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主要由车体、转向架、车门系统、车体连接装置、制动系统、电力牵引系统、空调和通风系统、辅助电源系统、列车通信系统、列车控制系统与监控系统组成。

1、车体。车体即容纳乘客的部分,也是安装与连接其他设备和部件的基础。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采用整体承载结构,由大断面铝型材或不锈钢制成,其组成部分有底架、侧墙(车窗、车门)、端墙、车顶等。

2、转向架。转向架又叫走行部,是能相对车体回转的一种走行装置,它安装于车体和轨道之间,用于支撑车体,同时用来牵引和引导车辆沿着轨道行驶并承受与传递来自车体及线路的各种荷载,缓和其动力作用,是保证车辆运行品质的关键部件。转向架一般由构架、一系悬挂装置、二系悬挂装置、轮对轴箱装置、基础制动(闸瓦制动或盘形制动)装置等组成。动力转向架还装有牵引电动机和传动装置。

3、车门系统。车门系统包括客室车门、司机室侧门、客室与司机室通道门、司机室前端疏散门。客室车门关系到列车运营和乘客的安全,目前客室车门主要有内藏门、外挂门、塞拉门三种结构形式。客室车门在列车运行中必须可靠锁闭,并具有防挤压保护功能,以防在关门时夹伤乘客;在设计上要通过监测装置将车门状态与列车牵引指令电路联锁。同时,为了应对故障或突发的紧急情况,每个车门都配置了可现场操作的故障隔离装置和紧急开门装置。

4、车体连接装置。车体连接装置主要包括车钩缓冲装置和贯通道装置(风挡装置)。车钩缓冲装置由车钩和缓冲器两部分组成,安装于车体底架的两端,用于车辆间的连接与分解,其作用包括:使多节车辆编组成一列车,传递车辆间的牵引力、制动力和其他纵向冲击力,缓和及衰减车辆间的冲击力。贯通道装置(风挡装置)位于两节车厢的连接处,是两车的通道连接部分,具有良好的防风、防雨、防尘、隔声、隔热功能,能使乘客安全地穿行于车厢之间。

5、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制动力,保证运行中的列车按需要减速或在规定的距离内安全停车及防止停放的车辆溜走,确保行车安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拖车上只安装空气制动装置,动车上除安装空气制动装置外还有动力制动(再生制动和电阻制动)装置。此外,有的高速车辆还装有磁轨制动

装置等。制动系统采用动力制动与空气制动协调配合,动力制动优先、空气制动延时投入的混合制动方式。

6、电力牵引系统。电力牵引系统是指将电能经过传输和变换后,提供给牵引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驱动列车运行的系统。电力牵引系统由受流装置(受电弓或受电靴)、高速断路器、牵引逆变器及控制单元、牵引电动机、联轴节、齿轮箱等组成,其作用是将从电网输入的电能转化后控制牵引电动机的运转,牵引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传给轮对,驱动列车运行。在受电制式上,我国一般有750 V 直流和1 500 V直流两种形式,DC 1 500 V采用架空接触网形式,DC 750 V采用接触轨形式。

7、空调和通风系统。空调和通风系统包括空调机组及控制单元、送风道/回风道、送风口/回风口、废气排口、温度传感器、紧急通风电源、驾驶室送风机、废气排风机等,其作用是使车辆内的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及洁净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为乘客创造舒适的乘车环境。

8、辅助电源系统。辅助电源系统担负除电力牵引系统主电路以外各种装置的供电任务。辅助电源系统以辅助逆变器为核心组成部件,加上其他辅助设备,可为车辆空调机组及通风装置、空压机、照明装置、车载各系统控制电路、车载信号与通信设备等提供电源,并给蓄电池组充电。其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对车辆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影响。

9、列车通信系统。列车通信系统通过列车通信控制网络实现控制中心与列车、车站与列车、司机与客室乘客之间的信息传递。其不但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乘客服务水平,而且能够增加地铁、轻轨等运营部门的收入。列车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播放列车到站动态音/视频运营信息;在发生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如火灾、阻塞、恐怖袭击等)时进行紧急广播,指挥乘客疏散,调度工作人员抢险救灾;在驾驶室和客室车厢内安装摄像监视系统,以保障运行安全;提供城市轨道交通乘车须知、服务时间、列车时刻表、广告等实时动态多媒体信息。10、列车控制系统与列车监控系统。列车控制系统具有列车牵引和制动指令的传输功能及由联锁设备实现列车进路控制的功能,从而实现列车速度控制。列车监控系统可实现列车运行信息的采集与传递、主要设备状态的监视和列车诊断功能。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发展历程及趋势XXXX0317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发展历程及趋势 要点: ●发展历程 ●技术状况 ●系统安全的沿革 ●前沿技术与最新研究进展 ●机电设备国产化动向 ●市场空间及前景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的发展历程 中国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的技术状况 2.1 车辆(RS):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大部分采用轮轨式车辆,主要技术如下: 列车编组:4节、6节、8节。 车型:根据载客量大小分:A型、B型、C型三种类型。 车体材料: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焊接结构或不锈钢车体材料。 最高运行速度:80-100 km/h。 列车制动:电气制动、空气制动和停放制动。 转向架:钢板压型焊接结构、无摇枕转向架。 牵引控制:采用VVVF主逆变器技术。 列车自动监测及故障诊断:设置微机控制列车自动监测及故障诊断装置。其它型式的车辆:XX-高速磁浮列车系统,和XX-直线电机列车系统,XX-跨座式单轨列车系统。 2.2 信号(SIG): 信号系统的核心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 system),ATC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 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ATS(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subsystem);

