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遗传与优生学: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

目前常见的与DS有关的血清学 标志物
已明确的和DS有密切关系的血清标志物有近十种。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甲胎蛋白(AFP), 游离雌三醇(μE3) , 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 β-HCG), 妊娠相关血浆蛋 白-A(PAPP-A), 抑制素A等。
AFP是胎儿血清中最常见的球蛋白,孕早期由卵黄 囊产生,孕晚期由胎肝大量产生。 DS孕妇血清 AFP浓度一般低于正常值(0.5MOM),其在 DS筛 查中的意义是其它指标无法替代的。
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颈部淋巴管与颈静脉窦在10~ 14周左右相通,在颈部淋巴管与颈静脉窦相通之前, 少量淋巴液积聚在颈部,出现短暂回流障碍,形成暂 时性的颈部透明带,所以10~14周的正常胎儿颈部可 出现正常宽度的透明带,到14周后应消退。
。
NT增厚的本质是胎儿颈部皮下水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胎儿颈项透明带厚度 (nuchalskinfold thickness,NT)与各种胎儿先天性 异常的关系已受到关注,相关研究显示,NT增厚 可能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心血管系异常、骨骼系 统发育不良、代谢及血液系统异常等有关。
性率。也有研究 认为 μE3是引起唐氏综合征产前 筛查产生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因此唐氏筛查结果不能只看风险分析的风险数, 还应结合单个血清学指标的中位数倍数值,单项 指标异常也应考虑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应建议孕 妇做产前诊断,以免假阴性造成唐氏儿出生。
孕中期唐 氏筛查的孕周为14~20+6周,因电脑分 析软件的限制,超过此期 限则不能做唐氏血清学 筛查,若怀疑有唐氏儿的风险则应直接做羊水或 脐血产前诊断。
5 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AC) 在孕15周以后可以直接测量AC,并记为AC (measured),也可由公式计算获得。 6 股骨长(Femur length,FL) 当胎位不正,胎头入盆等原因影响BPD测量时,
产前筛查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产前筛查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产前筛查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在女性怀孕初期对胎儿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评估胎儿是否患有一些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或遗传疾病。
产前筛查的目的是帮助孕妇了解自己胎儿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干预。
本文将探讨产前筛查的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产前筛查的历史产前筛查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通过一些常规检查手段如超声波、血液检测等对孕妇进行筛查,但由于技术限制,筛查结果不够准确。
随着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产前筛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69年,美国遗传学家史建南首次提出了产前筛查的概念,他通过检测孕妇尿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来评估胎儿是否有唐氏综合征。
1983年,戈德博士发表了关于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的血清学指标的研究,这是血清学指标用于产前筛查的重要突破。
二、国内产前筛查的研究现状1. 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引起智力发育迟缓和身体畸形。
国内研究表明,采用超声波和血清标志物的联合筛查可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此外,通过对胎儿DNA进行非侵入性产前筛查,也为准确诊断和评估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手段。
2. 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神经管缺陷是胎儿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类严重的遗传疾病。
国内研究发现,通过测定孕妇血液中的血清蛋白或草酸浓度,以及超声波检查,可以提高对神经管缺陷的筛查准确率。
同时,孕妇摄入叶酸等营养素的补充也被认为是预防神经管缺陷的重要措施。
三、国外产前筛查的研究现状1. DNA基因检测的产前筛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国外研究者将此技术应用于产前筛查中。
