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配气机构
第三章 配气机构

第三章配气机构3.1 概述 (2)3.2 配气相位 (5)3.3 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8)3.4 可变进气系统 (21)学习目标:1.掌握配气机构的组成及各零部件的结构特点;2.掌握配气相位、气门间隙;3.掌握凸轮轴的结构特点;4.掌握可变进气系统的结构类型特点。
学习方法:介绍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结构及组成,通过实物教学和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相结合,并和汽车拆装与调整实践教学相辅相承,使学生掌握各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和安装要求。
学习内容:§3.1 概述§3.2 配气相位§3.3 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3.4 用配气相位图分析可调间隙的气门§3.5 可变进气系统学习重点:1.配气相位;2.气门间隙;3.凸轮轴的结构特点;4.可变进气系统的结构类型。
作业习题:1.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配气机构的功用是什么?3.如何从一根凸轮轴上找出各缸的进排气凸轮和该发动机的发火顺序?4.气门弹簧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在装配气门弹簧时要预先压缩?5.挺柱的类型主要有哪些,液压挺柱有哪些优点?6.可变进气系统主要有哪几种型式?3.1 概述配气机构的功用就是根据每一气缸内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点火顺序的要求,定时打开和关闭各缸的进排气门,使新气及时进入气缸和废气及时排出气缸,使换气过程最佳。
好的配气机构应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工作时获得最佳的进气量,以保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工作时发出最好的性能。
发动机在全负荷下工作时,需获得最大功率和扭矩,这就要求在此工况下,配气机构应保证获得最大进气充量。
吸入的进气越多,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和扭矩越大。
进气充满气缸的程度,常用充气效率 ( 也称充气系数 ) η v 表示。
即:ηv =M/Mo式中M -进气过程中,实际充入气缸的进气量;Mo -在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进气量。
一般情况下发动机充气效率η v 总是小于 l 的。
η v 的大致范围是:四冲程汽油机 0.7 ~ 0.85 ;四冲程非增压柴油机 0.75 ~ 0.90 ;四冲程增压柴油机 0.90 ~ 1.05 。
第三章配气机构

• 有些发动机为了制造和维修方便,二者都用450。
42
锥面研磨
• 为保证良好密合,装配前应将气门头与气门座二者的 密封锥面互相研磨,研磨好的零件不能互换。
43
③气门直径
• 气门头部直径越大,气门口通道截面就越大,进、排 气阻力就越小。
44
45
(2)气门杆部
1-气门杆;2-气门弹簧; 3-弹簧座;4-锁片;5-卡环
4
一、气门的布置形式:
1.顶置式—位于缸盖顶上
气门行程大,充气好,燃烧室紧 凑,有利于燃烧及散热,有 利于提高压缩比和改善发动 机动力性(结构复杂,零件多)
5
2.侧置式—位于缸体一侧已趋于淘汰
a. 结构简单,高度低 b. 燃烧室结构不紧凑,散热大 c. 拐弯多,阻力大,进气不充分,排气不彻
底
6
二、 凸轮轴的布置位置
(4)优点:正时精度高,传动阻力小,无需张紧机构。
12
