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社区人群心理健康护理

合集下载

第10章 社区人群心理健康护理

第10章 社区人群心理健康护理

教学要求1.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指导;精神疾病不同病程的家庭指导。

2.熟悉:心理健康的标准;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问题;危机干预的概念;常见精神疾病的家庭指导。

3.了解:危机干预的基本理论;危机干预的基本技术。

学习重点一、心理健康的概念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提出一个定义,即“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予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可以定义为人的精神、情绪和意志方面的良好状态。

个体能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保健1.婴幼儿心理保健社区护理人员应该帮助父母,尤其是母亲,了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个性,包括早期皮肤身体的密切接触、母乳喂养、居室环境的布置、言语和行为的训练等。

主要实施内容如下:(1)母乳喂养:婴儿以母乳喂养最好,母乳温度适宜,容易消化吸收,不但为婴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增加免疫外,还可增进母子情感。

婴幼儿发育中,母亲对婴儿的影响十分重要。

母亲哺乳过程,通过抚摸、拥抱和亲昵,让孩子分享母爱,从而获得极大心理满足。

(2)训练教育:包括感觉动作训练、语言训练、大小便训练和规律生活习惯的训练。

感觉动作训练就是对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的刺激训练。

如让婴幼儿接触颜色鲜艳的玩具、听悦耳优美的音乐等,通过抓、爬、站、行、扔等运动,练就感觉运动的协调性从而促进脑发育,完成大脑感觉的整合功能。

语言训练越早越好,应多鼓励婴幼儿说话,增加交谈。

成人与其交流时尽量用规范语言,少用儿语;大小便训练一般从22个月开始,训练婴幼儿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及自主排便的能力;培养幼儿自己用餐具进食的习惯,不要包办代替,不要责怪弄脏衣服、台面、地板、动作不协调;训练婴幼儿单独睡眠的习惯,并保证充足睡眠,训练过程中成人要耐心、和蔼,严禁严厉的斥责、打骂,否则会给婴幼儿留下心理创伤。

社区护理 第十章 社区精神卫生与护理

社区护理 第十章  社区精神卫生与护理
第十章 社区精神卫 生与护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概念、标准,社区护士在社区心理健
康中的角色与职责。
2.熟悉社区心理健康工作特点和预防。
3.掌握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
质滥用(酒依赖、毒品依赖)的预防和社区护理干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心理健康及维护
第二节 常见精神疾病的社区护理
第一节 心理健康及维护
二、社区心理健康工作特点和预防
3.三级预防
预防精神疾病的并发症,减少疾病残疾 家庭教育 提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防止精神疾病的复发
三、社区护士在社区心理健康中的角色 和职责
(一)社区护士在社区心理健康中的角色
照顾者 协调者 疾病预 防者
资料管 理者 提供治 疗者
教育者
三、社区护士在社区心理健康中的角色 和职责
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社区护理
1.酒依赖 指反复饮酒引起的特殊心理状态,表现为对酒的
渴求和经常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
2.饮酒所致戒断综合症 指长期或大量饮酒过程中,相对或
绝对停酒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精神与躯体症状。 精神症状主要为内感性不适、焦虑、头痛、恐惧、抑郁。
(3)睡眠护理: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4)加强饮食及生活护理。 (5)设法打断患者的负性思考。 (6)加强安全管理,房间布置尽量简单。
(1)了解引起抑郁情绪的原因、诱因,分析、去除不良刺进因素。
(7)坚持服药。
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社区护理
2.狂躁状态
(1) 创造安静、和谐的氛围,房间宜用冷色调, 环境宜安静。 (2)态度和蔼、亲切、耐心。 (3)做好存在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病人的护理。 (4)做好生活护。
一、心理健康概念、标准

社区人群心理健康的护理

社区人群心理健康的护理

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

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现实具有高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3、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4、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静;5、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理论;6、对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阳,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具有乐于助人的热心;8、具有民主的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承受欢乐和忧伤。

