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附录初中文言文常考一词多义辑录素材
中考文言文复习整理:一词多义-word文档

中考文言文复习整理:一词多义中考文言文复习整理: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如下。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
中考复习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汇集

中考复习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汇集文言词语虚词整理(1——6册)一、故①原因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②旧的,原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矣《论语十则》③所以故渔者歌日;巴东三狭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山峡》④因为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⑤特意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二、及①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②比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三、乃①于是,就1、蒙乃始就学。
《孙叔权学》②才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③竟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四、其①代词: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②其中不能指其一端③副词,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五、且①况且且为众人《伤仲永》②犹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六、然①……的样子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②但是然而然则北通巫峡。
《岳阳楼记》③这样1、虽然:《公输》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④是,对的吴广以为然:七、若①如,像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②如果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事表》③你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杞人忧天》④和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包拯》八、为①介词为了为宫事之美。
为了《鱼我所与也》②介词被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被《观潮》③介词替,给,向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论语十则》④做作为子墨子解带为城。
《公输》⑥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认为《出师表》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就是《论语十则》⑧成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成为《孙权劝学》⑨去,到1、愿为市鞍马。
九、以①介词用,拿,把;凭,按照,靠,依据;由于,因为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把《论语》论战》2、蒙辞以军中多务因《孙权劝学》3、策之不以其道用,拿《马说》4、问,何以战凭《曹刿论战》5、可以一战凭《曹刿论战》③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⑤通"已"1、故以怪之矣通"已" 《陈涉世家》十、与①跟,和,同与蒙论议和《孙权劝学》②动词给借旁近与之给《伤仲永》③副词:全,都,整个相与步于庭中一起《记承天寺夜游》⑤助词:表示疑问,反语或感叹轻寡人与则①那么,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则凡可以得生者:那么②假使,如果入则无法家弗士之①的朝廷之臣:的四境之内:的②不译宋何罪之宾语置的标志《公输》③代词造云梯之械:这种原借子杀之:他,《公输》④动词到辍耕之拢上:到文言词语104个实词整理(1——6册)1安①怎么1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 《木兰诗》2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马说》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 《陈涉世家》4 君谓计将安出?(怎么) 《隆中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庄子故事》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怎么)《庄子故事》安得广厦千万间。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一词多义) 精品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附录初中文言文常考一词多义辑录素材

附录2 初中文言文常考一词多义辑录长①长度,读chánɡ。
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②及“短〞相对,读chánɡ。
如: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③长久、安康,读chánɡ。
如: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④永远,读chánɡ。
如: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⑤排行最大,读zhǎnɡ。
如: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⑥头领,读zhǎnɡ。
如: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陈涉世家?)分fēn ①划分,分开。
如:今天下三分。
(?出师表?)②分配,分给。
如: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③长度单位。
如: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④区分,分辨。
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⑤读fèn,同“份〞,职份。
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居①停留,经历。
如:居十日,扁鹊复见。
(?扁鹊见蔡桓公?)②在,坐。
如: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核舟记?)③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如: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岳阳楼记?)④居住。
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实词一词多义亡①通“无〞,副词。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②灭亡,死亡。
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逃跑。
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④失去,丧失。
成语:亡羊补牢。
道①道义。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说。
如:缺乏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成语:微缺乏道。
③路。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成语:道听途说。
④正确的方法。
如: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⑤道理,规律。
如: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意①心意,意图。
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②神情。
如: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诚①诚心。
如: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②表假设,连词,果真。
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
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
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安: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风雨不动安如山疑问代词,怎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动词,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把:动词,拿、持。
把酒话桑麻把酒临风形容词,白色的。
比:动词,挨着对着。
天涯若比邻动词,比作。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动词,相比。
曹操比于袁绍兵:名词,士兵军队。
可汗大点兵名词,兵器武器。
兵革非不尖利也池:名词,古代护城河。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名词,水池。
墨池记出:动词,出现、露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动词,出去、出来。
不复出焉动词,拿出。
皆出酒食动词,产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处:名词,地方。
几处早莺争暖树名词,时候时间。
乡书何处达动词,处在。
处江湖之远次:名词,层次。
不可计其层次矣动词,编次、编排。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驻扎、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北固山下丛:动词,跟从,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动词,依从。
