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增家庭农场简介

合集下载

2016年铜山区拟列入区级示范家庭农场

2016年铜山区拟列入区级示范家庭农场
纵垒
铜山区大彭镇候楼村
76
铜山区凤生家庭农场
左敏
铜山区大彭镇义安村
77
铜山区召玲家庭农场
王庆召
铜山区房村镇鹿湾村
50
铜山区江海谷物家庭农场
刘孝凤
铜山区马坡镇蒋楼村
51
铜山区锄禾谷物家庭农场
王峰
铜山区马坡镇姜站村
52
铜山区绪宁蔬菜家庭农场
王后福
铜山区马坡镇和畅村
53
铜山区阳光谷物家庭农场
赵义
铜山区马坡镇瓦矿村
54
铜山区润泽源谷物家庭农场
刘学玲
铜山区马坡镇瓦矿村
55
铜山区玉环谷物家庭农场
王玉环
铜山区马坡镇王堂村
56
2016年铜山区拟列入区级示范家庭农场
名录公示汇总表
序号
家庭农场名称
农场主姓名
地址
1
徐州市月牙河谷物家庭农场
李瑞英
铜山区何桥镇张集村
2
铜山区知青谷物家庭农场
马新武
铜山区何桥镇苗庄村
3
铜山区恒顺蔬菜家庭农场
黄明诗
铜山区何桥镇马行村
4
铜山区厚彬果品家庭农场
周厚彬
铜山区何桥镇袁寨村
5
徐州市铜山区纪驰养羊家庭农场
汪明川
铜山区刘集镇车村村村
19
洪州奶牛养殖家庭农场
石永
铜山区拾屯办事处薛桥村
20
铜山区兴农谷物家庭农场
孙统文
铜山区郑集镇沙楼村
21
铜山区果峰葡萄种植家庭农场
李光柱
铜山区郑集镇苗湾村
22
铜山区双立果蔬家庭农场
王加立
铜山区郑集镇郑集村
23

26867406_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添丰家庭农场:借“机”服务_助农丰收

26867406_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添丰家庭农场:借“机”服务_助农丰收

新型经营主体总第230期41农村经营管理2022.4添丰家庭农场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广海镇中兴村,创办已有10年历史,除种植水稻380多亩,主要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

“70后”农场主冯承志是一名典型的“农二代”,具有扎实的农技功底。

在他的带领下,农场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并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台山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领头雁,先后荣获江门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广东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等称号。

一、不受传统制约,转变发展理念农场主冯承志的父亲是种田能手,2004年获得“全国种粮大户”称号。

父亲年老后,冯承志接管100多亩农田和几台拖拉机,自小在农村长大、深感传统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他,开始思考如何改变传统耕作模式、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道路。

为规范化经营,2010年冯承志成立添丰家庭农场,并积极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研究各类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努力做到机机会开、机机会修,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田秀才”。

随着农场不断发展壮大,经营的田地达到300亩。

2015年,冯承志向银行贷款180多万元,购置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和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农场完全实现机械化耕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紧抓助农先机,推动服务升级开始时,冯承志购买农机设备、学习种植技术和现代化农业机械操作,单纯只为自家农场服务。

由于周边农户机械化程度较低,热心的冯承志开始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根本不计较酬劳。

由于专业化程度高,好事传千里,越来越多的农户认为添丰农场这种服务方式省力、省钱、效率高,都慕名找到他请求提供农业服务。

经过不断积累经验,从“机耕—插秧—收割”到“机耕—插秧—收割—烘干”,再到“机耕—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收割—烘干”,农场逐步形成了“托管式”一体化农业服务模式。

充足的农机装备和贴心的服务使农场的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令更多农户争先与其签订协议,将自己的田地放心交予农场,享受全程管理及标准化生产的“保姆式”服务。

陈华:土可生白玉,地可产黄金

陈华:土可生白玉,地可产黄金

PAGE36在采访前,我发现陈华身上有着多个头衔: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山西省第十一次妇代会代表、浮山县农业委员会高级农艺师、浮山县蔬菜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每一个说出来都金光闪闪,但陈华在介绍自己时,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我是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