(5)正时记号(装配时必须对齐):保证配气正时。
A—B;
1—1为配气正时记号; 2—2为喷油正时记号;
13
2、链条传动(凸轮轴上置或中置用)
(1)特点:噪声小,可靠性、 耐久性不如齿轮传动,传 动性取决于链条的制造质 量。
(2)防止链条抖振,设有导 链板和张紧装置。
37
一、气门
• 作用:
• 燃烧室的组成部分; • 根据工作需要,实现燃烧室的开启与密封。
• 工作条件:
• 承受热负荷:进气门600~700K,排气门800~1100K; • 承受机械载荷:气体压力、气门弹簧力、落座惯性力等; • 作高速往复直线运动;冷却和润滑条件差; • 易被腐蚀(高温燃气中有腐蚀性的气体)。
第三章 配气机构

1.已知某型号发动机的进气提前角度数为 20°,气门叠开角度数为39°,进气持续 角度数为256°,排气持续角度数为249°, 画出其配气相位图。
第三节 气门传动组与气门组
一、气门传动组 组成 功用:定时驱动气门开闭,并保证气门有足够的开度和适当的 气门间隙。 摇臂轴 摇臂 凸轮轴 推杆
凸轮轴正 时齿轮
第三章
配气机构
第一节 配气机构的功用及组成
一、功用: 配气机构是进、排气管道的控制机构,它按照气 缸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的要求,准时地开闭进、排 气门、向气缸供给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新鲜空气 (柴油机)并及时排出废气。另外,当进、排气门关 闭时,保证气缸密封。 二、充量系数: 新鲜空气或可燃混合气被吸入气缸愈多,则发动机可 能发出的功率愈大。新鲜空气或可燃混合气充满气缸 的程度,用充量系数hv表示。hv越高,表明进入气缸 的新气越多,可燃混合气燃烧时可能放出的热量也就 越大,发动机的功率越大。
的结构。为了改善换气,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加大气门的 直径,特别是进气门的直径。 排列 : 一列 驱动:一根凸轮轴驱动
进排气道:
汽油机:臵于机体一侧,进气预热 ,提高汽油挥发性 柴油机:臵于机体两侧,防止进气预热,提高充气效率
2.四气门的排列及驱动 某些大排量、高转速、高功率的发动机,由于气门尺寸的限制, 每缸两个气门不能满足换气的需要,而采用三气门(两进一排)或四 气门(两进两排),因此必须有使两同名气门同步开闭的驱动装臵。 每缸采用四个气门时,其气门排列的方案有二种:
气门开启的结构方法:
利用摇臂驱动:摇臂设置在凸轮与气门杆之间,通过选择
摇臂两段长度比来改变气门升程的大小。(适用升程较大
发动机)
优点:气门间隙的调整方便。 缺点:结构复杂,使气缸盖总成结构不紧凑,尺寸大。 利用凸轮轴驱动:用凸轮轴直接驱动气门。 优点:零件少;气缸盖布置空间大,利于减小气门夹角。 缺点:气门升程不能太大。
第三章 配气机构

概述 配气相位 配气机构的组成和零件 可变配气相位
§3.1
功用
概
述
按照发动机每个气缸内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发火次序的要求, 定时开启和关闭气缸的进、排气门,使新鲜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 空气(柴油机)得以及时进入气缸,废气得以及时从气缸排出。
配气结构的要求
1、配气机构要保证进气充分,进气量尽可能的多。 2、废气要排除的干净,因为气缸内残留的废气越多,进气量就 会越少。 3、 配气机构应有利于减少进气和排气的阻力,进、排气门的 开启时刻和持续开启时间很恰当,使近期充分和排气彻底。 4、配齐机构的运动件应具有较小的质量和较大的刚度,使其具 有良好的动力性能。
边缘应保持一定 的厚度,1~3mm。 装配前应将密 封锥面研磨。
2) 气门锥角的作用
就向锥形塞子可以塞紧瓶口一样, 能获得较大的气门座合压力,以提高 密封性和导热性; 气门落座时有自动定位作用; 避免气流拐弯过大而降低流速; 气门落座时能挤掉接触面的沉积物, 即有自洁作用。
