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船舶的蒸汽热力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
船舶动力系统仿真与优化分析

船舶动力系统仿真与优化分析近年来,随着船舶产业的发展和技术不断进步,船舶动力系统的仿真与优化分析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船舶动力系统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船舶的主机、传动系统、燃油系统等。
通过对船舶动力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可以有效提高船舶的性能与效率,降低船舶的排放和运营成本。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船舶动力系统的仿真与优化分析。
一、船舶动力系统的仿真分析船舶动力系统的仿真分析是基于计算机数学模型,通过特定的软件工具来模拟船舶动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从而预测船舶的性能指标,评估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研发和测试成本。
船舶动力系统的仿真分析可以分为总体性仿真和局部性仿真。
总体性仿真是指对整个船舶动力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将船舶动力系统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个整体进行测试,包括船舶的推进性能、燃油消耗、排放和噪声等指标的预测。
局部性仿真是指针对船舶动力系统中的特定部件进行测试,评估其性能和可行性。
目前,船舶动力系统的仿真分析主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和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其中CFD技术适用于流场、传热、传质等模拟,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可以同时模拟流场、结构和传热等多个物理现象。
通过采用这些先进的仿真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船舶动力系统的复杂运行过程和物理现象,为船舶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船舶动力系统的优化分析船舶动力系统的优化分析是指通过对船舶动力系统的不同设计方案进行仿真求解,选择最优设计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船舶性能和经济性。
船舶动力系统的优化分析可以分为单目标优化和多目标优化。
单目标优化是指通过优化单一指标(如速度、燃油消耗等),达到最优设计方案。
多目标优化是指同时考虑船舶多个性能指标和限制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船舶动力系统的优化分析可以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数学优化方法进行求解,以及借助于MATLAB、Ansys等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模拟求解。
三、船舶动力系统仿真与优化分析的应用船舶动力系统的仿真与优化分析在船舶产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1. 新船设计:通过仿真模拟和优化分析,确定最佳的船型、推进系统、能源利用等方案,提高船舶的性能和经济性。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电力电子• Power Electronics208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关键词】船舶电力推进系统 推进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最早的电力推进船舶是将直流电机作为推进电机,直流电机体积庞大,运行中难以管理,使得电力推进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上个世纪90年代,吊舱式推进方式的问世,极大的促进了电力推进的发展。
ABB 、Siemens 等公司研发出新的主推进系统和控制系统,在破冰船和豪华游轮上得到成功的运用,标志着电力推进又向前迈了重要的一步。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包括变频器、推进电机和螺旋桨等。
1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建模1.1 推进电机建模在建立PMSM 的数学模型时,为了更加清楚明了的分析PMSM ,根据PMSM 的特征,对PMSM 做一些合理假设是十分必要的。
在对PMSM 进行数学建模时,做出以下假设。
(1)忽略电机铁芯的饱和;(2)不考虑电机磁滞损耗和涡流;(3)PMSM 定子上产生的电流为对称的三相正弦波。
在分析PMSM 的数学模型时,定义ψs 为定子磁链矢量;ψf 为转子永磁体磁链矢量;δ为定转子磁链夹角;θr 为转子磁链与α轴的夹角;θs 为定子磁链与α轴之间的夹角;[x u x v x w ]为u-v-w 坐标系中相关的变量;[x α x β]为α-β坐标系中相关的变量。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文/胡俊 余峰 李加刚 郝少鹏 张斯其由此得到PMSM 在u-v-w 三相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式为:(1)式中,R s 为定子绕组每一相电阻;p 为微分算子。
PMSM的磁链方程为:(2)式中,L uu (θr )为定子绕组自感系数;M uv (θr )为定子绕组互感系数。
从PMSM 数学模型可以看出,在u-v-w 三相坐标系下为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求解非常困难。
PMSM 在u-v-w 三相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可以通过Clarke 变换,得到其在α-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其电压方程为:(3)PMSM 的电磁转矩方程式为:(4)式中,T e 为电机电磁转矩;p 为电机磁极对数。
仿真技术在船舶热力系统设计中的应用_NEW

博努力(北京)仿真技术有限公司
仿真技术在船舶热力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汇报人:王廷举
Bernouly ( Beijing ) Simu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1
博 努 力 BERNOULY
博努力(北京)仿真技术有限公司
Bernouly ( Beijing ) Simu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博 努 力 BERNOULY
博努力(北京)仿真技术有限公司
?如何进行特殊设备的精细模型开发
前面已述,通用的仿真模型相对简化,无法满足系统
研究需求。而在船舶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建立某些 设备的精细模型,才能更准确反应系统实际运行特性。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船舶热力系统仿真设计 三、船舶热力系统仿真设计关键技术及难点 四、SimStore仿真软件工具包简介
五、总结
Bernouly ( Beijing ) Simu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博 努 力 BERNOULY
阻塞流情况
Bernouly ( Beijing ) Simulation Technology Co. ,Ltd.
