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不包括下列哪位?A. 貂蝉B. 王昭君C. 杨贵妃D. 赵飞燕答案:D. 赵飞燕解析: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指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和西施。
她们都以美貌著称,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与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人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地位非常重要。
文人不仅仅是指写作或从事文学艺术的人,而是指那些有文化修养和学问的人。
古代文人通过文学创作和官员的身份,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2.解释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指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这个制度从隋唐时期开始,并一直延续至清朝末年。
科举制度使得文人士子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场,进而影响着政治、教育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三、论述题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价值。
答案: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一直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中国。
传统的道德观念、家庭价值观、尊老敬老的传统等仍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艺术和哲学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持续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全面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历史演变、重要文献和传统文艺形式等内容。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帮助您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A. 自由、人权B. 家庭、尊老C. 个人主义、竞争D. 社会福利、民主答案:B. 家庭、尊老2.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运动,其目的是:A. 推动社会主义建设B. 打击资产阶级思想C. 恢复传统文化价值观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 打击资产阶级思想3.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三国演义》答案:B. 《水浒传》4. 唐伯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其_____________而闻名。
A. 诗词创作B. 书法艺术C. 戏剧表演D. 绘画作品答案:D. 绘画作品5. 以下哪项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A. 京剧B. 芭蕾舞C. 摇滚乐D. 现代舞答案:A. 京剧二、问答题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内容?答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家庭观念、尊老敬老、孝道、礼义廉耻等。
家庭观念和尊老敬老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对长辈的尊重。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对长辈的尊重。
礼义廉耻强调了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2.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根基,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同时,传统文化也在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和交流中不断发展。
许多传统文化元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解读,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持。
3.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重要的文献?答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文献,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这些经典记录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名人的思想和言行。
2003-201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讲到“文化”,《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是区分为天文和人文的。
“人文”指的是( C )A.自然现象和规律B.社会现象和规律C.人的文化水平D.人体花纹2.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 C )A.必要条件B.重要条件C.先决条件D.唯一条件3.一种社会文明,总有它正统的精神文化主导着该文明的( D )A.文化现象B.文化结构C.文化产品D.文化方向4.中国文化曲折演进的历史阶段是( B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魏晋南北朝5.在我国历史上,南方水稻生产升至全国粮食作物产量第一位是在()A.唐代B.北宋C.南宋D.明中叶6.在历史上,七巧板是以下哪个民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A.汉族B.匈奴族C.高车部D.蒙古族7.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B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脉经》D.《素问》8.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B )A.夏代B.商代C.周代D.汉代9.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 B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10.《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A )A.抽象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整体思维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11.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 A )A.元始天尊B.灵宝天尊C.道德天尊D.太上老君12.中国古代学者重视讨论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其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3.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仓颉B.太史籀C.李斯D.许慎14.主张对“泰西之学”应取“欲求超胜,必先会通”姿态的学者是()A.王征B.徐光启C.李之藻D.焦循15.“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是()A.孙中山B.钱穆C.胡适D.张之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单选题(共36题,共72分)1.中国西式广告出现于()A.明代中后期B.清代初期C.清代中期D.晚清时期ABCD正确答案:D2.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A.神农B.陶弘景C.孙思邈D.李时珍ABCD正确答案:B3.在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ABCD正确答案:B4.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A.太师、太傅、太保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尚书、中书、门下D.太尉、太常、太仆ABCD正确答案:C5.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A.冠、婚、丧、祭、乡B.冠、婚、射、朝、聘C.祭、凶、宾、军、家D.吉、凶、宾、军、嘉ABCD正确答案:D6.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A.周代周公B.春秋孔子C.西汉董仲舒D.宋代张载ABCD正确答案:D7.南北朝时,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是()A.陶弘景B.张鲁C.张道陵D.葛洪ABCD正确答案:A8.“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是()A.仁爱孝悌B.重义轻利C.谦和礼让D.真诚有信ABCD正确答案:C9.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A.明德、亲民、止于至善B.格物、致知、诚意C.诚意、正心、修身D.齐家、治国、平天下ABCD正确答案:A10.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A.《步辇图》B.《清明上河图》C.《天王送子图》D.《簪花仕女图》ABCD正确答案:B11.《荀子·非相篇》中说:“言而当,知也。
