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常识 巴顿将军

合集下载

一网一电大《影视鉴赏》形考任务二-100分

一网一电大《影视鉴赏》形考任务二-100分
A.音乐
B.画面
C.时间
D.空间
正确答案:C
题7:亚里士多德把文艺的这种满足和派遣作用称为( )。
A.熏陶
B.陶冶
C.感染
D.净化
正确答案:D
题8:观后感是影片之外的联想,是对影片的延伸和补充。这种形式的关键在于一个“( )”字。
A.感
B.想
C.观
D.思
正确答案:A
题9: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是好莱坞的鼎盛期,也是整个美国电影史的“( )”时代”。
A.黄金
B.白银
C.青铜
D.黑铁
正确答案:A
题10:1911年意大利诗人卡努杜首次指出:“电影是第( )艺术。”
A.五
B.六
C.七
D.八
正确答案:C
题11:用明星来收回成本,这个奥秘是( )公司的老板偶然发现的。
A.环球
B.派拉蒙
C.福克斯
D.米高梅
正确答案:A
题12:维斯康蒂指出:“新现实主义首先是个( )问题”。
泰州市速聘职业培训学校学习中心《影视鉴赏》形考任务二-100分
题1:所谓结构,就是对()的安排。
A.情节
B.角色
C.悬念
D.高潮
正确答案:A
题2:多视角采取多种角度去刻画人物形象。影片《》是最早采取多视角结构的影片。
A.《大鱼》
B.《罗生门》
C.《公民凯恩》
D.《英雄》
正确答案:C
题3:电影思维受( )的支配和制约。
题25:剪辑的主要方式有( )。
A.淡变
B.叠化
C.划过
D.切换
E.转换
正确答案:ABCD
题26:画面剪辑的程序依次是( )。

电影巴顿将军相关介绍

电影巴顿将军相关介绍

电影巴顿将军相关介绍Patton中文名:巴顿将军导演:富兰克林·夏夫纳(Franklin J. Schaffner)主演:乔治·斯科特(George C. Scott) | 卡尔·马尔登(Karl Malden) | Stephen Young | Michael Strong | Carey Loftin | Albert Dumortier其他翻译:巴顿将军(台)/铁血将军巴顿(港)英文别名:Blood and Guts (UK) Patton: A Salute to a Rebel Patton: Lust for Glory (UK)地区:美国对白:英语德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上映时间:1970年02月04日美国时长:170 min / Sweden:172类型:传记剧情战争相关资源剧情介绍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的军事传记片,根据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顿:磨难与胜利》和奥马尔·N·布莱德雷所著的《一个士兵的故事》两书内容所创作。

这是近十几年来,美国所拍摄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重要影片之一,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人物与情节基本上忠实于历史。

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毁誉参半的经历,包括殴打士兵、发表不慎重的政治言论等都得到了如实的反映。

该片属战争题材,且不乏雷霆万钧的战斗场面,如坦克大战等,但同样也用了许多笔墨描写了人与战争的关系,将巴顿这个“暴戾的军神”的个性写活了,全片紧扣主人公,精细刻画出他的性格、脾气与内心矛盾,而没让他淹没在一大堆装甲和隆隆的履带声中。

影片不但歌颂了巴顿将军,而且也通过对巴顿这个人物的刻画,肯定了美国在打败德、意结束欧洲战争中的作用。

《巴顿将军》在摄影上有一定的特色,它运用高级宽银幕技术,使影片的画面显得相当漂亮,许多巨大场面拍摄清晰而集中,其中沙漠里的战斗和巴顿将军在隆冬越过法国的场面,格外令人赞叹。

巴顿将军电影经典台词

巴顿将军电影经典台词

巴顿将军电影经典台词1、我从来就不在乎是否和别人一样。

2、人生若无值得牺牲之事,犹如白活一场。

3、让自己的国家永存,哪怕牺牲生命。

4、没经历过**的人没有资格评价**。

5、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一堆马粪。

那些胆汁过剩、整日在星期六晚间邮报上拉马粪的家伙,对真正战斗的了解,并不比他们搞女人的知识多。

6、在军队中服过役的人是堂堂正正的人。

7、高喊人人平等的人不是傻子就是骗子。

8、**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所有的人都害怕**。

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

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

9、当你倒下去,爬起来时你会发现你脸上沾的不是泥土,而是你士兵的鲜血和肠油,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拿起战刀去戳穿德国狗仔的肚皮,用他们的鲜血和肠油来润滑我们的坦克履带吧。