通过对孕妇血液中胎儿DNA进行测序,可以获取大量遗传信息,从而快速高效地进行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疾病的筛查。
这种方法准确率较高,已被广泛用于唐氏综合征等疾病的筛查。
2. 羊水穿刺的产前筛查羊水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产前诊断方法,通过直接获取羊水样本进行遗传学分析,能够对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疾病进行准确确诊。
唐氏综合征孕期筛查方法进展

唐氏综合征孕期筛查方法进展【摘要】目的唐氏综合症对于每个孕妇都不陌生,因为在孕期这个是产检的一个筛查项目。
方法:我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和各种网站的电子文档选取2011年至2016年的发表论文和原始材料,主要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万方生物医学期刊》、《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等从中选取大约31篇参考文献。
结果:通过本次的分析讨论孕期唐氏筛查对检测唐氏儿的重要性和检测的各种方法来了解这些方法的利弊,从中了解各种方法安全性、方便、准确率,经济实惠等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广泛应用,减少唐氏综合征的发生。
综述孕期筛查对及早发现唐氏儿的重要性和各种检查方法的发展正确率和可行性。
结论:通过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论述自己对于孕期筛查唐氏儿和各种检查方法的看法。
本文我将对我国唐氏综合征的孕期筛查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孕期筛查文献综述唐氏综合征在新生儿中有着很高的发病率,胎儿从母体中存活出生的约有1/600-1/800[1]。
根据统计,每一年我国出现出生缺陷的婴儿大概有100万个,这些患病儿童面临着死亡或者先天性残疾[2]。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家长的宝贝,孕妈妈都希望肚中胎儿健健康康,然而有太多的因素会导致胎儿异常,基因变异,造成活下来的新生儿生理缺陷。
这些都给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一层阴影,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所以要提前检查,做到防范。
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如果确定存在问题,就能及时手段干预停止妊娠,减少出生后的悲剧,做到优生优育[3]。
本文对唐氏综合征孕期筛查办法进展进行综述。
1 唐氏综合征1.1概念Down’s Syndrome,简称DS,中文名叫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是一种基因染色体突变,由正常的两条染色体变为三条,所以也称为21-3体综合征[4]。
John Langdon Down在十九世纪末第一次在一个学会上发表了这个疾病病症,WHO在1965年把这个疾病确定命名为“唐氏综合征” [5]。
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的血清筛查和产前诊断研究

综合论坛·254·食管癌术后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观察马 晴周口市中医院 河南 周口 466000【摘要】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舒适护理;护理方法;临床效果食管癌是消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癌肿,术后患者常出现疼痛等各种不适症状,故在此期间为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改善患者各种不适程度意义重大[1]。
为了研究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最小32岁,年龄最大52岁,平均(41.13±3.1)岁;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30岁,年龄最大53岁,平均(40.02±3.5)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结果有意义。
1.2护理措施在应用相同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1.2.1心理舒适护理日常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交流时语言温柔,态度亲切,消除患者的陌生紧张感,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纠正其不良习惯,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内心对于疾病预后的相关问题,为患者进行详细的解答;常交流可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提高患者对于各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研究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研究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形病变,临床主要以生长发育缓慢、智能低下、眼裂小、眼睛上斜、伸舌头、口鼻流涎多等症状表现为主。