从实用的角度综合起来看,心理健康至少应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三、社区常见的心理问题1、恐惧、焦虑2、情绪不稳3、角色适应不良(1)角色冲突(2)角色缺如(3)角色强化(4)角色恐惧4、丧失控制感5、自尊低落6、孤独感四、生命周期中的心理问题(一)儿童时期1、独生子女问题2、儿童心理孤独3、感觉统合失调4、社会退缩行为5、学习困难6、注意力不集中(二)青少年时期1、丧失学习兴趣2、考试焦虑3、亲子关系紧张带来的苦恼4、社会生活中的挫折或失意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5、性困惑6、早恋、失恋(三)中年时期1、智力与体力的矛盾2、希望身体健康,忽视保健3、人际关系矛盾4、家庭矛盾(1)婚姻状态改变(2)对子女期望与现实有差距(3)亲子关系紧张(4)经济压力(四)老年时期1、不适应离退休生活2、主观健康评价差,对躯体不适过份敏感3、丧失生存价值感4、害怕死亡5丧偶与再婚带来的心理问题常见心理障碍及防范一、常见心理障碍(一)早期判断抑郁状态(二)应激状态1.应激对健康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应激引起生理和心理反应,导致人们身体不适,虚弱和精神痛苦。

1)生理应激反应2)认知应激反应3)行为应激反应4)情绪应激反应(2)应激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病(3)心理应激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新的疾病2.预防心理应激损害健康(1)从客观上消除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即应激源。

社区之心理健康护理课件

社区之心理健康护理课件
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 活动,提高儿童的心理健 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提供儿童心理咨询、心理 疏导等服务,帮助儿童解 决学习、生活、社交等方 面的心理问题。
案例三:针对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护理
详细描述
了解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如残 疾人、抑郁症患者、焦虑症患者 等,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提供特殊群体心理咨询、心理疏 导等服务,帮助特殊群体解决生 活中的心理问题。
总结词: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需 求,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
开展特殊群体心理健康讲座和活 动,提高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意 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05
社区心理健康护理的挑战与展望
社区心理健康护理面临的挑战
资源有限
社区心理健康护理通常面临资源有限的问题,包括人力、 物力和财力。这可能导致服务覆盖面不足,难以满足社区 居民的需求。
文化差异
社区内可能存在文化差异,包括价值观、信仰和习俗等。 这可能影响居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接受度,给心理健康 护理带来挑战。
信息不对称
社区居民可能缺乏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和信息,导致他们 难以理解和接受心理健康护理服务。这可能导致服务需求 不足和利用不足。

合作与协调
社区心理健康护理需要多方合作与协调,包括医疗机构、 社区组织、居民等。然而,合作与协调可能面临诸多困难 ,如沟通障碍、利益冲突等。
03
社区心理健康护理的方法和技巧
预防性心理健康护理
9字
预防性心理健康护理是指通 过教育和宣传,提高社区居 民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从而减少或避免 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9字
在社区内建立心理健康服务 站点,提供心理咨询、心理 疏导等服务,为居民提供及 时的心理支持。
9字

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指导ppt课件

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指导ppt课件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指专业工作者以提高人们心理健 康水平为目标而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有专 题、有设计的普及性教育活动,以促使人们明 确心理健康与整体健康的关系,指导人们主动 地掌握有益于心理健康的防御机制和行为应对 方式,帮助人们在自身条件下保持良好、稳定 的情绪状态,降低或消除社会心理应激对人们 健康的严重损害,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2)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心理健康的6 个指标是:①力争自我的成长;②能客 观地看待自己;③人生观的统一;④有与 他人建立亲睦关系的能力:⑤人生所需 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⑥具有同情 心,对生命充满爱。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提出的心理健康10条标 准为: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并 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③生活的目标、 理想较切合实际;④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⑤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 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 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⑨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 前提下,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⑩在不违背社 会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 求。
第三节 社区人群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三、伤残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指导伤残患者发展健全人格 (二)帮助伤残患者寻求有效支持 (三)激励伤残患者探索自强人生
第三节 社区人群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四、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心身疾病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护士主要 从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入手,根据患者 所患疾病种类不同,个体人格特征和心理社会 因素不同等要点,因人而异地加以实施。但从 总体上说,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 其共同点,那就是护士可以结合患者的与心身 疾病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应行为,为患 者进行反复的宣教,促使患者认同并积极矫正 自身某些与疾病有关的行为。