3) 进、排气门锥角的大小 进气门锥角较小,多用300。因锥角越小, 进气通道截面越大,进气量越多。 排气门锥角较大,通常为450。因锥角越 大,气门头部边缘的厚度大,不易变形。 排气门热负荷较大而用较大的锥角,以加 强散热和避免受热变形。且锥角越大,座 合压力越大,自洁作用越大。
特点: A、气门行程大,结构 较复杂,燃烧室紧凑。 B、曲轴与凸轮轴传动 比为2:1。
2、气门侧置式
进排气门都布置在气缸 的一侧,结构简单、零件数 目少。
气门布置在同一侧导致 燃烧室结构不紧凑、热量损 失大、进气道曲折、进气阻 力大,使发动机性能下降, 已趋于淘汰。
二、凸轮轴的布置型式
4第三章_配气机构

汽车构造课程
气门侧置式
由凸轮、挺柱、气门和气门弹簧等组成。省去了 推杆、摇臂等另件,简化了结构。
第 三 章 配 气 机 构
进排气门都布 臵在气缸的一侧, 结构简单、零件数 目少。 气门布臵在同 一侧导致燃烧室结 构不紧凑、压缩比 受到限制、热量损 失大、进气道曲折、 进气阻力大,使发 动机性能下降,已
13
汽车构造课程
凸轮 轴下 臵式
第 三 章 配 气 机 构 凸轮 轴中臵
缺点是气门和凸轮轴相距 较远,因而气门传动另件较多 ,结构较复杂,发动机高度也 有所增加。 凸轮轴位于气缸体的中部 ,由凸轮轴经过挺柱直接驱动 摇臂,省去推杆,这种结构称 为凸轮轴中臵配气机构。
凸轮轴直接驱动气门或直 接通过摇臂来驱动气门,既无 挺柱,又无推杆,往复运动质 量大大减小,此结构适于高速 发动机。
圆柱等螺距弹簧
第 三 章 配 气 机 构
不等距弹簧 旋向相反的两个弹簧, 防止断裂的弹簧卡入 另一弹簧
39
汽车构造课程
5.气门旋转机构
功用:为了使气门头部温度均匀,防止局部过热引起 的变形和清除气门座积炭,可设法使气门在工作中 相对气门座缓慢旋转
第 三 章 配 气 机 构
40
汽车构造课程
பைடு நூலகம்
材料:优质弹簧钢板 形状:碟状
三 = M M v 0 章 配 M-进气过程中,实际进入气缸的新气的质量; 气 机 Mo-在理想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气质量。 构 对充气效率的分析 ηv < 1(一般为0.8~0.9) 提高ηv方法
η
/
减少进气和排气阻力 , 进排气门的开启时刻和 持续开启时间适当 。
5
汽车构造课程
四、配气机构工作过程
汽车构造课件第三章配气机构

总结
1
配气机构的基本原理
了解配气机构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构成。
配气机构对对汽车功率、燃油经济性
和排放性能的影响。
3
配气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望配气机构在高效能、低排放和智能 化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杨敏. 汽车构造课件[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 David C. Vizard. How to Power Tune Rover V8 Engines[M].
2
调节气门升程
配气机构可调节气门的升程,从而控制燃气进出气缸的量。
3
提供动力
配气机构保证内燃机正常运转,为发动机提供动力。
常见的配气机构种类
OHC配气机构
凸轮轴位于汽缸头部,通过摇臂 和气门直接控制进排气。
OHV配气机构
凸轮轴位于汽缸盖内,通过摇杆 和气门间接控制进排气。
DOHC配气机构
两根凸轮轴位于汽缸盖内,分别 控制进气和排气气门。
单凸轮轴与双凸轮轴的区别
1 单凸轮轴
只有一根凸轮轴,用于控制进排气门的开闭。
2 双凸轮轴
有两根凸轮轴,分别控制进气和排气气门。
关注的问题
配气机构的重要性
探讨配气机构在发动机中的重 要作用和影响。
配气机构的维护与保 养
提供维护和保养配气机构的建 议和注意事项。
配气机构的发展趋势
介绍配气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 和创新技术。
汽车构造课件第三章配气 机构
本章介绍汽车配气机构的基本原理、作用以及常见种类,同时探讨配气机构 对汽车性能的影响与未来发展方向。
什么是配气机构?
