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语出自( ) 2002-10A. 《论语》B. 《易》C. 《荀子》D. 《礼记》2.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这里的“文化”指的是()2004-10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 民族文化D. 国别文化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广义文化的是()2015-10A.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2008-1A .生产工具B .生活器具C .运输工具D .典籍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2017-10A.广义文化B.狭义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6.狭义的文化又称()2007-10A. 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 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7.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C )2012-10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8.与英文Culture 对译的汉语是( ) 2008-10 2015-4 2016-4A .文学B .文章C .文化D .精神文明9.“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2006-10A .化学B .文学C .化解D .改易10.“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2007-1A .文学B .错画C .文章D .图画11.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2015-4A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古代文化 C中国文化传统 D中国民族文化12. 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2002-10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 隋唐两宋13.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2002-10 2012-10A.大西洋B. 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14.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2002-10A.人文环境B.地理环境C.生活环境D. 自然环境15.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2011-1A.归宿B.过程C.发展D. 资源16.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北方农业的农耕文化是(B)3-115A.稻作型B.麦黍型C.菽稷型D.稻谷型2.“三纲五常”伦理思想的提出者是(D)4-162A.孔子B.孟子C.苟子D.董仲舒3.我国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B)5-226A.《诗经》B.《周易》C.《尚书》D.《大学》4.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B)7-259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5.就汉字构造形体的依据来说,汉字是一种(D)6-233A.表音文字B.拼音文字C.表形文字D.表意文字6.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形成的时期是(C)1-59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7.中国专制王权严密控制人身的最重要措施是(C)4-153A.什伍里甲制度B.三公九卿制C.户籍管理制度D.连坐制度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B)4-166A.王阳明B.许慎C.钟嵘D.朱熹9.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础是(B)3-111A.手工业经济B.农耕自然经济C.市商贸易D.佃农经济1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诗经》组成部分的是(A)5-212A.诗B.风C.雅D.颂11.“汉语共同语”在明清时期被称为(A)6-236A.官话B.国语C.通语D.雅语12.中国化最彻底的佛学宗派是(D)7-260A.天台宗B.华严宗C.净土宗D.禅宗13.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是(D)0-40A.文化思潮B.文化现象C.文化政策D.文化事象14.历来有“天下形势”之说的地区是(B)1-48A.山东B.山西C.陕西D.河南15.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B)2-71A.管仲B.韩非子C.吴起D.商鞅16.为中国封建官僚体制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的是(C)4-156A.察举制B.世家制C.科举制D.选举制17.夏是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C)2-65A.二百年B.三百年C.五百年D.六百年18.中国古典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是(C)5-217A.周朝B.秦朝C.唐朝D.元朝19.曾受汉语极大影响的所谓“域外方言”不包括(C)6-237 A.朝鲜语B.日本语C.蒙古语D.越南语20.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B)7-267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宋明理学21.中国的农耕知识有自己的“书库”,即历代方志。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B)A. 封闭性B. 包容性C. 排他性D. 单一性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C)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3.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其主要著作是(A)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4.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D)A. 春节B. 中秋节C. 端午节D. 圣诞节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B)A. 秦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6.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A)A. 陆上丝绸之路B. 海上丝绸之路C. 草原丝绸之路D. 空中丝绸之路7.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个省份?(A)A. 四川省B. 陕西省C. 河南省D. 甘肃省8.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四部小说?(D)A.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B.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C.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D.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9. 中国古代的“五岳”中,位于山东省的是(C)A. 泰山B. 华山C. 嵩山D. 衡山10.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以“沉鱼落雁”著称的是(B)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贵妃11.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中,“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D)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诗经》12. 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中,标志着夏季开始的节气是(A)A. 立夏B. 立春C. 立秋D. 立冬13.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中,位于湖南省的是(B)A. 白鹿洞书院B. 岳麓书院C. 应天府书院D. 嵩阳书院14.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中,位于湖北省的是(C)A. 黄鹤楼B. 岳阳楼C. 滕王阁D. 蓬莱阁15.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园”中,位于江苏省的是(A)A. 拙政园B. 留园C. 个园D. 豫园16.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绣”中,以“双面绣”著称的是(D)A. 苏绣B. 蜀绣C. 粤绣D. 湘绣17.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瓷”中,以“青花瓷”著称的是(A)A. 景德镇B. 德化C. 龙泉D. 宜兴18.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砚”中,以“端砚”著称的是(B)A. 歙砚B. 端砚C. 洮砚D. 澄泥砚19.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曲”中,以“高山流水”著称的是(A)A. 古琴曲B. 琵琶曲C. 古筝曲D. 二胡曲2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茶”中,以“龙井茶”著称的是(A)A. 杭州B. 武夷山C. 安溪D. 黄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北方农业的农耕文化是(B)A、稻作型B、麦黍型C、菽稷型D、稻谷型2、“三纲五常”伦理思想的提出者是(D)A、孔子B、孟子C、苟子D、董仲舒3、我国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B)A、《诗经》B、《周易》C、《尚书》D、《大学》4、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B)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5、就汉字构造形体的依据来说,汉字是一种(D)A、表音文字B、拼音文字C、表形文字D、表意文字6、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形成的时期是(C)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7、中国专制王权严密控制人身的最重要措施是(C)A、什伍里甲制度B、三公九卿制C、户籍管理制度D、连坐制度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B)A、王阳明B、许慎C、钟嵘D、朱熹9、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础是(B)A、手工业经济B、农耕自然经济C、市商贸易D、佃农经济1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诗经》组成部分的是(A)A、诗B、风C、雅D、颂11、“汉语共同语”在明清时期被称为(A)A、官话B、国语C、通语D、雅语12、中国化最彻底的佛学宗派是(D)A、天台宗B、华严宗C、净土宗D、禅宗13、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是(D)A、文化思潮B、文化现象C、文化政策D、文化事象14、历来有“天下形势”之说的地区是(B)A、山东B、山西C、陕西D、河南15、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B)A、管仲B、韩非子C、吴起D、商鞅16、为中国封建官僚体制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的是(C)A、察举制B、世家制C、科举制D、选举制17、夏是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C)A、二百年B、三百年C、五百年D、六百年18、中国古典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是(C)A、周朝B、秦朝C、唐朝D、元朝19、曾受汉语极大影响的所谓“域外方言”不包括(C)A、朝鲜语B、日本语C、蒙古语D、越南语20、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B)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宋明理学21、中国的农耕知识有自己的“书库”,即历代方志。

