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阻率法野外工作技术43页PPT
合集下载
《电阻率法》PPT课件

22
电阻率法具体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如下:测点平 面位置在图上最大误差为2mm。当点距小于或等 于10m时,相邻点的测定极限误差不超过6%;当 点距大于10m时,相邻点距的测定极限误差不超 过4%,A、B、M、N应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方向 不超过±5°。 3.电极距的选择:合理选择电极距是电剖面法野外 工作的重要问题。
29
(1)重复观测 不改变操作者和观测条件而对该测点进行再次
测量的观测叫重复观测,即在读数条件比较困难、 单次观测难以保证精度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观测 次数,使最终结果符合精度指标。
(2)系统检查观测 系统检查观测是指对于基本观测所进行的全区
(或分区)性同精度系统性检验,是改变操作者 和观测条件的独立的检查观测。系统检查观测与 基本观测结果的统计计算误差,作为评价野外工 作质量的主要依据。
14
15
二、电阻率剖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1.确定任务
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和取得显著效果,必须具 备以下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前提: (1)被探测的地质体与围岩的电阻率有较大的差异; (2)被探测的地质体相对于埋藏深度具有一定的规 模; (3)被探测的地质体的异常应能从各种干扰体的异 常背景中区分显示出来;
当须移动装置来完成整条测线的观测时,在相 邻装置的接合部位应有2~3个重复观测点。
中间梯度法由于AB电极中间部位电场较均匀, 对于直立高阻岩脉,产状平缓的低阻矿体的视电 阻率异常较为明显。鉴于该方法每敷设一次供电 电极,可以同时沿几条相邻剖面进行测量,工作 效率高,常用于面积性普查。由于供电电极距大, 要求供电电源功率较大,供电装置较笨重。
③对于单个测回(指对测点完成一次 U和I的连续测 定过程),应采用短暂而相同的观测时间,以避 免观测过程中电极极化引起电流变化以及某些地 质体的激电效应给观测结果带来影响。
电阻率法具体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如下:测点平 面位置在图上最大误差为2mm。当点距小于或等 于10m时,相邻点的测定极限误差不超过6%;当 点距大于10m时,相邻点距的测定极限误差不超 过4%,A、B、M、N应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方向 不超过±5°。 3.电极距的选择:合理选择电极距是电剖面法野外 工作的重要问题。
29
(1)重复观测 不改变操作者和观测条件而对该测点进行再次
测量的观测叫重复观测,即在读数条件比较困难、 单次观测难以保证精度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观测 次数,使最终结果符合精度指标。
(2)系统检查观测 系统检查观测是指对于基本观测所进行的全区
(或分区)性同精度系统性检验,是改变操作者 和观测条件的独立的检查观测。系统检查观测与 基本观测结果的统计计算误差,作为评价野外工 作质量的主要依据。
14
15
二、电阻率剖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1.确定任务
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和取得显著效果,必须具 备以下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前提: (1)被探测的地质体与围岩的电阻率有较大的差异; (2)被探测的地质体相对于埋藏深度具有一定的规 模; (3)被探测的地质体的异常应能从各种干扰体的异 常背景中区分显示出来;
当须移动装置来完成整条测线的观测时,在相 邻装置的接合部位应有2~3个重复观测点。
中间梯度法由于AB电极中间部位电场较均匀, 对于直立高阻岩脉,产状平缓的低阻矿体的视电 阻率异常较为明显。鉴于该方法每敷设一次供电 电极,可以同时沿几条相邻剖面进行测量,工作 效率高,常用于面积性普查。由于供电电极距大, 要求供电电源功率较大,供电装置较笨重。
③对于单个测回(指对测点完成一次 U和I的连续测 定过程),应采用短暂而相同的观测时间,以避 免观测过程中电极极化引起电流变化以及某些地 质体的激电效应给观测结果带来影响。
高密度电阻率法共28页文档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密度电阻率法 4、守业的最好办法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密度电阻率法 4、守业的最好办法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第五章高密度电阻率法

