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热咳嗽了,懂点舌象知识很重要
中医教你全面看舌苔辨体质

中医教你全面看舌苔辨体质导语“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环节。
掌握一些“看舌头”的基本功可以帮助你及早发现身体的疾病。
自己可以发现的一些小问题,并调养小毛病舌尖红、苔黄如果你还发现你的面色红,咽干喜欢喝冷饮,嘴里起溃疡,心中烦躁,那你的症状就是中医里面的“阴虚火旺”心火亢盛的表现。
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忌食辛辣肥腻食物。
平时可用麦冬、南花、胖大海代茶饮,咽痛严重者可加金银花。
还可以用背部或耳尖点刺放血法以清泻火。
或揉搓手心、足心。
如果还有口气,那么应该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
舌质淡、苔白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并且觉得怕冷,浑身疼,无汗,鼻塞,流清鼻涕,咽痛发痒,咳嗽出白稀痰的话,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风寒感冒”外感风寒,毛孔闭塞,只要发汗散寒即可。
舌头有裂纹如果你的舌头上没有舌苔,而且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
如果没有不适感,那么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舌苔花你发现舌头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出现不规则的一块块“地图样”,这叫“地图舌”,不过别紧张,如果你没有任何不适感觉,就不需治疗,只是生理现象。
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的情况,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喝西洋参茶(每天9克,沸水冲泡,频饮)促进自愈。
舌边有齿印你发现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而且舌边有齿印,这可能是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
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并进行适当运动。
如果你还会出现面色发白、怕冷、四肢冰凉、精神不振、腰酸腿软、大便稀、次数多、下肢浮肿等症状,可能就属于脾肾阳虚。
首先要注意保暖,平日熬鸡汤、骨头汤,汤中加山药、枸杞、黄花更好。
舌苔发黑、黏腻黑舌苔,那不是得了重症么?如果舌苔黑但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并且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就可能属于“染色”现象。
感冒中医诊断标准

感冒中医诊断标准
感冒在中医临床上被称为外感疾病,中医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进行综合分析。
具体标准如下:
1.症状: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咽痛、全身乏力等为主,可伴有或不伴有全身症状。
如果出
现恶寒、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则表明病情较重,需及时就医治疗。
2.舌象:舌质淡红,舌体肿大,舌苔黄腻,表明内热较重,需清热解毒、辛凉解表。
如果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舌苔薄白,则表明病情较轻,可补益气血。
3.脉象:正常人的脉象一般是平脉、洪脉、缓脉,如果出现脉象细弱、沉涩、迟缓等脉象,则表明病情较重,需及时就医治疗。
同时还需要注意,有些传染病如麻疹、烂喉丹痧、风疹、白喉、百日咳等,其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应注意从流行病学等方面加以鉴别。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中医诊断应由专业医生进行。
制定:审核:批准:。
中医如何从舌象辨识肺部热证

中医如何从舌象辨识肺部热证中医诊断疾病,常常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望诊”里的舌象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舌象能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对于辨识肺部热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正常的舌象。
正常舌头应该是淡红而润泽,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活动自如。
当肺部出现热证时,舌象往往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肺部热证可以分为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等不同类型,其舌象表现各有特点。
肺热炽盛证时,舌头多呈现出舌尖红,舌苔黄。
舌尖对应心肺,舌尖红往往提示心肺有热。
而舌苔黄则反映了热邪的存在。
此时的黄苔,可能是薄黄苔,也可能是黄厚苔。
薄黄苔表示热邪尚轻,病情相对较浅;黄厚苔则意味着热邪较重,病情较为深入。
同时,患者的舌头可能还会比较干燥,这是因为热盛伤津,津液不足所致。
痰热壅肺证的舌象则较为复杂。
常见的表现为舌红,苔黄腻。
舌红表示有热,而苔黄腻则提示体内不仅有热,还有痰湿。
腻苔就好像舌头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油脂,是痰湿的典型表现。
这种情况下,热邪与痰湿相互交结,导致病情较为顽固。
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咯痰黄稠量多、气喘息粗等症状。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肺部热证,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也能从舌象中反映出来。
比如,如果舌头上出现芒刺,尤其是舌尖部位,多表示热邪亢盛。
芒刺是指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
如果舌色红绛,舌苔焦黄甚至焦黑,往往提示热邪极盛,病情危重。
此外,观察舌象时,还要结合舌头的形态和润燥程度。
如果舌头肿大,可能是肺热导致的气血壅滞;舌头强硬,转动不灵,则可能是热入心包,扰乱心神所致。
而舌头干燥少津,甚至干裂,多是因为肺热伤津太过。
需要注意的是,舌象只是中医诊断的一个方面,不能仅凭舌象就确诊肺部热证,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脉象以及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比如,肺部热证的患者通常会有咳嗽、气喘、胸痛、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
脉象可能表现为滑数、洪数等。
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询问,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温病常用诊法-舌诊(1)