中国文化概论(00321)(2)

中国文化概论(00321)(2)

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代码00321)第一大题:单项选择1、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 C )• A.文学• B.文章• C.文化• D.精神文明2、《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C )•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3、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4、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 C )• A.寇谦之• B.陶弘景• C.孙思邈• D.葛洪5、"以物比德"属于( D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6、佛教的创始人是( C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7、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8、宫廷文化属于( A )• A.上层文化• B.底层文化• C.市民文化• D.中层文化9、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B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B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11、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B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12、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C )• 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13、《尧典》载于( D )• A.《春秋经》• B.《竹书纪年》• C.《古石经》• D.《尚书》14、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 C )• A.“治身”• B.“治人”• C.“治心”• D.“治学”15、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 C )• 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1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B )• A.高车部• B.黄帝• C.鲁班• D.伏羲17、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D )• A.预测天气• 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 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8、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B )• A.唐• B.宋• C.元• D.明19、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C )• A.井田制• C.分封制• D.昭穆制20、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D )•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休养生息• D.沟通天神21、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A )•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22、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A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23、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2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 D )• B.“南蛮”• C.“西南蛮”• D.“西南夷”25、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C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26、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27、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C )• A.语系• B.语音• C.避讳• D.崇拜2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运用的汉语汉字修辞格是( A )• A.回文• B.顶真• C.对偶• D.析字29、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B )• A.秦汉时期• B.汉唐时期• C.宋明时期• D.明清时期30、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C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章太炎31、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是在( C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代• C.汉代• D.唐代32、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制措施的是( A )• A.迁都北京• B.改用汉胜• C.定族姓• D.迁都洛阳3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在隋代称作( A )• A.内史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34、“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D )• A.化学• B.文学• C.化解• D.改易35、《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2018年4月中国文化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4月中国文化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4月中国文化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1/30)单项选择题第1题先秦两汉时期,把“斥卤不毛”之地变成“塞北江南”的是( )A.宁夏的引黄灌区B.新疆伊犁地区C.呼伦贝尔草原D.青海湖牧区下一题(2/30)单项选择题第2题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典型代表为(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D.阎立本的《步辇图》上一题下一题(3/30)单项选择题第3题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家人鸡鸣而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

