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八章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 菌种资源的开发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第三节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第四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本节内容: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菌种资源的开发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二)水中的微生物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四)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五)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3.农产品上的微生物
❖ 主要菌种:以青霉属、曲霉属、镰孢霉属(Fusarium)等 的一些种为主。
❖ 真菌毒素:目前已知的五万多种真菌中,至少有两百多个种 能产生一百多种真菌毒素,其中有14种致癌,两种是剧毒致 癌剂,其一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另一种是由某些 镰孢菌产生的单端孢烯族毒素T2。凡是被霉菌严重污染的 粮食一般都含有多种真菌毒素,因此,“防癌必先防霉”。
❖ 繁殖及后果:通常因水体环境中的营养等条件不能满足其 生长繁殖的要求,加上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竞争和拮抗关系, 一般难以长期生存,但由于水体的流动,也会造成病原菌 的传播甚至疾病的流行。
(2)海水微生物的分布和种类
❖ 海水中的微生物除来源于河水、雨水及污水等环境中 临时种类外,绝大多数是嗜盐菌,并耐高渗透压。
变化情况:正常菌群是相对的、可变的、有条件的。
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时,一部分正常菌群会成为病原微生物; 正常菌群在非正常部位时也可引起疾病; 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破坏了各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
关系,正常菌群也会引起疾病(菌群失调症)。
2、其它生物体
❖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体内外检查不到任何正 常菌群的动物
❖ 主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素、杂色曲霉素、岛青 霉素、黄天精、环氯素、展青霉素、桔青霉素、皱褶青霉素、 黄绿青霉素、青霉酸、圆弧青霉素、偶氮酸、单端孢烯族毒 素、二氢雪腐镰刀菌烯酮和T2毒素等。
微生物学生态

二、 菌种资源的开发
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 有助于开发丰富的菌种 资源,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活动;
菌种开发的一般步骤:
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现代分子生态学
极端环境微生物在工业上的应用
Life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Lynn J. Rothschild &
Rocco L. Mancinelli Nature, 2019, Vol. 409, 1092-1101
人体的正常菌群
在人类的皮肤、粘膜以及一切与外界环境相通的腔 道,如口腔、鼻咽腔、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中经常有 大量的微生物存在着。
典型的清水型微生物以化能自养微生物和光能 自养微生物为主,如硫细菌、铁细菌和衣细菌等,以 及含有光合色素的蓝细菌、绿硫细菌和紫细菌等。
2)腐败型水生微生物
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滞留的池水以 及下水道的沟水中,富营养化的湖水,由于流入了大 量的人畜排泄物、生活污物和工业废水等,因此有机 物的含量大增,同时也夹入了大量外来的腐生细菌.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土壤是人类最丰富 的“菌种资源库”。
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
1、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C源、N源、能源。 2、为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 3、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 4、土壤pH值范围5.5-8.5之间。 5、温度、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 6、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 7、适宜的渗透压。
(五)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极端环境: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 高毒、高渗、高压、干旱或高辐射强度等绝 大多数生物都无法生存的环境。 极端微生物(嗜极菌):凡依赖于这些极端 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微生物学教学课件》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

地衣、动物肠道菌群等。
竞争关系和捕食关系
• 竞争关系:是指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争夺有限的食物、空间、氧气等资源,导致其中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的关系。例 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两种或多种细菌时,由于营养物质和空间的限制,其中一种细菌会抑制另一种细菌的生长。
竞争关系和捕食关系
农药使用
农药的使用可以杀死或抑制某些有害微生物,但也可能对 有益微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
灌溉
灌溉可以影响土壤湿度和盐分,从而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 生存和活动。