r
A s
及
r
B s
)设计
了下述比值参数
l(i, i
+ 1)
=
r
A s
(i
)
r
A s
(i
+
1)
r
B s
(i
)
r
B s
(i
+
1)
(1.5.12)
式中 r s (i) 与 r s (i + 1) 分别表示相邻两点同一极距的视电阻率值,通常将计算结果示于第 i 点与 第 i + 1 点之间。
1.5.2 资料处理及模型实验
理消除坏点,保留数据较一致的数据点。并采用最佳拟合法,给定一个初始地电断面,在初始断
面上计算视电阻率的理论曲线,将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作对比(拟合),通过修改参数获得最佳
拟合效果,即高密度电法反演成像
色谱图。根据现场实验和与其它资
料对比分析,选择正演、反演计算
参数。
把经预处理后的数据经地形
校正,绘成测试原始数据视电阻率
测量结果记录在观测电极的中点、深
度为 na 的点位上,整条剖面的测量结
果就表示成为一种倒三角梯形的电性
分布及工作剖面(见图 1.5.2)。
二、高密度电阻率法常用装置
图 1.5.2 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系统示意图
⒈α排列(温纳装置 AMNB) 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
采用对称四极装置方式时,当 AM=MN=NB=α时,这种对称等距排列称为温纳(Wenner)
据。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一次布极可以完成
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映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
高密度电阻率法

图1.8
2020/5/24
16
• ⒋δA排列(联剖正装置AMN∞) • 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图1.9: • 图1.9 联剖正装置排列示意图
• 【特点】测量断面为倒梯形。
• 【描述】测量时,AM=MN为一个电极间距,A、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 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AM、MN增大一个电极间距, A、M、N 逐点同时 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
2020/5/24
18
• ⒍A-M
二极排列
• 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图1.11:
• 【特点】测量断面为平行四边形。
• 【描述】测量时,A不动,M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A、 M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不动,M逐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 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
2020/5/24
14
• ⒉β排列(偶极装置ABMN) • 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图1.7:
偶极装置排列示意图
• 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均采用偶极,并按一定的距
离分开。由于四个电极都在同一测线上,故又称偶向偶极。其s表达式为
•
s
K
U I
M(N 1.5)
• 其中 Kβ=6 a
该断面总测点数=Rsum×N=200×16=3200。
2020/5/24
13
(三)、电极排列
• ⒈α排列(温纳装置AMNB)
• 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
•
K 2
• 图1.6 温纳装置排列示意图
• 采用对称四极装置方式时,当AM=MN=NB=α时,这种对称等距排列称为温纳
垂向电测深(野外工作方法)ppt课件

电 测 深 野 外 工 作方 法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
主要内容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
2006.5
.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1、仪器要求
在电阻率法的野外工作中,实际上是通过测量MN电极间
的电位差 及U供MN电回路的电流I,然后利用视电阻率公式
来计算各s 点K的 视UIM电N阻率。
⑥ 法国B.R.G.M公司制造的SYSCAL R2
2006.5
.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2、仪器设备
2006.5
日本OYO. 公司的MODEL-2116型电法仪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2、仪器设备
2006.5
德国D.MT公司的RESECS/RESITOMO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2、仪器设备
2006.5
.
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
一、测区和测网的密度
测区→→测线→→测点
为完整反映出所研究的地质对象,应使测区范围大于勘探对象 的分布范围,特别是应当尽量将与勘探对象有直接关系的区域 性构造包括到测区的范围以内,以便有利于为地质解释提供已 知的地质信息。
对于某些地质情况比较清楚的地段,特别是有钻孔和露头分布 的区段,应尽量包括到测区范围内,或使测线延长至露头区, 以20便06.5为地质解释提供必要的电性. 参数和已知资料。
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物探系的GMD-2型分布式高密度电法仪;
③ 重庆地质仪器厂的DUK-3智能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
④ 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的WGMD-1型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
⑤ 北京地质仪器厂的DUM-2高密度电阻率仪;
中国矿业大学
主要内容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
2006.5
.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1、仪器要求
在电阻率法的野外工作中,实际上是通过测量MN电极间
的电位差 及U供MN电回路的电流I,然后利用视电阻率公式
来计算各s 点K的 视UIM电N阻率。
⑥ 法国B.R.G.M公司制造的SYSCAL R2
2006.5
.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2、仪器设备
2006.5
日本OYO. 公司的MODEL-2116型电法仪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2、仪器设备
2006.5
德国D.MT公司的RESECS/RESITOMO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2、仪器设备
2006.5
.
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
一、测区和测网的密度
测区→→测线→→测点
为完整反映出所研究的地质对象,应使测区范围大于勘探对象 的分布范围,特别是应当尽量将与勘探对象有直接关系的区域 性构造包括到测区的范围以内,以便有利于为地质解释提供已 知的地质信息。
对于某些地质情况比较清楚的地段,特别是有钻孔和露头分布 的区段,应尽量包括到测区范围内,或使测线延长至露头区, 以20便06.5为地质解释提供必要的电性. 参数和已知资料。
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物探系的GMD-2型分布式高密度电法仪;
③ 重庆地质仪器厂的DUK-3智能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
④ 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的WGMD-1型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
⑤ 北京地质仪器厂的DUM-2高密度电阻率仪;
高密度电法演示幻灯片