博 努 力 BERNOULY
博努力(北京)仿真技术有限公司
?如何进行特殊设备的精细模型开发
调节阀精细模型
引入了临界压差比系数 X T 而考虑了压力恢复, 计算精度高;
博 努 力 BERNOULY
博努力(北京)仿真技术有限公司
?如何进行特殊设备的精细模型开发
调节阀精细模型
对于液体工质:
1 adm ( K V ) 2 36
舰载蒸汽弹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真结 果 , 进 行 了仿 真 试 验 , 到 了不 同条 件 下 活 塞 速 度 、 速 度 、 移 以 及 汽 缸 压 力 的 变 化 规 律 ; 并 得 加 位
分 析 了漏 汽 对 弹 射 系 统 的 影 响 , 得 了不 同 漏 汽情 况 下 弹射 末 速 度 和 过 载 的变 化 . 获 关 键 词 : 汽 弹射 系 统 ; 学 模 型 ; 真 ; 力 系 统 动 态 特性 蒸 数 仿 热
能力. 由于我 国长期奉 行 的积极 防御 的国 防战略 , 国 内在舰 用蒸 汽弹射装 置方 面所 进行 的研究是 比
较少 的 , 主要有 余 晓军 、 高翔 口 利 用 malb软 件 t a 对载 机 的动力 学 特性 进 行 了数 值 计算 ; 险 峰[ 赵 2 ] 利用 数学模 型对 弹 射装 置 的设 计进 行 了研究 . 本 文建 立 的模 型具 有 以下 几 个 特点 : 1 通 用性 , () 并
中 图法 分 类 号 : 7 U6 4 I : 0 3 6 /. s . 0 62 2 . 0 0 0 . 2 ) 1 .9 3ji n 10 -8 3 2 1. 2 0 2 OI s
舰 用蒸 汽弹射 系统作 为航空 母舰 上最 重要 的 航 空支 援设 备 , 已经 有 5 O多 年 的历 史 , 工作 状 其 态 的好坏 直接 关系 到母 舰 的作战 性能 和战场 生存
方法 ] 行建模 , 进 只要 更 改 模 型 中的几 个 参 数 ,
弹射 阀高压 蒸汽进 入汽缸 , 缸压 力上 升 ;3 汽 ( )当 汽缸 内蒸汽 压力 达 到一 定 值 时 , 着 活塞 组件 的 拉 应 力螺 栓断 裂 , 活塞 前 冲 , 通过 活塞 和载荷 之间 的 连 接组件 带 动载荷 加 速 , 很 短 的 时 间 内达到 规 在 定 的速度 ;4 ( )水力 制 动 装置 ( 1中未标 出 ) 图 吸 收 活塞 的末动 能 , 汽 阀打开 , 排 复位系 统将活塞 组
船舶工程技术系统设计建模和仿真技术

船舶工程技术系统设计建模和仿真技术船舶工程技术系统设计建模和仿真技术是现代船舶设计与建造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船舶建造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成本和资源投入。
本文将对船舶工程技术系统设计建模和仿真技术进行详细探讨,并介绍其在船舶建造领域中的应用。
一、技术原理和方法在船舶工程技术系统设计建模和仿真技术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1 船舶系统建模船舶系统建模是指将船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抽象化,通过数学模型的方式进行描述和分析。
这些组成部分包括船体结构、动力系统、工艺装备等。
通过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可以对船舶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1.2 仿真技术仿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虚拟实验,模拟船舶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情况,并通过仿真结果进行评估和优化设计。
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减少试验的时间和成本,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精度。
二、应用案例以下是几个船舶工程技术系统设计建模和仿真技术在船舶建造领域中的应用案例:2.1 船体结构设计利用船舶工程技术系统设计建模和仿真技术,可以对船体结构进行设计和优化。
通过建立船体结构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材料力学和结构强度分析,可以评估船体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进行结构优化,从而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航行性能。
2.2 船舶动力系统设计船舶动力系统是船舶的核心部分,对船舶的推进性能和能效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船舶工程技术系统设计建模和仿真技术,可以对船舶动力系统的工艺流程进行建模和仿真,从而评估动力系统的性能和工况下的能效,为船舶动力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3 装备安装和布置优化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装备安装和布置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环节。