工业活动对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可能含有大量的有毒物 质和重金属,对水体中的微生物 产生毒害作用。废水处理过程中,
种群内的微生物通过竞争、共生、寄生等关系相互 影响,形成一定的种群结构,维持种群的稳定。
种群内的微生物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营养物 质、温度、湿度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和代谢。
微生物群落生态
微生物群落生态是指一定时间 和空间内,多种微生物个体组 成的集合体,这些微生物之间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 定的群落结构。
生物修复
利用有益微生物对受损环 境进行修复,提高环境质 量。
生态恢复
通过恢复受损生态系统中 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实现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微生物生态学在生物能源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或厌氧消化技术,生产生物燃料,如乙醇、沼气 等,替代化石燃料。
生物医药
通过研究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手 段,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100%
转化物质
微生物参与多种物质的转化,如 氮、硫、磷等元素的循环,对维 持地球生物圈的稳定具有重要作 用。
第章微生物的生态总结ppt课件

2019
-
19
海水微生物的特点
1)嗜盐,真正的海洋细菌在缺少氯化钠的情况下是不能生 长的。
2)耐冷, 低温生长,除了在热带海水表面外,在其它海水中 发现的细菌多为嗜冷菌。
3)具运动能力, 大多数海洋细菌为G—细菌4)耐高压(特别 是生活在深海的细菌)。
2019
-
20
主要的微生物群落
细菌:如假单胞菌、弧菌,还有黄杆菌、螺旋菌、产 碱杆菌、生丝微菌、嗜纤维菌属、微环菌属和放线菌。 在海洋沉积泥还有厌氧脱硫弧菌、产甲烷细菌。化能 自养细菌如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
皮肤、鼻和鼻咽: 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疮疱 丙酸杆菌、类白喉棒杆菌等。
口腔: 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乳杆菌、衣氏放线菌、 白色假丝酵母、口腔拟杆菌等等。
大肠:大肠杆菌、色杆菌、变形杆菌、链球菌、梭菌、 螺旋体、乳杆菌;
泌尿道:乳杆菌、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2019
-
34
人肠道内的菌群:
土。 在适宜季节形成绿、红斑点。 藻类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藻类残体是土壤其他微生物重要营养来源。 常见种类有:衣藻、小球藻、绿藻属、丝藻等
2019
-
12
6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数量在104~105/g土,多集中在有机质和微 生物丰富的表层土壤中.
主要受水分、温度和通气性的影响。 优势种类是鞭毛虫,其次是肉足虫和纤毛虫。以有机 质残体、各种微生物及其孢子为食物,对土壤微生物尤其 是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起着调节作用.
放线菌:链霉菌、游动放线菌等
•真菌:如霉菌和酵母菌等。
•藻类和原生动物。
2019
-
21
水体的自净作用
天然水体污染后,无人为干涉,水体自身能力使 污染物消除,主要是细菌对有机物降解造成。
环境微生物学(08微生物生态)教学教材

一般说来,自然种群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空间特征 ,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形式;(2)数量特 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将 随时间而发生变动;(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 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 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了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
二、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 土壤(飞扬的尘土把微生物带至空中); 水体(水面吹起的小水滴); 人和动物(皮肤脱落物、呼吸道等)
空气中的微生物只是短暂停留,是可变的,没有固定类群。
在空气中存活的微生物,主要是有芽孢的细菌、有孢子的 霉菌、放线菌及各种胞囊。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一、土壤的生态条件
1. 营养 土壤内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动植物的残体、分泌 物、排泄物等) 2. pH 3. 5~8.5,多为5.5~8.5;适合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 3. 透压 土壤内通常为0.3~0.6MPa,而在微生物(细菌)体内, G+为2.0~2.5 MPa,G-为0.5~0.6 Mpa。所以,土壤是 等 或低 溶液,有利于微生物吸收水份和营养。
这是一个美丽的
3. 生态系统的分类
由于生态系统可以小到一滴水,大到生物圈,所以分类有 多种。 根据生存环境分:如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各自 还可进一步细分,例如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水生态系统。根 据动态和静态可将淡水生态系统分为河流生态系统和湖泊 生态系统。
根据生物群落分:有动物生态系统、植物生态系统及微生 物生态系统,在这些生态系统内又可根据生存环境或生物 群落进一步细分。
农业微生物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
同一土体由于微环境的通气、水分、营养等状况都存在着差
异,致使不同微生物呈立体分布。
每克肥土中通常含有几亿至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 每克也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 (1)细菌 数量:70~90%;种类:主要为腐生,少数自养 分布:表层最多,随土层加深减少,厌氧菌反之。 (2)放线菌 数量:5~30%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学 (Microbiol Ecology)