”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A.场合B.对象C.时机D.分寸ABCD正确答案:D12.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A.西周B.西汉C.秦代D.唐代ABCD正确答案:C13.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A.佛教的传入B.伊斯兰教的传入C.基督教的传入D.犹太教的传入ABCD正确答案:A14.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提出于20世纪()A.60 年代B.70 年代C.80 年代D.90 年代ABCD正确答案:C15.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包括()A.齐国的管仲B.魏国的李悝C.郑国的子产D.秦国的商鞅E.赵国的赵鞅ABCDE正确答案:ABD16.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及答案(2)

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及答案(2)相关推荐:年自考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全年)相关推荐:年自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汇总(全年)【正保网校课程】为了使各位考生能顺利通过年自学考试,为大家特别推荐年自学考试课程!点击进入免费试听<<<<12.玄学对当时文化方面的影想?答:(1)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玄学贵无尚虚的准确含义是否定现实,而是超越现实。
亲玄从无的要义是在胸襟的高旷培养起主观的暗界,超越现实而志天地自然相近这就是所谓道法自然。
易造成一种错觉仿佛老庄玄言与山水计歌功颂德是对峙的两件事。
(玄学诗)继而是以歌唱山水表示对自然的理会,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已山水画也大体是道法自然的风沿的产物,此外严寒有不可不提出的书法。
(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但东晋升能产生像王曦之那样的大书法家,与士族文化在那个时期的高涨,是有着大的关系的。
13.佛教职工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1)寺院,僧徒,也家必变着固有的伦理观念,促击着新的生活和生存方式。
(2)作为宗教,其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及寺庙建筑中气魄宏大,金碧辉煌的雕塑,缓画艺术都有是艺术中的新景象。
(3)佛理影响着诗歌的内容佛家感受化世人的讲诵和演唱,促使用权新的文学体载体的产生(4)佛经的翻译促进了人们对汉语声调的认识,佛经的流传,刺激着印刷业的新变。
(5)佛教节日不仅关乎艺术表演也影响着民间的经济贸易。
(6)寺庙和僧侣其至使一些源于印度的财政制度,如抵押借贷等。
在中国立足(7)而佛教哲学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更是深入而持久,14,唐王朝民族政策的意义?答:(1)导致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景观:在东亚前所未有的以强大的唐朝为中心的部落民族大联合,以及日益高涨的学习唐文化的运动。
(2)唐人也在热心地向他人不习,胡服,胡床,胡乐等等,在长安特别流行。
(3)当时在亚洲有两大文明:一是迅速崛起的伊斯兰帝国,另一个就是唐代文明。
自考10月《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2015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是()oA.上层文化B.中层文化C.底层文化D.市民文化【答案】A【解析】上层文化以文字典籍为媒体。
【考点】绪论2.直指人心、开发自性的“顿悟”说,属于佛教宗派中的()。
A.天台宗B.禅宗C.华严宗D.净土宗【答案】B【解析】禅宗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主要思想如“心性生万物”说、“佛性”说、“自语”说、“顿梧”说、“无念”说、“佛法不离世间”说等。
禅宗的直指人心、开发门性的直觉顿悟法门和思想,使教徒的精神追求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考点】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一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3.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
A.道教文学B.儒家文学C •佛教文学D.基督教文学【答案】C【解析】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如哲学、艺术、音乐、绘画、建筑以及民间风俗等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佛教文学。
【考点】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一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4.秦汉以前大最居住在成都平原的是()oA.羌族人B.古巴人C.氐人D.汉族人【答案】D【解析】考察历史上的人群分布,四川盆地的北面是大巴山地区的古代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地区;盆地的中央是富饶的成都平原,文明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汉族人在秦汉以前就己大最居住在这一地区。
【考点】屮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一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5.“天下”观念变得十分清晰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答案】C【解析】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
“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而追求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政治观念中的基调。
【考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一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6.代表着古代人对地域的不同自然区域认识的是()oA.《尚书・禹贡》B.《尚书・尧典》C.《尚书•皋陶谟》D.《尚书•洪范》【答案】A【解析】对广大地域H然区域的不同,在古代就已经有相当深入的认识。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A.“世界高原”B.“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D.“屋脊世界”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4.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A.归宿B.过程C.发展D.资源5.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A.文化内涵B.文化外延C.文化经历D.文化结果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A.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16.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1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A.孝B.仁C.义D.礼18.