由于唐氏综合征会引发先天性的智力以及行为障碍,不仅会给患儿的日后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同时还会给患儿的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所以当前应该加强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从而有效降低唐氏综合征胎儿的出生率,全面提升我国的人口素质。
本文首先阐述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必要性,然后分析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现代技术手段,仅供有关人士参考。
一、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必要性唐氏综合征是遗传类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性的疾病治疗方法,后期仅能对患儿进行长期、耐心的工作指导与训练,所以仅能通过产前筛查,针对怀有唐氏综合征孕妇建议终止妊娠处理,通过筛查来避免唐氏综合征的出现。
唐氏综合征的发病具有较强的随机性,所以无法有效预防,所以开展产前筛查至关重要,在产钳筛查的阶段,最可靠的方式是采集患者的羊绒毛以及脐带血,分析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这种传统的方式是诊断唐氏综合征的金标准,但是其属于侵入性操作,在羊膜腔穿刺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流产、感染的情况出现,导致孕产妇出现抵触的情绪,不适合大范围推广这一有创操作,所以当前为了扩大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覆盖率,需要推广应用非侵入性、适合孕妇接受的无创操作。
二、分析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现代技术手段最早进行唐氏综合征产钳筛查的过程中,发现相较于正常孕妇而言,孕妇妊娠唐氏综合征的情况下,游离雌三醇、甲胎蛋白等血清标志物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这种差异可以预测胎儿是否伴发唐氏综合征,为了有效提高筛查效率,可以联合多种血清标志物。
在开展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时,主要是对孕妇外周血的血清标志物进行测量,之后结合孕妇、体质量、孕周等多种因素,将孕妇分为高低风险,针对高风险的孕妇在后续应该开展羊毛以及绒毛细胞的检查,做更加精准的产前筛查诊断,由于产前筛查风险是统计相关人群推算而出,整体主观性较强,所以容易出现假阳性的情况。
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进展及临床应用的综述分析

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进展及临床应用的综述分析摘要: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大多数胎儿在胎内早期就会夭折,而存活的胎儿呈现智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和面容特殊等病症,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和孕妇家庭的生活质量。
产前诊断是预防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的有效措施,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是一种高效、安全且简便的监测措施,随着血清筛查标记物的不断发现,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在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
本文对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分析。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临床应用唐氏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一种最早被确定的染色体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60%以上的患儿在胎内早期便会自发流产,当前临床上针对唐氏综合征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1]。
临床常见诊断是在孕妇妊娠期对其进行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一旦发现有唐氏综合征病症,要让孕妇即刻终止妊娠,来有效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病率[2]。
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优生优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探讨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的应用前景。