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来从楚国游。
形容词,从容。
道:动词,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名词,道路。
古道西风瘦马名词,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名词,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得: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动词,达到。
动词,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书动词,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发:名词,头发。
可怜白发生动词,出发。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动词,发出。
野芳发而幽香动词,征发、征派。
发闾左谪戍鱼阳负:动词,背负。
负者歌于途动词,依靠,依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感:动词,感动。
帝感其诚动词,伤感。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动词,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臣不胜受恩感激观观:名词,景观。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一七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篇《论语》十二章(青海近年未考)

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1篇?论语?十二章(青海近7年未考)原文呈现段层精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一句讲学习方法。
第二句讲学习乐趣。
第三句讲为人态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讲古代治学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 矩。
〞(?为政?)孔子自述七十年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过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达不到“知新〞目。
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为政?)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高贵品质。
本章回环曲折,一唱三叹,读来情真意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讲兴趣对于学习重要性。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讲孔子竭力提倡“安贫乐道〞思想,与前边对颜回赞美是一致。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讲学习态度,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借鉴别人长处,还要警醒别人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缺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对时光流逝慨叹,有劝人珍惜时传神。
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深刻思想内涵。
屡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2)思想深刻,富有哲理。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学习所应有态度、方法以及修身做人应有思想态度,给我们以很大启发,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之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之一词多义内容预览: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f凡(1)则凡数州之土壤(凡是)(2)凡三往(总共)方(1)方七百里(见方)(2)方以长(长方形)(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时候)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2)一时齐发(发出)(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4)发闾左谪(征发)(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子)分(1)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2)必以分人(分配,分给)(3)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4)忠陛下之职分也(fèn,职分,本分)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赋(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g顾(1)顾野有麦场(看)(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3)故余虽愚(所以)(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子)(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3)更相庆(互相)(4)更上一层楼(再、又)(5)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固(1)君子固穷(安于)(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4)汝心之固(顽固)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广(1)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宽广)(2)无高山大野可登临以自广(扩大)苟(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2)苟全*命于乱世(苟且)(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2)仿佛若有光(光线)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2)及鲁肃过寻阳(到)(3)人恒(过犯过失)(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过),h号(1)*风怒号(呼啸)(2)号为张楚(定国号)(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鸿(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鸟名)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2)无冻馁之患(忧患)(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环(1)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3)环滁皆山也(环绕)惠(1)大王加惠(恩惠)(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或(1)而或长*一空(有时)(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j极(1)南极潇湘(到)(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间(1)立有间(一会儿)(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见(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现)(3)见往事也(知道)(2)愿借子杀之(依靠)(3)借第令毋斩(即使)借(1)每假借于人(借)(2)愿借子杀之(依靠)(3)借第令毋斩(即使)景(1)春和景明(日光)(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将(1)出郭相扶将(扶持)(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4)将非鬼也(或许)(5)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6)则命一上将(将*)具(1)未曾识书具(用品)(2)各具情态(具备)(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居(1)面山而居(居住)(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3)居十日(经过,停留)(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举(1)举大计,亦死(发动)(2)举头望明月(抬头)(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6)董生举进士(参加)绝(1)群响毕绝(停,没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3)以为妙绝(极)(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5)往来而不绝者(断)尽(1)林尽水源(尽头)(2)尽善尽美(达到顶点)(3)一食或尽粟一石(完)(4)利尽南海(全部取得)(5)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际(1)横无际涯(边际)(2)外与于际(接,连接)就(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2)颓然就醉(接近)k苦(1)何苦而不平(愁)(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苦)开(1)连月不开(放晴)(2)天门中断楚*开(开通,通)l临(1)临溪而渔(来到)(2)执策而临之(面对)(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4)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居高视下)m名(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2)名之者谁(命名)(3)则题名其上(名字)(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5)何忧令名不彰耶?