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subsystem); 列车自动运行子系统ATO(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subsystem)。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的制式,最早为固定闭塞信号系统,后来发展到准移动闭塞信号系统,近些年新建的项目大多为移动闭塞信号系统。CBTC 系统已成为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趋势。 今后,信号系统将逐步走向综合监控列的发展方向,纳入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资源共享。 1990年代,信号系统设备完全由国外厂商提供,目前部分产品可由国内厂商提供。 典型的CBTC信号系统的结构框图 2.3 供电(PS): 供电系统组成:外部电源、主变电所及中压环网、牵引供电系统(牵引变电所及牵引网)、低压配电及照明供电系统(降压变电所及动力照明配电系统)、电力监控系统(SCADA)、杂散电流防护及接地系统。 外部供电电压等级:500kV、220kV、110kV、35kV。 内部供电电压等级:35kV、0.4kV。110kV和35kV断路器采用GIS设备。 牵引供电电压等级:直流750V、1500V。 车辆供电方式:接触网或接触轨 接触轨主体材质:主要有低碳钢和钢铝复合两种。 电力监控系统(SCADA)的电力调度系统由ISCS集成。 供电系统的绝大部分设备都由国内生产厂商供货。 2.4 通信(): 通信系统一般设置专用通信、公安通信、公共通信三大通信系统。 专用通信系统由传输系统、专用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公务通信系统、时钟系统、信息网络系统、通信电源系统、集中网络管理等子系统和通信线路共同组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组成部分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4.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 组成部分授课时间第10周星期5 第3,4 节 授课班级14城轨13 课次第10 次课 教学方法讲授课时 2 学时 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 习题课□其他□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的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组成部分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总体结构 教学重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组成部分教学难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组成部分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P112 三—3 教学后记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案纸 4.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组成部分 一、复习提问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哪些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选用要素 二、讲授新课 一般轮轨系统的城市轨道车辆由机械和电气两部分组成,机械部分包括车体,转向架,车钩及缓冲装置,制动系统和空调通风系统。 车辆总体布置的基本原则: 1、设备具有良好的可接近性,易于安装和拆卸,便于维护和检修。电气设备和辅助机组均安装在车下或车顶。 2、保证车辆轴荷重均匀分布。 3、保证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防尘、防雨雪的侵入,电气设备均集中安装在箱体内。 4、尽量使电缆、空气管路和风道长度为最短,尽量减少风道弯曲,并使风量分配均匀。 5、对于产生强磁场的设备均加装屏蔽,以免干扰其它电气设备、电子控制系统和通信信号系统的正常工作。 6、使乘务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操作方便和安全,保障乘客乘坐方便和安全。车辆间贯通,便于乘客流动;司机室前端设安全疏散梯。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总体结构 以上海地铁为例 牵引供电方式:架空触网受电;供电电压:DC1500V 采用铝合金车体,整体承载结构,走行部为无摇枕转向架,橡胶弹簧和空气弹簧悬挂,制动有电气制动和空气制动作用,牵引电机用斩波器进行无级调速,车辆连接采用密接式车钩进行机械、电气和空气管路的连接,操纵方式有ATC自动控制和人工操纵两种,容量大,舒适性较好 上海地铁车辆:A车—带驾驶室的拖车 B车—带受电弓的动车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城市轨道交通各种制式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技术类别和优缺点 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目前,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 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为地下铁路、地面 铁路和高架铁路;按列车服务范围划分为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和 市郊铁路;按运能等级(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地下铁道、 轻轨交通、单轨交通、有轨电车、胶轮地铁、直线电机车辆、中低速磁悬浮(HSST)、磁悬浮;按照列车驱动力可以大致分为轮轨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城市铁路、 地铁、轻轨、单轨属于轮轨系统,而直线电机车辆介乎两者之间,原理上属于磁 悬浮系统。 