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分类与规划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

(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

(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

(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3、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学科。

4、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性和系统性(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5、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地位:(1)一门横断学科(2)景观水平上的生态学6、景观生态学发展简史:(1)萌芽阶段:是地理学的景观学与生物学的生态学从各自独立发展逐步走向结合的时期。

海克尔把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科学定义为生态学;坦斯利进一步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2)形成阶段:随着景观学和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观点在景观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大批生态学家、地理学家和林学家,试图借助景观概念的综合特征解决生态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

(3)发展阶段:1982年在原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第六届景观生态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的成立,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提高阶段7、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静态研究、动态研究、应用研究8、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干扰对景观格局、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2)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的关系。

(3)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4)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5)景观的多重价值评价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6)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8、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地区:(1)流域系统(2)湿地(3)文化景观(4)城—乡过渡带和胜太脆弱带(5)重点或关键性自然景观第二章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2、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2)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3)景观生态流再空间在分配原理(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5)景观的文化性原理(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7)景观多重价值原理3、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景观生态学:第九章 景观尺度与景观生态分类 (Ⅰ)

景观生态学:第九章 景观尺度与景观生态分类 (Ⅰ)
景观要素的尺度性与维度性 等级系统的相似性与复杂性
用不同尺度/维度测量同一个对 象,结果会存在差异
16
自然界中分形图 形广泛存在
17
海岸线长度测量中的测不准原理
秃头鹰的巢间距为 0.78km,因此用0.78km 的尺子测量海岸线,藤壶 巢间距为0.00002km。
1200 ●
1000
以一根藤壶间距的 尺子测得的海岸线
6
1 尺度的概念
(3)尺度的基本类型 空间尺度 spatial scale 生态系统面积大小和最小 信息单元的空间分辨率 时间尺度 temporal scale 研究对象/现象发生的时 间长短及时间分辨率 组织尺度 organizational scale 在生态学等级系 统中的位置
7
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 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生理生态)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Genecology)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 Synecology)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区域生态学(Regional ecology) 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
14
回到观察的起点,能1用5 我们的手臂够到距离…
1m的距离
110mcm的的距距离离 1cm的距离 1 mm的距离 100 μm 的距离 10 μm的距离 1 μm 的距离 100 nm 的距离 10nm 的距离 1nm 的距离 1pm 的距离 1fm 的距离
景观的分形几何学(fractal geometry)
需要时间; 引发一个生态过程/变化的几个必要条件很少同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1. 简介景观生态规划是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方式,它强调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将景观资源保护和城市规划相结合,目的是实现自然的保护和人文景观的合理利用和展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如何制定一份有效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2. 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化与自然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景观生态规划开始被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景观生态规划可以充分考虑城市自然环境的特点,建立合理的城市景观体系,实现城市自然与人文的有机融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制定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步骤3.1 确定规划目标“规划是为了行动,目标是为了实现。

”确定规划目标是景观生态规划的第一步。

规划目标应该与城市的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相关领域相结合,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需求。

3.2 调查分析制定方案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这包括城市现状、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现有的公共设施、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等方面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只有对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3.3 确定景观体系结构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就是景观体系的结构和建立,它根据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特点确定景观要素分类、分布、组合和布局等。

景观体系结构要考虑到人的需要和自然的生态保护,使之相互匹配,实现城市环境的完美呈现。

3.4 制定行动计划经过上述步骤,我们已经确定了规划目标、调查了城市现状、制定了景观体系结构。

接下来,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具体有效的行动计划。

在制定行动计划时,需充分考虑行动实现的可行性、经济条件、时间安排、操作方法等,以实现规划目标。

3.5 监测和评估制定方案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估,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方案。

监测和评估结果可以为城市的后续发展和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更好地实现。

景观指数分类及其生态意义

景观指数分类及其生态意义

景观指数分类及其生态意义景观指数是指对一个区域内的景观进行评价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出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美观程度。

景观指数分类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和景观连通性指数。

这三种指数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规划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景观多样性指数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类型景观的数量和比例。

景观多样性指数越高,说明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越丰富,生物多样性也越高。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景观多样性指数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情况。

在景观规划中,景观多样性指数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区域内的景观美观程度,以及规划出更加多样化的景观类型,使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景观破碎化指数是指一个区域内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程度。