1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效果评价指标临床上一般采用中位数值的倍数、检出率、精密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来对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指标和方案进行评价,每一种标记物的数值均可以用总位数值来代表,用标记物的测量值与同实验室测定的同样孕周期的孕妇的中位数做商而得到[3]。
采用中位数值来评价筛查指标能有效补偿不同实验室测量间产生的系统误差;在检出率增加的同时会伴有假阳性率的升高,我国卫生部出台的标准中规定不同实验的检出率进行比较时,要控制假阳性率在5%左右;筛查阳性病例中的真阳性率即为筛查实验的阳性预测值,该值与发病率有正向关系[4]。
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的预测值要保持在0.5%以内;精密度用变异系数CV%来表示,批内的CV%值要小于3%,批外的CV%值要小于5%[5]。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及诊断的研究进展_陈瑶

* 基金项目:第三军 医 大 学 回 国 人 员 启 动 基 金 (SWH2011LC022);重 庆 市 攻 关 课 题 (CSTC2012gg-yyjs10046);西 南 医 院 临 床 创 新 基 金 (SWH2012LC12)。 作者简介:陈瑶,女,检验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 △ 通讯作者,E-mail:zbcq@yahoo.com.cn。
· 836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4月第34卷第7期 Int J Lab Med,April 2013,Vol.34,No.7
起明显升 高,但 在 DS 和 18 号 染 色 体 三 体 患 儿 的 孕 妇 血 中 PAPP-A 浓度却明显降低,原 因 可 能 是 患 儿 染 色 体 异 常,导 致 胎 盘 合 成 的 PAPP-A 减 少,导 致 妊 娠 早 期 孕 妇 血 中 PAPP-A 低值。但妊娠中期,患儿母 体 血 中 的 PAPP-A 接 近 正 常 水 平。 因此,PAPP-A 只 能 作 为 早 期 妊 娠 而 非 中 期 妊 娠 的 筛 查 指 标 [8]。 1.3.5 妊 娠 抑 制 素-A 抑 制 素 可 分 为 抑 制 素 A 和 抑 制 素 B 两种,抑制素 A 是 一 种 由 合 体 滋 养 层 细 胞 产 生 的 一 种 异 二 聚 体糖蛋白。抑制素 A 在孕10~12 周 时 升 高 并 达 到 高 峰,在 孕 15-25周后下降 形 成 一 个 稳 定 平 台 ,期 间 无 孕 期 差 别。 在 DS 患儿母体血清中,抑制素 A 为正常对 照 的 1.62 MoM 值,孕 中 期抑制素 A 对 DS 的 检 出 率 可 达 36%,假 阳 性 率 5%,与 现 存 的其他 血 清 标 志 物 相 结 合,可 提 高 妊 娠 中 期 DS 检 出 率 的 6% ~20%,但对孕早期筛查意义不大[9]。 1.3.6 CA-125 和 SP-1 CA-125 是 一 种 大 分 子 量 糖 蛋 白, CA-125对于孕中期 DS筛 查 的 阳 性 率 可 达 22%,最 佳 测 试 时 间在14~21周,多应用于多项标记物的联合 筛 查。CA-125目 前尚有较大争议性,因而该标志 物 在 DS母 体 血 清 筛 查 中 未 被 广泛应用。SP-1是 胎 盘 滋 养 层 合 体 细 胞 产 生 的 一 种 糖 蛋 白 , 是早期检测 DS胎儿的又一个 血 清 标 志 物。 妊 娠 6~12 周 时, 妊娠 DS患儿的母体 血 SP-1 值 明 显 高 于 正 常 孕 妇,SP-1 目 前 使用频率较低。 1.4 联合筛查方案 从上述 DS筛 查 母 体 血 清 标 志 物 的 临 床 应用特征可以 看 出,在 DS 的 产 前 筛 查 中,如 单 独 使 用 某 种 血 清标记筛查 DS的 检 出 阳 性 率 低,假 阳 性 高;如 测 试 多 项 血 清 标记物会有助于提高检 出 率,但 同 时 会 增 加 测 试 费 用,从 而 给 筛查的普及增加难度。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两联筛查、 三联筛查及四联筛查。 1.4.1 二联筛查 指以中孕期(14~20周)血清 AFP 和 HCG 或游离β-HCG (AFP+HCG/游离 β-HCG)为 标 志 物,结 合 孕 妇年龄、孕周、体 质 量 等 参 数 计 算 胎 儿 罹 患 DS 风 险 的 联 合 筛 查方案。其 DS胎儿的检出率可达65 %,假阳性率为5%。 1.4.2 三联筛查 孕 中 期 组 合 AFP、hCG/β-HCG、uE3 是 最 先被使用的组合方案。1994年美 国 妇 产 科 学 院 曾 向 全 美 孕 妇 正式推荐这一组合。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这一组 合标记的胎儿 DS综合征的阳性检出率约为69%~77%,用 于 高 龄 孕 妇 的 阳 性 检 出 率 更 高 ,主 要 筛 查 敏 感 期 为 孕 15~22 周 。 1.4.3 四联筛查 指以 孕 中 期 (14~20 周)血 清 AFP+HCG (或游离β-HCG)+uE3+抑制素 A 为指标,结合专门的筛查软 件和孕妇的体检信息计算胎儿 罹 患 DS风 险 的 联 合 筛 查 方 案。 其检出率比三种标 记 物 的 方 法 提 高 8%,可 达 80%,而 假 阳 性 率下降30%~60%。 随 着 组 合 项 目 的 增 多,检 测 成 本 也 大 大 增加。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少。 2 产 前 诊 断 2.1 传 统 方 法 传 统 产 前 诊 断 方 法 一 般 采 用 绒 毛 穿 刺 (孕9~ 11周)、羊 膜 腔 穿 刺 (孕 18~20 周)或 脐 静 脉 穿 刺 (孕 20 周 左 右)等侵入式 方 法,通 过 采 集 绒 毛、羊 水 或 脐 血 的 细 胞 进 行 培 养,然后对分裂中期细胞的核型进行分析。这些方法虽然检 测 结 果 准 确 ,被 誉 为 目 前 产 前 诊 断 的 “金 标 准 ”,但 具 有 创 伤 性 、检 测费用高,有感染、出血甚至流产、死胎的可能,且检测耗时 长, 培养过程中易因污染或操作技能等原因导致失败而无法分析。 长 久 以 来 ,人 们 试 图 利 用 孕 妇 外 周 血 中 胎 儿 有 核 细 胞 进 行 无 创 性产前诊断,虽取得了 一 定 进 步,但 由 于 母 体 外 周 血 中 胎 儿 有 核细胞极少(1~2个/毫升),其 分 离、富 集 方 法 繁 琐 复 杂,价 格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研究