目前,城市铁路、地铁、轻轨、单轨、胶轮地铁、磁悬浮交通等等形式在中 国均有应用,北京13号线被称为国内第一条城市铁路,上海建成了世界上第一 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其原理图如图2.2.1-1所示),重庆单轨,广州四 号线采用直线电机驱动的车辆,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的选择正在趋于多样化。由 于分类方法很多,而且分类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下面暂按列车驱动方式分类方 法(即磁悬浮系统和轮轨系统)简要地对各种制式进行比较论述。 1.磁悬浮模式 (1)磁悬浮(TR) 磁悬浮列车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两大类。常导型也称常导磁吸型,以德国高 速常导磁浮列车Transrapid为代表,它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将 列车悬起,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毫米左右。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 度可达每小时400-500公里,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而超导型磁悬浮 列车也称超导磁斥型,以日本MAGLEV为代表。它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列车运行时与布置在地面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悬起,悬 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这两种磁悬 浮列车各有优缺点和不同的经济技术指标。磁悬浮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速度高,造 价昂贵,而且应用经验不足。突出的缺点是: 1)由于磁悬浮系统是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导向和驱动功能的,断电后磁悬 浮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列车停电后的制动问题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其高速 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很长时间的运行考验。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轨道交通系统由一系列相关设施组成,这些设施包括车站、线路、列车、控制以及通信信号系统等;它们的协同工作是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的保证。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设备。 第一节线路 、基本概念 (一)正线 正线是指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包括区间正线、支线、车站正线及站线。 市轨道交通正线是独立远行的线路,一般按双线设计,采用右侧行车制。大多数线路为全封闭.与其他交通线路相交处,一般采用立体交叉。在特殊条件下(如运营初期),两条线路或交通方式的运量均较小时,经过计算.通过能力满足要求,也可考虑米用平面交叉。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旅客乘降的场所,一般应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以及与其他线路交会的地方,车站间的距离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地,在市区车站间距应在1左右,在郊区不宜大2m (二)辅助线 辅助线为空载列车提供折返、停放、检查、转线及出入段作业所需的线路。它包括折返线、临时停车线、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等。 (1)折返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一般都比较长,全线的客流分布可能会不太均 匀,这时可组 织区段运行。区段运营是指列车根据运行交路的要求,在端点站与中间车站或中间站与中间站之间进行列车折返。因此,在这些提供折返作业的中间站上,需要为列车设置折返线。折返线的型式匝能满足折返能力的要求。 (2)临时停车线及渡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十运输量大,列车远行间隔一般 较密。在运营过程中,在 线运营列车可能会发生故障。为不影响后续列车运行,设计上应能使故障列车及时退出运营正线。一般说来,在轨道交通线路沿线每隔3?5个车站的站瑞应加设渡线或车辆停放线。渡线的作用是使离开车辆段的故障列车能及时调头返回车辆段,停车线的作用则是临时停放事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 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中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中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一般见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一般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中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报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 ,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它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主要由车体、转向架、车门系统、车体连接装置、制动系统、电力牵引系统、空调和通风系统、辅助电源系统、列车通信系统、列车控制系统与监控系统组成。 1、车体。车体即容纳乘客的部分,也是安装与连接其他设备和部件的基础。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采用整体承载结构,由大断面铝型材或不锈钢制成,其组成部分有底架、侧墙(车窗、车门)、端墙、车顶等。 