景观破碎化指数越高,说明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越受到破坏,生物栖息地也越受到影响。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景观破碎化指数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以及生物栖息地的完整性情况。

在景观规划中,景观破碎化指数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区域内的景观连续性和完整性程度,以及规划出更加连续完整的景观,使得景观更加和谐统一。

景观连通性指数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景观之间的联系程度。

景观连通性指数越高,说明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越连通,生物栖息地也越连通。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景观连通性指数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连通程度,以及生物栖息地之间的联系情况。

在景观规划中,景观连通性指数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区域内不同景观之间的联系程度,以及规划出更加连通的景观,使得生态环境更加连通,生物栖息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景观指数分类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规划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景观指数的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美观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和规划措施。

同时,景观指数分类也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规划的协调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规划更加和谐统一。

景观指数分类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七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第七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4.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
①涉及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人类生态学、地 理学、社会政策法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高 度的综合性; ②建立在充分理解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特性、生态过 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基础之上; ③其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 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 护、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 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七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一、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1.生态规划
利用生态学理论而制定的符合生态学要求的 土地利用规划称为生态规划 目前,生态规划主要集中于土地利用、自然 资源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方面。
2.景观规划 起源于园林设计和景观建筑 我们可将所有可能造成景观格局或组分发生 变化的规划设计活动都称为景观规划,如城镇建 设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风景园林规 划等都可纳入景观规划的范畴。
(2)内容:景观中的生态过程包括能流、物流、 信息流和物种流,这些过程引起物质、能量、信 息和物种在景观中的重新聚集和分散,形成新的 景观空间格局,最终表现在土地利用格局上。

4. 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
(1)目的:全面了解一定区域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特征,并 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基础 。 (2)意义:景观生态图可以客观而概括地反映出规划区景观生 态类型的空间分布模式和面积比例关系。其意义在于它能划 分出一些具体的空间单位,每一单位具有独特的非生物与生 物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独特的物流能流规律,独特的 结构和功能,针对每一个这样的空间单位,可以拟订自己的 一套措施系统,以求得在保证其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获取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特性如降水土壤肥力旅游价值等从景观的生态特性如降水土壤肥力旅游价值等从景观的独特性稀有性及破坏后恢复时间尺度独特性稀有性及破坏后恢复时间尺度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生物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等景观的宜人性和景观性生物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等景观的宜人性和景观的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环境质量以及的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环境质量以及与其相邻的景观类型的关系相斥性和相容性确定景与其相邻的景观类型的关系相斥性和相容性确定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

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分类

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分类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30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分类◎周泽莹摘要:在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农田生态景观规划具有广阔的前景。

选择农田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简述农田景观的含义,发展与作用,划分大小两个尺度,总结归纳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内容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农田景观;生态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总结分类在国内乡村振兴的潮流下,它具有广阔的前景,景观生态学在20世纪异军突起,新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到规划设计中,农田景观规划设计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如何把景观生态学应用到农田景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农田景观概况农田、林地、水体、草灌树篱带等元素组合为农田景观综合体[1]。

农田景观由人类赋予多种不同的功能。

肖笃宁等认为农田景观有三个作用:生产性第一、保持生态、提供观光旅游资源[3];参照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供给、调节和文化,它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种:食物生产、原材料、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废物处理、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景观美学[4]。

二、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一)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尺度农田景观有大小两种尺度。

付梅臣把农田景观规划设计分为农田景观区域总体规划,片区规划,细部规划设计三个层次[5](1)大尺度指流域,区域,片区尺度下的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2)小尺度指具体农田的元素设计,如田块间、林网草灌,即细部规划设计。

(二)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三大前人开辟出的常规方法:(1)McHarg I.L.提出的“千层饼”模式。

(2)Odum E.P.提出的区域生态系统发展战略。

(3)Forman提出的景观格局规划模式。

[6]区域生态系统发展战略是大尺度下的规划方式,千层饼和景观格局规划在大小尺度都适用。

1.大尺度下的方法在大尺度下,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的三个方式通常被结合在一起使用。

规划设计步骤为:a农田景观红线的确定b收集场地资料c分析景观资源d 农田景观规划设计e方案实施和调整。

景观分区解读方案

景观分区解读方案

景观分区解读方案摘要本文旨在介绍景观分区解读方案,介绍景观分区的定义、分类及解析方法,提供解读景观分区的指导方案。

内容1. 景观分区的定义景观分区指将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按照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等要素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并对每个区域的特点和规划要求进行分类和描述。