”一转入正题,说到自己的本职工作,陈华就吟出一句:“土可生白玉,地可产黄金”,在说出这句话时,我可以明显地看出陈华眼中的深情。

而她,也正是坚信着这一点,20年如一日地扎根在农村,努力为实现“土能生金”的美好愿望而奔波奋斗着。

辛勤劳作,走在希望的田野上1997年7月,陈华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浮山县农业局工作。

对于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她来说,深切地明白这一职位对于自己和所服务的农民来说,意义重大,“我就是想为农民多做点实事,让他们增加收入,早点过上富裕日子。

”听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但要真正做到并始终坚持做下去,却是很难的一件事。

2000年,由陈华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督的浮山县张庄乡小卫坡温室项目建设在即,当时陈华的孩子还不满周岁,丈夫又在乡村教书,她自己每天骑着自行车,去离家约5 000米的项目基地进行工作指导。

孩子还小,又无人看管,陈华只好忍痛给孩子断了奶,并托付给邻居照管,每天晚上回去再把孩子接回来,自己则一心扑在基地上。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当年该项目每亩平均纯收入就达上万元。

2002年,浮山县的温室产业项目成为省市首屈一指的致富产业,面对成绩,陈华却幽默地说:“我的这辆破旧自行车立了汗马功劳。

”2010年,山西省政府启动了“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浮山县被列为晋南盆地板块具有设施蔬菜建设区域优势的核心县。

陈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刚开始启动建设的时候,好多农户持观望态度,为了让农户转变观念,她先是游说亲戚朋友,让大家先自贷款,投入到印象田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温室建设中。

光有了温室还不行,还需要技术,陈华先后带领重点村干部和示范户代表500余人次,多次赴山东寿光、山西长治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的种植经验,终于让大家放下了戒心,投入到温室建设中来。

家庭农场经营情况报告范文

家庭农场经营情况报告范文

家庭农场经营情况报告范文县农业局:我家庭在回龙镇、政府、红丰村村委会的支持下,从2002年养牛开始经营,近年来根据政策引导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变经营方式,多元化、多手段的扩大生产经营,现已初具规模,现将我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镇安县新盛家庭农场,位于镇安县回龙镇宏丰村,法人乐祥明。

土地经营总面积达到920亩,其中流转土地720亩,常年雇工9人。

现有收割机3台,旋耕机2台,犁、耧、耙、耱配备齐全,机械压油机一套,机器设备总投资150万元。

2022年农场共养殖了620只羊、100头猪、248头肉牛、4000只肉鸡、2000只蛋鸡、120箱蜜蜂;种植了200亩油葵、200亩油菜、300亩露天蔬菜、100亩瓜果、120亩粮食(小麦、玉米),总营收586万元,利润189.58万元。

二、经营特点1.精耕细作、品质至上。

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牛肉、羊肉、菜籽油、葵花籽油、蜂蜜)均为零添加,种植中不使用化肥使用饼肥、腐熟农家肥、沼液和沼渣,生产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剂,食用油基本现产现卖。

农场牛、羊均为天然人工放养,肉品品质极佳。

农产所有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甚至更高。

2.农产所有产品除农场外不设其他卖店,不代购,保证销售过程品质不变。

3.农场内还设有休闲农家,主要菜品来自农产出产,保证原汁原味,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品尝口感选择购买农产产品。

4.农产内实现循环生态发展,牛粪、羊粪、鸡粪进行沼气发酵,沼液沼渣还田。

5.农场产品商品化率高,因为品质较好,当季产品产出后基本被抢购。

三、存在的问题1.农场经营延续了小农经营模式,缺乏现代管理方式,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统筹利用率不高,成本高,规模进一步扩大难度大。

2.镇安土地稀少,山大沟深,机械不能广泛使用,人工成本高。

3.融资困难。

经营家庭农场前期所需资金投入较大,而农业经营见效慢、回笼资金时间长,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比较突出。

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32XIANGCUN KEJI 2018年11月(中)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8]。

通过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模式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在大都市周边地区率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并继续向邻近的乡村扩展。