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1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A.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20.“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A.《书》B.《乐》C.《礼》D.《易》21.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22.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23.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24.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A.1482年B.1582年C.1682年D.1782年2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杂家思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卷面总分:100分答题时间:80分钟试卷题量:42题一、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1.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 A.战国• B.唐代• C.北宋• D.明代正确答案:C2.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 A.戴震• B.戴震• C.顾炎武• D.俞樾正确答案:A3.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 A.日坛• B.月坛• C.天坛• D.地坛正确答案:D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A.吴道子• B.米芾• C.赵孟• D.张择端正确答案:D5.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 A.张衡• B.沈括• C.葛洪• D.王桢正确答案:B6.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 A.河姆渡文化时期• B.屈家岭文化时期• C.仰韶文化时期• D.龙山文化时期正确答案:C7.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 A.原始公有制时期• B.家族宗亲制时期• C.中央集权制时期• D.奴隶制时期正确答案:A8.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 A.道安• B.慧远• C.道生• D.僧肇正确答案:C9.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正确答案:A10.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 A.道家学说• B.魏晋玄学• C.宋明理学• D.阴阳五行说正确答案:C11.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 A.唐尧• B.虞舜• C.夏禹• D.商汤正确答案:C12.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 A.敦煌文化• B.张掖文化• C.酒泉文化• D.凉州文化正确答案:D13.中国农耕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是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
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 )
A.羌
B.吐蕃
C.鲜卑
D.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 )
A.中原文化
B.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 )
A.社会生活
B.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
A.七百年
B.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 )
A.政治观念
B.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
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本草纲目》
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
A.公元2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2世纪
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
A.宗族
B.家庭
C.什伍里甲
D.个人
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
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 )
A.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
15.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
A.《周易》
B.《管子》
C.《商君书》
D.《韩非子》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荀子
B.程颐
C.王阳明
D.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
”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 )
A.止于至善
B.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德育和智育并重
18.“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 )
A.《礼记·大学》
B.《礼记·学记》
C.《荀子·劝学》
D.《论语·学而》
19.“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 )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
20.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语文平等
C.说话平等
D.民族平等
21.“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 )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纳西族
22.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3.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 )
A.阎立本
B.李思训
C.吴道子
D.王维
24.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
A.15世纪初叶
B.15世纪末叶
C.16世纪初叶
D.16世纪末叶
25.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 )
A.张之洞
B.沈寿康
C.孙家鼐
D.冯桂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北宋时期的“通漕四渠”中有(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汴水
D.广济河
E.金水河
27.中国文化的源泉包括( )
A.夏、商、周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汉唐文化
E.明清文化
28.下列各项中属于服饰构成要素的有( )
A.质(原料)
B.形(样式)
C.饰(佩带的饰物)
D.画(图案)
E.色(颜色)
29.以下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体现分权
B.魏晋开始实行
C.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D.中书省负责执行
E.共同听命于皇帝
30.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有( )
A.上帝崇拜
B.鬼魂崇拜
C.太阳神崇拜
D.动物神崇拜
E.月亮崇拜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政策
32.“大一统”意识
33.血亲五服制
31.引经注律
35.祖先崇拜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
37.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38.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39.简述汉字的特点。
40.简述禅宗的传播。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