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意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含教案)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含教案)

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派画风的创始 人。这幅《即兴31 号》是画家抽象主义 风格探索阶段的作品,也是一幅很迷人 的作品。
画面中只能看到各种颜色和线条的 组合。但是,画中充斥着一种迷人的内 在的和谐以及律动的旋律,使人看上去 赏心悦目。粉红色、橘红色、深红色、 黄色、紫色、黑色、翡翠色交织在一起, 仿佛都是跳动的音符,在各自的琴键上 发出急缓、粗细、高低不同的乐调,那 些粗细不同的线条好像乐谱上的重音、 停顿、休止符一样。
我们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就是我们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也就是 对事物的最直观的感知,而这种感知过程就是初步的鉴赏行为,由此可 见,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我们从具体作品入手,介绍一下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弄清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

《捣练图》 张萱(唐) (中国画,宋代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捣练图》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张萱擅长仕女画,此画是以欣赏妇 女劳动之美展现捣练过程为目的的风俗画。《拾穗》是19世纪法国画家 米勒所画,当时法国正处在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 居于农村,深知农民的贫穷与艰辛,这幅画是站在同情的立场上来画 的,背景是农场主小山般的麦垛,从而暗示出阶级的对立。
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 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 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 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
2、什么是美术鉴赏?
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写实的手法 画出来的,具有逼真的效果。这 显然不是现实的世界,而是像人 做噩梦时所呈现的离奇而又恐怖 的情景。

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
一、课程名称: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意义
二、课时: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能力问题: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操。

四、课程类型:新授课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到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二)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各类艺术图片
八、教学过程。

高一美术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高一美术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 什么? 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 到之处吗?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 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 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 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 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 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
现存的《太白行吟图》描写唐代伟大 诗人李白的豪放性格,全画只用寥寥 几笔,即把那种桀骜不驯、才思横溢 的风度神韵,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既 得力于画家对李白的性格特征的正确 把握,也和他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画的 笔法密切相关。这是我国绘画史上最 早具有代表性的“减笔画”之一,可 谓之极品。
《太白行吟图》.梁楷.宋
唐 张萱《捣练图》
为什么两幅同是描绘妇女劳动场面的绘画会给人不 同的感受呢?这需要对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画家本人 加以考察,才能理解画家的表现意图并对作品做出价值 判断。
作 品
(欣赏对象)
画 家
创作 题材 观看心理 社会 时代 内容 感受 背景
画家情 况及表 现意图
《捣练图》
《拾穂》
通过比较,向同学们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 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 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梁楷表现的是: 中国古代文人的放浪情怀, 徐悲鸿表现的是: 他的民族意识, 吴冠中则关注的: 主要是艺术的形式语言。

所谓“鉴”,就是甄别、归类、分析、判
断,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 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方法)、语言形式和内容 等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社 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

总结 : 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
同。
b. 《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 , 摄影
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 ,
教师引导 :
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
的是交流,是对话,是学习,是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最终的结果是和其他艺术形
式一样提高人的素质。
( 三) 、讨论问题
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方法分析作品《太白行吟图》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
高 中 美 术 教 案 顾子之 第 1 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 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 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 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 理由 : 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 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 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 ( 一)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 :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 艺术作品。 ( 二) 、讲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
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设计备课资料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设计备课资料

第 1 课培育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高天民一、教材剖析(一)教课目的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课的开篇,对后边的教课拥有指导意义。

经过本课的教课,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色,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育学生“审美的眼睛”。

b5E2RGbCAP(二)内容构造本课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育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育审美的眼睛的必需门路。

p1EanqFDPw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觉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奇,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

而后再从详细的美术作品下手,以中国唐朝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看法剖析,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征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加的关系等。

这里没有波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看法自己就十分复杂,它将波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

更因为今世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线,“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辩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幸亏教课中临时悬置起来。

DXDiTa9E3d 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怎样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安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单的艺术分类,学生认识这些就能够了。

但教师还应理解,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拍照中,还能够依照其资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仔细的区分。

以以下出的分类其实不完好,仅供参照: RTCrpUDGiT1.绘画按资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 (此中按技法分为工笔划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川画和花鸟画)、版画 (按资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化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 )、素描 (此中也包含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景色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修画等。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鉴赏的含义、分类及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审美的眼睛。

2.过程与方法: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通过学习并动用感官挖掘美术作品的内在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集体探讨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 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故宫四季提问:这样的景色给你什么感受?教师总结:培养审美的眼睛的途径:①欣赏大自然②: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当我们置身于天安门广场的时候,都会不禁从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壮丽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于我们对其的认知、回忆和想象,这些都和我们的美术鉴赏息息相关。

引入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2.板书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三、新授:1、出示两幅中外美术的作品《捣练图》、《拾穗者》引导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分别描绘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都是以妇女劳动为题材。

前者画的是宫廷妇女捣练的的场面,给人以优雅平和、富有劳动节奏的美感;《拾穗者》画的则是三个贫穷妇女在麦地里急匆匆向前弯腰拾穗的情形,看了不禁让人产生同情。

2.为什么两幅同是描绘妇女劳动场面的绘画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呢?了解这些内容就需要对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画家本人加以考察,才能理解画家的表现意图并对作品作出价值判断。

教师总结:所谓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分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感受的活动。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引言美术鉴赏是指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对美术作品的崇敬和欣赏,更是对人类文化进步过程的观察与理解。

由于不断涌现出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审美标准,培养审美的眼睛已经成为现代人所不能或缺的一项能力之一。

