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论孔子作文【高中高二800字】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精选21篇)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精选21篇)我眼中的孔子作文篇1他身高九尺,气宇轩昂;他出身于末落贵族,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周游列国,却一生不得重用;他开创私塾,破除门第观念,有教无类,门下弟子三十。
他就是所有中国人的先师孔子,是我最欣赏的人。
我欣赏他的智慧。
孔子学识渊博,他的弟子颜渊曾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孔子对礼十分重视,丝毫不马虎。
有一次,子贡想废除祭祀用的小羊羔,孔子对他说:“你爱这个小羊,我爱这个礼节。
”周游列国时,孔子见到君主,总会在大殿下行一个大礼,有人就会告诉孔子,那是周礼,现在已经不需要行了。
孔子却依旧这样做,这是孔子对礼的尊重。
孔子对孝有着新的认识,孔子曾对子游:现在的孝者,只是可以养着父母,可是“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提出要尊敬父母,才配得上是孝。
孔子的弟子评价他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不徇情枉法,不营私舞弊,正气凛然,让我肃然起敬。
我最欣赏的人是孔子,他生前不得志,但雁过留声。
《论语》,历经两千多年,仍被世人称赞;孔子,他的观念正影响着世界,孔子这个名字会千古咏传。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篇2孔子,活在了历历代代中国人的心目中,他的思想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别人心中的孔子是天纵之圣,但你想知道我眼中的孔子吗?我眼中的孔子,他心怀天下。
有一次,途经楚国时,子路向两个隐士问路。
那个隐士说:现在天下乱哄哄,你跑这跑那,还不如学习我们隐居起来呢!孔子听了,大受刺激,长出一口气,才慢慢地开口说道:有些人能和鸟兽住在一起,我却不行,假如天下都太平了,我还跑什么呢?孔子不但心怀天下,而且有着远大的报负。
他五十五岁时,在鲁国担任司寇,本可以吃着公粮,乐享清福,可他为了更好的宣扬仁政,打破教育垄断,开始周游列国。
十四年间,跑了五六个国家,虽然诸多不顺可他依然没有放弃,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几番波折后,回到鲁国,更加坚定得专心执教,开创私学先驱。
尽管孔子很伟大,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同样有缺点。
对孔子的认识800字作文

对孔子的认识800字作文孔子是春秋时期最博学的人之一,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那么你对这位著名的人物有怎样的了解呢?如果让你写下有关孔子的作文,你又会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可两篇与孔子有关的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认识孔子的作文【篇一】孔子,我国伟大的圣人,他的巨作许许多多,如:《论语》……孔子千百年来一直深受我们的仰慕。
我十分喜欢空子,论语就是他对弟子的谆谆教导,和自己的一言一行。
他不仅对自己的弟子要求严格,对自己更为如此。
我一直喜欢这空子,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英雄。
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于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
孔子出生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
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
我们心目中的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
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使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孔子使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我们心目中的孔子。
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
孔子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却始终坚强乐道。
他仍然开开心心得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孔子的坚强,这就是教会我坚强的孔子。
孔子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教育着我,每一次,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使我做好每一件事情。
老师在上课时也会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孔子的一言一行是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谈孔子的作文高三1500字5篇

谈孔子的作文高三1500字5篇谈孔子的作文高三1500字例文1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平实之中随着长河的岁月缓缓地流淌了两千多年,心中自运乾坤,更加凸现出一种高超深邃的人生境界。
作为一位教学管理者的我,对孔老先生及其文化精神上的理解与认识也许还很不够,但通过对孔老先生的学习,我的心灵空间似乎变得越来越圆满,他让我更加懂得了教育是对人性的磨合,是一门艺术中的艺术。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孔老先生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中的典范。
他老人家提出主张“仁者爱人”的学说,其核心就是“仁爱”。
儒家思想追求的就是宇宙天地间自然万物的和谐统一:天地人三才道融为一体的大同世界。
我想孔老先生的“仁爱”说的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吧!要以仁爱之心爱人,爱自己,爱他人,爱身边的一切……儒家思想强调的是“观,思,明,学,行”;倡导的是“因材施教,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快乐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传授的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对学生是如此,对我这个老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
它时刻地告诫我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虚心地向他人请教,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
在管理中尽量做到“举直错枉”,弘扬正气。
既要有“因师任教,发展老师的能力特长;快乐工作,培养老师的工作热情”的管理理念,又要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断地去反省自己的工作态度。
作为一位学校管理者,所要管理的是高级知识分子——老师。
老师是学生的启发者引路人。
学校的艺术品要靠他们去雕琢打造。
处理和协调好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教师既普通又特殊。
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要不断地去了解和关心老师,知其冷暖。
不但要了解掌握学校教师的需要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引导控制和发展他们,而且还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找到自身的价值。
在众多的需求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每位教师的最高需求,应满足教师追求事业成功的心理需要。
我看孔子精选作文800字