1 DS产 前 筛 查 母 血 清 标 志 物 的 研 究 进 展
2 世纪 6 O O年 代 末 , 们 认 识 到 D 人 S患 儿 的 出 生 率 与 母 亲
妊娠年龄呈正相关 。于 7 o年 代 开 始 , 娠 年 龄 大 于 或 等 于 3 妊 5 岁便成为辨认 D S高 危 的 指 标 。然 而 , 以 年 龄 作 为 筛 查 D 单 S 的指 标 并 不 理 想 , 能 发 现 大 约 3 的 D 患 儿 , 多 数 仅 o S 大
(0 ) D 7 的 S患儿 发生 在 年 龄小 于 3 5岁 的孕 妇 中 _ 。2 3 j O世 纪
期 仅 限 于孕 早 期 。
3 目前 常 用 的 D S筛 查模 式
包 括 孕早 期 筛 查 和 孕 中 期 筛 查 。 3 1 孕 早 期 ( ~ 1 孕 周 )一C 联 合 P P — 检 测 是 妊 娠 早 . 7 3 8h G A PA
中测 出 。在 早 期 妊 娠 时 D S胎 儿 的 母 血 中 P P A 含 量 显 著 AP 低 于健 康 孕 妇 l 。 这 是 因 为 DS胎 儿 所 有 器 官 包 括 胎 盘 均 发 _ 8 ] 育 不 全 , 盘 合 体 滋 养 层 功 能 下 降 , 成 P P A 减 少 。但 在 胎 合 AP — 孕 l 4周 后 与正 常妊 娠 没 有 差 异 ] s 。因 此 P P A 的 检 测 敏 感 AP —
【 键 词】 唐 氏 综合 征 ; 产 前 检 查 ; 甲胎 蛋 白 ; 绒 毛 膜 促 性 腺 激 素 关 D I 1 . 9 9 j i n 1 7 -4 5 2 1 . 0 0 1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6 2 9 5 ( 0 1 2 — 5 80 O :0 3 6 / .s 7 4 5 2 1 ) 020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丁渭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广州 510665) 1 唐氏综合征概述 染色体病是先天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同时,也是引起出生缺陷的主要疾病之一。
由于染色体上存在上千个基因,染色体发生数目异常,将会导致多个基因的增加或缺失,从而表现为具有多种畸形的综合征,故又称为染色体综合征,这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多发畸形、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缓等。
染色体异常是引起流产和新生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染色体综合征分为常染色体异常综合症和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其中,21-三体综合征、18-,13-三体综合征及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最为常见,在染色体异常患儿中约占95%。
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又称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是最早被人类认识的染色体畸变,也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同时也是引起先天性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病率占所有染色体疾病的首位,75%会在胎儿期发生流产。
由于大部分染色体异常患儿有先天性多发性畸形、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缺陷,存活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因此,产前及时诊断染色体异常儿并终止妊娠,对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将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唐氏综合征发病率及病因 新生儿的发生率约为1/600~1/800,占小儿染色体病的70%~80%。
据估计我国目前大约有60万以上的唐氏综合征患儿,每年出生的唐氏综合征患儿可多达27万例左右,平均每20分钟就有1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
其发生率随母亲生育年龄的增高而增高,尤其当母亲年龄大于35岁时,其生育的子女痴呆儿和畸形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孕妇年龄与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的关系见表1)。
