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资料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本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七年级下文言文

七年级下文言文

七年级下文言文1.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初中七年级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初中七年级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初中七年级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初中七年级下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篇目,供学生背诵:1. 《论语》选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3.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7.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8.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9. 《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0.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12. 《岳阳楼记》(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和古代文言文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和古代文言文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和古代文言文
汇总
本文档为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和古代文言文的汇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古代诗歌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风萧萧,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古代文言文
《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装不下;帝乃问群臣曰:“朕之龙何在?”臣对曰:“龙驭在东海之滨有潜龙涧水,其下有穴,龙潜穴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者,楚人也,字子山,为楚官至太尉,深得楚王重。

廉颇者,赵武灵王时楚之陵阳人,为赵将,多所助成,赵聘之东至,许
之以令尹。

当是时,黥布自赵归楚,号称将军,齐、赵、燕、韩、魏、楚,皆争之往使,而惟楚王最亲之。

布说楚王与布共立霸,楚
王以布为将。

破赵军于长平,布亡赵将司马卬等百馀人。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好版)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分开了,陈太丘分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答复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分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分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誉;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论语十二章〔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品味或慷慨激昂或萧瑟悲凉的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佳句,可以使人得到美的享受与熏陶。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欢迎大家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1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9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言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言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言文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有利于七年级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训练朗读、陶冶情操、发展思维和丰富想象。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和文言文,欢迎大家阅读!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七年级语文课外表达思乡情怀的诗句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4、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7、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南唐·李煜《清平乐》8、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

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字词释义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拜访。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

孰:谁,若:比得上。

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è),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头(pèi tóu),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j īn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唧唧的织布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

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

(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

)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

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

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

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饰物。

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注释:唧唧(jī jī):织布机的声音。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梭(suō)子。

惟:只女:女子,这里指木兰。

何所思:想什么。

忆:思念。

军帖:军队的公告。

可汗(kè hán)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

市,名词作动词,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溅溅(jiān jiān):水流声。

黑山:即杀虎山燕山:当时北方的山名。

旦:早晨。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 jiū):形容战马嘶鸣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军机,军事。

文中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关山,关塞和山脉。

度,过。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问所欲:询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当,不做。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郭:外城。

相扶将:相互搀扶。

霍霍:形容磨刀急速的声音。

著(zhuó):通“着”,穿。

帖花黄:帖,通“贴”。

花黄,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傍地走:并排跑走:跑卖油翁[宋]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比得上他,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

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汉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

看到他射的箭十支中有八九支射中靶心,老汉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也出色吗?”卖油的老汉说:“这没有什么,只不过手势熟练而已。

”陈尧咨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老汉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知道这个道理。

”他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住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灌进去,而铜钱一点也没有被油沾湿。

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势熟练罢了。

”陈尧咨只好笑着把他打发走了。

赏析: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1、陈尧咨精通射箭并以此自夸,卖油翁见之却等闲视之。

2、陈尧咨责问卖油翁,卖油翁倒油的水平让陈尧咨折服,只好笑而遣之。

3、课文记叙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倒油的高超水平,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重点字词句1、常用词理解(1)、尝射于家圃“尝”在古义中解释为“曾经”居多,在今义中多解释为“尝试”。

(2)、久而不去“去”在古义中解释为“离开”、“距离”等,在今义中解释为“往、去、到”,要注意区别。

(3) 但微颌之“但”在古义中不作转折词用,不解释为“但是”,而解释为“只”、“只是”,在今义中,它主要用作转折词,解释为“但是”。

(4) 因日:“我亦无他…”“因”在古义中解释为“于是”,今义中表示因果关系,作“因此”讲。

2 多义词辨义(1) 知汝亦知射乎(懂得,知道)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两小儿辩日》)(2) 去久而不去(离开)去死肌,杀三虫(除去,除掉。

《捕蛇者说》)今日存,明日去(失去,失掉。

《黄生借书说》)(3) 尔尔安敢轻吾射(你)惟手熟尔(罢了)俶尔远逝(作词尾,相当于“地”。

《小石潭记》)非死则徙尔(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

《捕蛇者说》)3、句子翻译例句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分析:这是—句省略句,承前省略主语“卖油翁”,翻译时要把主语补上去。

例句2吾射不亦精乎?分析:句中用“不亦…乎?”的固定文言句式表示反问语气,可翻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是…吗?”例句3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分析:“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陈”是姓,“尧咨”是名,“康肃”是“陈尧咨”死后所给的谥号。

翻译时可以译为“陈尧咨”,也可以译为“陈康肃”。

例句4尝射于家圃分析:这既是一个省略句,又是—个倒装句,它承前省略主语“公”(即陈尧咨),翻译时要补出来。

“射于家圃”是倒装,按现代汉语习惯是“于家圃射”,翻译时也要注意。

《陋室铭》一、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解释1、书下注释(1)陋室:简陋的房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

(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先人都住在山上。

(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