我看孔子精选作文800字篇一:我看孔子精选作文800字《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虽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记录的言论,但孔老夫子思想的精华却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有幸一读,也得到了一些感悟,虽然年龄尚小,对许多语言的理解还不很到位,但还是愿意将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教师了。
在这里,孔子教给我:对旧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而不能弃之不顾。
确实,这句话很有道理,高中中学阶段,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时间有限,很多人都选择学习新的,而把旧的放在一边,可是你有了时间再拿起所谓的旧知识,却又成为新的了。
其实,温习旧知识,绝非是浪费时间,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整合,酿酒愈久愈弥香,书品愈久愈有味,知识也是如此,温习的次数越多,就愈是饱和,你从中悟出的东西也就越多,而这些知识,将会是你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在告诉我:只是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愚昧。
这句话同时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学习和思考是一对好朋友,永远都是结伴而行的。
在学习过程中,要兼顾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也要学习。
荀子在《劝学》中也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也是在强调学习对于思考的重要性啊!而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
虽然是在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引申一下,理解为思考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呢!总之,思考和学习一起,才能发挥出其无穷无尽的力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这是在教给我们,要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在教给我们:做学问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孔子的思想深如汪洋大海,而我,愿做其中的一尾小鱼,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汲取其中营养。
我看孔子高二学生作文800字7篇

我看孔子高二学生作文800字7篇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看孔子高二学生作文8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看孔子高二学生作文800字1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
说是老人,那是从我这个两千年后的人类眼里追溯回去的结果,不管从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领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根。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
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
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
人无完人,只能说夫子在某一个角度,是一个完人。
辉煌的文化遗产,传承千年,教育后人,这个过程是艰辛而具有意义的,它的价值体现在: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知识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尽相同,却无一是不受益的。
我心中孔子800字论文

我心中孔子800字论文第一篇:我心中孔子800字论文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下面小编收集有关我心中孔子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我心中的孔子韩寒说过孔子象哈姆雷特一样难以说清楚,确实有同感,心里的孔子总是那么模糊,那么矛盾,想说一说我怎么看孔子。
看《史记孔子世家》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孔子怎么到处求官啊,不喜欢;在《史记孔子世家》里看不出孔子的思想到底是什么。
看过《论语》,本能给我的感觉孔子的思想并不深刻,接着这个思路,我思考了一段时间,孔子的思想为什么会给我并不深刻的感觉?首先,我认为孔子不是一个哲学家。
我们一谈到中国古代哲学,就会说道家和儒家,我认为孔子本身的理论够不上哲学的高度,充其量是一个人际关系学家。
当我们问周围的人,什么是哲学?很多人会立刻回答,哲学史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接着,我又问,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周围的人犹豫一下回答说,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看法。
接着,我又问,什么是关于对世界的看法呢?周围的人这时候就会无以回答。
我说,其实你只是照本宣科回答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也不知道世界观是什么?象我周围的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并不知道哲学是什么,却相信孔子是个哲学家。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呢?其实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认为人该怎样活着,为什么要那样活着的原因。
不同哲学提供了不同的人生该怎样活着的答案,也阐述为什么要那样活着的理由。
该怎样活着就要涉及到人与自然的根本问题。
从这个方面讲,我认为老子的《道德经》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提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顺应自然,要无为,所以老子是个哲学家。
但是,孔子的《论语》根本没有谈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论题,更没有回答人生是什么?《论语》只是提及人该怎么与人相处,所以我认为孔子充其量是个人际关系学家。
其次,我认为孔子的理论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人人平等的思想。
孔子生在春秋战国战乱年代,他提出的仁爱,反对战争史对的。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共九篇

我眼中的孔子我眼中的孔子(一)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愿意将一生都耗在宣扬一项没有一个君王认可的学说之上;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的学问可以经受2500年的历史洗涤,非但没有消沉而日渐弥新,这个人就是我可亲可敬的孔圣人。
人们都说时间会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学说却可以突破时间的捆锁而独立存在,我想其中必有其“永恒”的东西存在,这永恒归其原因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永不言弃的精神。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转眼半个学期也就过去了,《论语》选读也就要学完了,但在我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别的,是孔子那一股“倔脾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有多难啊,人们常说“三人成虎”,三个人说街上有虎,就会有人相信真有老虎,这是多么荒谬的言论,但你试推想一下,当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极力推讲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无人认同,他难道不会怀疑自己的学说吗,他难道不会陷入到矛盾与挣扎之中吗,然而我们会敬佩他精神的顽强,却有否体会他在挣扎中的痛楚呢,也许在2500年前的无数夜晚中,孔子也在仰望星空,质问苍穹,也许是上天指引了他,让他不断的坚持了下来,纵然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多么美,多么惬意的画面,然而观其孔子一生,至死也未曾感受到过“三月之风”,就孔子自身而言,我想他应该是再悲哀不过了,在死前,孔子曾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
评价孔子作文

