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中国文化概论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语出自( ) 2002-10A. 《论语》B. 《易》C. 《荀子》D. 《礼记》2.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这里的“文化”指的是()2004-10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 民族文化D. 国别文化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广义文化的是()2015-10A.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2008-1A .生产工具B .生活器具C .运输工具D .典籍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2017-10A.广义文化B.狭义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6.狭义的文化又称()2007-10A. 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 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7.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C )2012-10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8.与英文Culture 对译的汉语是( ) 2008-10 2015-4 2016-4A .文学B .文章C .文化D .精神文明9.“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2006-10A .化学B .文学C .化解D .改易10.“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2007-1A .文学B .错画C .文章D .图画11.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2015-4A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古代文化 C中国文化传统 D中国民族文化12. 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2002-10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 隋唐两宋13.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2002-10 2012-10A.大西洋B. 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14.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2002-10A.人文环境B.地理环境C.生活环境D. 自然环境15.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2011-1A.归宿B.过程C.发展D. 资源16.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321)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C 】A.文化思潮 B.文化传统 C.文化观念 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C 】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 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D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D 】A.和睦 B.团结 C.和平 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D 】A.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 C.原始狩猎业 D.农业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C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 C.夏代 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D 】A.教师 B.官吏 C.说客 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C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A 】A.出人相补原理 B.等差原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 D 】A.查 B.验 C.测 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 C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12世纪 D.公元16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B 】A.周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C 】A.选举政治 B.世袭政治 C.伦理政治 D.文官政治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 C 】A.五帝时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 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 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A 】 A.《左传》 B.《周礼》 C.《论语》 D.《孟子》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D 】A.《周礼》 B.《庄子》 C.《周易》 D.《诗经》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B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义轻利 D.文以载道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2003-201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

2003-201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讲到“文化”,《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是区分为天文和人文的。

“人文”指的是( C )A.自然现象和规律B.社会现象和规律C.人的文化水平D.人体花纹2.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 C )A.必要条件B.重要条件C.先决条件D.唯一条件3.一种社会文明,总有它正统的精神文化主导着该文明的( D )A.文化现象B.文化结构C.文化产品D.文化方向4.中国文化曲折演进的历史阶段是( B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魏晋南北朝5.在我国历史上,南方水稻生产升至全国粮食作物产量第一位是在()A.唐代B.北宋C.南宋D.明中叶6.在历史上,七巧板是以下哪个民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A.汉族B.匈奴族C.高车部D.蒙古族7.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B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脉经》D.《素问》8.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B )A.夏代B.商代C.周代D.汉代9.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 B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10.《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A )A.抽象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整体思维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11.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 A )A.元始天尊B.灵宝天尊C.道德天尊D.太上老君12.中国古代学者重视讨论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其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3.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仓颉B.太史籀C.李斯D.许慎14.主张对“泰西之学”应取“欲求超胜,必先会通”姿态的学者是()A.王征B.徐光启C.李之藻D.焦循15.“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是()A.孙中山B.钱穆C.胡适D.张之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B)A. 封闭性B. 包容性C. 排他性D. 单一性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C)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3.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其主要著作是(A)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4.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D)A. 春节B. 中秋节C. 端午节D. 圣诞节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B)A. 秦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6.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A)A. 陆上丝绸之路B. 海上丝绸之路C. 草原丝绸之路D. 空中丝绸之路7.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个省份?(A)A. 四川省B. 陕西省C. 河南省D. 甘肃省8.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四部小说?(D)A.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B.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C.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D.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9. 中国古代的“五岳”中,位于山东省的是(C)A. 泰山B. 华山C. 嵩山D. 衡山10.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以“沉鱼落雁”著称的是(B)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贵妃11.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中,“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D)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诗经》12. 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中,标志着夏季开始的节气是(A)A. 立夏B. 立春C. 立秋D. 立冬13.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中,位于湖南省的是(B)A. 白鹿洞书院B. 岳麓书院C. 应天府书院D. 嵩阳书院14.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中,位于湖北省的是(C)A. 黄鹤楼B. 岳阳楼C. 滕王阁D. 蓬莱阁15.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园”中,位于江苏省的是(A)A. 拙政园B. 留园C. 个园D. 豫园16.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绣”中,以“双面绣”著称的是(D)A. 苏绣B. 蜀绣C. 粤绣D. 湘绣17.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瓷”中,以“青花瓷”著称的是(A)A. 景德镇B. 德化C. 龙泉D. 宜兴18.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砚”中,以“端砚”著称的是(B)A. 歙砚B. 端砚C. 洮砚D. 澄泥砚19.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曲”中,以“高山流水”著称的是(A)A. 古琴曲B. 琵琶曲C. 古筝曲D. 二胡曲2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茶”中,以“龙井茶”著称的是(A)A. 杭州B. 武夷山C. 安溪D. 黄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和答案