通过船舶工程技术系统设计建模和仿真技术,可以对装备的安装位置、布局和连接方式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仿真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可以选择最佳的装备方案,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船舶的整体性能。
三、技术挑战和展望船舶工程技术系统设计建模和仿真技术在船舶建造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船舶电站系统建模与仿真报告

船舶电站系统建模与仿真报告本文主要针对船舶电站系统的建模和仿真进行分析。
船舶电站系统是影响船舶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安全和可靠性对于船舶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船舶电站系统的模型以及实现仿真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模1.船舶电站系统船舶电站系统一般包括主机电站、辅机电站、起动电站、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
其中,主机电站的主要功能是驱动船舶前进,辅机电站则提供帮助船舶完成其他工作的电力支持。
起动电站则用于启动发动机,配电系统则负责将电力供给到各设备中,控制系统则对系统进行监测和调整。
2.系统建模为了建立船舶电站系统的模型,需要对系统中的所有元件进行建模和分析。
首先,需要对主机电站的发动机进行建模和分析,分析其动力输出,燃料供给,冷却和润滑系统等方面的情况。
对于辅机电站中的元件,同样进行建模和分析,例如空调、泵、压缩机、水剂供应、高压气体系统,发电机、电池等。
同时,配电系统也需要进行建模,包括配电板、开关和配电盒等元件。
最后,控制系统也需要进行建模,分析其监测和控制的方式,以及控制面板的布局等。
二、仿真1.建立仿真模型建立船舶电站系统的仿真模型,可以使用MATLAB等仿真软件完成。
首先在仿真软件中导入电站系统的模型,配置各元件和其相应的参数,并设置仿真界面。
随后,设置系统运行的初始状态和环境条件,例如电池电量、燃油量、海况、风速等。
然后,应用相应的控制策略,调节各元件的工作状态,实现对船舶电站系统的仿真。
2.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电站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以及避免在实际运行中出现故障或失控等情况。
在仿真实验中,需要测试电站系统在不同的负载、环境条件和操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因此,应设置多组实验模拟,模拟不同的工作条件,在模拟实验中反复测试电站系统的运行情况,从而进一步优化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船舶电站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可以有效地提高电站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为船舶的运行提供更好的支持。
船舶蒸汽动力系统设计方案的仿真验证

船舶蒸汽动力系统设计方案的仿真验证方伟明;张鹏飞;许建;彭学创;唐滢【摘要】10.3969/j.issn.1673-3185.2012.05.013% 为在设计初期对某船舶蒸汽动力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校核,提出了一种系统设计验证仿真方法。
首先,在系统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仿真系统开发所需的设计数据;然后,采用RINSIM仿真平台工具进行模型开发,并通过建模与模型集成调试获得系统仿真模型;最后,进行仿真计算。
应用该方法开发了某船舶蒸汽动力系统设计验证仿真平台,并对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校核。
结果表明:该设计验证仿真平台的稳态计算结果准确,动态趋势合理,适于对船舶蒸汽动力系统进行设计验证。
【期刊名称】《中国舰船研究》【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8页(P71-78)【关键词】蒸汽动力系统;系统仿真;设计验证【作者】方伟明;张鹏飞;许建;彭学创;唐滢【作者单位】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64.1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复杂热力系统运行特性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工程实际的迫切需求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则赋予了热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新的活力,国内外大批科研人员在此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仿真技术已逐渐成为国际上大型复杂系统研制开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其在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费用和提高技术性能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我国在火电、核电以及船用蒸汽动力系统领域也开展了大量的仿真研究,例如,有些核电站仿真机借助可信的热力系统仿真模型,实现了全范围的实时仿真系统,解决了仪控系统仿真测试和操纵员培训等一系列问题;有的船用蒸汽动力系统在运行阶段采用系统仿真的手段进行故障诊断与事故预报等研究。