2、转向架。转向架又叫走行部,是能相对车体回转的一种走行装置,它安装于车体和轨道之间,用于支撑车体,同时用来牵引和引导车辆沿着轨道行驶并承受与传递来自车体及线路的各种荷载,缓和其动力作用,是保证车辆运行品质的关键部件。转向架一般由构架、一系悬挂装置、二系悬挂装置、轮对轴箱装置、基础制动(闸瓦制动或盘形制动)装置等组成。动力转向架还装有牵引电动机和传动装置。 3、车门系统。车门系统包括客室车门、司机室侧门、客室与司机室通道门、司机室前端疏散门。客室车门关系到列车运营和乘客的安全,目前客室车门主要有内藏门、外挂门、塞拉门三种结构形式。客室车门在列车运行中必须可靠锁闭,并具有防挤压保护功能,以防在关门时夹伤乘客;在设计上要通过监测装置将车门状态与列车牵引指令电路联锁。同时,为了应对故障或突发的紧急情况,每个车门都配置了可现场操作的故障隔离装置和紧急开门装置。 4、车体连接装置。车体连接装置主要包括车钩缓冲装置和贯通道装置(风挡装置)。车钩缓冲装置由车钩和缓冲器两部分组成,安装于车体底架的两端,用于车辆间的连接与分解,其作用包括:使多节车辆编组成一列车,传递车辆间的牵引力、制动力和其他纵向冲击力,缓和及衰减车辆间的冲击力。贯通道装置(风挡装置)位于两节车厢的连接处,是两车的通道连接部分,具有良好的防风、防雨、防尘、隔声、隔热功能,能使乘客安全地穿行于车厢之间。 5、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制动力,保证运行中的列车按需要减速或在规定的距离内安全停车及防止停放的车辆溜走,确保行车安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拖车上只安装空气制动装置,动车上除安装空气制动装置外还有动力制动(再生制动和电阻制动)装置。此外,有的高速车辆还装有磁轨制动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种模式的车辆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摘 要 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种模式的车辆,涉及轮轨制式地铁系统( 包括直线电机系统) 、轻轨系统、单轨系统、自动导向系统、磁悬浮系统和无人驾驶系统的车辆。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指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的车辆以钢轮为主,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 技术特点 展望 美国的科学家曾对城市居民出行可容忍的时间进行研究,结论是 45 min 。这就是说,一个城市需要有与之规模相适应的、具有最高运行速度的交通工具。 目前,世界上居住人口超过 1 000 万的城市约 20个,超过 100 万的城市约 300 余个,不少城市圈的直径超过 50 km 。因此,最高运行速度为 80 km/h 的交通工具基本可以适应,而目前能承担如此重任的只有城市轨道交通。无论是供给型还是导向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送出行居民是一致的; 无论是什么制式的城市轨道交通,载客的工具都是车辆。 自世界上首条地铁线路建成以来,车辆在设计制造技术、性能、功能上都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出现了不同制式的车辆,以适应不同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的需求。 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制武 1. 1 轮轨制式车辆 轮轨制式车辆有钢轮与橡胶轮两种,传统的城轨车辆采用钢轮。橡胶轮车辆在转向架上安装了驱动和导向橡胶轮,驱动橡胶轮运行在混凝土或钢制轨道梁上。橡胶轮具有较高的黏着系数,能发挥较大的启动牵引力和制动力,噪声相对较低,爬坡能力高于常规的钢轮钢轨制式。但是,由于橡胶轮污染环境、使用寿命短,使得技术成熟、适应性强的钢轮钢轨制式仍然在应用上占绝对优势。各种地铁车辆见图 1。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集机械、电器、计算机、制冷、光学及噪声学等技术于一体,交流异步传动是当前电力牵引的主流模式。 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的供电电压标准为直流 600、750 和 1 500 V ,我国国标规定为直流 750 和 1 500 V 两种,多数采用 A 型车的线路和近年来采用 B 型车的线路都用 DC 1500V 作为供电电压。电气绝缘材料的发展,为地铁车辆采用 DC 1500V 工作电压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为轮轨制式特例的直线电机车辆( 见图 2) 于20 世纪 80 年代问世,在技术上采取非黏着驱动,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启动加速度和制动减速度,爬坡能力强,电机结构简单; 采用径向转向架后,能适应曲线半径为 50 m 的弯道; 采用小直径车轮,降低了车辆高度,可用于较小直径的隧道; 自重轻,对线路冲击小,车辆运行时噪声相对较小。不过,直线电机车辆受电机功率的限制,车辆较小,载客量少; 由于电机气隙较大,损耗也较大,功率因数和效率相对较低。 直线电机模式是轮轨制式的特例,只有在特殊的线路条件下应用,才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1. 2 轻轨系统车辆 1879 年,在德国西门子公司展示了一列 3 辆编组的小功率有轨电车后,美国于 1888 年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列用于商业运营的有轨电车。在此之后,有轨电车在世界上得到了飞速发展。 有轨电车系统是轻轨系统的前身。