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秋分节气手抄报图片
2024立秋手抄报内容

2024立秋手抄报内容立秋节气的含义立秋释义: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
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2.交立秋节气;秋季开始: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而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为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渐渐变得凉爽起来。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全都。
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紧要生长发育时期。
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
古人把立秋认作夏秋之交的紧要时刻,始终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的物候特征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诗《立秋》:“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左河水)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初候,凉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
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后,凉爽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立秋有什么讲究在饮食方面,立秋这天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饮,或是饮烧酒,都广泛流传由来已久的食俗。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很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本身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
“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紧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
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
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
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
和“咬春”一样,人们信任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WORD小报:秋分习俗小报手抄报电子小报word小报

智汇 专业文档
智汇 专业文档
特殊现象
在北纬45度线上,用不着爬高,便可丈量出建筑物的高度,因为他们好像早就和自己的影子商量好了似的:因为这一天高度和影子一样长,所以知道了影子的长度,也就知道了建筑物的高度了。
习俗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
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
送图
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
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
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
南方的气
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太阳在这一天
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
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
无极昼极夜现象。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
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月
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
分。
”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
点。
二十四节气---立秋(黑板报、手抄报素材)

二十四节气---立秋,立秋知识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9日之间。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立秋时节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二候白露降,立秋后,早晨大地上会有雾气产生。
三候寒蝉鸣,这个时候,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习俗立秋节在周代,立秋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礼祀·月令》)。
到了汉代,迎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仪式上人们要杀牲畜来做祭品,天子要射猎,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临安岁时记》)。
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
秋社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宋代诗人陆游的《社肉》:“社日取社猪,燔炙香满村。
饥鸦集街树,老巫立庙门虽无牲牢盛,古礼亦略存。
醉归怀余肉,沾遗遍诸孙”,就生动描述了秋社的热闹场景。
唐代韩偓《不见》诗云:“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
”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摸秋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盒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日摸秋。
”立秋之夜,未生育的已婚妇女在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里摘瓜摸豆,叫“摸秋”。
民间相传,若摘到南瓜,就容易生儿子;若摘到扁豆就容易生女儿。
晒秋立秋,果蔬日渐成熟。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晒秋”。
秋分手抄报简简单内容

秋分手抄报简简单内容
秋分手抄报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秋分的简介: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
秋分的含义是昼夜平分,标志着秋季的一半已经过去。
2. 秋分的历史渊源: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后来逐渐演变为中秋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3. 秋分的习俗:在秋分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些特殊的习俗活动,如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等。
4. 秋分的养生知识:秋分时节,气温下降,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同时也要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预防呼吸道疾病。
此外,秋季是进补的好时机,人们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滋补食品,如燕窝、阿胶等。
5. 秋分的文化知识:秋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气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文学、诗歌、音乐等领域,都有许多以秋分为题材的作品。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在手抄报的设计上,可以结合秋分的主题进行排版和美化,使其更具视觉效果。
秋分手抄报简单内容