”这种民俗活动说的是( )A.端午节B.中秋节C.春节D.清明节上一题下一题(4/30)单项选择题第4题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14世纪末B.15世纪末C.16世纪末D.17世纪末上一题下一题(5/30)单项选择题第5题我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它是在( )A.我国的渤海B.我国的黄海C.我国的东海D.我国的南海上一题下一题(6/30)单项选择题第6题在不同历史时期,标志人类创造力的水平,也是生产力发展标志之一的是( )A.绘画B.文具C.农具D.文字上一题下一题(7/30)单项选择题第7题“礼”在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内容,当其指具体的礼节仪式时,称之为( )A.礼仪B.礼制C.礼貌D.礼让上一题下一题(8/30)单项选择题第8题孟子“仁政”学说的内容之一是( )A.因材施教B.仁者爱人C.制民之产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一题下一题(9/30)单项选择题第9题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 )A.圣贤B.隐士C.君子D.忠臣上一题下一题(10/30)单项选择题第10题汉字观念中,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是( )A.“仓颉造字说”B.“黄帝奉天说”C.修辞神授说D.“河图洛书说”上一题下一题(11/30)单项选择题第11题秦代的“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 )A.小篆B.大篆C.隶书D.楷书上一题下一题(12/30)单项选择题第12题汉代把它称为“泰一”,尊奉为“天神最高贵者”的是( )A.北极星B.金星C.冥王星D.天王星上一题下一题(13/30)单项选择题第13题从夏朝初期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族群的代兴B.家庭的代兴C.诸侯国的代兴D.部落的代兴上一题下一题(14/30)单项选择题第14题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根基是( )A.诸子文学B.屈原文学C.汉乐府诗歌D.《诗经》上一题下一题(15/30)单项选择题第15题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 )A.明朝前期B.明朝后期C.清朝前期D.清朝后期上一题下一题(16/30)单项选择题第16题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进犯,边关要塞广种的树木是( )A.杨树B.柳树C.松树D.榆树上一题下一题(17/30)单项选择题第17题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满族文化B.朝鲜族文化C.汉族文化D.蒙古族文化上一题下一题(18/30)单项选择题第18题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是( )A.文化的趋同与特色B.文化的差异与特色C.文化的地域特色D.文化的民族特色上一题下一题(19/30)单项选择题第19题“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

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L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

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

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

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2018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A. 战国B. 唐代C. 北宋D. 明代【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A. 戴震B. 魏源C. 顾炎武D. 俞樾【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A. 日坛B. 月坛C. 天坛D. 地坛【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A. 吴道子B. 米芾C. 赵孟D. 张择端【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A. 张衡B. 沈括C. 葛洪D. 王桢【正确答案】 B本题分数1分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A. 河姆渡文化时期B. 屈家岭文化时期C. 仰韶文化时期D. 龙山文化时期【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A. 原始公有制时期B. 家族宗亲制时期C. 中央集权制时期D. 奴隶制时期【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A. 道安B. 慧远C. 道生D. 僧肇【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B. 北宋C. 南宋D. 元代【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A. 道家学说B. 魏晋玄学C. 宋明理学D. 阴阳五行说【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A. 唐尧B. 虞舜C. 夏禹D. 商汤【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321)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豳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文化属于(D)A.地域文化 B.民族村文化 C.华夏文化 D.国别文化2.在中医“四诊”技术中,最主要的是(D)A.望 B.闻 C.问 D.切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段文字出自(B)A.《礼记·中庸》 B.《论语·雍也》 C.《说苑·指武》 D.《周礼》4.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是(B)A.文化的趋同与特色 B.文化的差异与特色C.文化的地域特色 D. 文化的民族特色5.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满族文化 B. 朝鲜族文化 C.汉族文化 D.蒙古族文化6.秦汉时款,为防止匈奴进犯,边关要塞广种的树木是(D)A.杨树 B.柳树 C.松树 D.榆树7.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D)A.明朝前期 B.明朝后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后期8.宋代首都东京汴梁指的是(A)A.开封 B.扬州 C.西安 D.洛阳9.相对于世界通行的西方公历,中国还在使用传统的(D)A.回历 B.藏历 C.阳历 D.阴阳合历10.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是(B)A.五服 B. 九族 C.三代 D.六亲Ll. 在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中,汉族服饰中的龙凤图案属于(C)A.职业标志 B.政治标志 C.信仰标志 D.礼仪标志12.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体系的重心是(A)A.血缘关系 B.姻缘关系 C.阶级关系 D.性别关系13.我国使用货币始于(A)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i4.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D)A.秦始皇 B.周文王 C.商纣王 D.汉高祖15。

道教的主要经典为(B)A.《易经》 B.《道德经》 C.《法华经》 D.《涅絮经》16.夏朝的文化崇尚(C)A.文 B.武 C.忠 D.义17.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根基是(B)A.诸子文学 B.屈原文学 C.汉乐府诗歌 D.《诗经》18.从夏朝初期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A. 族群的代兴 B.家庭的代兴 C.诸侯国的代兴 D.部落的代兴19.汉代把它称为“泰一”,尊奉为“天神最高贵者”的是(A)A.北极星 B.金星 C.冥王星 D.天王星20.秦代的“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A)A.小篆 B.大篆 C. 隶书 D.楷书21.汉字观念中,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是(D)A.“仓颉造字说” B.“黄帝奉天说” C.修辞神授说 D.“河图洛书说”2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A)A.圣贤 B.隐士 C.君子 D.忠臣23. 盂子“仁政”学说的内容之一是(C)A. 因材施教 B.仁者爱人C. 制民之产 D.己所不欲,勿施予人24.“札”在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内容,当其指具体的礼节仪式时,称之为(A)A.礼仪 B.礼制 C.礼貌 D.礼让25。

