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噪声产生及危害

合集下载

课题 噪声的控制与危害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课题 噪声的控制与危害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课题:《噪声的控制与危害》教学设计与反思科目:物理教学对象:小湾东镇中学八年级学生课时:1提供者:席祝安单位:南涧县小湾东镇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噪声的控制与危害》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之后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出发,要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乏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一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的学习能力还不是很高。

本节教材的物理知识较少,教学中要从生活中保护环境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法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U匕前,学生已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了人耳听声的原理, 理解了声音的三种特性。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噪声,受过噪声的一害,因此,通过本节教学后学生应该较容易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本节课首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巩固上一节的内容并达到导入新课的1=1的,然后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总结多种噪声的来源,通过播放小资料找出几个声音的强弱。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如何减弱噪声,得出很多方法.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控制噪声的方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本节的重点是从环保角度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难点:减弱噪声的途径.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首先以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判断声音是传递能量还是传递信息。

接着提问假如你正在午休,有同学在走廊大声歌唱,你感觉怎样?一下子将学生带到生活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噪声的危害》含反思合集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噪声的危害》含反思合集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噪声的危害》含反思合集5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噪声的危害》含反思 1活动目标1、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2、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

难点: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乐音和噪声。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

物质准备:录音机、录有噪声和乐音的音带、笔,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电脑割字)、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等工具和材料。

活动过程一、感知乐音和噪声1、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里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2、让幼儿进行讨论说说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喜欢哪种声音?3、请幼儿听听小鸟的叫声,说说听这种声音的感觉。

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音乐叫做乐音,把那种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做噪声。

二、区别乐音和噪声1、请幼儿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的录音,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

2、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声。

听到乐音时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示,听到噪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示。

3、教师用一种乐器演奏出两种声音,请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为什么同样的乐器,演奏同样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小结:美妙的乐音放大音量后会变成噪声。

所以*时我们要控制音量,不要把乐音变成噪声。

美妙的声音放大后就会影响别人的休息,那样乐音也就会变成噪音。

三、了解噪声的危害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噪声?你们喜欢噪声吗?为什么?四、创造安静的环境1、噪声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声呢?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

如在圆形卡片中间画上嘴和手指;在长方形纸上画上睡觉的小朋友,然后插上小木棍做成标牌,在圆形卡片上贴上“静”字等。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分别播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学习的课题。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时间1、提出问题:你想了解有关噪 声哪些方面的知识?2、噪声的产生:(1)把刮玻璃时产生的声音和 敲击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分别输 入示波器中(录相演示),让 学生观察两种声音的波形,说 出两种声音波形的特点,总结 出噪声的物理含义。

1、学生说说想了解 的有关噪声的知 识。

2、( 1)学生认真 观察乐音和噪声的 波形,说出两种声 音波形的特点,并 总结出噪声的物理 含义。

1、让学生自己 说出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 习的兴趣。

2、噪声的波形 借助多媒体演 示,很直观,可 以激发学生学11分钟(小提琴独奏《梁祝》)和制造一些杂乱的声音(刮玻璃),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弓I 出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分钟(2)提出问题:优美动听的音乐会成为噪声吗?让学生举例说明,并总结出噪声环境保护角度的含义3、大屏幕出示一些常见的声音,让学生分析判断哪些是噪声,哪些不是噪声,并说明理由。

4、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校园里存在哪些噪声,干扰了我们正常的学习和休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充分讨论并汇报、交流。

1、出示街道上显示噪声强弱等级装置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此装置的作用,从而引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dB)2、提出问题:你知道一些常见声音的分贝数和噪声的危害吗?播放录相,介绍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噪声的危害。

3、出示自学任务:自学课本P25 -P26页有关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的知识,并完成学案上的相关题目。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学的成果。

(2)学生举例说明习的积极性,并优美动听的音乐有培养学生的观时也会成为噪声, 察、概括能力。

并总结出噪声环境3、通过练习,保护角度的含义。

培养学生分析、3、学生分析判断大解决实际问题屏幕上出示的常见的能力。

的声音中,哪些是4、培养学生把噪声,并说明理由。

物理知识应用4、学生分小组讨论到日常生活中校园里存在的噪去的能力,体现声,并汇报、交流。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案讲解学习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案讲解学习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案召陵区实验中学师生共用教学案课题: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执笔:宋凯鹏审核:八年级物理组课型:概念规律时间:2013年8月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3、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生活中哪些声音属于噪声?噪声的来源有哪些?2.生活中有效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哪些?噪声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危害?二、课堂探究:1、声音的分类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声音对我们是有用的,我们应该加以利用,但有一些声音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应该控制和消除这些声音。

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它的波形是规律的。

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它的波形是规律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想一想: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现象?2、噪声的来源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产生噪声,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制造噪声的吗?3、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人们把噪声称做“隐形杀手”,因为噪声除了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外,还有哪些伤害,阅读课本第43页内容,结合你自己的了解,把你知道的说出来。