如何做好社区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护理

如何做好社区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护理
社 区 中老 人 的 心理 健 康 护理 浅谈 如 下 。
关键词
社 区 中老 年 人 ; 心理健康 ; 护 理
[ 中图分类号] R 4 9 2
文章编码 : 1 0 0 1 —8 1 3 1 ( 2 0 1 3 ) 0 6— 0 4 8 7— 0 1
【 文献标识码 】 B
学科分类代码 : 3 2 0 7 1
定期 义务进 行心理学 知识健康讲座并联合社工进入社 区, 义 务 为社 区中心 的孤寡 老人 、 生病 需 卧床活动 不便 及残 疾 患 者、 精神疾病患者进行 生活服务 。以心理读 书会 、 健 康 教 育 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等活 动方式将社 区中老年 人的心理 护
2 . 4 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让 中老年人学会安 排规 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 , 根据 自己的兴趣 、 爱好 、 体质状
况有选择性 、 有规律地进 行运 动。包括跑 步、 打球 、 爬 山、 太
极拳等体力运动 ; 书法 、 绘画 、 下棋 、 打牌等脑力运动 , 不但 能 增强体质 , 还能延缓大脑功能 的衰退 、 记忆力 的减退 , 思维能
中年期一般指 3 5— 6 o岁 , 中年期 无论在 生理 上还 是心
对 中老人易患疾病 、 意外事件 以及心理 困扰 也要有 所认识 ,
然后才能 自我 预 防和治 疗。据研 究 , 适度 的学 习对 延缓 衰 老, 尤其是延缓心理 衰老很有益 。
理上都发生 了一系列 的变化 。个体面临家庭 、 社会 中的多重 任务 , 担 任着 多种角色 , 个 体发展 又受到诸 多因素 的共 同影 响, 压力 可想 而知 。老年期 是指 6 o岁 至衰亡 的这 段时期 , 由 于“ 老化 ” 和“ 衰老 ” , 老年期人格特征发生诸多 变化 : 不 安全 感、 孤独感 、 适应性差 、 拘泥刻板并趋 于保 守和回忆往 事。下 面具体分析造成 中老年期人格变化的 因素和心理护理措施 。

社区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社区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程长 , 病情重 , 易复发 。 因此社 区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尤为重
要。
人是身心 的统一体 , 体患病会增加精 神负担 , 机 精神上 的 创伤 又可 直接对机体康复造成不 良影响 , 惧 、 恐 焦虑是老年 慢 性病患者接受治疗过 程中严重 的心理 障碍 , 它不仅 影响其治疗 效果 , 更妨碍老人 的身心健康 。故社区护士应 根据老人 家庭 环 境情况的不同、 病情 的不 同, 针对个人特点进行整体护理 , 以便 消除 、 减轻其情绪上 的焦虑 , 老人积极 配合治疗 , 使 促进疾病 的
( )3 — 8 7 :6 3 .
会学等相关知识对家属进行健 康教 育 ,让 家属对疾病发生 、 发 展及转归有正确的认识 , 建立统一 的心理战线 。鼓励亲人特别
是 丈夫与患者沟通 , 给予患者情感上 的支持 , 丈夫无微不 至的 关 怀 , 以提高患者对抗生活压力 的能力 , 可 帮助患者 找回家庭 归属感 , 减轻敏感度 , 消除愧 疚感 , 患者逐渐接受 疾病 , 让 正视 自我 , 积极配合相关治疗 , 更好地 回归家庭 与社会 。 2 做好 出院 的健康宣教 . 4 保持乐观情绪 , 焦虑 、 抑郁等
由于长期被疾病折磨 ,使老人耐
受 力降低 , 多疑 、 敏感 、 易怒等 , 医护人员 不恰 当 的语言 和行为 均可导致老年慢性病 患者 的心理失衡 。
2 护 理措 施
21 帮 助老人尽快适应健康 的生活模 式 .
首先 ,老人应
居住在面 向南方的房间 , 干净 、 简单、 障碍 。安排适 当的体能 无 训练, 尽可 能满 足其合理要求 , 使其心情舒 畅 , 减轻 恐惧 、 紧张
拒 、 虑心理 。 疑
1 客观诱发 . 2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