LNG船推进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分类号密级U D C 单位代码 10151 LNG船推进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甘辉兵指导教师任光职称教授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申请学位级别工学博士学科(专业)轮机工程论文完成日期 2011年12月答辩日期 2012年4月答辩委员会主席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LNG Carrier Propulsion System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Doctor of EngineeringbyGan Huibing(Marine Engineering)Dissertation Supervisor: Professor Ren GuangApril 2012大连海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撰写成博士学位论文“LNG船推进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未加明确注明的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的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大连海事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连海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船舶的蒸汽热力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
摘要:大型船舶的核心部件是蒸气动力装置,因此它所构成的热力系统不仅庞大,而且结构和动力产生的过程都比较复杂。
对大型船舶蒸汽热力系统建模的研究,可以使其深入的了解其性能。
通过不同参数条件下对仿真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将进一步的开发仿真平台构建一个做出新的引导。
关键词:船舶蒸汽热力系统建模仿真 simulink
中图分类号: u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大型船舶的热力系统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设计运行人员对热力设备以及其系统动态特性不了解,那么设计出来的系统则会有漏洞,就有可能导致机组重大事故的发生。
因此对系统的动态深入探究,以及对其操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都是必要的。
1、热力系统建模的步骤
首先要描述仿真的问题,确定仿真的对象,把目的和要求做一个明确的表述。
将系统内部相互连接的组成部分确定,限定边界条件和规范要求,系统与外界的信息相互量则反映在系统边界的联系上。
在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外界的条件变化是不可知的,我们可以将外界条件设立成某个变量的函数,那么就可以将不同的运行状态直接的反映出来。
在建立数学模型这一块,可以把系统分为不同的子系统,然后具体划分为最小的单元部件,在这必须考虑模型的清晰、简洁、准确、通用,模型要能反映出系统运动规律的关系式。
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源于设计、测试、经验等方面的数据,它的表达方式
为微分方程等。
将建立好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软件进行转换成能够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模型。
在模型调试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要及时修改,反复测试直到模型可以正常运行符合预定的标准。
将运行的仿真模型放在所建立的仿真平台上运行,这就可以实现建模仿真的研究目的,它主要强调的是实验性质。
2、热力系统建模与仿真
通过建立实际系统模型,并且利用所建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就是仿真。
通过数字的运行以达到对系统运行目的的分析就是数学仿真。
现代数学仿真的优点是:经济性、灵活性、和仿真模型通用性等特点。
它由仿真系统的软件、硬件共同作用,用动画和图形显示,并含有输入与输出设备。
数学仿真有着实物仿真无法超越的优越性。
系统、模型与仿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系统是要被研究的对象,而模型则就包含了系统的某些特征,一般情况下,根据研究目的与重点的不同,对模型的简化也是不同的。
同一系统描述下的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因此仿真则就需要建立模型和模型试验两个过程。
在大型春波蒸汽热力系统中根据各个设备的特点和运行模式,数据模型可以相应的建立起来,便于模型的开发研究。