中国⽂化概论试题和答案全国2006年10⽉⾼等教育⾃学考试中国⽂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化”⼀词中,“化”的本义是()A.化学 B.⽂学C.化解 D.改易2.宫廷⽂化属于()A.上层⽂化 B.底层⽂化C.市民⽂化 D.中层⽂化3.从⽓候变迁的⾓度讲,从春秋⾄西汉时期,便进⼊了()A.第⼀个温暖期 B.第⼆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4.古代的云贵⾼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A.“南夷” B.“南蛮”C.“西南蛮” D.“西南夷”5.南北朝时期,北⽅处在游牧⼈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重的仍是()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6.《尧典》载于()A.《春秋经》 B.《⽵书纪年》C.《古⽯经》 D.《尚书》7.⽼⼦认为,取法“⾃然”,就需要()A.“治⾝” B.“治⼈”C.“治⼼” D.“治学”8.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A.“⼈’’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9.现存第⼀部完整地记录了⼆⼗四节⽓名称的历史⽂献是()A.《淮南⼦》 B.《开元占经》C.《四时纂要》 D.《四民⽉令》10.传说车的发明者是()A.⾼车部 B.黄帝C.鲁班 D.伏羲11.我国古⼈观测天象的⽬的是()A.预测天⽓ B.研究天体运⾏C.研究太阳 D.⽤天象的变化预⼘⼈间的祸福12.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A.唐 B.宋C.元 D.明13.秦汉时期,郡县制全⾯取代()A.井⽥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昭穆制14.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要职责是()A.树⽴权威 B.军事征伐C.休养⽣息 D.沟通天神15.春秋时期,最早推⾏什伍制的列国是()A.齐国 B.鲁国C.晋国 D.秦国16.《礼记?曲礼》说:“天⼦死⽈崩,诸候死⽈薨,⼤夫⽈卒,⼠⽈不禄,庶⼈⽈死。

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及答案(2)

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及答案(2)

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及答案(2)相关推荐:年自考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全年)相关推荐:年自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汇总(全年)【正保网校课程】为了使各位考生能顺利通过年自学考试,为大家特别推荐年自学考试课程!点击进入免费试听<<<<12.玄学对当时文化方面的影想?答:(1)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玄学贵无尚虚的准确含义是否定现实,而是超越现实。

亲玄从无的要义是在胸襟的高旷培养起主观的暗界,超越现实而志天地自然相近这就是所谓道法自然。

易造成一种错觉仿佛老庄玄言与山水计歌功颂德是对峙的两件事。

(玄学诗)继而是以歌唱山水表示对自然的理会,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已山水画也大体是道法自然的风沿的产物,此外严寒有不可不提出的书法。

(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但东晋升能产生像王曦之那样的大书法家,与士族文化在那个时期的高涨,是有着大的关系的。

13.佛教职工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1)寺院,僧徒,也家必变着固有的伦理观念,促击着新的生活和生存方式。

(2)作为宗教,其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及寺庙建筑中气魄宏大,金碧辉煌的雕塑,缓画艺术都有是艺术中的新景象。

(3)佛理影响着诗歌的内容佛家感受化世人的讲诵和演唱,促使用权新的文学体载体的产生(4)佛经的翻译促进了人们对汉语声调的认识,佛经的流传,刺激着印刷业的新变。

(5)佛教节日不仅关乎艺术表演也影响着民间的经济贸易。

(6)寺庙和僧侣其至使一些源于印度的财政制度,如抵押借贷等。

在中国立足(7)而佛教哲学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更是深入而持久,14,唐王朝民族政策的意义?答:(1)导致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景观:在东亚前所未有的以强大的唐朝为中心的部落民族大联合,以及日益高涨的学习唐文化的运动。