从 20 世纪 7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对城市的旧式有轨电车系统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班级:70971 姓名:刘奎学号:200907071006 交通运输是城市基本职能和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运输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交通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在城市形成之后, 则要求交通技术水平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地下铁道诞生以来的100 多年间, 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每一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各轨道交通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由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缺乏统一的标准, 因此, 对各种轨道交通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 不但概念不清楚, 而且叫法也不统一, 统计数据混乱, 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及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带来严重的障碍。因此,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定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不但可以清晰地阐明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 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各种轨道交通的了解, 澄清对各种轨道交通的模糊认识, 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建设世纪目标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伴随更大的都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200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4亿6千万。目前,约有40个城市归类为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其中8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居民出行更为频繁,城市交通需求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因此,需要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在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种运输量增加很快,非凡是市内客流量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另外,由于城市内部建筑物密度大,非凡是老城区,各种建筑物、构造物比比皆是,城市里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旧城改建十分困难。因此,发展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轨道交通的形式与特点 一般地,特大城市非凡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都是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和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员及各种流动人员数量十分庞大,为了输送如此数量的旅行人员,应该分地区、分区域、分路段,根据客流需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环保等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轨道建筑物在城市内所处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的运量大小、运行方式、轨道结构、治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地下铁道、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以及轨道新交系统。 (1)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长春、大连、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外,尚有杭州、沈阳、成都、哈尔滨、西安、厦门、苏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铁道运营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随着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百姓出行需求更加强烈,预计2018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达40亿人,旅客周转量将达到16000亿人,货物发送量将达42900亿吨,现在人首选 铁道轨道供电专业培养目标:预计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电化率为60%,规划建设新线4.1万公里。铁路的大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学子投入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 培养目标:铁道信号的首要作用是保证列车运行正安全:铁路信号装备是组织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传递行车信息,改善行车人员劳动条件的关键设备, 铁道线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我国铁路系统经过今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吃加速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提升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2013年11月15日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70年天津地铁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1990年上海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应用与发展.