定义
配气机构是指控制气缸进气和排气门开闭时机的机械装置。
第三章 配气机构

二、主要零件检修
一、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1.前提:气门必须处于完全关闭状态
2.第一种方法:二次调整法
第一步:把一缸活塞转到压缩上止点 第二步:按“双排不进”检查调整一半气门 第三步:转动曲轴一圈,检查调整另一半气门
3.气门间隙调整方法
气门间隙调整
4.逐缸法
定义:指一个气缸一个气缸的气门逐缸调整 第一步:使第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检 查调整第一缸的气门间隙 第二步:转动曲轴,使下一缸处于压缩 上止点,进行检查调整
第三步:如此类推,直到调完所有气缸的气门
二、配气机构主要零件的检修
1.气门导管的更换
第一步:判断气门导管是否要更换 第二步:将旧的气门导管从缸盖上取出 第三步:选配新导管
第四步:将新导管压入气缸盖 第五步:检查新导管与气门杆的配合间隙
2.气门的检修
第一:气门常见的耗损
第二:气门的检验
第三:气门工作面的修理
1.按凸轮轴位置可分为:下置式、中置式、上置式。 2.按曲轴和凸轮轴的传动方式不同分为:齿 轮传动、链条传动、齿形带传动.
3.按每一缸的气门数量分为双气门式、多气门式
四、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
凸轮轴是通过正时齿轮由曲轴驱动的。四冲程发动机完 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两周,各缸进、排气门各开 启一次,凸轮轴只需转一周。 当凸轮基圆部分与挺柱接触时,挺柱不升高,气门 关闭,当凸轮凸起部分与挺柱接触时,将挺柱顶起, 挺柱通过推杆,使摇臂顺时针转动,摇臂的长臂端 向下推动气门,压缩气门弹簧,将气门头部推离气 门座而打开,当凸轮凸起部分的顶点转过挺柱后, 便逐渐减小了对挺柱的推力,气门在其弹簧张力的 作用下,开度逐渐减小,直至最后关闭,使气缸密 封。
第五节、配气机构主要零件的检修
配气机构

第三章 配气机构一、概述1.功用:配气机构是进、排气管道的控制机构,它按照气缸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的要求,准时地开闭进、排气门、向气缸供给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新鲜空气(柴油机)并及时排出废气。
另外,当进、排气门关闭时,保证气缸密封。
进饱排净,四行程发动机都采用气门式配气机构。
2.充气效率新鲜空气或可燃混合气被吸入气缸愈多,则发动机可能发出的功率愈大。
新鲜空气或可燃混合气充满气缸的程度,用充气效率v η表示。
o v m m =η气质量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进气系统进口状态下量实际充入气缸的新气质进气过程中,,→→ v η越高,表明进入气缸的新气越多,可燃混合气燃烧时可能放出的热量也就越大,发动机的功率越大。
3.型式① ⎩⎨⎧气门侧置式配气机构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分根据气门安装位置不同, (图3-1) 气门位于气缸盖上称为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由凸轮、挺柱、推杆、摇臂、气门和气门弹簧等组成。
其特点,进气阻力小,燃烧室结构紧凑,气流搅动大,能达到较高的压缩比,目前国产的汽车发动机都采用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
气门位于气缸体侧面称为气门侧置式配气机构,由凸轮、挺柱、气门和气门弹簧等组成。
省去了推杆、摇臂等另件,简化了结构。
因为它的进、排气门在气缸的一侧,压缩比受到限制,进排气门阻力较大,发动机的动力性和高速性均较差。
逐渐被淘汰。
② ⎪⎩⎪⎨⎧凸轮轴上置式凸轮轴中置式凸轮轴下置式按凸轮轴布置位置 (图3-2)凸轮轴下置式,主要缺点是气门和凸轮轴相距较远,因而气门传动另件较多,结构较复杂,发动机高度也有所增加。