10、可能有人认为我是个梦想家,但我相信,我不是。

11、**是门艺术,这并不是由固定公式推出的受感情支配的解释。

12、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为人所知而在于默默无闻。

13、没有一种机器能够比操纵机器的人更伟大。

14、勇气是一种智慧,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因素。

15、军人与战斗是不可分的,作为一名军人,我为自己所从事的这项事业饿而自豪。

16、一品脱的汗水可以挽救一加仑的鲜血。

17、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让你手下的一个狗娘养的,要他去夺取一个地方。

如果他做不到,就把它撤掉!18、军人也是一个公民,实际上公民的最高义务和权利就是拿起武器保卫祖国。

19、我对为了赢得**而去到处乞求总是深感恼怒。

20、**是执行一种简单的**,体现在书面上是极为苍白和毫无**的。

21、假如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一样,那么就必定有人没有想。

22、伟人之所以伟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效忠于他们的下属。

23、**像雕刻一样也许比雕刻还要美,**是一场美妙的智力竞赛,**中“屠夫”作用就和雕刻时刻刀的作用一样。

24、如果一个人想活下去那他必须随时保持警惕。

否则一些**养的德国人就会偷偷摸到他的背后用打出屎的力量把他打死。

《巴顿将军》: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巴顿将军》: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摄影 :弗莱德 ・ 康恩 肯普
主 演 :乔 治 ・ 科 特 ( 巴顿 ) 斯 饰 卡 尔 ・ 尔登 ( 布 莱 德 雷 ) 马 饰 迈 克尔 ・ 茨 ( 蒙哥马利 ) 倍 饰
本 片 获 17 年 美 国奥 斯 卡金 像 奖最 佳 影 片 、 最佳 导 91
演 、最 佳 男 演 员 、 最 佳 编 剧 、最 佳 美 工 、 最 佳 剪 辑 、 最 佳
军 》了 。
战争形势对 英美联军越 来越有 利 ,北 非战场上 盟军 已取 得 决定 性 的胜利 。 巴顿 制定 了攻 占西西 里 岛的计 划 ,总部 却 决定 执行蒙哥 马利将 军的计 划。但 巴顿并没有按 照命令 行 事,他很快攻 陷 了巴勒莫 ,并 且不顾美 军 的伤 亡 ,要 求再 来 一次两栖登 陆 ,先 英军进入 墨西拿 ,赢 得 了荣 誉 ,但 也
巴顿被 盟军总部任命 管理 第二军 ,布莱德 雷作为 巴顿的 副 手 留在第 二军。 巴顿一上任 ,就严 肃整顿 军纪 ,第 二军 因 此在实力上 强大 了不少。美 军不久后 截获 了德 国的通 信 , 得知隆美 尔的第十 装 甲师将在 盖古塔 攻击美 军。 巴顿率领
美 军 提 前 做 好 准 备 突 袭 德 军 , 取 得 了盖 古 塔 战 役 的胜 利 。
重读经
《 巴顿将军 》: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吴 亚 军
1 7 年 彩 色片 1 0 钟 90 7分
大战 (《 卡萨布兰卡》 (92 、 《 14) 黄金时代》 (96 、 14) 《 桂河大桥 》 (97 、 《 15 ) 巴顿将 军》 (90 、 《 鹿 17 ) 猎 人》 ( 9 9 《 17 )、 辛德勒名单》 (93 、《 19) 英国病人》 (96 )到越 南 战争 (《 战排 》 ( 9 6 ),在 19) 野 18 )