(名声,名望)木(1)能以径寸之木(木头)(2)以至鸟兽木石(树木)n能(1)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能够)(2)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技能)q强(1)凶强侠气(强悍)(2)赏赐百千强(有余)(3)不可强以仕(勉强)(4)慕义强仁(力行)(5)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6)项为之强(通僵,僵硬)情;(1)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友情)请(1)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2)曹刿请见(请求)(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请教)且(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3)存者且偷生(暂且)去(1)一狼径去(离开)(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出(距离)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r若(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夫连用,作发语词)(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3)若为佣耕(你们)(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如果)s善(1)岂爱人之善(专长)(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3)罗敷善蚕桑(擅长)少(1)少时(一会儿)(2)意少舒(稍微)(3)饮少辄醉(不多)(4)陈涉少时(年轻)j'舍(1)屋舍俨然(房屋)(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3)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食(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2)食不饱,力不足(吃)(3)食之不以其道(通饲,喂养)释(1)心凝神释(得到解脱)(2)释担而立(放下)虽(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2)老妪力虽衰(虽然)胜(1)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丽,壮观)(2)臣不胜受恩感激(经受得住,忍受得住)(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2)使于秦(出使)(3)使子为使(使者)是(1)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2)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这)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3)*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文件)(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信)属(1)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管)(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3)属余作文以记之(嘱托)数(1)又数*毙之(表多次)(2)珠可历历数也(计算)(3)扶苏以数谏故(屡次)t通(1)初极狭,才通人(通过)(2)政通人和,百废俱新(通达,通顺)(3)中通外直(贯通)(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白)(5)整个(通计一舟)w亡(1)河曲智叟无以应(通无)(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死亡)(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亡,逃跑)微(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3)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稍微)谓(1)谓为信然(说)(2)谓先主曰(对)(3)太守谓谁(是)(4)予谓莲(认为)(5)舍人相谓曰(商量)(6)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7)太守自谓也(命名)闻(1)余闻之也久(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x鲜(1)芳草鲜美(鲜艳)(2)陶后鲜有闻(xiǎn,少)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面向)(2)向无此例(向来,从来)信(1)谓为信然(确实)(2)必以信(信实,对神说实话)(3)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4)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修(1)外结好孙权,内修好政理(改革,治理)(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谢;(1)使君谢罗敷(致辞,说话)(2)秦王*挠,长跪而谢之曰(告罪,道歉)(3)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致意)秀(1)佳木秀而繁*(发荣滋长)(2)蔚然而深秀者(秀丽)行(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2)行拂乱其所为(做,执行)(3)皆次当行(行列)(4)将*向宠,*行淑均(品行)(5)行收兵,比至陈(行*)寻(1)寻向所志(寻找)(2)寻病终(不久)许(1)遂许先帝以以驱驰(答应)(2)曳屋许许声(拟声词hǔ)(3)杂然相许(赞同)(4)高可二黍许(左右)效(1)恐托付不效(成效)(2)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下(1)忽然抚尺一下(量词)(2)欲买舟而下(顺水而下)(3)不耻下问(向地位低下的人)y一(1)而或长*一空(全、都,一概)(2)吏呼一何怒(多么)(3)一时齐发(同一时候)(4)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一片)益(1)增益其所不能,(增加)(2)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更加)(3)不治将益深(渐渐)(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处,利益)遗(1)得遗金一饼(丢失)(2)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留下)(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ei(给与的东西)业(1)若业为吾所有(已经)(2)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3)武陵人捕鱼为业(职业)(4)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事业,功业)与(1)呼尔而与之(给,给与)(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因(1)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根据)(2)余因得遍观群书(于是)夷(1)船背稍夷(平)(2)言和而*夷(平和、平易)(3)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少数民族)已(1)骨已尽矣(已经)(2)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3)且壮士不死即已(算了,罢了)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2)寒暑易节(交换)意(1)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2)宾客意少舒(心情)(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打算)(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5)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主旨,中心)(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应(1)桓侯不应(答应,理睬)(2)急应河阳役(应征)(3)杀之以应陈胜(响应)有(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或者)z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2)曾益其所不能(增加)(3)曾贻余核舟一(曾经)坐(1)但坐观罗敷(因为)(2)众宾团坐(坐下)作(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振作,奋发)(2)作亭者谁?(制造,建筑)(3)其中往来种作(耕作,耕种)(4)一豉作气(振作)(5)属予作文以记之(写)指(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手指)(2)指通豫南,达于汉*可乎(笔直)(3)卜者知其指意(用意)(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指点)至(1)寡助之至(极点)(2)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到)(3)礼愈至(周到)d志(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志趣)(2)寻向所志(记号)(3)不志其大(立志)诸(1)其西南诸峰(许多)(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自(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如果,假如)(2)有朋自远方来(从)。
中考备考知识点初中语文学习文言文一词多义集锦(一)