(2)唐人也在热心地向他人不习,胡服,胡床,胡乐等等,在长安特别流行。

(3)当时在亚洲有两大文明:一是迅速崛起的伊斯兰帝国,另一个就是唐代文明。

2023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23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诚”有多种含义,如诚实、诚恳、忠诚等,其核心意义是真实而不虚妄。诚 是作用于人内心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能够保守内心的本真,真实表露自己的心声, 真正做到表里如一。诚的最高境界是“真”。(3 分)与“诚”密切相关的是“信”, “信”也有真实的意思,其有两层含义,一是讲信用,一是信任。两者之间具有因 果关系,只有自己讲信用,别人才会信任你。信来源于诚,诚是信的基础。经过儒 家和其他各家的反复提倡,真诚有信这种道德规范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所 普遍尊崇的美德。(3 分) (评分说明:结合上述内容,能谈出自己的正确观点,给 4 分) 48.论述中国物质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1 页(共 3 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41.简述中国古代利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
(1)土地的开垦。
(2)水利的兴修。
(3)运河的开凿。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满分 5 分)
4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
(1)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大融合。
(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
(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力。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满分 5 分)
43.简述自然环境中的服饰文化标志。
(1)环境标志。
(2)性别标志。
(3)体型标志。
(4)年龄标志。
(评分说明:答对任意一点给 2 分,其余每点给 1 分,满分 5 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3 页(共 3 页)
绝密★启用前
2023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总分:100分题量:42题一、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1.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战国B.唐代C.北宋D.明代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戴震B.戴震C.顾炎武D.俞樾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日坛B.月坛C.天坛D.地坛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吴道子B.米芾C.赵孟D.张择端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张衡B.沈括C.葛洪D.王桢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河姆渡文化时期B.屈家岭文化时期C.仰韶文化时期D.龙山文化时期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原始公有制时期B.家族宗亲制时期C.中央集权制时期D.奴隶制时期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道安B.慧远C.道生D.僧肇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唐代B.北宋C.南宋D.元代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道家学说B.魏晋玄学C.宋明理学D.阴阳五行说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唐尧B.虞舜C.夏禹D.商汤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敦煌文化B.张掖文化C.酒泉文化D.凉州文化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中国农耕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是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C)
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B)
A.羌
B.吐蕃
C.鲜卑
D.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D)
A.中原文化
B.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C)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B)
A.社会生活
B.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D)
A.七百年
B.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C)
A.政治观念
B.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B)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A)
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D)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本草纲目》
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C)
A.公元2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2世纪
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
A.宗族
B.家庭
C.什伍里甲
D.个人
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D)
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C)
A.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
15.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
A.《周易》
B.《管子》
C.《商君书》
D.《韩非子》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B)
A.荀子
B.程颐
C.王阳明
D.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

”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D)
A.止于至善
B.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德育和智育并重
18.“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B)
A.《礼记•大学》
B.《礼记•学记》
C.《荀子•劝学》
D.《论语•学而》
19.“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C)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
20.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B)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语文平等
C.说话平等
D.民族平等
21.“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B)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纳西族
22.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C)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3.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C)
A.阎立本
B.李思训
C.吴道子
D.王维
24.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D)
A.15世纪初叶
B.15世纪末叶
C.16世纪初叶
D.16世纪末叶
25.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B)
A.张之洞
B.沈寿康
C.孙家鼐
D.冯桂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北宋时期的“通漕四渠”中有(CDE)
A.永济渠
B.通济渠
C.汴水
D.广济河
E.金水河
27.中国文化的源泉包括(AB)
A.夏、商、周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汉唐文化
E.明清文化
28.下列各项中属于服饰构成要素的有(ABCDE)
A.质(原料)
B.形(样式)
C.饰(佩带的饰物)
D.画(图案)
E.色(颜色)
29.以下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ACE)
A.体现分权
B.魏晋开始实行
C.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D.中书省负责执行
E.共同听命于皇帝
30.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有(AB)
A.上帝崇拜
B.鬼魂崇拜
C.太阳神崇拜
D.动物神崇拜
E.月亮崇拜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32.“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

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

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3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

31.引经注律: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

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

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

35.祖先崇拜: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

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

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

答:①战争。

(1分)据《史记》及相关文献记载皇帝与蚩尤曾经大战而皇帝获胜,有效实现聚族。

(2分)②高级宗教确立。

(1分)此前宗教混乱,“家为巫史”,而颛顼时代宗教祭祀行为专业化也起到了聚族作用。

(2分)
37.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答:①环境标准,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略有差异;(2分)②性别差异,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1分)③体形标志,人体高矮瘦胖的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1分)④年龄标志,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服装的颜色、样式等也有所不同。

(2分)
38.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答:①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

(2分)②中国古代类比思想中,有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2分)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

(2分)
39.简述汉字的特点。

答:①汉字有悠久的历史;(1分)②汉字属于表意文字;(1分)③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2分)④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2分)
40.简述禅宗的传播。

答: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北、南两宗。

(2分)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2分)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城外。

(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答:①土地的开垦: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

(2分)先秦魏国“尽地利之教”;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

(2分)②水利的兴修:既关系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环境的美恶。

(2分)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

(2分)③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至清朝后期的运河的开凿历史。

(2分)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

答: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其家族性特征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出来。

(2分)
从诞生礼仪看,婴儿一出生,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精心呵护,婴儿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家族的重要事务;(2分)
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人生礼仪,由于传统的社会重视家庭形式,个人只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个人的资格与能力从属于家庭的需要,因而成年礼逐渐演变为婚礼的一部分;(2分)
婚姻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2分)
而丧葬礼仪中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服礼制,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守制”。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