凸轮轴中置,凸轮轴位于气缸体的中部由凸轮轴经过挺柱直接驱动摇臂,省去推杆,这种结构称为凸轮轴中置配气机构。
凸轮轴上置,凸轮轴布置在气缸盖上。
凸轮轴上置有两种结构,一是凸轮轴直接通过摇臂来驱动气门,这样既无挺柱,又无推杆,往复运动质量大大减小,此结构适于高速发动机。
另一种是凸轮轴直接驱动气门或带液力挺柱的气门,此种配气机构的往复运动质量更小,特别适应于高速发动机,③ ⎪⎩⎪⎨⎧齿带传动链条传动齿轮传动方式分按曲轴和凸轮轴的传动 (图3-3)(图3-4)凸轮轴下置,中置的配气机构大多采用圆柱形正时齿轮传动,一般从曲轴到凸轮轴只需一对正时齿轮传动,若齿轮直径过大,可增加一个中间齿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功用:配气机构是进、排气管道的控制机构,它按照气缸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的要求,准时地开闭进、排气门、向气缸供给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新鲜空气(柴油机)并及时排出废气。
另外,当进、排气门关闭时,保证气缸密封。
进饱排净,四行程发动机都采用气门式配气机构。
2.充气效率新鲜空气或可燃混合气被吸入气缸愈多,则发动机可能发出的功率愈大。
新鲜空气或可燃混合气充满气缸的程度,用充气效率ηv表示。
ηv越高,表明进入气缸的新气越多,可燃混合气燃烧时可能放出的热量也就越大,发动机的功率越大。
3.型式气门位于气缸盖上称为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由凸轮、挺柱、推杆、摇臂、气门和气门弹簧等组成。
其特点,进气阻力小,燃烧室结构紧凑,气流搅动大,能达到较高的压缩比,目前国产的汽车发动机都采用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
气门位于气缸体侧面称为气门侧置式配气机构,由凸轮、挺柱、气门和气门弹簧等组成。
省去了推杆、摇臂等另件,简化了结构。
因为它的进、排气门在气缸的一侧,压缩比受到限制,进排气门阻力较大,发动机的动力性和高速性均较差,逐渐被淘汰。
凸轮轴下置式,主要缺点是气门和凸轮轴相距较远,因而气门传动另件较多,结构较复杂,发动机高度也有所增加。
凸轮轴中置,凸轮轴位于气缸体的中部由凸轮轴经过挺柱直接驱动摇臂,省去推杆,这种结构称为凸轮轴中置配气机构。
凸轮轴上置,凸轮轴布置在气缸盖上。
凸轮轴上置有两种结构,一是凸轮轴直接通过摇臂来驱动气门,这样既无挺柱,又无推杆,往复运动质量大大减小,此结构适于高速发动机。
另一种是凸轮轴直接驱动气门或带液力挺柱的气门,此种配气机构的往复运动质量更小,特别适应于高速发动机.凸轮轴下置,中置的配气机构大多采用圆柱形正时齿轮传动,一般从曲轴到凸轮轴只需一对正时齿轮传动,若齿轮直径过大,可增加一个中间齿轮。
为了啮合平稳,减小噪声,正时齿轮多用斜齿。
链条与链轮的传动适用于凸轮轴上置的配气机构,但其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不如齿轮传动。
近年来高速汽车发动机上广泛采用齿形皮带来代替传动链,齿形带传动,噪声小、工作可靠、成本低.一般发动机都采用每缸两个气门,即一个进气门和一个排气门的结构。
为了改善换气,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加大气门的直径,特别是进气门的直径。
但是由于燃烧室尺寸的限制,气门直径最大一般不能超过气缸直径的一半。
当气缸直径较大,活塞平均速度较高时,每缸一进一排的气门结构就不能保证良好的换气质量。
因此,在很多新型汽车发动机上多采用每缸四个气门结构。
即两个进气门和两个排气门。
4.组成包括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1.气门组包括: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气门弹簧、锁片、卡簧。
(1)气门功用:控制进、排气管的开闭工作条件:承受高温、高压、冲击、润滑困难。