第一节生态系统
一、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二、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物 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具有微生物生命活动适宜的温度、pH、氧气等,水体中也具备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其他条件,因此成为微生物栖息的又一天然场所。 (一)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人和动物的排泻物、工业及生活污水。 (二)种类 水中存在的微生物90%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有弧菌、假单胞菌、 黄杆菌等。鞘细菌及有柄附生细菌也常见于水体中。 (三) 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 表现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规律。此外,相同水域的不同浓度 微生物的含量及分布也不同。 (四)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霍乱 弧菌等。因此,做好水的卫生学检查至关重要。
第八章_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学(周德庆主编)

1)大肠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 细菌,即: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 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2)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 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
3)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 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粪便内除一般 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 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 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2)检测方法 1)细菌总数是指1ml水样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37℃经24hr培 养后,所生长的菌落数。细菌数越多,有机物含量越高。 2)大肠菌群数的测定:用滤膜培养法在选择性和鉴别性培 养基(EMB培养基)上进行,在EMB培养基上呈现紫色且 有绿色金属闪光的菌落。
3)条件致病菌和内源感染 由于外界条件变化能引起疾病的正常菌群称为条 件致病菌;由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称为内源感染。 4) 如何治疗肠道微生态失调? 微生态制剂: 根据微生态学理论而制成的含有有益菌的活菌制 剂,功能在于改善肠道菌群、治疗急、慢性肠炎以及 其他保健功能。 益生菌剂: 一类分离自正常菌群,以高含量活菌为主体,通 过口腹或粘膜途径摄入,有助于改善宿主特定部位微 生态平衡并有若干其他有益生理活性的生物制剂。
(2)分布: 广泛分布于两极地区、冰窖、高山、深海和土壤等的 低温环境中。 (3) 嗜冷微生物在低温环境下能生长繁殖的原因 细胞膜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且其 含量会随温 度的降低而增加,从而保证了膜在低温下的流动性,有利 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分泌,因此能在低温条件 下进行生命活动。 (4)嗜冷微生物的应用: 低温酶制剂;低温食品腐败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PowerPoint演示文稿

污水处理中的几个常用名词
BOD5(生物耗氧量) COD(化学需氧量) TOD(总需氧量) DO(溶氧量) SS(悬浮物含量) TOC(总有机碳含量)
(三)水体微生物
1、不同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
淡水型水体微生物 清水型微生物:化能自养、光能自养微生物 腐败型微生物:肠道杆菌、芽孢杆菌、弧菌
淡水生境:湖泊与水库 沿岸区:蓝细菌、光合藻类和好氧微生物 深水区:严重缺氧
海水型水体微生物—海洋微生物学
海水的理化特征:含盐量3% 海水微生物:2-4%,2.5-3.5% 海水微生物比淡水微生物更耐渗透压 藻类 Bacilus Pseudomonas Vibrio 发光细菌
正常条件下,正常菌群与人体保持的十分和 谐的平衡状态,菌群内部各微生物之间相互 制约,维持稳定有序的关系 人体肠道中有60-400种微生物,数百万亿。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作用
有益作用 有害作用
某些正常菌群当条件变化会变成病原微生物,引 起疾病,称为条件致病菌,由其引起的感染称之 为内源感染 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的微生物,当机体防御性降低,生存部 位改变或因数量剧增等而引起疾病者
环境污染 指土壤或水体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受到 外来有害因素的影响或破坏失去了平衡,导 致物质流、能量流无法正常运转的现象
环境问题 三废处理 消除公害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水体的污染—富营养化
水体的自净作用 物理作用:沉淀、扩散、稀释 化学作用:氧化 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一、名词解释捕食:指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小型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
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形成独特结构,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偏利互生: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拮抗: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竞争:同种或不同种生物因争夺食物、空间等资源而发生的生存斗争。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是指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变化幅度也较小的那些微生物。