4、噪声的控制由于噪声的危害较大,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在生活中有以下情况:课本44页图2.4-3想一想,上述的三种情况分别用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的?分析以上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防止,阻断,防止。

或者表达为:在处减弱;在中减弱;在处减弱。

5、阅读“想想做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将相同的一个小闹钟分别放进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中,它们的隔声性能一样吗?你能按照隔声性能的不同将它们排序吗?与你的同学总结交流,什么样的材料隔声性能较好?三、典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精品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精品教案

第二章课题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2)掌握如何控制噪声污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噪声的危害及控制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噪声的来源(2)减弱噪声的途径【教学难点】如何减弱噪声【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准备】视频、音频、图片资源、多媒体设备、泡沫塑料、玻璃、示波器、棉花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分别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演奏和嘈杂的急刹车、嘈杂的人声。

【过渡】听了刚才的几段声音,不知道大家有何感受。

嘈杂无序的噪声总会让人心烦意乱。

展示四大污染图片。

【过渡】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噪声污染已经被列为四大污染之一。

那么究竟如何有噪声,我们又该如何去减弱噪声呢二、新课学习(一)噪声的来源【演示】把刮玻璃时产生的声音和敲击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分别输入示波器中,观察两者的区别。

【过渡】比较这两种波形图,我们就会发现噪声究竟是什么呢(1)从物理学的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产生噪声。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感受到噪声的危害,那么从环保角度来讲,噪声又有哪些来源呢(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交流讨论】你身边有哪些噪声这些噪声的来源是什么展示不同方面的噪声来源。

【知识巩固】1、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D)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及危害展示街道上显示噪声强弱等级装置的图片。

【过渡】大家知道这个示数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在图片中显示的dB就是表示声音的强弱。

(1)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dB)(2)不同的分贝:0dB是人们刚好能听到的声音;30dB—40 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案

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减弱噪声的思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哭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目标导学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教师引导: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请同学们观看“一些声强的分贝数和人们相应的感觉”录像,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目标导学三:控制噪声(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振动引起听觉(2)控制噪声从三个方面着手:①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如:摩托车的消声器;医院“静”的标识;禁止车辆在市区鸣笛;开会时禁止接打电话;严禁市区燃放鞭炮;禁止休息时装修房子。

②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公路旁的塑料板;公路旁的花草树木;学习时关闭房间的门窗;③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如:工厂的防噪声耳罩;。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导学案》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导学案》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导学案
《噪声的风险与防治》导学案
一、导入
噪声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噪声对我们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风险。

今天我们将进修关于噪声的风险和防治方法,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并加以实践。

二、噪声的风险
1. 身体健康: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下落、耳鸣、头痛、失眠等问题,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2. 心理健康:噪声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增加焦虑、抑郁的可能性,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3. 进修工作:噪声会干扰人的注意力和思维,影响进修和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工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三、噪声的防治方法
1. 个人防护: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设备,减少噪音对耳膜的刺激,珍爱听力。

2. 环境防治:减少噪音源,如加装隔音设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控制交通噪音等。

3. 心理调节:学会放松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压力和焦虑对身心的影响。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听力问题。

四、案例分析
小明是一名工厂工人,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导致他听力下落、头痛频发。

经过医生检查,发现他患有噪声性耳聋。

医生建议他佩戴耳塞,并定期进行听力检查,避免继续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

五、教室小结
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噪声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风险,以及如何有效地防治噪声。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噪声对健康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珍爱自己的听力和健康。

愿大家在健康的环境中进修工作,遥离噪声的风险。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一、噪声的危害噪声是指任何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声音,包括来自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活动以及个人行为等方面的声音。

噪声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危害人体健康: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中,容易导致听力下降、耳鸣、失眠、血压升高、心理疾病等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2.干扰社交交流:噪声会干扰人们的正常交流,增加人们的沟通困难,降低人们的社交质量。

3.影响学习和工作:噪声会引起人们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特别是在教室、办公室等需要集中精力的场所。

4.影响睡眠质量:噪声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睡眠,导致睡眠不足和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5.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的噪声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动植物的繁衍和生长。

二、噪声的控制为了减少噪声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包括源头控制、传播控制和个人保护。

1.源头控制:通过改进产品和工艺,减少噪声源的噪声产生,如改进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采用低噪声材料等。

2.传播控制:通过隔离和减振等手段,减少噪声的传播和扩散,如在公路上设置隔音墙,使用消音器等。

3.个人保护:采用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噪声对个体的危害,如佩戴耳塞、耳罩等。

4.立法和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监督和管理,对超标噪声进行处罚。

5.教育宣传:加强对噪声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噪声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培养良好的噪声环境意识。