MBA班必看的30部影片

MBA班必看的30部影片
从看电影学习管理
序言:这些影片是由美国30所顶级商学院的 院长,选出他们最喜爱的以商业为主题或 从中能长约 瑟夫’托马斯可谓是不折不扣的电影爱好 者,他一口气推荐了《12怒汉》《美好人 生》和《大而不倒》等5部电影。 而最受商学院院长们青睐的当属《社交网络》
影片包括:
《教父》 《12怒汉》 《巴顿将军》 《门口的野蛮人》 《月色撩人》 《美好人生》 《华尔街》 《在云端》 《大而不倒》 《社交网络》
影片包括:
《陌生人之屋》 《绿野仙踪》 《颠倒乾坤》 《一袭灰衣万缕情》 《鼓笛震军魂》 《动物屋》 《公民凯恩》 《乖仔也疯狂》 《圣诞颂歌》 《我成功的秘密》
影片包括:
《上班女郎》 《金钱太保》 《赫伯与多乐茜》 《成事在人》 《小小的善举》 《冒险之事》 《打工好汉》 《诺玛.蕾》 《报信的人》 《监守自盗》
看完某一部影片后,请分享给大家,让我们 知道你的感受。 当然,我会一同与大家观看这些影片。

巴顿将军

巴顿将军

《巴顿将军》是一部老电影,曾经获得1970年奥斯卡金奖。

游鱼偏爱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剧情片,尤其人物传纪,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都能听到地道的好故事。

在电影中,大人物常关联历史,小人物常关乎生活,各有其长,但是他们都关于人性。

二战虽然惨烈但毕竟已经远去,对于战后出生的普通人而言,它已经那么模糊。

所以后人口中流传的都是关于英雄的传说,尤其富有个性魅力的英雄。

譬如巴顿将军。

游鱼原来以为电影《巴顿将军》有点闷——作为一部能代表美国军方思想的电影,应该非常严肃正统,其实不然,相反电影比较有趣。

这全因为巴顿将军本人非常有趣。

巴顿将军是个口无遮拦的人,爱出风头,大胆冒险。

巴顿将军断送政治前途,就是因为他心中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个性,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

玩政治的人,基本上挂着标准却没有诚意的微笑,说着滴水不漏的外交语言,即使心中非常憎恨对手,也会表现的彬彬有礼。

可巴顿将军并不这样。

在电影中,最了解巴顿将军的不是上司,不是同僚,不是副官,不是士兵,而是德国的一位军官,他说巴顿是活在十六世纪的人,和二十世纪格格不入。

在德国战败之后,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真正死去的是巴顿,因为巴顿是为战争而生存的。

事实上,战争胜利之后,巴顿因为说错话被解除职务。

在电影最后,巴顿将军牵着他的爱狗走过一辆风车面前,背影落寞萧瑟。

这时,游鱼突然强烈地感到——巴顿就像堂吉诃德,一个充满理想和世界格格不入的浪漫骑士。

说巴顿是堂吉诃德,并不唐突。

巴顿将军在一次战争之前,对副官说过那么大意如此的话:写一首诗歌给对手,约他开着坦克来和我决斗,以此来决定战争的输赢。

这句话最能表现巴顿的个性,完全是十六世纪骑士的作风。

游鱼认为,这是巴顿将军和世界别扭着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也是巴顿最具有个人魅力的地方。

正常人不会真正地喜欢一个完美的让人无可挑剔的英雄,因为他只会让凡人感到自己的猥琐(假设有这样完美的英雄)。

相反,像巴顿这样满是缺点的英雄才是可亲的。

巴顿,一位浪漫骑士,一个理想主义者,一直无法和这个世界妥协。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知识讲解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知识讲解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知识讲解拯救大兵瑞恩影评故事的开篇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美国二等兵詹·瑞恩的三个兄弟全部阵亡,将军派出八名战士寻找瑞恩并将他送回母亲身边,战士们找到他后,随即与德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八名战士全部牺牲。

首先,本片的故事情节跌岩起伏。

这部影片主要是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陆诺曼底时,米勒上尉率领一支8人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去寻找空降部队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

因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个哥哥都已相继阵亡。

马歇尔将军怕这颗独苗再出意外,使伤心的母亲绝望,于是做出不惜一切代价将这唯一的儿子送还母亲身边的决定。

8 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一个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们的将是战火的洗礼和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条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战争中受到考验……“一只颤抖的手、一句临终时的遗言、一个用六个士兵拯救的生命......”这三个情结构了火爆的美国进口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全部主题。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角色,那就是米勒上尉。

那一只颤抖的手,在影片中用了四个特写的镜头来表现这只手。

米勒上尉最初是中学老师,战争的不断升级和扩大改变了他原有的平静生活。

戎马倥偬,硝烟弥漫,使他的身体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战争的烙印,这种伤痛本身就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看完影片我们依然无法得悉他的手是如何负的伤。