景观分区是进行景观规划的基础,也是进行景观评价和管理的依据。

2. 景观分区的分类景观分区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是常见的五种分类方法。

2.1. 生态分区生态分区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根据生物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按照空间上的差异分为若干分区,以便对其进行管理和保护。

生态分区的划分基于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理解和认识,以获得最优的生态保护和利用方案。

2.2. 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指根据区域内不同的功能需求,将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域,以便满足各种功能要求。

例如,城市拟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时,可以根据旅游资源、娱乐设施、餐饮住宿等功能要素将区域划分为观光区、休闲区、文化区、生态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以便针对不同的功能需求给予对应的改善和发展。

2.3. 美学分区美学分区是指根据不同的美学角度,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域,以便对地域的美学要素加以识别、提取和监测,以有针对性地加强、改进和保护区域美学资源。

典型的美学分区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风景区、文物古迹区、自然保护区、历史纪念区等。

2.4. 社会经济分区社会经济分区是指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因素,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域,以便研究区域发展的趋势和规模,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合理化布局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5. 多层次综合分区多层次综合分区是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多维度的区域分析方法,可以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层次,使各种要素协调并进,不同层次之间互为补充,最终达到科学、合理地对区域进行分析、评估和规划。

3. 景观分区解析方法景观分区解析方法是指通过对区块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识别该区块的功能、特点、优势和不足,为该区块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