初中语文学习/中考备考—文言文一词多义集锦(一)(按音序排列a-d)序号音序 多义词 注音 文中含义 示例 出处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庄公十年》1 a 安 ān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备 bèi准备 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pī 同“披”,穿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bèi 覆盖,施加、影响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墨池记》低下 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送东阳马生序》卑 bēi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边境 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bǐ鄙陋、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鄙bì 出身鄙野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尽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全部 群响毕绝 《口技》全都 众妙毕备 《口技》完成,结束 此印者才毕 《梦溪笔谈》毕 bì完 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鞭子 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2 b鞭 biān动词,用鞭子打 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号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 《扁鹊见蔡桓公》生病 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困苦不堪 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病 bìng疾病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全、都 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并 bìng一起并杀两尉 《狼》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 《出师表》bó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 《岳阳楼记》薄báo 厚度小 薄如钱唇 《活板》靠近、挨着 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比 bǐ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武器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表》兵 bīn军队 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长度单位 夹岸数百步 《桃花源记》2 b步 bù行;步行;散步 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马鞭 执策而临之 《马说》计谋 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鲁斋集》3 c 策 cè记录 策勋十二传 《木兰诗》号看清 明察秋毫 《孟子·梁惠王上》察 chá明察,弄清楚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cháng永远 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zhǎng 排行最大 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长zhǎng 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陈涉世家》同“倡”,倡导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 chàng唱歌;歌唱 隔江犹唱 《后庭花》称赞 先帝称之曰能 《出师表》号称 袒右,称大楚 《陈涉世家》称作,号称 乃诈称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chēng说,说是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相当、相称 称其气之小大 《上枢密韩太尉书》称chèn相当、相配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的确,实在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诚心 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出师表》3 c诚 chéng果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号城墙 城非不高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城墙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上枢密韩太尉书》城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城 chéng内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hěng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惩chéng惩罚、惩戒、责罚、处罚其刑法,杀人者死,馀罪各随轻重惩罚 《魏书·西域传·于阗》乘坐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乘 chéng驾 我欲乘风归去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驱车(追赶)齐师败绩,公将驰之《曹刿论战》驰 chí骑愿驰千里足 《木兰诗》在边疆打仗 出则方叔、召(shào)虎《上枢密韩太尉书》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观潮》发、起方其远出海门《观潮》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出chū产生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出师表》推辞、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辞cí语言 未尝稍降辞色 《送东阳马生序》参加 木兰从军去 《木兰诗》跟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听从、顺从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庄公十年》3c从cóng沿着,顺着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号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 《陈涉世家》3 c 次 cì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次所,指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壮观、雄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年纪大 又一大儿醒 《口技》大 dà很,非常 定伯曰:“大善” 《宋定伯捉鬼》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一箪食,一豆羹 《鱼我所欲也》箪 dān用箪装着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隆中对》应当 当奖率三军 《出师表》将要 今当远离 《出师表》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 《回丁判官书》当 dāng值,正在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陈涉世家》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抵挡 锐不可当 《后汉书·吴汉传》当 dāng正在……的时候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仁政 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 dào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能够 二者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4 d得 dé同“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号得到、获得 故不为苟得 《鱼我所欲也》得到、找到 即出得其船 《桃花源记》领会、体会山水之乐,得于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得以,能够 余因得遍观群书 《童趣》得 dé结果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送东阳马生序》同样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同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等 děng 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陈涉世家》敌人 盖以诱敌 《狼》敌dí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狼》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吊diào慰问人皆吊之 《塞翁失马》duān画幅的右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核舟记》端正、端正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dúo估计、推测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4d度dù次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2 初中文言文常考一词多义辑录实词一词多义令①命令。
如: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陈涉世家》)②让,使。
如:忿恚尉,令辱之。
(《陈涉世家》)③指县令。
如:陈守令皆不在。
(《陈涉世家》)备①周全、详尽。
如: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②具备。
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口技》)③准备。
如: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鄙①边境。
如: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 ②鄙陋、目光短浅。
如: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③见识浅陋。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毕①尽、竭尽。