但是总是在战争场面就要一触即发之前,导演都有意地让这只手出现我们的眼帘中。

影片中这一只颤抖的手不是说米勒上尉在战争前的心理恐惧,而无非是要说明战争给人留下的无法抹灭的苦痛的记忆。

从这一只颤抖的手,我们可以看到,战争不光是政治的延续,它会给我们所有的人留下不同的记忆,或惊栗,或惨烈,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给人们带来最多的是伤痛。

在战场中找一名士兵,那简直比大海捞针还更难,那不仅仅只是漫无边际的找寻,还时时刻刻面临的是生命的危险。

然而士兵的使命感和战争的需要驱使着米勒为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用一把小手枪在做着实际上是无谓的抵抗的时候,他仍然想起了自己的任务是把最小的瑞恩从战争中拯救出来,能够安全地回到母亲的身边。

铁血将军巴顿的著名演说词

铁血将军巴顿的著名演说词

铁血将军巴顿的著名演说词2007-01-24 14:23:35 来源: 网易历史 网友评论 4 条进入论坛“我们不仅要击毙那些狗杂种们,而且要把他们的五脏六腑掏出来润滑我们的履带。

我们要让那些狗日的德国鬼子尸集成山、血流成河。

战争本来就是血腥野蛮残酷的。

”【译者按:乔治·巴顿将军是二战中美军一员智勇双全的悍将,曾先后率领第七、三集团军,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为盟军战胜德意联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脾气火爆,直来直去,嫉恶如仇,嫉懦如仇。

与他贵族身份不相称的是,他喜欢用粗辞糙语,尤其是对部下。

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至死也不愿接受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和手段的事实,与上级和政客经常顶牛,让他们在欣赏利用他的军事才能之余,对他头痛不已。

巴顿将军在二战刚刚结束,便因一次汽车事故高位截瘫,不久便不治身亡。

当时时论,对他褒贬不一。

军中将士和军人家属褒者多,政坛则贬者多。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几十年后,对他的褒扬占了上风。

70年代初,好莱坞大手笔制作了电影《巴顿》,一举夺得多项奥斯卡奖,后又推出描写他事故后至辞世一段历史的电影,两片均由影星乔治·斯考特主演。

他在西点军校,也与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共享殊荣,被立雕像一座。

下面,是他在一次主要战役前对第三集团军将士的动员讲话。

里面不乏粗辞糙语,但也不时闪烁着他的军事思想。

我把这段讲话翻译出来,与同道者共享焉。

】弟兄们,最近有小道消息,说我们美国人对这场战争置身事外。

那全是扯淡!美国人生来喜欢打仗,真正的美国人喜欢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你们今天到这里来,有三个原因:一,你们来这里,是为了保卫家乡的父老乡亲;二,你们来这里,是为了荣誉;因为此时没有其他更好的地方可去;三,你们来这里,是因为你们是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男子汉都喜欢打仗。

今天在座的各位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崇拜网球冠军、短跑健将、拳击好手和职业球员。

美国人热爱胜利者,美国人对失败者从不饶恕。

美国人藐视懦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写镜头不宜毫不无节制的滥用,一般应和全 景结合起来使用。


二、角度
角度,又可以称为摄影角度、拍摄角度、机位角 度。按照摄影机和被摄主体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关系 可将角度再分为:俯瞰、俯角、平视、仰角和倾斜。

1.俯拍;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下方的拍摄 方式。

俯拍的人物会显得渺小,被环境所包围。表现环 境对人的压迫、压抑,困窘、孤立无援。
电影常识
一、景别
为了让人们在银幕上看到想要看的表现对 象不同的距离、不同角度的形态,就产生了镜 头的不同景别。景别主要是指摄影机同被摄对 象间的距离的远近,而造成画面上形象的大小。
景别的运用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手段。

景别的大小也同摄影镜头的焦距有关。焦距变动,
视距相应发生远近的变化,取景范围也就发生大小
的肩膀,另一个人面对镜头)。

4.近景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且占画面一半以上的镜头。


5.中近景
介于中景和近景之间,表现人物腰部以上的镜 头,称为中近景。

此两种景别人像占据大部画面,环境变得零碎 而模糊。观众已难于看全人物的动作,注意中心往 往在人物的肖像和面部表情上。

中景和中近景常用来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 现相对小的物体或人物表情、感情、心理活动,能 够非常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它的作用相当于文学
作品中的肖像描写,适宜于对人物音容笑貌、仪表
神态、衣着服饰的刻画,突出人物的神情和重要的
动作,是影视作品中大量运用的景别。