(四) 居家护理规范与质量管理 1.家庭病床建床制度 2.家庭护理环境管理 3.家庭护理操作管理 4.家庭输液管理 5.家庭分级护理管理 6.特殊药物管理和常用仪器管理 7.消毒隔离管理和医用废物管理 8.定期随访,转诊管理 9.医疗护理文件管理 10.安全管理 11.居家护理的考核与监督管理.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与机构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和标准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及防治策略
第三节社区卫生服务的常用调查方法与评价指标
一现况调查:是指在某一时点或短时期内,调查和收集一 个特定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及其与一些因素相关关系, 又称现患调查或横断面调查.
第三节 家庭护理
一、家庭健康护理:是护士与家庭共同参与,使家庭能得 到定期的专业健康照护服务,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与 预防疾病的目的,而采取的确保家庭健康的一系列护理活 动。 (一)家庭健康护理的重要性 (二)家庭健康护理的主要内容 1.为家庭成员提供医疗及护理服务。 2.协助家庭成员提高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协助家庭成员建立或改善健康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4.协助家庭利用健康资源。 5.协助家庭参与社区活动。 二、家庭访视 (一)家庭访视的概念 (二)家庭访视的家庭访视目的 (三)家庭访视对象及次数 (四)家庭访视和优缺点
第二节社区护理
(一)社区护理概念 一.社区护理概念、特点及工作方式 是应用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理论,以促进和维持 人群健康的实务工作。 (二)社区护理的特点 1.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中心。社区护理的中心任务 是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2.以社区群体为服务对象。 3.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4.社区护理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 5.社区护士必须和多部门密切合作. 6.人性化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王某,女,58岁。有一天王某和老伴一起去买菜,王某一 直念叨买胡萝卜,买过了也不记得还要买,并且不记得回家的路, 跟着老伴回家后也不认不出家里的门,以为是别人的家。当小女儿 将自己的结婚证拿回家给父母看的时候,王某认不出小女儿了,像 是别人家女儿结婚一样,夸着小伙子长得好。女儿和丈夫见情况不 对带王某到医院检查,检查的时候患者对于医生的提问答非所问。 医生给王某做了一些简单的测试,发现王某对于简单的词语很难记 住,短时间内就遗忘了。对医生要求的一些简单动作也不能完成。 医生诊断为老年痴呆症患者。
(四)中年心理问题 中年人智力、精力、反应速度、记忆能力都
有所下降,可能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自我价值丧 失感。中年时期还会出现人际关系、经济、婚姻、 侍奉老人、教育子女等各方面冲击,心理压力极 大。
(五)老年心理问题 生理方面,感觉迟钝、思维缓慢、近记忆减
退等。心理方面,孤独感、情绪不稳定、怀旧 感;消沉的情绪和言行不一的人格偏差;固执 己见、刻板;焦虑、惊恐、对身体过度关注。
第三节 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防范
3.青少年心理保掘潜能; 2.自我意识方面:进行卫生知识和美学教育;培
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护青少年的自尊心 ; 3.性方面:进行生理卫生、自卫和避孕方法的教