三、噪声控制的案例分析1.工业噪声控制:对于工业企业产生的噪声,可以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采用减震降噪措施,设置隔音墙等方式来控制噪声。

例如,在钢铁厂中,通过对高炉设备进行减振改造和采用降噪设备,成功降低了噪声水平,并保护了员工的听力健康。

2.交通噪声控制:对于交通产生的噪声,可以通过改善道路结构,减少车辆噪声排放,加强公共交通建设等方式来控制噪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授课人:武汉市吴家山二中郑式江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本节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噪声的来源;(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3)噪声的控制。

教材既从物理学角度说明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又从与生活联系更紧密的环保角度对噪声做了说明,但这些均是不严格的,教学中不要纠缠于有关概念的辨析上。

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学生较容易接受,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要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教学时要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社区调查,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

教学设计说明及课时安排:1课时噪声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

我国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而环境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公民有良好的环保行为,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实施环境教育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考虑到初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因此,要对课程标准充分地理解,明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挖掘现在教学中包含的环境教育的好材料。

如噪声污染、废气污染、放射性污染都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材料。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寻找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有目的地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揭示物理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2)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2)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噪声的来源和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1)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CD、影碟机、电视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提要创设情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具运用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2.用铁钉刮玻璃,听听产生的声音。

3.大家一起来唱一首歌。

学生听歌,心情愉快学生听声音,感觉刺耳、难听学生一起唱,情绪高涨播放CD新课导入介绍:声音多种多样。

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

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①噪声是从哪里来?②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③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④噪声有什么危害?⑤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噪声的来源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

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噪声的来源和产生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问题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

问题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问题4:生活中的噪声来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并体会和比较乐音和噪声的波形。

学生讨论自己总结举例:①街道上汽车声②教室中少数学生的讲话声③建筑工地的机器声…(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

(3)生活区里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4)家里电冰箱起动时的声音。

…操作示波器,演示波形。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教师介绍:噪声强弱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dB)表示。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页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在学生阅读了教材中的小资料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①回想你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

②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燃放鞭炮的利与弊”。

同时渗透环保教育。

教师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讨论。

学生回答:头疼、难受、非常不舒服,无法学习、生活。

长期生活在高噪声的环境中,容易产生:神经衰弱、高血压,中风的危险。

学生激烈讨论:①依法禁止②尊重民俗③限定时间和场地学生小结:我们应该共同创建一个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

噪声的防治(1)提出问题:①将一个小闹钟闹响,它是噪声吗?②怎样减弱它对课堂的干扰?教师及时肯定与鼓励。

(2)实验验证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实验:①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来,观察分析比较。

②用纸盒将闹钟罩起来,分析比较。

③请学生戴上耳罩,分析比较。

(3)实验结果分析①第一种方案实际是从哪方面减弱噪声的?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学生回答:如果是在课堂上,它就是噪声,因为它干扰了我们的学习。

学生讨论并回答:①关掉它。

②垫上东西。

③用东西将它罩在。

④戴上耳塞。

…学生讨论并回答:①桌面的振动减少了,噪声明显减弱。

②纸盒阻碍了噪声的传播,噪声明显减弱。

③噪声明显减弱。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①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演示实验:小闹钟闹铃分步演示实验噪声的防治教师引导:噪声一般通过两条途径向外传播:一条是通过空气传声,噪声由机器直接向空间辐射,到达人耳;另一条是通过固体传声,由机器的振动引起基座、地面的振动,然后向空间辐射,传到人耳。

②第二种方案实际是从哪方面减弱噪声的?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③第三种方案实际是从哪方面减弱噪声的?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原理上讲,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可归纳为“隔、吸、消”。

“隔”就是把噪声与接收者隔离起来。

“吸”就是把声能吸收耗散掉,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

“消”就是从声源处消除。

最后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培养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①在基座与地面之间装上具有弹性的减振垫,这称为“隔振”。

②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③改进机器的结构。

④城区禁止鸣笛、燃放鞭炮等。

②从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①将机器用隔声罩罩起来②安装隔音玻璃或隔音板③种植绿色植物④在家中关上窗户和拉上窗帘等等。

③从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①带防噪声耳罩②塞上棉花③远离噪声源等等。

学生讨论并体会:①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②控制噪音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学生体会: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内容2.组织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3.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学生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出示课后思考题。

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在活动课上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仔细。

板书设计: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来源和产生1.物理学角度:2.环境保护角度:二.噪声等级和危害1.等级:分贝(dB)2.危害三.噪声的防治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人日、资源、粮食等诸多问题的挑战,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是环境问题。

土地沙化、臭氧层破坏、森林植被的大面积毁坏、温室效应、核威胁、生态退化、各种有毒有害废物的污染以及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环境问题已影响着我们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环境教育应当考虑到每一部分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借助教育手段使学生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并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治产生新的污染的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环境问题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

在我们周围,经常会有环境问题发生,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生活常识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