工程与新
liuzhx@ 2009-9
中国矿业大学
1
§2 高密度电法及其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
2
中
§2 高密度电法及其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
2
中
§2 高密度电法及其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
2. 1 高密度电阻率法概述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野外测
2
中
2. 1 高密度电阻率法概述
关于阵列电探的思想早在70年代末期就有人开始考虑实施。英国学 者所设计的电测深偏置系统实际上就是高密度电法的最初模式,80年代 中期,日本地质计测株式会社曾借助电极转换板实现了野外高密度电阻 率法的数据采集。只是由于整体设计的不完善性,这种设备没有充分发 挥高密度电阻宰法的优越性。
r1 r2 r3r4
r5r6r7r8
拟断面图
每一次供电,AGI SuperSting R8 可以同时在八道上测量电位差。
35
双模式分布式电极
不锈钢电极用于供电
可同时进行高精度电阻率和 激发极化测量
不极化电极用于测量电位差
单模式分布式电极
36
3)、电阻率法的主要装备
除了测量仪器外,电阻率法的野外工作尚须如下设 备:供电电源、供电电极、测量电极导线及线架等。
① λ参数
(i, i
1)
r
A s
(i)
r
B s
(i)
/
r
A s
(i
r
B s
(i
1) 1)
反映了沿剖面水平方向的变化率。下图为表征比值 参数λ在反映地电结构能力方面所作的模拟实验,视电 阻率断面团只反映了基底的起伏变化,而λ比值值断面 团却同时反映了起伏基岩中的低阻构造。
liuzhx@ 2009-9
中国矿业大学
1
§2 高密度电法及其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
2
中
§2 高密度电法及其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
2
中
§2 高密度电法及其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
2. 1 高密度电阻率法概述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野外测
2
中
2. 1 高密度电阻率法概述
关于阵列电探的思想早在70年代末期就有人开始考虑实施。英国学 者所设计的电测深偏置系统实际上就是高密度电法的最初模式,80年代 中期,日本地质计测株式会社曾借助电极转换板实现了野外高密度电阻 率法的数据采集。只是由于整体设计的不完善性,这种设备没有充分发 挥高密度电阻宰法的优越性。
r1 r2 r3r4
r5r6r7r8
拟断面图
每一次供电,AGI SuperSting R8 可以同时在八道上测量电位差。
35
双模式分布式电极
不锈钢电极用于供电
可同时进行高精度电阻率和 激发极化测量
不极化电极用于测量电位差
单模式分布式电极
36
3)、电阻率法的主要装备
除了测量仪器外,电阻率法的野外工作尚须如下设 备:供电电源、供电电极、测量电极导线及线架等。
① λ参数
(i, i
1)
r
A s
(i)
r
B s
(i)
/
r
A s
(i
r
B s
(i
1) 1)
反映了沿剖面水平方向的变化率。下图为表征比值 参数λ在反映地电结构能力方面所作的模拟实验,视电 阻率断面团只反映了基底的起伏变化,而λ比值值断面 团却同时反映了起伏基岩中的低阻构造。
第五章 高密度电阻率法1