如: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②全部。
如:群响毕绝。
(《口技》)薄①迫近。
如:薄暮冥冥。
(《岳阳楼记》) ②轻视。
如:不宜妄自菲薄。
(《出师表》)策①马鞭。
如:执策而临之。
(《马说》) ②用鞭子打。
如: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录。
如: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长①长度,读chánɡ。
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②与“短”相对,读chánɡ。
如: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③长久、健康,读chánɡ。
如: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④永远,读chánɡ。
如: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⑤排行最大,读zhǎnɡ。
如: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⑥头领,读zhǎnɡ。
如: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陈涉世家》)分fēn ①划分,分开。
如:今天下三分。
(《出师表》)②分配,分给。
如: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③长度单位。
如: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④区分,分辨。
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⑤读fèn,同“份”,职份。
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居①停留,经历。
如:居十日,扁鹊复见。
(《扁鹊见蔡桓公》)②在,坐。
如: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核舟记》)③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④居住。
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实词一词多义亡①通“无”,副词。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②灭亡,死亡。
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逃跑。
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④失去,丢失。
成语:亡羊补牢。
道①道义。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说。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成语:微不足道。
③路。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成语:道听途说。
④正确的方法。
如: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⑤道理,规律。
如: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意①心意,意图。
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②神情。
如: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诚①诚心。
如: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②表假设,连词,果真。
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③确实,的确。
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易①容易。
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②交换。
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③改变。
成语:移风易俗。
④书名。
如:《周易》的简称。
顾①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如: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狼》)②探望,拜访。
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③反而。
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举①举起,抬起。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②发动。
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③全。
成语:举世无双。
④提出,举出。
成语:举一反三。
⑤推荐,推举。
如: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实词一词多义世①时代。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②世上。
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去①离去。
如: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②距离。
如: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为学》)③前往,到……去。
如:公然抱茅入竹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业①事业,功业。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②职业。
如: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③学业。
成语:业精于勤,荒于嬉。
达①到,达到。
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②得志,显贵。
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伐①砍伐。
如: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翁》)②讨伐,攻打。
如: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③声讨。
成语:口诛笔伐。
当①挡住,抵御。
成语:锐不可当。
②对着,面对。
如: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③在,值。
如:当是时,妇手拍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口技》)④应当。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⑤占着,把着。
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⑥dànɡ,适合,得当。
如:赏罚不当。
极①极点,极端。
如: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②尽,到。
如: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绝①极,极点。
如: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口技》)②停止,断绝。
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③非常,极。
如: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④隔绝。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⑤高超,绝妙。
如:身怀绝技。
实词一词多义故①特意。
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②旧、原来。
如: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③所以,因此。
如: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④原因,缘故。
如: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益①增加。
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更加。
如:君子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③好处,益处。
如: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出师表》)会①会合,聚会。
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岳阳楼记》)②时机,机会。
成语:适逢其会。
③适逢,恰好遇到。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兵①兵器,武器。
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表》)②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成语:兵贵神速、兵不厌诈。
③战争。
成语:兵连祸结。
④兵士。
如: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池①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池塘。
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度①duó,揣度,推测。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②dù,越过。
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③dù,量词,表示次数。
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方①指面积。
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愚公移山》)②刚,将要。
如: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固①坚固,牢固。
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
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固执,顽固。
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