第三节 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防范
4.中年期心理保健 1.量力而行 2.放松调节 3.协调好人际关系 4.修身养心,陶冶情操
第三节 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防范
2.慢性病人的心理保健 使病人正确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鼓励
病人树立信心、坚持治疗。同时,组织慢性病人 开展适宜的娱乐体育活动,提高生活乐趣,以缓 解病人的消极情绪。
第三节 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防范
1.婴幼儿心理保健 (1)母乳喂养 (2)训练教育 (3)家庭环境与幼儿教师责任大 2.儿童期心理保健 1.处理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问题 2.不要培养标准儿童 3.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第十章 社区人群心理健康护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指 导;精神疾病不同病程的家庭指导。
2.熟悉:心理健康的标准;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问题;危机干预的概念;常见 精神疾病的家庭指导。
3.了解:危机干预的基本理论;危机干预的基本技 术。
学习导入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 智力正常 (最基本) 2.情绪良好 3.人际和谐 4.适应环境 5.人格完整
第二节 社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一)认知特征
1.感知度差异 病人对声、光、温度、体位、疾病信息等 异常敏感。
2.记忆力减退 有些病人不能准确回忆病史,不能记住医 嘱,甚至刚说的话,刚做完的事都难以记起。
思考
1.该患者的心理治疗措施有哪些? 2.该患者的社区护理措施有哪些?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述
一、 心理健康的概念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定义,“所谓心 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 不相予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 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 幸福感;在工作中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 着有效率的生活 。”
3.思维能力下降 表现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下降,解 决问题犹豫不决。
(二)情绪特征
患病后情绪反应最常见,最突出。 1.焦虑 是患病中后期普遍存在的情绪反应。分为: (1)期待性焦虑 (2)分离性焦虑 (3)阉割性焦虑 2.抑郁 病人对疾病应激失控,治疗受挫,康复信心的丧失是产 生抑郁的重要原因。 3. 愤怒 是病人十分普遍的情绪反应。常心烦意乱、情绪易波动、 易发怒、为小事唠叨不休或大发雷霆。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关于儿童阶 段 ⑴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婴儿期) ⑵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幼儿期) ⑶主动性对内疚(学龄前期) ⑷勤奋对自卑(学龄儿童)
(三)青少年心理问题 青少年内心深处常充满矛盾,与外界常常发
生冲突。因此,是容易发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的高峰期。身心发展很快使得这个时期的稳定 性差,但可塑性强。
第三节 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防范
一 、心理保健 (一)社区病人的心理保健
1.残疾人的心理保健 ①帮助、指导他们尽可能进行一些必要的医学治疗 及康复训练。 ②提供适合他们的环境,尊重、帮助、照顾残疾人, 同时促进他们与其他人群的交流 ③引导他们面对现实,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抚慰, 增强他们的生存技能,有条件的发挥他们的自理、 自立能力,通过实现自身价值来减轻心理压力。
3.家庭和睦
二、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mental crisis)是个体面临重
1岁~3岁:生活秩序紊乱、冷酷无情、顽固、胆怯忧 郁、躁动不安;
3岁~6岁:缺乏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度自我限 制或顺从、任性及反抗等人格特征。
二、生命周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二)儿童心理问题 自卑、缺乏自信、强迫、焦虑、充满失败感
等人格特征,任性、骄纵、自私、孤僻、不合作、 过于敏感、易受伤害等个性缺陷。
第三节 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防范
5.老年期心理保健 社区护理人员应对老年人倾注更多的关爱,
注重自我修养和交谈方式。社区应开设符合老年 人特点的活动场所,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脑 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正确对待衰老,保持乐观情 绪,安享幸福晚年。具体保健内容如下:
1.正视现实,发挥社会力量
2.生活丰富多彩
(三)人格特征
人格改变大致归类为: 1.自尊心增强 2.猜疑 3.依赖性增强
(四)意志行为特征
由于基本的刺激会引起一些病人意志行为的不 良变化,常表现出行为的自觉性、目的性缺乏, 疾病恢复中稍遇困难便动摇、妥协,失去治疗信 心,缺乏自制力。
二、生命周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婴幼儿心理问题
1个月~1岁:表现为与人交往时焦虑不安、畏缩及疏 远、自我意识增强、对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具有极强的不 安全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