要求:足够的强度、刚度、耐磨、耐高温、耐腐蚀、耐冲击。
材料:进气门采用合金钢(铬钢或镍铬等),排气门采用耐热合金钢(硅铬钢等)。
构造:气门由头部、杆身和尾部组成。
气门头部是一个具有圆锥斜面的圆盘,气门锥角一般为450,也有300,气门头边缘应保持一定厚度,一般为1-3 ,以防工作中冲击损坏和被高温烧蚀。
气门密封锥面与气门座配对研磨。
气门头顶部形状有平顶,球面顶和喇叭形顶等平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吸热面积小,质量小、进、排气门均可采用。
球面顶:适用于排气门,强度高,排气阻力小,废气的清除效果好,但受热面积大,质量和惯性力大,加工较复杂。
喇叭形顶:适用于进气门,进气阻力小,但受热面积大。
有的发动机进气门头部直径比排气门大,两气门一样大时,排气门有记号。
杆身→杆身与头部制成一体,装在气门导管内起导向作用,杆身与头部采用圆滑过渡连接。
尾部→制有凹槽(锥形槽或环形槽)用来安装锁紧件(2)气门导管功用:①起导向作用,保证气门作直线往复运动。
②起导热作用,将气门头部传给杆身的热量,通过气缸盖传出去。
为了保证导向,导管应有一定的长度,气门导管的工作温度也较高,约500k。
气门导管和气门的润滑是靠配气机构飞溅出来的机油进行润滑的,因此易磨损。
为了改善润滑性能,气门导管常用灰铸铁或球墨铸铁或铁基粉未治金制造。
导管内、外圆面加工后压入气缸盖的气门导管孔内,然后再精铰内孔。
为了防止气门导管在使用过程中松脱,有的发动机对气门导管用卡环定位。
(3)气门座气门座与气门头部密封锥面配合密封气缸,气门头部的热量亦经过气门座外传。
气门座可以在缸盖或缸体上直接镗出,也可以采用镶嵌式结构。
镶嵌式结构气门座都采用较好的材料(合金铸铁、奥氏体钢等)单独制作。
(4)气门弹簧功用:保证气门回位气门弹簧的作用在于保证气门回位,在气门关闭时,保证气门与气门座之间的密封,在气门开启时,保证气门不因运动时产生的惯性力而脱离凸轮。
气门弹簧多为圆柱形螺旋弹簧,它的一端支承在气缸盖上,另一端压靠在气门杆尾端的弹簧座上,弹簧座用锁片固定在气门杆的尾端。
5)气门旋转机构为了使气门头部温度均匀,防止局部过热引起的变形和清除气门座积炭,可设法使气门在工作中相对气门座缓慢旋转。
气门缓慢旋转时在密封锥面上产生轻微的摩擦力,有阻止沉积物形成的自洁作用。
(6)锁片、卡簧锁片、卡簧的功用是在气门弹簧力的作用下把弹簧座和气门杆锁住,使弹簧力作用到气门杆上。
2.气门传动组功用:传递凸轮轴→气门之间的运动气门传动组包括,凸轮轴、挺柱、推杆、摇臂气门间隙调整螺钉等。
(1)凸轮轴功用:控制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每一个进、排气门分别有相应的进气凸轮和排气凸轮。
凸轮的形状影响气门的开闭时刻及高度,凸轮的排列影响气门的开闭时刻和工作顺序。
(根据凸轮轴可以判断工作顺序)工作中,凸轮轴受到气门间歇性开启的周期性冲击载荷,因此对凸轮表面要求耐磨,凸轮轴要有足够的韧性和刚度。
(2)挺柱挺柱的功用是将凸轮的推力传给推杆(或气门杆),并承受凸轮轴旋转时所施加的侧向力,近年来,液压挺柱被广泛地采用。
(3)推杆推杆的作用是将从凸轮轴传来的推力传给摇臂,它是配气机构中最容易弯曲的零件。
要求有很高的刚度,在动载荷大的发动机中,推杆应尽量地做得短些。
(4)摇臂摇臂实际上是一个双臂杠杆,将推杆传来的力改变方向,作用到气门杆端打开气门。
1.配气相位(1)定义:配气相位是用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的开启时刻和开启延续时间,通常用环形图表示-配气相位图。
(2)理论上的配气相位分析理论上讲进、压、功、排各占180°,也就是说进、排气门都是在上、下止点开闭,延续时间都是曲轴转角180°。
但实际表明,简单配气相位对实际工作是很不适应的,它不能满足发动机对进、排气门的要求。
原因:①气门的开、闭有个过程开启总是由小→大关闭总是由大→小②气体惯性的影响随着活塞的运动同样造成进气不足、排气不净③发动机速度的要求实际发动机曲轴转速很高,活塞每一行程历时都很短,当转速为5600时一个行程只有60/(5600×2)=0.0054s,就是转速为1500,一个行程也只有0.02s,这样短的进气或排气过程,使发动机进气不足,排气不净。
