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最全答题模板,高考期末必备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最全答题模板,高考期末必备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最全答题模板,高考期末必备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常见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高考中的语文阅读素材中,小说的题材所占比例较大,著名的名家名篇,古代的经典名作或者是新时代的作家作品都有可能涉及到。

因此,高考中语文小说的阅读答题技巧对于我们的语文成绩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的进行小说阅读,给大家分享一些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了解题型,明确考点在进行小说阅读的时候,首先要了解题型和考点。

高考中比较常见的题型有理解判断、词语理解、文化内涵和阅读表达等,这些题型都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要求有所准备和判断。

因此,我们需要先理解其中的考点,分析出作者用何种手法表达情感,阅读注意事项、文中的明暗喻和比喻等等。

二、注重细节,深挖内涵进行小说阅读时,要注重细节,挖掘其中的内涵。

说白了,就是要学会看大局,不要漏掉每个细节。

例如,作家常常用比喻、象征、描写等手法来展现故事的深入,我们要根据文中的细节加以分析,领会文字和情感之间的深厚关系。

只有细读细品,充分理解小说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回答阅读问题。

三、注意人物形象,分析情感小说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是我们进行阅读中的核心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人物形象,并深入研究其情感表达。

在阅读时,要注意对人物的性格、话语、动作、行为和心理状态等进行把握,进一步推想作者的情感和寓意,更好的帮助我们回答阅读题目。

四、练习判断,锻炼推理小说阅读要学会客观判断,锻炼自己的推理能力。

在读完一篇小说之后,我们要对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于字里行间的表述,要注意合理解读,理解作者真实的想法和意图。

五、多练习,熟悉题型许多同学在阅读小说题型时,对于应对的题目都感到比较困难。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多练习题,不断加强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

在练习阅读题时,要注意总结题目的知识点和规律,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六、把握重点,强调技巧在进行小说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化繁为简、把握重点,利用一些技巧。

例如,一篇小说往往有着某些特征不同寻常的词语或者句子,这些内容往往就是答题重点,可以多加注意答案的选手。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超实用答题模板一、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a.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乌米》中的我等。

b.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解题技巧小说是文学样式中的一种重要体式,它包含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等。

小说鉴赏考查的选材是宽泛的,长篇小说的节选.短篇小说的节选或者整篇小小说都可被选用作阅读材料,其考查能力要求.考查特点与散文阅读的考查大致相同,但也有其考查重点。

下面是网为大家的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解题技巧,欢送参考~1.分析作品构造,把握情节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

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构造精巧。

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

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

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开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总体性显示。

可见,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高考中涉及的小说或片断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

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部分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

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只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中的一次小小撞击。

当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境与情节就成为赏析人物形象的依据。

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大全一情节类(一)一般情节的作用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4)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小说考试的命题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1.“理情节”题型:简明概括故事情节,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析人物”题型: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客观公平地评价人物。

3.“看环境”题型: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分析作品在材料安排上的特点及其好处,分析某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并指出某个物品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5.“讲方法”题型:分析文中运用的表现方法及其塑造形象的作用,分析特有的表达方式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分析语言运用的特点,鉴赏画线句子,以及分析人物语言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分析文章的主旨及其社会意义,检查文章前后是否有矛盾。

考点一:小说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可以从修辞角度、写景角度、多种感官描绘、表现手法、选取代表性事物等方面进行。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关于环境的题目,例如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的手法及作用,或者分析一些特殊环境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例子1:对于小说《乌米》中第5自然段的景物描写,采用了衬托和分层写景的手法,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了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同时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例子2:在小说《二十年以后》中,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则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例子3:在小说《墙》中,墙被拆后,两家合为一院,春意融融,会餐洽洽,这个场面描写的作用是表达和谐、团结的主题。

②注意情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折,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情节的发展过程;③在概括情节的同时,要注意情节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影响,尽可能多地揭示这些方面的内容。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分析情节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产生波澜;2)折射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3)深化主题,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一.考纲解读(一)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二)小说的考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解读(一)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二)小说的考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 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 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 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1.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⑴ 社会环境一一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2•命题指向⑴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与环境的句子;⑵ 就指定的环境描与说出其作用;⑶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⑷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4•答题指要⑴ 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⑦象征暗示,对比烘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⑵ 答题规范环境+人物+情节+主题⑶ 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青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二)故事情节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情节的作用⑴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⑵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 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 刻画人物性格。

⑺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⑴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答题指要⑴命题指向: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⑵解题技巧①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⑶答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弓I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T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T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

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三)揣摩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1.表现人物的手法:⑴ 正面描写一一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一一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2.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水浒传》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下去”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

④典型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⑤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毛主席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

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

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一一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影射了秋瑾。

⑵常见题型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