第六章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改ppt课件

第六章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改ppt课件

选择价值:就是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与间
接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 又可分为自己将来利用、子孙后代将来利 用(遗产价值)和别人将来利用(替代消 费价值);
存在价值:又称内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 和人类利用无关。
四、 景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 景观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城郊景观:
指城镇和乡村地区景观,交错分布有住宅区、商业 中心、农田人工植被和自然地段等。
特点:景观颗粒小;景观要素类型多样,并多为引进斑 块或残存斑块;景观要素的边缘往往是规则的几何形;线 状廊道和网络不断增加,而河流廊道渐少,基质连接度降 低,景观镶嵌度高;生物量小,平均生产力往往降低;物 种多样性较高,引进种特别多,尤其是引进了一些有害物 种;
指标选取
初始分类的主要指标,一是地貌形态及其界线; 二是地表覆盖状况,包括植被和土地利用等。
常用的类型特征指标:地形、海拔、坡向、坡度、 坡形、调查表物质、构造基础、PH值、土层厚度、 有机质含量、剥蚀侵蚀强度、植被类型及其覆盖 率、土地利用、区位指数、气温、降水量、径流 指数、干燥度、土壤主要营养成份含量以及管理 集约程度等。
(2)评估方法:直接市场价格法、替代市场价 格法、权变估值法、生产成本法、实际影响的市 场估值法
直接利用价值: 主要指生态系统产品(食品、
医药和其它工农业生产原料等)所产生的价值, 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评估;
间接利用价值: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如维系大气平衡、生物多样性等这些支撑 和维系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通常根据生态 系统功能类型来确定评估的具体方法;
1 国际景观遗产评价有吸引力的景观性质
自然性和稀有性;同一性(完美和谐)与 多色彩;开放与闭合结构的联合;景观的 季相和年度变化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 其他农用地: (151) 畜禽饲养地,(152) 设 施农业用地,(153 )农村道路,(154 )坑塘水 面,(155) 养殖水面,(156) 农田水利用地, (157) 田坎,(158 )晒谷场。
5
• 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201城市, 202建制 镇, 203农村居民点, 204独立工矿用地, 205盐田, 206特殊用地。
16
6.2.2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 自然优先原则
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 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的前提,是景观持续性的基础。 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原始自然保留地、历史文化 遗迹、森林、湖泊以及大的植被斑块等。
17
☼持续性原则
•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立足于景 观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保证社会 经济的持续发展。
➢26交通运输用地: 261铁路用地, 262公路用地, 263民用机场, 264港口码头用地, 265管道 运输用地。
➢27水利设施用地: 271水库水面, 272水工建筑 用地。
6
• 未利用地
➢31未利用土地: 311荒草地, 312盐碱地, 313沼泽地, 314沙地, 315裸土地, 316裸 岩石砾地, 317其他未利用土地。
15
➢20世纪中期以后
✓环境运动——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提供了一次 机遇。
✓遥感和计算机在景观研究和规划中的初步应 用——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创 造了条件。
➢进入80年代
✓ 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景观生态 规划与设计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RS、GIS和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景观规划与设计走向系统化。
– 12 园地:(121) 果园,(122)桑园,(123)茶园, (124) 橡胶园,(125) 其他园地。
4
– 13 林地: (131) 有林地,(132 )灌木林地,(133) 疏林地,(134 )未成林造林地,(135) 迹地, (136) 苗圃。
– 14 牧草地: (141)天然草地,(142) 改良草地, (143) 人工草地
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如赤道地区的 原始热带雨林景观。 这种自然景观只有相对的意义,因为完全不 受人类影响的景观寥寥无几。
9
经营景观:人类可以收获的林地和草地。 耕作景观:种植的农田及与之相伴的村庄、
树篱、道路、水塘等形成的景观。
10
城郊景观:城镇和乡村地区,并交错分布有 住宅区、商业中心、农田、人工植被和自然 地段。
城市景观:密集的建筑群,零星分布有人工 管理的公园。
11
目前,按照人类影响强度划分景观渐成主流。
12
景观生态类型的案例研究
• 根据地貌、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对黄河三角洲 湿地景观进行了分类。
• 地貌名称采用自然地貌与农业地貌相结合,如平 洼地、低平地和低湿地及农业地貌用语。滩涂进 一步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土壤分到亚 类,植被类型则分到群落或群丛。
24
•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选择有代表性的 生态特性,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 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 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 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 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观类型的适 宜性等级。
22
•景观生态调查
❖资料获得的手段:历史资料、实地调查、社 会调查和遥感及计算机数据库。 ❖主要的资料包括:
➢自然地理因素 ➢地形地貌因素 ➢文化因素
23
•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
功能性分类
•景观生态分类
结构性分类
•根据景观生态分类的结果,客观而概括地 反映规划区景观生态类型的空间分布模式 和面积比例关系,就是景观生态图。
6.1 主要景观生态分类介绍
生态-土地分类 按照生态流的景观分类 根据人类影响强度的分类
1
(1)土地分类
土地纲:以水热条件、生物气候带为主要依 据。
–A.湿润赤道带; B.湿润热带; C.湿润南亚热带; –D.湿润中亚热带; E.湿润北亚热带; F.湿润半湿润
暖温带; –G.湿润半湿润温带; H.湿润寒温带; I.黄土高原; –J.半干旱温带草原; K.干旱温带荒;
13
6.2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 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 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 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 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 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
14
景观 在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中 是最适宜的尺度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是实现景观持续发展 的有效工具
➢32其他土地: 321河流水面, 322湖泊水面, 323苇地, 324滩涂, 325冰川及永久积雪。
7
(2)按照生态流的景观分类
Z.Naveh 根据能量、物质和信息,将景观系统分类为:
☼自然景观
☼半自然景观
☼半农业景观 ☼农业景观
开放景观
☼乡村景观 ☼郊区景观
建筑景观
☼城市工业景观
8
(3)根据人类影响强度的景观分类
2
பைடு நூலகம்
土地类:主要依据地貌类型划分,大 多数土地纲有10个左右的土地类,共 计125个;
土地型:以植被和土壤指标进行划分, 每一土地类有3-21个土地型不等。
3
中国新的土地分类体系
全国土地共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 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 农用地:
– 11 耕地 :(111)灌溉水田,(112) 望天田, (113) 水浇地,(114)旱地 ,(115)菜地。
☼针对性原则(地区性原则)
• 景观生态规划是针对某一地区特定的农业、城市 或自然景观,不同地区的景观有不同的结构、格 局和生态过程,规划的目的也不尽相同。
18
☼多样性原则
• 多样性既是景观生态规划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 结果。
☼ 综合性原则
• 景观生态规划决策的作出需要多学科专家协同合 作;景观生态规划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景观规 划者、土地和水资源规划者、景观建筑师、生态 学家、土壤学家、森林学家、地理学家等。
19
• 社会广泛参与原则 • 景观改造谨慎性原则
20
6.2.3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
✓景观生态规划的一般工作步骤 ✓景观生态规划要点
21
•规划目标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保护区规 划与设计。
为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行的 规划。
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而 进行的景观结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