可见,理论上的配气相位不能满足发动机进饱排净的要求,那么,实际的配气相位又是怎样满足这个要求的呢?下面我们就进行分析。
3)实际的配气相位分析为了使进气充足,排气干净,除了从结构上进行改进外(如增大进、排气管道),还可以从配气相位上想点办法,气门能否早开晚闭,延长进、排气时间呢?①气门早开晚闭的可能从示功图中可以看出,活塞到达进气下止点时,由于进气吸力的存在,气缸内气体压力仍然低于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仍能进气;另外,此时进气流还有较大的惯性。
由此可见,进气门晚关可以增加进气量。
进气门早开,可使进气一开始就有一个较大的通道面积,可增加进气量。
在作功行程快要结束时,排气门打开,可以利用作功的余压使废气高速冲出气缸,排气量约占50%。
排气门早开,势必造成功率损失,但因气压低,损失并不大,而早开可以减少排气所消耗的功,又有利于废气的排出,所以总功率仍是提高的。
从示功图上还可以看出,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气缸内废气压力仍然高于外界大气压,加之排气气流的惯性,排气门晚关可使废气排得更净一些。
由此可见,气门具有早开晚关的可能,那么气门早开晚关对发动机实际工作又有什么好处呢?进气门晚关:延长了进气时间,在大气压和气体惯性力的作用下,增加进气量。
排气门早开:借助气缸内的高压自行排气,大大减小了排气阻力,使排气干净。
排气门晚关:延长了排气时间,在废气压力和废气惯性力的作用下,使排气干净。
②气门重叠由于进气门早开,排气门晚关,势必造成在同一时间内两个气门同时开启。
把两个气门同时开启时间相当的曲轴转角叫作气门重叠角。
在这段时间内,可燃混合气和废气是否会乱串呢?不会的,这是因为:a. 进、排气流各自有自己的流动方向和流动惯性,而重叠时间又很短,不至于混乱,即吸入的可燃混合气不会随同废气排出,废气也不会经进气门倒流入进气管,而只能从排气门排出;b. 进气门附近有降压作用,有利于进气。
③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和延续时间实际进气时刻和延续时间:在排气行程接近终了时,活塞到达上止点前,即曲轴转到离上止点还差一个角度α,进气门便开始开启,进气行程直到活塞越过下止点后β时,进气门才关闭。
整个进气过程延续时间相当于曲轴转角180°+α+β。
α- 进气提前角一般α=10°~30°β- 进气延迟角一般β=40°~80°所以进气过程曲轴转角为230°~290°实际排气时刻和延续时间:同样,作功行程接近终了时,活塞在下止点前排气门便开始开启,提前开启的角度γ一般为40°~80°,活塞越过下止点后δ角排气门关闭,δ一般为10°~30°,整个排气过程相当曲轴转角180°+γ+δ。
γ- 排气提前角一般γ=40°~80°δ- 进气延迟角一般δ=10°~30°所以排气过程曲轴转角为230°~290°气门重叠角α+δ=20°~60°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实际配气相位和理论上的配气相位相差很大,实际配气相位,气门要早开晚关,主要是为了满足进气充足,排气干净的要求。
但实际中,究竟气门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最好呢?这主要根据各种车型,经过实验的方法确定,由凸轮轴的形状、位置及配气机构来保证。
2.气门间隙(1)定义:气门间隙是指气门完全关闭(凸轮的凸起部分不顶挺柱)时,气门杆尾端与摇臂或挺柱之间的间隙。
(2)作用:给热膨胀留有余地保证气门密封。
不同机型,气门间隙的大小不同,根据实验确定,一般冷态时,排气门间隙大于进气门间隙,进气门间隙约为0.25~0.3,排气门间隙约为0.3~0.35。
间隙过大:进、排气门开启迟后,缩短了进排气时间,降低了气门的开启高度,改变了正常的配气相位,使发动机因进气不足,排气不净而功率下降,此外,还使配气机构零件的撞击增加,磨损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