在不随舜史时期,标志人类创造力的水平,也是生产力发展标志之一的是(C)A.绘画 B. 文具 C. 农具 D.文字26.我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它是在: (C)A.我国的渤海 B.我国的黄海 C.我国的东海 D.我国的南海27.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C)A.14世纪末 B.15世纪束 C.16世纪末 D. l7世纪末28.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家人鸡鸣丽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

”这种民俗活动说的是(C)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清明节29.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典型代表为(C)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阎立本的《步辇图》30.先秦两汉时期,把“斥卤不毛”之地变成“塞北江南”的是(A)A.宁夏的引黄灌区 B.新疆伊犁地区C.呼伦贝尔草原 D.青海湖牧区二、多顼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顼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高潮期是(ACD)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之际 E.明清之际32.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范畴包括大农业概念,即(ABCDE)A.农业 B.牧业 C.林业D。

渔业 E.手工业33.唐代科举考试的两个主要科目是(CD)A.明法科 B.孝廉科 C.进士科D.明经科 E. 秀才科34.孔子认为,《诗经》的社会作用有(ABDE)A.可以兴 B.可以观 C.可以察D.可以群 E.可以怨35. 中国传统戏曲中,角色划分为四大基本行,即(ABCD)A. 生 B.旦 C.净 D.丑 E.花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共l0分。

36.府兵制答:北朝以来实行府兵制,隋至唐初依然沿用。

此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

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

战时从打军打仗。

37.墨家学派答: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代表人物是墨翟。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

该学派在逻辑和科技方面有不少的发明创造。

38.察举答:两汉时期,由地方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

39.学思结合答: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即重视学,又重视思。

孔子最早提出了这个原则,它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思想。

40.“中体西用论”答:是“中学为体,本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中国古代“礼”的内涵。

答:中国古代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仪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仪精神的外在表现,两者关系密切。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礼是沟通天人的议式,礼是贵族等级的标志,礼是乡里庶族的规范,礼是立身处世的准则。

在古代社会,除了一般的伦理原则外,礼在社会上下层有不同的表现,在社会上层表现为等级分明的贵族礼法制度,在社会基层表现为乡里庶族家礼俗规。

42.简述我国民族商业的文化特点。

答:1、在传统社会中,商业在农业生产文化的框架内发展,这使我国的传统商业富于农业文化色彩。

2、地方商业活跃,产生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加工商品,成为地方名产。

3、多民族商业互动,汉族与其他多民族商业与民族民俗文化交流,形成民族贸易、宗教贸易、走廊贸易和边疆贸易等多种形式。

4、内外贸易交流,很早就出现丝绸之路之类的跨境贸易与跨国贸易。

43.简述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农政文化。

答:农政文化是中国传统生产文化的突出特征。

农政文化是国家政府的农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综合运行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有农耕知识系统,农耕灌溉系统,农书流通系统和农具应该用系统。

44.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答:1、以木结构为主是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

2、左右对称是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

往往没中轴线按左右对称的格局分布。

3、具有强列的人文性,在建筑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在这些观念中,最突出的是讲究秩序,注重等级。

45.简述国画的艺术特点。

答: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中国绘画开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

这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创原则。

2、以墨线为造形的主要手段。

3、与诗、书、印的密切配合。

46. 简述中国语言禁忌中进行避讳的主要方式。

答: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是对字形,字音,字义的回避。

1、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

2、通了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字代讳字。

3、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l0分,共20分o47. 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答: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即是重要的文化事项,又是文化的载体。

1、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项,指的是语言的诞生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诞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同时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语言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都与其他文化事项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和利用起着直接的影响。

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首先作为文化的代码,它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其次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其他文化事项的产生和发展。

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项。

道先文字是文化的产物,有了文字,人类才有书面的历史记录。

其次,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份,每个民族的文字都有自已的特点。

它服务于文化,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

文字对语言的记录,突破了语言在时间,空间文面的局限。

离开了文字,许多文化事项不可能传播和继承。

48.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答:中国历史上对语言文字教育一向重视。

在漫长的历史中,传统语文教育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形成了自已的风格。

1、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汉字和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2、传统语言字文教学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

3、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的联系,这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

4、但由于传统语文教育与科举取士制度有直接的联系,由此带来的语文教育中重文言轻口语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脱节的严重后果,在整个世界的言文关系中都是非常突出的。

龙其是元明以来,作文训练就以训练八股文为主,以至于八股文最终僵化成既不是文学又不是应用文的不切实用的东西。

5、这种彻底脱离语言实际的教学是一种畸形教学,对于发展实际的语言能力是很不利的。

并且,学习都把古人作为学习的楷模,把古文化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认为古人和古文是不可企极的,这无形中制约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