6.特写
表现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有关物体、景致的细 微特征的镜头。

它是视距最近的一种景别,能把表现的对象从 周围环境中强调、突出出来,使观众去注意某某关 键性细节,造成强烈而清晰的视觉形象。当视距特 近时,就称为大特写。

在叙事功能上,远景景别的叙事能力更强,信息交 代上更明确,也是对具体的某个场景的介入,情绪表现 比较超脱。


画面开阔,景深悠远。此种景别,能充分展
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可以用来抒发感情,渲
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
• 《黄土地》中的远景,人物都处理得很小,表
现了人对自然的一种受制与无奈。

3.全景
给人物评价的主要手段。巴顿在影片中出现,大部
分用了仰角拍摄,对巴顿的高傲、高贵的军人气质
给予正面评价。


3.平拍
摄影机处于被拍摄对象水平的位置,是通常的
拍摄角度,符合人正常情况下观察世界的角度,画
面有平稳感。
• 平拍的画面,不会夸张物体的垂直线条,对人
物的评价客观,不带感情色彩。
《黄土地.》(译名:Yellow Earth )
• • • • • • • 导演:陈凯歌 演员:薛白 王学圻(qi) 谭诧 刘强 编剧:张子良 摄影/像:张艺谋 美术(设计): 钟灵 音乐:赵季平 原著:柯蓝 散文集《深谷回声》

抗战期间,八路军的文艺工作者顾青从延安 到山区采风,寄宿一家贫苦的农家。其女儿翠巧 因葬母和为弟弟订婚,和一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 男人订了娃娃亲。顾青带来的新生活信息,使翠 巧萌发了新的憧憬。翠巧的爹爹善良,可又愚昧, 他要翠巧在四月里完婚。在顾青离去时,老汉为 顾青送行,唱了一曲倾诉妇女悲惨命运的歌。翠 巧结婚前夕,逃出夫家,驾小船冒死东渡黄河。 河面上黄水翻滚,须臾不见了小船的踪影。两个 月后,顾青再次下乡,憨憨冲出求神降雨的人群, 向他奔来。顾青来到黄河边,只见安详而深沉的 黄河仍缓缓向东流去‥‥‥
的变化。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分为远景、
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为了使景别的划分有个较统一的尺度,通常以
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作为划分景别的参照物。如画面
中无人物,就按景物与人的比例来参照划分。

1.大远景
严格说来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 和广度,是用来交代空间关系动能性景别。大远景适 于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代背景,展示事件的规模 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事物。
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此种景别
又被称为“人物全景”。其视野相对小些,既能看清
人物又可看清环境,故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以及
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示一定空间中人物的活动
过程。
• 它常常用来拍摄人物在会场、课堂、集市、商场
等一定区域范围中的动作,是塑环境中的人或物的主
要手段。

4.中景
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的镜头。此种景别的 人物占有空间的比例增大,观众能看清人物的形体 动作,并比较清楚地观察到人物的神态表情,从而
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情绪。在影视作品中是使用较多
的基本景别。

中景在主要表现人物的同时,也提供人一定的活
动范围,如房间的一隅,院落的一角。
• 有几种类型的中景:有两个人的中景、三个人的中
景,三个人以上就趋向全景镜头了,除非其他人在背景
中。过肩镜头通常是标准的双人镜头(镜头越过一个人

一般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常用大远景,开头需要交
代大环境。结尾时故事结束需要将观众带出,场景的
宽阔意味着情绪的超脱。在历史片中大远景镜头非常
常用。


2.远景
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 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

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物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 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

2. 仰拍: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上方的拍摄
方式,低于拍摄主体的视平线。
• 仰角拍摄人物运动,画面的动感强烈。武侠片
常用来表现武打动作。拍摄多人的场面,能制造混
乱、应接不暇的感觉。还能让被被摄人物显得高大
强壮而使人物变形,对观众心理产生压力。英雄片、
恐怖片配合灯光常用。

《巴顿将军》中,角度是导演塑造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