极端环境微生物:凡依赖于这些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微生物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水体富营养化: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导致水体表层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
BOD:生物需氧量,指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其单位为mg/L)COD: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单的间接指标,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其单位为mg/L)。
硝化作用:好氧条件下,无机化能硝化细菌将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菌根:活性污泥: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指硝酸盐转化为气态氮化物(N2和NO2)的作用。
硫化作用:指H2S或S0被微生物氧化成硫或硫酸的作用氨化作用:氨化作用是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转化成氨(铵)的过程。
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形成独特的结构,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及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生态对策:生态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功能与作用。
脱硫作用: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一些腐败微生物的作用,把生物体中蛋白质等含硫有机物中的硫分解成H2S等含硫气体。
二、填空题1.影响微生物生态对策形成的因素有营养基质的特性、竞争、压力、干扰等。
2.生态对策主要有K对策、r对策、r-K连续相3种基本类型。
3.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密度一般是城市_大_于农村,无植被地表_小_于有植被地表,陆地上空_小__于海洋上空,室内_大_于室外。
4.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包括了对 ___种内_ 和 __种间__ 的竞争。
5.极端环境有_高温_,_低温_,__高酸_,_高碱_,_高盐__,_高压_等。
6.根据嗜热菌与温度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即 _嗜冷微生物 ___、__嗜热微生物___ 和 _______。
三、选择题1.病原菌和寄主之间的关系是(D )。
A、互生B、共生C、共栖D、寄生2.产黄青霉菌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的现象是属于微生物之间的(C )。
A、寄生关系B、捕食关系C、拮抗关系D、竞争关系3.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细菌可形成(B)。
A、拮抗关系B、互利共栖关系C、共生关系D、偏利共栖关系4.超嗜热细菌主要是(A )。
A、古生菌B、真细菌C、真菌D、霉菌5.地衣植物是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B )的典型例子。
A、互生关系B、互惠共生关系C、共栖关系D、内生关系6.冬虫夏草是由昆虫和真菌通过(D )形成的一种名贵中药。
A、竞争关系B、共生关系C、互生关系D、寄生关系7.工业上生产维生素C采用的“二步发酵法”是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A )。
A、互生关系B、依赖关系C、共生关系D、寄生关系8.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可形成(A )。
A、互利共栖关系B、偏利共栖关系C、拮抗关系D、寄生关系9.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B )。
A、假单胞菌B、根瘤菌C、蓝细菌D、自生固氮菌10.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A )。
A、恒浊连续培养B、恒化连续培养C、恒浊分批培养D、恒化分批培养11.兼性厌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存时可形成(B)。
A、互利共栖关系B、偏利共栖关系C、拮抗关系D、寄生关系12.适用于生物冶金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是( C)。
A、嗜热微生物B、嗜冷微生物C、嗜酸微生物D、嗜压微生物13.酸矿水的形成是微生物对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转化的结合,下列哪种循环与酸矿水形成有关(A )。
A、S循环B、N循环C、磷循环D、硅循环14.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C )。
A、氨B、氧C、N,D、N:O15.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A )。
A、细菌>放线菌>真菌B、细菌>真菌>放线菌C、放线菌>真菌>细菌D、真菌>细菌>放线菌16.脱硫弧菌和产甲烷细菌生活在一起时两者可形成(A )A、互利共栖关系B、偏利共栖关系C、拮抗关系D、寄生关系17.微生物数量很少的空气、海洋、和贫瘠的湖水中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
A、共栖关系B、共生关系C、拮抗关系D、中性关系18.温和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的生存可视为微生物之间的(C )。
A、拮抗关系B、共生关系C、内寄生关系D、外寄生关系19.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A )。
A、纤维素B、木质素C、半纤维素D、淀粉20.纤维分解菌分解纤维素为自生固氮菌提供碳源,自生固氮菌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形成有机氮为纤维分解菌提供氮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B)。