秋分手抄报一、秋分的含义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
秋分一词由“秋”和“分”组成,意指秋天的分界点。
在每年的9月22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80°时,就是秋分。
二、秋分的起源秋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秋分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有着丰收和感恩的含义。
在古代,人们庆祝秋分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祭祀祖先、举行农事仪式等。
三、秋分的天文现象1.黄道偏移秋分是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也是黄道与赤道夹角最大的时候。
由于地球的黄道轨迹具有略微的倾斜,所以秋分时太阳的直射点会偏离赤道。
2.日照时间变短随着秋分的临近,北半球的日照时间逐渐变短。
从秋分开始,白天逐渐减少,夜晚逐渐增加,标志着秋季的到来。
3.温度逐渐下降秋分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增大。
人们可以感受到凉爽的秋风,气候逐渐转凉。
四、秋分的节日习俗1.祭祀祖先秋分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之一。
人们会整理祖坟,烧纸祭奠祖先,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2.吃秋分粥在一些地区,人们有吃秋分粥的习俗。
秋分粥一般由糯米、红枣、栗子、核桃等食材熬制而成,寓意丰收和团圆。
3.秋分登高秋分时节,气候宜人,是登高游览的好时机。
许多人会携家人或朋友前往山区或风景名胜区,欣赏秋天的美景。
4.捉秋蛇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有捉秋蛇的习俗。
秋蛇是指一种秋天出没的蛇类,人们将捉到的秋蛇放生,寓意祈福和保佑。
五、秋分的文学意义秋分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钟爱的题材之一,他们用诗词和绘画来表达对秋天的热爱和感受。
秋分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包含对自然、人生和哲理的思考,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1. 诗词赏析•《登鹳雀楼》•《秋天的思念》•《秋风词》2. 绘画欣赏•梁楷《秋分图》•林徽因《秋分》六、秋分养生之道在秋分这个节气里,人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养生保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1.合理膳食秋分时节,人们可以多吃一些梨、柿子、苹果等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纤维,保持肠道健康。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模板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模板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气,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套关于气候、农事、节令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包含六个节气,共计二十四个节气。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特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季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的节气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节气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的节气有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手抄报是学生常见的一种作业形式,通过手抄报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播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下面是一个二十四节气手抄报的模板,供大家参考:一、封面。
在手抄报的封面上,可以用美丽的插图或图片展示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同时在上方用大字体写上“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主题。
二、目录。
在手抄报的目录部分,列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标明对应的页码,方便读者查阅。
三、立春。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立春节气的特点、意义、习俗和民间故事,可以配上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四、雨水。
同样地,介绍雨水节气的特点、意义、习俗和民间故事,配上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五、惊蛰。
继续介绍惊蛰节气的特点、意义、习俗和民间故事,配上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六、春分。
继续介绍春分节气的特点、意义、习俗和民间故事,配上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七、清明。
继续介绍清明节气的特点、意义、习俗和民间故事,配上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八、谷雨。
继续介绍谷雨节气的特点、意义、习俗和民间故事,配上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九、立夏。
在这一部分,介绍立夏节气的特点、意义、习俗和民间故事,配上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十、小满。
继续介绍小满节气的特点、意义、习俗和民间故事,配上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十一、芒种。
继续介绍芒种节气的特点、意义、习俗和民间故事,配上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十二、夏至。
继续介绍夏至节气的特点、意义、习俗和民间故事,配上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24节气手抄报简单内容

24节气手抄报简单内容24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历法中划分时间的一种方式,它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分为24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气候特征、自然现象和人类的生活习惯。
下面是24节气手抄报的简单内容:1.立春:表示冬季结束,春季开始。
天气开始逐渐变暖,人们开始准备春耕。
2.雨水:表示降雨量开始逐渐增多,气温开始回升。
3.惊蛰:表示蛰伏的春雷开始惊醒万物,天气开始变暖,春色渐渐浓郁。
4.春分:表示昼夜平分,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象征着春天进入到中期。
5.清明:表示清明节,万物开始复苏,人们纪念祖先,扫墓祭祖。
6.谷雨:表示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降雨量将逐渐减少,农民开始播种。
7.立夏:表示夏季开始,天气逐渐变热,人们开始采摘蔬菜和水果。
8.小满:表示谷类开始成熟,气温逐渐升高,农民开始收割春季的庄稼。
9.芒种:表示麦类开始成熟,人们开始吃新麦,也是南方民间婚嫁的旺季。
10.夏至:表示夏天最长的一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11.小暑:表示天气开始炎热,气温高达30℃以上。
12.大暑:表示天气最热的时候,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13.立秋:表示秋季开始,气温开始逐渐降低,农民开始收割秋季的庄稼。
14.处暑:表示天气开始凉爽,暑气逐渐散去。
15.白露:表示天气开始转凉,露水开始出现在地面上。
16.秋分:表示昼夜平分,象征着秋季进入中期。
17.寒露:表示露水开始变成霜,气温开始下降。
18.霜降:表示气温继续下降,降雪量也开始逐渐增多。
19.立冬:表示冬季开始,气温开始降低。
20.小雪:表示降雪量开始逐渐增多,气温继续下降。
21.大雪:表示降雪量最多的时候,天气非常寒冷。
22.冬至:表示冬季最短的一天,黑夜最长,白昼最短。
23.小寒:表示天气开始变冷,气温低于0℃。
24.大寒:表示天气最冷的时候,人们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以上是24节气的简单内容,手抄报可以根据不同节气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图案和文字,展现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魅力。
关于秋分的手抄报四年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