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应用与发展 1、序言 2010年6月,在中国(长春)国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铁道部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介绍,今年国家将投入7000亿元加快高速铁路建设,计划新线投产4613公里。目前我国在建的高速铁路有1万公里,包括京哈、哈大、合福、京武、沪宁等多条线路。何华武还表示,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经达到6552营业公里。据悉,我国在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并完善铁路网布局,扩大西部路网规模,完善中东部路网结构,规划新建1万公里铁路。 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 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 目前我国25个城市正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总规划里程超过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超过8000亿元。据了解,目前全国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重庆、武汉、深圳、南京10个城市20条线,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近几年每年新增的线路长度都达到了30—50公里。“十五”期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达2000亿元。在“十一五”期间,全国特大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公里,还将投资约60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25个城市正在进行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总规划里程超过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超过8000亿元。“在今后的20年内,轨道交通将始终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轨道交通建设不会减速,反而会提速,甚至现在根本不是减速的问题,而是发展太慢。” 2、高速铁路信息化数字化系统简介 高速铁路信息化数字化系统,也称高速铁路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五个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电力系统、电气化系统和信息系统,其中前四个系统在行业内又 称“四电”系统。 1、通信系统是保障高速铁路安全、稳定、高效、舒适运营的基本设施,可满足高速铁路语音、数据和图像等综合业务通信的需要。它包括通信承载网、通信业务网和通信支撑网,是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和高效管理的信息基础平台,是能与既有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习题答案

单元1车辆基本知识 1、判断题 (1)城轨车辆运用时普遍采用动车组的编组形式,所以城轨车辆有动车和拖车之分。(√)(2)动车以D表示,拖车以T表示。(√) (3)我国推荐的轻轨电动车辆有3种型式:4轴动车、6轴单铰接式和8轴双铰接式车。(√)(4)通常每节城轨车辆都有属于自己的固定的编号,各城轨车辆制造商或运营商的编号方式一样。(×) (5)贯通道是车辆与车辆之间的客室连接通道。(√) 2、选择题(含单选和多选) (1)转向架是车辆的走行装置,安装于车体与轨道之间,一般由(ABCD)等组成。 A、构架 B、轮对轴箱装置 C、弹簧悬挂装置 D、制动装置 (2)A型城轨车辆,它的车宽度为(C)米。 A、2.6 B、2.8 C、3.0 (3)车辆主要尺寸中新轮直径为(C) A、830mm B、805mm C、840mm D、780mm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列车运行速度越高,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小 B、坡越大,列车的坡道阻力越小 C、低速时,列车的轴承和轮轨的摩擦阻力影响比较大 D、所有作用在列车的外力大于零时,列车将减速运行 三、简答题 1.简要说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主要结构、类型和特点。 答:城轨交通车辆主要结构由车体及客室内装、转向架、车门、车体连接装置、制动和风源系统、电气牵引装置、辅助电源系统、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列车控制和故障诊断系统、空调与通风系统 城轨交通车辆类型:按照车宽分类有A、B、C三种车,按照是否带动力装置分为动车和拖车 城轨交通车辆特点:(1)列车动力分散布置,车载设备设计紧凑;(2)列车运行快速准时,安全舒适;(3)列车车体轻量化。(4)列车车辆连接采用封闭式全贯通通道。(5)列车车门数量多。(6)列车采用调频调压交流传动。(7)列车具有先进的微机控制技术及故障自诊断功能。(8)车辆部件设计和材料选用都以安全为首要原则,设备正常功能失效时,其响应都将以安全为导向目标。 2.简要说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编组。 答:车辆编组主要有四动二拖、六动二拖、二动二拖、三动三拖 3.A型车和B型车的主要尺寸各是多少? A车长宽22米*3.0米,B车长宽19米*2.8米 4.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端、车侧是怎样规定的?车门和座椅是如何编号的? 答:车辆的车端:每辆车都有1位端和2位端。A车的1位端是带全自动车钩的一端;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06-27T09:57:33.1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7期作者:刘境雨[导读] 摘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城市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此而带来的是市民对交通运行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门槛不再仅仅是人口规模的高度化,而中国的可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范围也越来远大。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 摘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城市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此而带来的是市民对交通运行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门槛不再仅仅是人口规模的高度化,而中国的可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范围也越来远大。目前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如果按当前的发展速度,至2020年在中国城市交通线路可达到2000-2500公里。发展高端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对于缓解当前紧张的城市交通状况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引言 轨道交通通常是指车辆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的一类交通运输系统或者交通工具,是各种交通方式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的总称。