温病常用诊法-舌诊(1)
温病是指在感受外来邪气后,侵袭了人体的阳气,产生了一系列的病症。
在中医诊疗中,经常采用舌诊作为一种重要手段来了解温病的病
症和病情,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舌质
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温病的病情,通常包括舌色、舌型、舌质等方
面的变化。
例如,温病早期舌质多呈淡红色、舌苔较薄,而中晚期舌
质则可能出现发黑或紫暗色、舌苔粘厚等现象。
2. 舌苔
舌苔是舌面上的一层白色物质,也是判断温病病情的重要标志之一。
舌苔的厚薄、湿燥程度、表面光泽等都能反映出温病的状况。
当舌苔
薄而燥,局部发黑,可以表明风热感冒等病症;而舌苔厚腻而滑腻,
可能表明体内湿热、胃热等问题。
3. 舌形
舌形的变化在温病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舌头翘起、压胀感
明显、胃肠功能紊乱等都可能是温病的病症表现。
此外,舌尖、舌边、舌面等部位的形态也常常被用来判断出温病的类型和病情。
4. 脉象
舌诊与脉诊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温病的状况。
例如,脉象滑
数紧,而舌苔又腻且黄,表明可能有湿热之症;脉象浮紧而舌质苍白,
可能有气虚之症。
通过诊断舌苔、舌质、舌形及脉象,综合分析分察出温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病症,提高治疗效果。
温病常用诊法中的舌诊,具有简便、直观、无创等优点。
在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综合采用多种诊断手段,从而使治疗更加准确和有效。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舌诊在温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和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
5张图,教你舌诊辨证

5张图,教你舌诊辨证2018-03-15 16:55舌诊在小儿疾病的辨证上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依据舌头的变化来辨别宝宝是否健康呢?1.健康宝宝的舌头正常健康的宝宝的舌体应该是大小适中、舌体柔软、淡红润泽,而且舌面有干湿适中的淡淡的薄苔,口中没有气味。
一旦宝宝患了病,舌质和舌苔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2.舌苔少,舌头红一般这种舌头都表示着宝宝已经开始感冒发烧。
这种情况通常说明宝宝内热较重,妈妈应该重视。
发热严重的宝宝,有时还可看到舌头上有粗大的红色芒刺。
如果发现宝宝发热,应及时进行物理降温。
如果温度过高或高烧不退,应及时就医。
此外,还要注意多给宝宝饮白开水,少食或不食油腻食物。
3.舌苔白厚如果宝宝的舌头上,可看到有一层厚厚的白色垢物,舌苔黏黏厚厚,不易刮去。
同时口中还有一种又酸又臭的秽气味道,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平时饮食过量,或进食油腻食物过多,脾胃消化功能差而引起的积食。
宝宝出现以上情况,很可能是消化功能发生了紊乱。
此时,要注意保证宝宝的饮食清淡,还可根据具体情况服用一些消食的药物或山楂等食物。
4.舌苔黄厚黄色为热像,小儿一般饮食不节,初始表现为舌苔白厚,积久生热以后白苔变黄苔,或是嗜食鱼、肉、虾、辛辣重口味等高热量食物,但脾胃稚嫩无力消化,积滞变为舌苔黄厚。
胃热上下传导,上传至肺,导致肺热,此时会伴有口臭、咽喉肿痛、扁桃体红肿等,下传至大肠,导致肠燥便秘、肛门红疼、大便干燥等。
此时需消积、导滞、清热。
5.地图舌有的时候,妈妈们看看宝宝的小舌头,会发现宝宝的小舌头像一幅地图:舌体淡白,舌苔有一处或多处剥脱,剥脱的边高突如框,形如地图。
宝宝甚至会在吃热东西时,舌头有不适或轻微疼痛。
宝宝出现地图舌多是因为消化功能紊乱,或宝宝患病时间较久,使体内气阴两伤。
患有地图舌的宝宝,往往容易挑食、偏食、爱食冷饮、睡眠不稳、乱踢被子、翻转睡眠。
较小一点的宝宝易于哭闹、潮热多汗、面色萎黄无光泽,体弱消瘦,怕冷,手心发热等。
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舌诊是通过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等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疾病的一种方法。
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舌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可以在舌头上反映出来。
通过舌诊,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舌头的颜色:健康的人舌头应该是淡红色的。
如果颜色太淡发白,说明体内有寒或者是气血不足;如果颜色发红,说明体内有热;如果呈暗紫色,则代表体内有瘀血。
2. 舌头的大小:舌体胖大大多与水湿痰饮有关;舌头瘦小且舌质淡是气血不足的表现;舌头瘦小且舌红绛、干燥是阴虚内热的表现。
3. 舌苔厚度:正常舌苔呈淡粉色,薄而均匀。
如果舌苔湿润、黏腻,是湿气重的表现;如果舌苔呈黄褐色,代表火气较重。
4. 灵活度:当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舌头会变得十分迟钝,出现口齿不清等现象。
5. 舌下脉络:正常人舌下静脉不可见或微弱可见。
如果舌下静脉血管十分明显,代表身体内有淤滞、气血循环不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断需要结合其他诊察结果综合判断。
如有任何健康疑虑或症状,应及时向医疗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和意见。
舌像分析:咳嗽