评价孔子作文篇一评价孔子孔子,这位被誉为“至圣先师”的人物,对于他的评价,那可真是众说纷纭啊!说真的,孔子的思想,在那个时代,那简直就是一盏明灯。
他提倡的“仁”,也许在今天看来,我们会觉得有点老套,但是在当时,那可是相当先进的理念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觉得真的太牛了,这不就是教我们要换位思考嘛,这道理到啥时候都不过时啊!不过呢,有时候我也在想,孔子他那些个礼啊,是不是有点太繁琐啦?咱就说那一套套的礼仪规矩,是不是把人都给框住了?可能在当时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但是放在现在,是不是会让人觉得有点累呢?孔子一生到处奔波,想要推行他的学说,这精神确实值得佩服。
但我又在琢磨,他是不是有点太固执啦?要是能灵活点,说不定能更快让人接受他的想法呢?可是话说回来,要是没有孔子,咱们的传统文化得缺多大一块啊!他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多少人才呀。
他说“有教无类”,不管啥身份都能受教育,这得多开明啊!孔子到底是个啥样的人?我觉得吧,他既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个有点倔强的老头。
他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也许还有些不完美的地方,但谁能是完美的呢?反正孔子这一路,对咱们中国文化的影响,那真是杠杠的!篇二评价孔子孔子,这名字一出来,那可真是让人又敬又叹啊!咱先说说孔子的那些个教诲,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简直就是学习的真谛啊!我觉得,就凭这一句话,孔子都能称得上是教育界的大咖。
可是,我又在想,这天天学啊习啊,难道不会累吗?也许孔子会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但有时候我就忍不住反问,非得这么苦哈哈地学,才能有出息吗?孔子主张的“礼”,什么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在当时可能是很重要,可现在看来,是不是有点太拘泥于形式了?我就纳闷了,难道非得按照那些条条框框来,才能算是守礼吗?也许孔子会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但规矩太多,会不会把人的天性都给束缚住了呢?不过,孔子能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就有这么深刻的思考,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论孔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华夏文明,至今不至全然暗喑,多半是因孔子为普天皇土留下一脉异音,点化了民族。
应运而生的孔子是野合而来,他的出身并非高贵,再者那天生的首上圩顶,使他的人生不为他人看好。
只是这令众异之的“普通人”却用他的思想精神狠狠惊艳了一把,对于后世:雕镂山河,镌刻人心,永不漫漶。
回忆起几年前赴山东曲阜——孔子故里游玩,年少无知哪想细细领略祠堂、学舍遗风,晃晃荡荡了几圈便算是饱了眼福,幸而拍了几张照片,至今翻出来再看,在为自己惋惜的同时又敬佩起孔子的智慧。
那“弟子三千。
贤者七十二”便是有力的佐证。
《史记》中的孔子曾经向弟子提出有关自己信仰的问题,子路、子贡、颜回三人分别作了回答,孔子一一深入剖析,借此成功引导了三弟子的价值观。
在我们看来,孔子完美的诠释了一个极具智慧的教师形象,循循善调、温和恭敬透过悭吝的文字温暖了众人的心。
“万世师表”之称在滚滚历史红尘中寻定了孔子。
在极端的蔑视里有极端细致的体察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极端的失望与无奈。
庄子会,孔子又何尝不会?
春秋时期,社会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容貌:仁爱与争霸,细水长流与豪迈壮阔,对人性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
此时的华夏河山,可以是一派祥和的乐土,也可以是尸横遍野的战场,历史最终选择了后者,战乱纷纭之际,统治当权者自然是运筹帷幄,纵观金戈铁马,嗜血争夺来向天下宣示自己的存在。
自然而然,孔子的学说被搁置,这是莫大的打击,意味着孔子被时代抛弃了,他的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自古不得志的人在世上注定要以悲剧终结。
值得庆幸的是,孔子改写了人生:他从中变得清醒,“仁义”知道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蔚然成方圆。
在此间,孔子的思想在极端的压榨下探寻极致的光明,即便野蛮的战火几乎不间断的在焚烧着脆薄的精神纸页,无边的愚昧更是在时时吞噬着易碎的智慧,这样的孔子更像是一棵孤独的树,却在不断生长、加固……
千年前,孔子的精神早已溶于时代的血液奔腾不息,千年后,我亦愿仰望孔子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