其中比较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是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组成的交通运输系统[1-2]。 通常把像地铁、磁浮列车、索道、有轨电车等以各种形式的导轨为导向的城市公交客运系统称为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更狭义的来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运量适中、使用电力来牵引、采用钢轨的轨道交通。其特点是电牵引、可成列、自导向、大运量[3]。 二、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建造地铁的国家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公里。自伦敦市内地铁线工9条,总长度为480公里。东京的地铁线路达到2000公里,100亿次以上的年运量使得地铁在其国内交通轨道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巴黎,其地铁数目为13条,长为408公里,占据了70%的城市运输。纽约的地铁长达443公里。在莫斯科长达243公里的遍布整个城市的地铁网络里,它的每日运送量可高达800多万人次,处于全球的最高位。 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化,虽然目前很多的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实现小汽车的家庭化,但是其交通管理的模式仍是公交优先。如前所述,在东京和伦敦,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为86%和71%,是主要的交通运行方式。 交通轨道在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其有轨电车及轻轨等占68%,地铁占32%,达其运营的总里程达14.261km。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轨道交通方式,如地铁、单轨交通、自导向胶轮运输等。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潮以来,到目前为止,已获得由国务院审批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计划的城市已有31个,在“十二五”的内容里面,城市交通规划和构建作为重中之重,此外,在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设计的的前提下,进一步建设网络化的城市轨道交通。 从第一条城轨交通线北京地铁1号线开通以来,地铁在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里程中占的比例约为82%,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中都是以地铁为主的,以有轨电车为代表的多种地面轨道交通模式大力发展。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新增的营业里程可达到6560公里,截止到2020年,其可达到7395公里。也就是说,在2010到2015年,中国每年平均开通的地铁线路为250公里。以目前的规划来看,在接下来的十几年内,城市轨道交通将会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 三、城市轨道交通存在问题及对策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存在部分安全问题,如列车开行的密度相对来说比较大,这会增大列车相撞的事故的概率;其地理位置以及封闭性的特性会使得安全的相关问题增多;客流量大,形成安全隐患。因此,为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防范措施,如:加强对相关安全教育的宣传;建立比较完善的安全交通体系;建立较强的,功能完善的轨道交通安全监督系统;对于列车的信号系统采用更为先进的控制方法;对于职工的安全意识,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要进一步培养。 四、交通轨道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再结合国内外相关技术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形式也日益呈现出各自特色,也能自己制造相关设备,这就为多方位、多方案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可能。观察城市运行现况,在未来的交通系统设计时候必须注意下面几个方面:对于其他城市交通与城市轨道系统的关系要合理设置;要根据不同地段的特点合理的设置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关设备的国产化是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系统的保证。 现在中国轨道交通车辆发展前景:从技术跟随走向技术引领;城市轨道交通从单一到多元。高铁技术的去“万国化”,采用正向设计方法,并且在2015年底已经完成了自主开发时速的350km/h的中国标准,形成了中国自主品牌。通过结合“走出去”战略方针,通过高铁连接欧洲和新加坡,适时构造新的丝绸之路。 虽然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目前还是比较单一,地铁还是占主导地位,中国的市郊铁路也是刚刚起步,目前仍然处于探索性建设时期,但是可以预测在今后将会迎来蓬勃发展时期,同时目前许多城市也有着多重目的的需求。中国的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长度、速度和数量都是世界上领先的。 在城市交通控制体系中,其系统控制总体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解决交通拥挤,优化线路方面有着较大的益处,其发展市场是广阔的。因此,从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来看,在发达城市的总体规划的时候,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考虑的范围,有步骤,有计划的实现;并与其它交通系统相结合,共同发展,使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合理,更好的为城市服务。 参考文献: [1]施毓凤,杨最,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26 [2]慕威.城市轨道交通导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彭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及应用