参考文献[1]郑宝华.全面理解乡村振兴战略[EB/OL ].(2017-11-17)[2018-10-27]./zgsd/7385236794775353692.[2]贺雪峰.振兴乡村不得不直面的现实[N ].环球时报,2018-01-04.[3]郭晓鸣.推进乡村振兴,这些做法“不可为”[N ].环球时报,2017-12-28.[4]冯钺.乡村衰败可能带来两大隐患[N ].环球时报,2017-12-25.[5]王曼乐,胡胜德,金钟燮.韩国归农归村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J ].世界农业,2017(10):54-58.[6]李国祥.乡村振兴战略:“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J ].中国合作经济,2017(10):19-20.[7]人民网.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EB/OL ].(2018-02-09)[2018-10-27]./n2/2018/0209/c231190-31238106.html.[8]黄汉权.在乡村振兴中处理好三大关系[N ].经济日报,2018-01-09.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文利(达拉特旗种子管理站,内蒙古达拉特旗014300)[摘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种植业在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当前,在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足等,本文针对种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措施。

[关键词]种植业;发展措施;内蒙古自治区[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8)32-32-21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

陈华:扎根田野、心系农户的农技推广达人

陈华:扎根田野、心系农户的农技推广达人

陈华:扎根田野、心系农户的农技推广达人作者:赵玉山来源:《科学种养》2020年第06期在山西省浮山县的蔬菜大棚里,时常会看见一个衣着朴素、操着乡土口音的40多岁的女同志,不是手把手指导菜农管理菜苗,就是不厌其烦地纠正菜农施肥浇水存在的问题;不是组织菜农到示范基地观摩,就是实地技术培训,在浮山县百十座菜棚里,几乎都留下了她一串串脚印。

她就是山西省浮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正高级农艺师陈华。

20多年来,陈华一直扎根田野、心系农户,投身“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中,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精准扶贫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创造了设施蔬菜园区特色、高质、高端、高效“一特三高”建设的历史最好纪录。

结缘蔬菜扎根沃野尽管陈华有着多个头衔和称号,如“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先进个人、浮山县“优秀人才”“浮山县神山工匠”等,但她在介绍自己时仅用一句话带过:“我只是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

”1997年7月,陈华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浮山县农业局工作。

在浮山县广阔的田野里一干就是20多年。

2000年,浮山县开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陈华负责张庄乡小卫坡温室项目建设,她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每天奔波于距家5 000米路的项目基地进行工作指导。

对于上班时间不长,实践经验又少的她,面对温室建设出现的诸多问题,她不怕辛苦,一天10多个小时都守在工地,对于不懂的问题,打电话请教老师、搬书本查答案、虚心向群众学习,陈华全身心扑在田间地头,摸索气候、土壤、水分等种植环境,查看蔬菜育苗进展,督促大棚建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当年该项目亩均收入就达上万元,成为山西省大棚蔬菜建设的标杆项目。

在工作中,陈华深切地体会到,设施蔬菜是民生工程,每个大棚都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

为了使设施蔬菜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她每天白天深入园区细致观察自然资源条件、督促指导规划棚体建设等工作,晚上回家总结整理经验做法及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完成了全县蔬菜园区规划文本初稿及蔬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等工作。

陈华增家庭农场简介

陈华增家庭农场简介

陈华增家庭农场简介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科学化种植、创新式绿色农业发展记陈华增家庭农场陈华增自2010年起承包本村土地270余亩,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业作物。

在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民创建家庭农场的精神指导下,在镇政府及村委会的帮助下,凭着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和经营管理建起村里首家家庭农场。

农场位于蓟县杨津庄镇陈庄村,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等种植条件,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区,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

农场现有固定成员5人,农忙时请少量人员帮忙。

有办公场所1000多平米,办公室配备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

农场有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粉碎机各一台,装载机、农用车各一部,基本满足农场机械化种植需要。

陈华增积极参加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家庭农场实用技术培训,做到科学种田,通过平时不断积累,将丰富的种田经验与科学化的种植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农场在管理模式上摒弃过去那种粗放、传统、零散的管理模式,采用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聘请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作指导,充分发挥科学指导作用。

在农作物种植中尝试生态种植、绿色生产,以有机肥料为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做到种地和养地结合,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使自己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

同时,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同时尽量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他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科学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粮食产量。

2012应用机条播新农艺,小麦最高产量达到405.9公斤;2012年杂交水稻,亩产达562.2公斤,全年总产值56.9万元,总净收入24.3万元、亩净收入904元。