舌像分析:咳嗽
这个患者目前的主诉是咳嗽,舌象如下
首先这个舌像舌体胖大。
舌中苔厚偏黄。
舌前中间有裂纹,舌质颜色暗紫。
舌体胖大,苔腻偏黄,痰湿有热。
这样人一般会有大便粘腻,乏力困倦(湿盛所致),腹部多是肥满。
舌前中间有裂纹,一般两种可能第一是颈椎侧弯,第二是容易支气管出问题。
舌质颜色暗紫,舌向一侧偏,血瘀。
年级大的人要注意脑梗,舌质紫,舌体胖大,多伴随血脂比较稠
我们在回过头看症状,咳嗽,主要是中焦痰湿有热所致,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中焦不运导致胃气不降,上逆所以咳嗽。
这种舌像可以配黄连温胆汤加桂枝茯苓丸来调理。
几分钟教会你看舌诊病

几分钟教会你看舌诊病看舌头,知病症是中医的基本功,现在就把看舌诊病的方法几分钟教给你,敬请点赞关注。
看舌头的时候,我们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舌体,另外一个是舌苔。
所说的舌体是指我们整个舌头这块肌肉,以及我们还要看舌头上面长的那层白白的东西,或者是黄黄的东西,我们管这白白的,或者是呈微黄或者是黄腻这种东西叫舌苔。
那么看舌体我们要看什么?我们要看舌体的形状,舌体的颜色,还有舌体的活动情况。
从形状上来看,这个舌头有的胖有的瘦,有的局部会有齿痕,有的会出现多条大小不等的裂纹。
那么舌胖往往提示体内有湿气,而且很多舌体胖的人,一般都会兼有齿痕。
还有一部分舌头胖的伴有裂纹,那么这说明是气阴两虚。
同时舌体胖提示湿气重气虚。
而齿痕是湿气盛的一个重要表现。
还有的人舌体胖有齿痕,并且还有裂纹,这说明除了有气虚湿盛之外,还兼有阴亏不足及阴虚的表现。
因为裂纹是阴虚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舌体瘦也是阴虚的标志。
那么阳虚从哪看呢?阳虚主要从舌的颜色来看,通常阳虚的人,他舌色是淡紫的,我们正常的舌是淡红的,薄白苔。
如果舌色淡紫,通常提示阳虚有寒。
因为阳虚容易生寒,那么淡红舌除了鉴于正常人之外,还有一些气虚的人,也可以见到淡红舌,而如果舌头是红色的或者是紫色的,提示体内有热的一个标志。
在一些性疾病中,可以见到红舌,或者是紫红舌,那么紫舌提示体内有瘀血。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舌头的一个动态,也就是说看舌它会不会歪,会不会颤抖,这个是判断经络是否畅通的重要标志。
看完舌体,我们就要看舌苔,舌苔我们主要看舌苔的质地,同时还要看舌苔的颜色,那么质地一般都是苔是润的,或是苔是燥的,或者是苔是腻的,或者苔是滑的。
苔润是正常的舌苔。
如果是燥苔,说明体内津液不足。
而腻苔和滑苔说明体内湿气偏重。
我们正常健康人,舌体上都有一层薄薄的白苔。
如果是舌上没苔,就提示没有胃气,也是不健康的表现。
所以说舌上有薄薄一层苔,提示我们体内有胃气是健康的。
如果我们的舌苔比较厚,那么提示体内有邪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发热咳嗽了,懂点舌象知识很重要
我们都知道,舌头是人身体的一部分,主要有感受味觉、搅拌食物、调节声音等功能。
但是还有一点可能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就是在中医学上,舌象的变化可以作为中医诊断疾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依据。
正常的舌体应该是大小适中、厚薄适度、舌体柔软、伸缩活动自如、说话时口齿清楚,而且舌面有薄薄的湿润度适中的白色舌苔,口中没有异味。
然而一旦患上疾病,舌象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正因为此,中医上把舌象变化看作是人体健康的“显示器”。
且不说大的疾病,今天我们就通过国家级名老中医吴中朝问诊过的舌诊案例来说说常见的小毛病——感冒、发热、咳嗽,是怎样通过舌苔反映疾病状况的,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1.感冒——淡红舌,苔薄白舌象解读舌质淡红,舌苔薄,颜色白,舌体大小适中。
舌面相对来说较为湿润。
此种舌象多由素体阳虚,风寒外袭,肺气失宣,上窍不利所致。
此舌象患者或伴有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吴教授问诊真实病例本舌象采集于一位风寒感冒患者,因夜间着凉,发病5日,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痛、神疲乏力、鼻塞、流清涕等。