连续区域内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是系统仿真的主要研究方向。
数学仿真时建立在计算机和数学模型基础上的一门带有实验性的综合学科,它是系统仿真的主要方式,并不是专指仿真系统。
仿真系是建立在技术和设备之上,主要的方法是数字计算机,计算
机对连续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的实验室仿真的主要目的。
大型船舶的热力系统包括燃油锅炉系统及汽轮机系统和其他辅助部件。
以大型然后锅炉为例,按照模块化建模方法,可以对它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各划分部分的连接,得到系统的整体模型。
燃油锅炉系统有:炉膛、气包、水冷壁、经济器、过热器。
汽轮机系统有:汽轮机本体、冷凝器、阀门部件。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方程、能量平衡方程等分别对各个部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一步划分,应运最后得到的数值,模拟热力系统运行的全过程,得到最后参数的表达式。
3、simulink介绍以及子系统的创建封装
matlab/ simulink是一个优秀的仿真软件,可以利用它对于之前所建的数学模型二次模化,这样就可以更加可行化的将船舶热力系统的仿真建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应用代数环的模型便可以被其简化的解算出来。
创建子系统:因为建立仿真系统是一个越来越复杂,simulink所能提供的基本功能创建的仿真模型是庞大而且很难理解的,所以为了将仿真模型的创建简化可以创建相应的子系统,并且加以运用、封装这样就可以使得模型更加的简单,实用。
创建过程中可以将整个系统进行分层,然后通过上层完整模型中运用不同子系统进而实现其功能,让模型变的简化。
基本的模块构成组成了下层,窗口中模块个数的减少,把相同功能的模块放在一组内,创建结构层次分明的的框图是它的优点。
创建后的子系统主要就是可以根据系统的
图标得到清晰的子系统输入与输出的数据。
将subsystem模块添加到模型窗口,继而在将有关的模块加入到subsystem中,最后把已经建好的模块放入到subsystem中,这样就可以建立子系统。
为子系统制定的对话框和图标是为了是子系统拥有更为良好的
用户界面,这就是封装。
首先先把子系统中的多个模块对话框合为一个,对模型的描述、具体数据的设定都可以在对话框中进行自己制定能容,这样就可以子系统进行封装,而且根据子系统的特性为其定制特殊的图标。
进行封装时则先要选中子系统模块,进行
edit/mask subsystem的选择,接下来会出现mask editor的对话框,然后将之前设置好的数据输入到里面。
在热力系统子系统的创建中会出现许多更小的模块,可以将每个模块都按照同样的方法封装为对话框,在热力系统的仿真建设中可以很便捷的设置参数。
icon parsmeters .initialization和documentation的对话框包含在mask editor,制定的封装模块的图标可以在icon中进行。
方法:将参数的提示符在initialization中定义,初始化命令制定变量名,最后在documentation中将封装的类型设置,描述文本和帮助文本的编写。
要是想查看封装前子系统的具体内容,可以在选择菜单上进行相应的查看和修改。
4、软件建模仿真步骤
以某大型原油运输船中货油加热系统为例简单阐述软件建模仿
真步骤。
炉膛仿真模块:燃油量、空气量、出口烟气焓为输入参数。
水冷壁辐射热量、过热器辐射热量、对流换热量、炉膛有效平均温度、炉膛压力、出口烟气量为输出参数。
燃料低热值、炉膛换热面积、污垢系数、辐射系数、空气焓值、出口烟气焓值、过量空气系数、炉膛容积为所需系数。
根据比例函数得到由密度得出的出口流程和炉膛压力。
得到烟气流速与炉膛烟气出口截面面积的乘积。
汽包仿真模块:给水流量、水冷壁汽水混合物质量、汽包出口流量、进去下降管工质流量、蒸汽温度、汽包水温度、给水焓、蒸汽界面份额为输入数据。
蒸汽密度、蒸汽压力、汽包水焓为输出参数。
饱和水值、饱和蒸汽焓值、汽包容积、动态蒸发量经验系数、为所需要的系数。
水冷壁模块:水冷壁饱和公制温度、辐射热量、下降管工质流量、下降管水焓、为输入参数。
水冷壁出口流量、质量含汽率、水冷壁金属温度为输出参数。
饱和水焓值、饱和蒸汽焓值、水冷壁金属质量、金属比热、附加质量、放热系数、水冷壁管容积式所需要的系数
对动态系统仿真软件simulink的交互集成仿真环境的研究,以及对软件建模步骤的叙述。
应用仿真软件simulink建立系统的子模型,利用每个模型进出口参数的匹配与连接,将建立起系统的整体的仿真模型。
5、结束语
对大型船舶热力系统的研究,要利用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实验技术,仿真技术在船舶热力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
的意义,随着建模理论的改进以及建模方法的完善,这就为建立大型船舶蒸汽热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实验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赵斌,徐鸿,路晓雯,张彩娟.余热电站热力系统建模及蒸汽参数优化[j].热能动力工程,2010(4).
[2]程刚.舰载蒸汽弹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2).
[3]王培红.蒸汽管网热力系统的建模与软件开发[j].热力发电,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