陈华增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与各供销商合作,实现订单式种植模式,与经销商签订收购合同。

由于他种植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普遍受到市场的青睐,使自己的农产品实现了尽产尽销,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业种植的风险性。

在保护了环境的同时又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恒博种养殖家庭农场简介与规划

恒博种养殖家庭农场简介与规划

梁子湖区涂家垴镇恒博种养殖家庭农场简介与规划一、基本情况鄂州市梁子湖区涂家垴镇恒博种养殖家庭农场始建于2010年1月,法人代表陈焕林,男,现年52岁,汉族,高中学历,在南京理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蔬菜生产和蔬菜制种管理多年。

农场位于梁子湖区涂家垴镇三九村,由家庭4人共同出资创立,农场占地面积150亩,注册资金110万元。

农场组建六年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农场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年纯收入在20万元以上,吸纳周边农户用工600余人次,农户年人均务工收入4000多元,以当地取得了较好的声誉,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共赢。

农场依托南京理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蔬菜制种和大棚蔬菜生产。

目前农场现有员工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人,农村实用复合型人才4人。

蔬菜制种基地150亩,配套农机具11台套,培训场地100平方米,生产田间建设有1公里硬化路面,铺设供水管网1350米,架设供电线路700余米,修建防洪堤150米,水、电、路一应俱全。

农场不断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南京理想农科标准、鄂州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从事蔬菜生产和蔬菜制种生产、淡水养殖。

主要从事大棚蔬菜生产、杂交豇豆、辣椒、南瓜、小白菜等制种工作,年销售收100万元以上。

2015年,农场在发展壮大自身建设的同时,本着示范带动作用,将在3—5年内通过合作入股、订单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600户以上发展蔬菜制种产业,力争将基地面积发展到1500亩以上,将蔬菜生产、制种产业发展成本地支柱,带动一方农民致富。

二、存在的问题1、土地流转及承包期的问题由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研发需要长期投入,并且回报缓慢,现行的土地流转及承包期限不利于家庭农场的长期发展。

2、资金问题恒博家庭农场在各生活经营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政府在对家庭农场投入、借贷等方面没有优惠政策,单靠农场自身投资显得力不从心,想发展一些特色产业,担心后期没有资金投入,做不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华增家庭农场简介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科学化种植、创新式绿色农业发展
记陈华增家庭农场
陈华增自2010年起承包本村土地270余亩,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业作物。

在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民创建家庭农场的精神指导下,在镇政府及村委会的帮助下,凭着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和经营管理建起村里首家家庭农场。

农场位于蓟县杨津庄镇陈庄村,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等种植条件,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区,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

农场现有固定成员5人,农忙时请少量人员帮忙。

有办公场所1000多平米,办公室配备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

农场有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粉碎机各一台,装载机、农用车各一部,基本满足农场机械化种植需要。

陈华增积极参加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家庭农场实用技术培训,做到科学种田,通过平时不断积累,将丰富的种田经验与科学化的种植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农场在管理模式上摒弃过去那种粗放、传统、零散的管理模式,采用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聘请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作指导,充分发挥科学指导作用。

在农作物种植中尝试生态种植、绿色生产,以有机肥料为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做到种地和养地结合,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使自己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

同时,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同时尽量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他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科学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提高了
粮食产量。

2012应用机条播新农艺,小麦最高产量达到公斤;2012年杂交水稻,亩产达公斤,全年总产值万元,总净收入万元、亩净收入904元。

陈华增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与各供销商合作,实现订单式种植模式,与经销商签订收购合同。

由于他种植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普遍受到市场的青睐,使自己的农产品实现了尽产尽销,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业种植的风险性。

在保护了环境的同时又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他的家庭农场带动下,使同村及周边农户50余户发展起了自己的绿色农业。

他为其他农户的绿色产品提供销售渠道,并使绿色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产品30%,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实现了家庭农场与周边农户的共赢。

随着家庭农场的不断扩大,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市场经验不足等发展瓶颈。

展望2014年,随着三中全会对农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农场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在种植的基础上增加养殖业,以养殖促进种殖,以种植带动养殖,并带动周边农户100户发展绿色种植,实现产值10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