第43卷第1期2019年2月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B E I J I N G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43N o.1 F e b.2019 文章编号:1673-0291(2019)01-0001-006D O I:10.11860/j.i s s n.1673-0291.2019.01.00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及应用 宁滨1,郜春海2,李开成1,张强2 (1.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2.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70) 摘要:全自动运行(F u l l y A u t o m a t i cO p e r a t i o n,F A O)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计算机二通信二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实现列车运行全过程自动化的新一代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城 市轨道交通系统开始应用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本文在阐述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 的基础上,以北京燕房线为例,从F A O系统集成体系二列车无人驾驶技术二综合自动化调度管控技 术二基于全生命周期的R AM S综合保障技术等各方面全面介绍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 全自动运行技术,并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全自动运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U284.48文献标志码:A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f u l l y a u t o m a t i c o p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f o r u r b a n r a i l t r a n s i t i nC h i n a N I N GB i n1,G A OC h u n h a i2,L IK a i c h e n g1,Z HA N GQ i a n g2 (1.B e i j i n g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00044,C h i n a; 2.T r a f f i cC o n t r o lT e c h n o l o g y C o.,L t d.,B e i j i n g10007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F u l l y A u t o m a t i c O p e r a t i o n(F A O)s y s t e mi san e w r a i l w a y c o n t r o ls y s t e m w h i c hi s b a s e do n c o m p u t e r,c o mm u n i c a t i o n,c o n t r o l a n ds y s t e mi n t e g r a t i o n t o r e a l i z ew h o l e p r o c e s s a u- t o m a t i z a t i o n f o r t r a i no p e r a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 n o r m a l o p e r a t i o ns c e n a r i oa n da b n o r m a l o p e r a t i o ns c e- n a r i o,r e c e n t l y m o r e a n dm o r eu r b a n r a i l t r a n s i t s y s t e m s s t a r t t o a d o p tF A Os y s t e m.I n t h i s p a- p e r,w e f i r s t i n t r o d u c e t h e s t a t e o f a r t o f f u l l y a u t o m a t i c o p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a n d i t s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r o u n d t h ew o r l d.T h e n,ad e t a i l e d 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C h i n a sF A Ot e c h n o l o g y w i t h i n d e p e n d e n t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p r o p e r t y r i g h t s i s p r e s e n t e d,w h i c h i s i l l u s t r a t e d b y t h e e x a m p l e o fY a n f a n g L i n e i nB e i- j i n g f r o m p e r s p e c t i v e si n c l u d i n g F A O s y s t e m i n t e g r a t i o n,a u t o n o m o u s v e h i c l et e c h n o l o g y,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i n t e g r a t e da u t o m a t i o n,R AM S i n t e g r a t e ds u p p o r t t e c h n o l o g y b a s e do n f u l l l i f e c i r c l e a n d s oo n.F i n a l l y,t h e p r o s p e c t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d i r e c t i o no f f u l l y a u t o m a t i c o p e r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r e d e s c r i b e d. K e y w o r d s:f u l l y a u t o m a t i c o p e r a t i o n;u r b a n r a i l t r a n s i t;t r a i no p e r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收稿日期:2018-11-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790570,61790573) F o u n d a t i o n i t e m s:N a t i o n a l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F o u n d a t i o no fC h i n a(61790570,61790573) 第一作者:宁滨(1959 ),男,山西稷山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列车优化控制方法.e m a i l:b n i n g@b j t u. e d u.c n. 引用格式:宁滨,郜春海,李开成,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及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9,43(1):1-6. N I N GB i n,G A OC h u n h a i,L IK a i c h e n g,e t a l.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f u l l y a u t o m a t i c o p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f o r u r b a n r a i l t r a n- s i t i n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B e i j i n g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2019,43(1):1-6.(i nC h i n e s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