A、偏利共栖关系B、互利共栖关系C、共生关系D、寄生关系21.腌制的酸菜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不坏,生活在人和动物皮肤表面的正常微生物区系能抑制病原菌生长,这些现象是微生物之间的(C )。
A、竞争关系B、特异性拮抗关系C、非特异性拮抗关系D、偏利作用关系22.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A、氨B、氧C、N,D、N,O23.在白蚁、蟑螂等昆虫肠道和反刍动物的瘤胃内有大量的细菌和原生动物,这是动物和微生物之间一种(B )。
A、互生关系B、共生关系C、寄生关系D、竞争关系24.生态位不包括下列哪项(B )。
A、生物所占据的生境B、生物在所处生境中的生存能力C、生物在所发挥的功能与作用D、营养基质25.1977年Grime认为生态对策中的r-K连续相存在三种生态对策,它们非常适合描叙微生物,下列哪项不属于其中(C)A、竞争对策(C对策)B、忍耐对策C、King对策(K对策)D、草本对策(R对策)26.在较深的湖泊或水库等淡水生境中,深水区微生物的类型有(C)A、蓝细菌、光合藻类B、好氧性微生物,如Pseudomonas的生长;C、厌氧光合细菌和兼性厌氧菌D、只有厌氧菌才能生长例如脱硫弧菌属27.下列哪种微生物不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微生物(D )。
A、大肠杆菌B、鼠伤寒沙门氏菌C、发光细菌D、芽孢杆菌28.微生物在环境中对重金属作用的说法,哪项不对(D)。
A、会使重金属化学物毒性增强B、浓缩重金属,并通过食物链积累C、微生物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D、将重金属转化成其他金属四、判断题1.氨化作用可以在好氧和厌氧环境下才能进行。
(√)2.熏肉、谷物、榨菜、干果、腌肉等容易长霉菌而不容易腐烂是因为这些食品中水的活度不够细菌生长。
(×)3.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用的逆过程。
(×)4.一般情况下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土壤下层。
(√)5.嗜冷微生物细胞膜组成中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点脂肪酸。
(√)6.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具有在酸性条件、碱性条件生长的能力,但是其细胞内的pH仍然维持在在中性左右。
(√)7.反刍动物大部分都能分泌纤维素酶来消化所食用的纤维素。
(×)8.在土壤、水体中贮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主要依靠大量的微生物生物量。
(√)9.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时没有选择性。
(×)10.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唯一因素。
(×)11.紫膜是在嗜盐细菌细胞膜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紫色物质,吸收的光能以质子梯度的形式部分储存起来,并用于合成ATP。
(√)12.嗜酸微生物一般是无机化能营养微生物。
(√)13.乳酸发酵后的牛奶可以保存相对较长的时间,这种乳酸菌与其他牛奶腐败细菌之间构成了一种特异性的拮抗关系。
(√)14.微生物生态学诞生的标记1966年美国微生物学家Brock编写的《Principlesof Microbial Ecology》问世。
(×)15.环境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由无机的物理、化学因素以及有机的生物因素构成。
(√)16.离地表越深,土壤微生物的含量越少,物种越单一。
(√)17.每个生态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物种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
(√)18.清水型水生微生物以化能自养微生物和光能自养微生物为主,如硫细菌、铁细菌、衣细菌、蓝细菌和光合细菌等。
(×)19.在较深的湖泊或水库等淡水生境中,因光线、溶氧和温度等的差异,微生物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带。
(√)20.在人体内外部生活着众多的微生物种类,其数量高达1014个。
(√)21.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取决于所处环境和飞扬的尘埃量。
(√)五、问答题1.比较1977年Grime提出描叙微生物生存的三种基本生态对策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竞争对策(Competitive strategy),C对策2.忍耐对策(Stress-tolerant strategy),S对策3.草本对策(Ruderal strategy),R对策2.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3.什么是正常菌群?试分析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的关系。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
人体肠道内经常生活着500-1000种不同的微生物。
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关系是一种十分重要又极其复杂的共生关系,肠道内菌群的基因组能为人类的多种慢性病、富贵病做出自己的贡献。
4.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的原理是什么?利用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来处理污水。
5.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功能有哪些?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1.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分解生物圈内存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将其转化成最简单的无机物,供初级生产者利用。
是环境的忠实清洁工。
2.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参与所有的物质循环:C、N、P、S3.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可直接利用太阳能、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量来源;积累下来的能量可以在食物链、食物网中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