二、美术鉴赏及其意义美术鉴赏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对文化、历史、哲学、心理学、形态美学等多个领域有一定了解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体验、欣赏和鉴定美术作品。

2.1 培养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审美能力不只是培养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人类全面发展的一部分。

当人们具备了良好的审美能力,便能更好地欣赏生活中很多方面的美,并在生活中获得积极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愉悦感。

2.2 培养审美与美的价值美是一种特殊的价值,通过鉴赏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美的价值,进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

2.3 培养审美与美的表现形式美有多重表现形式,通过培养审美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电影、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

2.4 培养审美与工作有研究发现,良好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提升个人在工作中的敏感性、创造力和决策能力。

例如,设计师的审美能力需要很高,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美的形式和优美的设计,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三、培养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3.1 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可以从中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和文化背景,进而更好地理解他们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和表现方式。

3.2 阅读关于美术鉴赏的书籍、杂志和文章阅读关于美术鉴赏的书籍、杂志和文章,能够帮助了解更多美术鉴赏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3 参观博物馆和画廊参观博物馆和画廊,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和接触到艺术作品,并从中理解美的本质和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3.4 与朋友、老师交流与朋友、老师交流,不断沟通和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以此获取更广阔的视野,并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参考课件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参考课件
4
三、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
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 (2)过程与方法 • 教学中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通过对美术作品分析, 深入讨论和感悟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知识的能力。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提高兴趣、树立决心,明确美术鉴赏 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
30
• 总结: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
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 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 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人的审美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 才能逐步得到提高,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让美伴随终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 课后拓展: • 收集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了解其风格特点与背景故事。 • (这样设计作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 地去探究。)
• (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主要就是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 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 概念。)
9
• 2、讲授新课 • 什么是美术鉴赏。 • 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鉴赏一下两件美术作
品,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怎样来进行 美术鉴赏?
10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主题内容,年 代,材料,历史背景,作者创作意图等)
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澄迈二中 钟 俊
1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五: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二:学情分析 四:重点、难点 六:教学时间
2
一、教材分析
•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作为 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 有指导意义。本课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 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 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教材 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明什么是美术鉴 赏,第二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三部分 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都是刚刚接触美术鉴赏,并且对于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基本不懂。

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相互之间能够探讨交流,学习气氛较好,对美术鉴赏课有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教学中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感悟意义---树立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

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

三、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
艺术=美术?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以剪纸作品《齐白石像》为例请学生欣赏并分辨它属于哪种美术类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什么是美术鉴赏。

(点出课题)
(学生:剪纸作品、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方法、黑白色的、纵向构图)
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新课内容:
1、话题1:请学生欣赏一组摄影作品:《天安门》、《黄山日出》面对这些景观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壮观、崇高、神圣
教师总结: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如:黄山、九寨沟瀑布等。

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如:天安门周围的建筑、艺术家的作品等。

2.话题2:怎样进行美术鉴赏?
出示张萱《捣练图》和米勒《拾穗》,思考: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并思考。

提示: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主题内容
2.年代3、历史背景4、作者创作意图
学生回答:相同点:都是一劳动妇女为题材
不同点:前者:贵族妇女平和优雅的美中国画
后者:贫穷妇女让人产生同情油画
提问:为什么同题材的作品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呢?
教师总结:《捣练图》的作者张萱处于盛唐,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师,“练”是一种丝织品,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沸煮,日晒漂白,再用杵捣,最后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画中分成三组,捣练、理线、熨烫,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的从布底下窜来窜去,可见当时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血腥的战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因此画面平和优雅。

《拾穗》是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所画,画中3个贫穷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因为当时法国正处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本身出生在农村家庭,从小在农田里长大,这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以上对两幅作品的分析实际上就是美术鉴赏的全过程。

我们在欣赏作品和针对作品思考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其实就已经进行了美术鉴赏。

总结出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怎样去鉴赏?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语言形式和表达内容、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等等。

通过以上作品的赏析请同学们总结?
美术鉴赏的对象:是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
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美术鉴赏的本质特征:是综合的审美活动
3、话题3:美术鉴赏对我的人生真的那么重要吗?(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衣、食、住、行只是最简单的生存层面,它们都离不开美术,自然也离不开美术鉴赏。

我们来看一下美术作品带来的价值与功能。

美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角色。

它的价值与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认识功能:
通过美术作品的内容或形式,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下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观念等。

如张萱《捣练图》
教育功能:
美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和影响,以培养人们对待自然、社会、
人生以及自我的态度。

如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

如《根扎南国》吴冠中
4、话题4: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
1. 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年画、壁画等等。

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

雕塑按空间:圆雕、浮雕。

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

2、设计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网页设计等。

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三)、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二、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
三、美术作品的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
(四)教学总结:
艺术来源于生活。

培养审美的眼睛,可以更好的观察生活中的艺术。

这节课,我们为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另外,还请同学们注意,要能欣赏千奇百怪的现代艺术,还必须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在此基础上,平时多看多分析,定会使审美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五)、课堂互动
教师准备四组不同色彩的与美术有关的名词卡片,从四组同学中各选两名同学代表,一人描述一人猜谜,不能出现名词里的文字,两分钟内猜对最多的获胜并领取教师准备的奖品。

如:景泰蓝、青花瓷、中国画、秦始皇陵兵马俑、梵高、《蒙娜丽莎》
故宫、大斗兽场、金字塔、徐悲鸿、齐白石等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