吴教授叮嘱感冒要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疗原则,不能什么感冒都用清热冲剂。
红糖姜茶可以发汗解表,采用老姜效果更好。
▼
吴教授支招对症治疗治疗宜采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原则。
中药治疗多用杏仁、紫苏叶、防风、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等中药组方。
成药可以服用感冒清热冲剂治疗。
饮食指导但凡风寒感冒者宜吃温热性或平性的食物,比如胡椒、花椒、肉桂、砂仁、金橘、柠檬、洋葱粳米粥等。
忌食生冷、油腻等食物,如酸葡萄、生萝卜、冬瓜、西瓜、绿豆芽、芹菜等。
(食疗方)葱白粥:取葱白3~5茎,同粳米一同煮成稀薄粥,频频食用。
其他大多数患者认为感冒不是什么大病,服药后症状略有减轻时,就自行停药,这种情况并不可取,而且病情很容易反复,治疗起来周期比较长。
治疗期间最好等全身症状消失后再巩固服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咳嗽——舌淡薄,苔白
舌象解读舌质淡,舌苔白,舌边缘有轻微的齿痕,舌体稍薄。
这种舌象多由肺肾气虚,肃降失常所致。
长期肺气虚弱,久病及肾。
肾为气之根,肾不纳气则咳嗽。
吴教授问诊真实病例此舌象采集自一位咳嗽患者,因素体虚弱,咳嗽日久不愈,遇到劳累,着凉、生气加重,无痰或咳嗽少量稀白痰,伴有短气,面色白,声音低微、容易感冒、腰冷,下肢沉重等症状。
吴教授叮嘱此类咳嗽治疗周期较长,所以患者自身一定
要坚持治疗。
将梨煮成梨汤加适量蜂蜜可以缓解咳嗽。
▼
吴教授支招对症治疗治疗以补肾纳气、止咳润肺为主要原则。
中药治疗多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制附子、人参、蛤蚧、白术、五味子等组方。
五味子成药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和参蛤丸。
饮食指导肾虚咳嗽患者,要少吃凉性水果蔬菜等生冷食物,如冬瓜、苦瓜、冰淇淋、冷饮、冰箱中直接拿出来的瓜果蔬菜等。
少吃甜食、辛辣、油腻的食物。
如蛋糕、辣火锅、炸鸡等食品。
(食疗方一)莲实雪耳汤:莲子25克,芡实、山药各15克,银耳10克,洗净后,放入砂锅中炖煮至烂熟,将鸡蛋打散
倒入锅中,煮熟后加适量白糖调味。
芡实(食疗方二)黄芪炖鸡:黄芪50 克,鸡200 克,加生姜、黄酒、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炖煮至鸡肉熟烂即可。
其他要注意饮食、心情、体育锻炼的整体调整,注意防寒,避免感冒。
3.发热——舌红,苔黄腻
舌象解读舌质红,舌苔黄腻。
此种舌象多由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
湿为阴邪,湿性黏滞,故此舌象的患者如有发热,则热象难退。
吴教授问诊真实病例本舌象采集于一位发热患者,因素体虚,感受暑湿引起,伴发热难退,午后明显;头
晕头痛如裹,胸闷脘闷、身重而累,不欲饮食,渴而不欲饮,大便不爽等症状。
吴教授叮嘱暑热的人忌大量饮水,应该釆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
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并且要一口一口慢慢喝。
▼
吴教授支招对症治疗治疗宜宣畅气机、清热化湿。
中药治疗多用杏仁、白蔻仁、薏米、半夏、厚朴、通草、淡竹叶、滑石、白芷、佩兰、苍术、郁金、陈皮等组方。
半夏成药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胶囊治疗。
饮食指导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此时患者多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生冷瓜果等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还要注意不能吃油腻食物,忌病情未愈时进补。
(食疗方)菊花荷叶粥:取新鲜荷叶1 张,菊花12 克,粳米100 克,清水洗净荷叶、菊花,然后放入砂锅内煎取药汁。
将药汁与洗净的粳米一同煮粥。
此方能消暑热,适用于暑热天气,或感受暑热出现头昏脑涨、小便短赤者食用。
其他夏季,大多数人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感受暑热,所以除了要加强防护之外,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