⒎A-MN三极排列 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图 1.5.9: 测量时,A不动,M、N 逐点向右同时移动,得到一条滚 动线;接着A、M、N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不动,M、 N 逐点向右同时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 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
图1.5.9 A-MN三极排列示意图
由上式得到
s
K K
s
K K
s
(1-5-9)
当三电位电极系的极距为 a 时,上述三种电极装置 系
6 a , K
数
依
次
为
:
K
2 a , K
3 a
,于是(4.7-4)式写成
s
1 3
s
2 3
s
(1-5-10)
可见,当已知其中任意两种电极排列的视电阻率 时,通过(1-5-10)式便可计算第三种电极排列的电 阻率。
其装置系数 K 2 (11-2) 【特点】测量断面为倒梯形。 描述】测量时,AM=MN=NB=α 为一个电极间距,A、 M、N、B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 着 AM、MN、NB 增大一个电极间距, A、M、N 、 B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 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
A s B s
T s (i )
s (i ) s (i )
(4.7-6)
Ts
比值参数综合了同一地电断面 和 两种视参数所
反映异常分布的相对关系, 因而用该参数所绘制的比值 断面图在反映地电结构的分布形态方面, 远较相应排列 的视电阻率断面图要清晰得多。 另一类比值参数是以联合三极测深的测量结果为基 础,其表达式为
环境与工程物探:高密度电阻率法

• 传统电法 • 高密度电法 • 高密度电法的仪器 • 高密度电法的野外工作方式 • 高密度电法的应用实例讨论
基本工作方法:
在预先选定的测线和测点上,同时布置几 十乃至上百个电极;然后用多芯电缆将它们连接 到特制的电极转换装置;后者可根据操作员的指 令,将这些电极组合成指定的电极装置和电极距; 或由仪器的测量程序控制,快速完成多种电极装 置和多电极距在观测剖面的多个测点上的电阻率 法观测。再配上相应的数据处理、成图和解释软 件,便可及时完成给定的地质勘查任务。
高密度电阻率法
• 传统电法 • 高密度电法 • 高密度电法的仪器 • 高密度电法的野外工作方式 • 高密度电法的应用实例讨论
高密度电阻率法
• 高密度电阻率法本质上是电阻率法的一种 特殊形式
•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针对电阻率法的特点和 难点而提出的一种工作方法
• 为掌握高密度电阻率法,首先首先要认识 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仪器设备
骄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E60BN型高密度电法仪电阻率法Leabharlann 仪器装备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2、仪器设备
重庆地质仪器厂的DUK-3智能高密度电法仪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2、仪器设备
奔腾公司的WGMD-1型高密度电法仪
高密度电阻率法
主要优点:
• 高密度(采用较密的点距和极距变化); • 具有剖面法和测深法双重性质; • 易于对多种电极装置作观测,效率高;
因而能适应各种地质勘查任务的要求。
主要不足: 勘察深度有/受限。 特别是两侧深度不够。
跑极方式
跑极方式
• 第一步: A=1#,M=17#,N=33#,B=49#; • 第二步: A=1#,M=16#,N=32#,B=48#; •… • 第十六步: A=1#,M=2#,N=3#,B=4#;
基本工作方法:
在预先选定的测线和测点上,同时布置几 十乃至上百个电极;然后用多芯电缆将它们连接 到特制的电极转换装置;后者可根据操作员的指 令,将这些电极组合成指定的电极装置和电极距; 或由仪器的测量程序控制,快速完成多种电极装 置和多电极距在观测剖面的多个测点上的电阻率 法观测。再配上相应的数据处理、成图和解释软 件,便可及时完成给定的地质勘查任务。
高密度电阻率法
• 传统电法 • 高密度电法 • 高密度电法的仪器 • 高密度电法的野外工作方式 • 高密度电法的应用实例讨论
高密度电阻率法
• 高密度电阻率法本质上是电阻率法的一种 特殊形式
•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针对电阻率法的特点和 难点而提出的一种工作方法
• 为掌握高密度电阻率法,首先首先要认识 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仪器设备
骄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E60BN型高密度电法仪电阻率法Leabharlann 仪器装备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2、仪器设备
重庆地质仪器厂的DUK-3智能高密度电法仪
电阻率法的仪器装备
一、电阻率法的仪器原理
2、仪器设备
奔腾公司的WGMD-1型高密度电法仪
高密度电阻率法
主要优点:
• 高密度(采用较密的点距和极距变化); • 具有剖面法和测深法双重性质; • 易于对多种电极装置作观测,效率高;
因而能适应各种地质勘查任务的要求。
主要不足: 勘察深度有/受限。 特别是两侧深度不够。
跑极方式
跑极方式
• 第一步: A=1#,M=17#,N=33#,B=49#; • 第二步: A=1#,M=16#,N=32#,B=48#; •… • 第十六步: A=1#,M=2#,N=3#,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