唐氏综合征的发生起源于卵子或精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通常是随机发生的,约95%的不分离现象来源于母亲,仅5%左右源于精子发生期。
主要是由于产妇年龄过大,卵细胞可发生变化,人体包括卵巢所承受的各种有害物质和各种射线的影响也就越多,这些因素都会增加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机会,从而导致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不分离现象。
21号染色体不分离最为常见,结果导致3条21染色体和单条21号染色体胚胎,几乎所有的单体胚胎和大部分三体胚胎在妊娠早期流产,而仅有小部分的21-三体则会顺利度过妊娠生产,结果出现唐氏综合征。
表 1 孕妇年龄与先天愚型的发生率的关系 年龄20岁25岁30岁35岁38岁40岁42岁45岁风险1/14001/11001/10001/3501/1751/1001/651/25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环境污染及接触有害物质、饮酒、吸烟等均可造成精子、卵子的老化和畸形,是产生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畸形的重要诱因。
3 唐氏综合征遗传分型 唐氏综合征形成的原因除了5%是由父母遗传外,大部分是随机形成的,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减数分裂I期发生了染色体的不分离,额外的染色体有15%来自于父亲,大部分唐氏综合征由此原因造成;②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期,从而由正常的受精卵形成具有2个细胞系,这是嵌合体形成的主要原因;③4%是由于父母一方是平衡易位的携带者。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染色体核型主要表现为3种型别:①单纯型(标准型):此型约占全部患者的95%,其染色体核型为47,XX(XY),+21;②易位型:占4%,增加的一条21号染色体并不独立存在,而是与D组(多为D组14号染色体)或G组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罗伯逊易位,染色体总数为46,其中一条是易位染色体。
最常见的是D/G易位,如核型为46,XX (XY),-14,+t(14q21q),其次为G/G易位,如核型为46,XX(XY),-21,+t(21q21q)。
③嵌合型:占 2.7%,源自合子后早期卵裂时染色体的分离异常。
4 唐氏综合征临床表现 唐氏综合征的体征非常多样,多个器官组织都有异常,但是,器官组织的发育畸形通常没有严重到危及生命的程度。
患者平均寿命只有16.2岁。
50%的患儿在5岁以前死亡。
只有8%的患者超过40岁,2.6%超过50岁。
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护理,防治各种感染,针对性地进行智力和劳动技能训练,使其能够自食其力地生活。
临床表现以智能及体格发育障碍为主。
①特殊面容: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表现为头颅小而圆,脸圆而扁平,鼻梁低平,眼裂小而向上外倾斜,眼距宽,嘴小唇厚,舌大外伸,耳小,耳位低,耳廓畸形。
②智力低下:是本病最突出最严重的表现,智商通常在25%~50%之间;嵌合体型智商多稍高,而标准型及易位型者智商多较低,一般5岁时智商为50%左右,随年龄的增长智力障碍日渐明显,常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③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出生时体重和身高偏低,肌张力低下,以后体格发育、语言发育、动作发育均较同龄小儿落后。
④四肢表现:由于软骨发育差,患者四肢较短,手宽而肥,通贯手,指短,第5指常内弯、短小或缺小指中节。
⑤多发畸形:50%有先天性心脏畸形,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消化道畸形主要为十二指肠狭窄、食管-气管瘘、肛门闭锁;脐疝、裂唇、裂腭及多指(趾)、并指(趾)等畸形亦较多见。
⑥其他表现:易患呼吸道感染和消化功能障碍,该症患儿白血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儿高20倍左右,10%伴有癫痫且多于30岁左右出现老年性痴呆。
5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 唐氏综合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在产前发现唐氏综合征胎儿,防止和降低Down综合征胎儿的出生,是当前围产优生和产前诊断的重要任务。
出生缺陷已成为我国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出生缺陷儿都会留有残疾,严重地影响着将来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此类疾病目前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预防是关键。
目前依赖的主要手段依然是产前诊断和选择性终止妊娠。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许多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成为出生缺陷的干预手段,目前我国对唐氏综合征主要是进行预防性检测,采取的措施包括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以减少患儿出生。
产前筛查主要是对发病风险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孕妇年龄筛查、流行病学因素、生化检测、超声检测等。
5.1 妊娠早期母体血清标记物筛查 目前,对于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的血清标志物主要有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等。
5.1.1 甲胎蛋白 AFP是胎儿血清中最常见的球蛋白,其结构和功能类似于白蛋白。
早孕期由卵黄囊产生,晚孕期胎儿肝脏大量产生。
胎儿上皮完整时,少量的AFP从胎儿泌尿道排入羊水中。
非孕妇的血清中可以发现很少量的AFP。
孕妇血清中的AFP在早、中孕期逐渐增加,大约在孕28~32周时达到相对稳定期。
当胎儿出现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或腹壁缺陷时,羊水和母体血清中的AFP显著升高。
5.1.2 游离雌三醇雌三醇是由经胎儿肾上腺和肝脏最后由胎盘合成的一种甾体类激素。
它以游离形式直接由胎盘分泌进入母体循环。
在母体肝脏内很快地以硫酸盐和葡萄糖苷酸雌三醇的形式代谢。
母体血清中uE3水平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增加。
唐氏综合征胎儿的母体血清uE3偏低,推测可能与胎儿生长迟缓有关。
5.1.3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是妇产科医生们所熟悉最常使用的妊娠试验激素。
它是由α和β二聚体的糖蛋白组成。
α亚单位为垂体前叶激素所共有。
β亚单位是hCG所特异的。
完整的hCG全部是由胎盘绒毛膜的合体滋养层产生。
现认为是由滋养层过渡型细胞和合体细胞产生的。
在妊娠的前8周增加很快,以维持妊娠。
在大约8周以后,hCG逐渐下降,直到大约20周达到相对稳定。
孕妇血清中的hCG主要以完整形式存在,游离β-hCG占总hCG的1%~8%。
唐氏综合征时母体血清hCG升高。
5.1.4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PAPP-A是一个大分子蛋白复合物,产生于胎盘。
5.1.5 抑制素-A抑制素是一个异二聚体的糖蛋白。
β-亚单位与一个βA-亚单位组成抑制素-A;与βB-亚单位组成抑制素-B。
血液中以无生物活性的游离亚单位存在。
妊娠时母体血清中的大量抑制素被认为来源于胎盘的合体滋养层。
早孕时母体血清中不能检出抑制素-B,抑制素-A在孕10~12周时增加并达到高峰,在妊娠中期下降成一个平台,但到妊娠晚期时再一次升高,足月时达最高水平。
抑制素-A和hCG一样在胎儿唐氏综合征时升高。
抑制素在母体的血清浓度不依赖于hCG的浓度而变化。
5.2 妊娠早期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在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主要作用有:①各种血清筛查是以孕周为基础,AFP、uE3、hCG和抑制素-A均随孕周的增加而变化,故必须用超声来确认孕周。
②由于唐氏综合征胎儿往往伴有宫内生长迟缓和畸形,超声检查可直接发现这些异常。
③唐氏综合征还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如张力减退,粗短颈和近端肢体骨短小。
研究认为某些异常可早在孕8~14周时发现,如,颈部半透明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胎儿头臀长度(CRL),脐动脉搏动指数(umbilical artery pulsatilityindex,UAPI),胎心率等。
由于单独血清学筛查或超声检查唐氏综合征检出的阳性率低,因此,联合血清学及超声检查可提高检出率,降低假阳性率。
我国目前开展的项目主要是采用多项指标综合筛选的方法进行分析,如在孕中期,定量检测孕妇血清中AFP、β-hCG、uE3表达的3项联合筛查被称为传统三联筛查实验,是使用最广泛的联合筛查组合,并结合孕周、孕妇年龄等指标,通过专业软件运用统计学方法测算出该孕妇生唐氏综合征患儿的风险率。
6 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
对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诊断方法分为两类:细胞遗传学方法和分子遗传学方法。
前者以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最为常见,主要是借助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手段对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分析,被誉为染色体异常疾病检测的“金标准”,临床诊断以此方法为主。
由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费时、费力,因此,产生了许多快速诊断的分子遗传学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引物原位标记技术(PRINS)、同源基因定量PCR(HGQ-PCR)、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等。
其中PRINS等对设备和技术的高要求,限制了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
分子遗传学技术中又以FISH、QF-PCR(定量荧光PCR)较为常见,前者主要是利用染色体特异性探针与染色体结合发出荧光,通过对荧光斑点的观察间接对染色体进行分析,后者主要是利用荧光引物对染色体上特异的靶位点进行扩增,通过荧光检测以获得染色体相关信息,从而达到诊断非整倍体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