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教材教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复习与小结课件

P
M
教学过程——典例精析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听一听
典例3 如图,长方形 ABCD 中,AB=3,AD=9,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 D与点B
重合,折痕为 EF,求△ABE 的面积。
A
B
E
D
F
C
教学过程——典例精析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听一听
A
解析:折叠问题中,要找到折叠前
后相等的线段或角,注意这些线段
与其他线段的关系,再利用勾股定
D. 若、、是的△ABC的三边,且 − = ,则∠A=90°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基础训练
第一章 勾股定理
2. 如图是商场的台阶的示意图,已知每级台阶的宽度都是20cm,每级台
阶的高度都是15cm,则连接AB的线段长为( B )
A. 100cm
B. 150cm
C. 200cm
D. 250cm
解:(1)供水站P的位置如图所示.
(2)过B作BM⊥,过A’作A’M⊥BM于M.
B
A
由已知可得A’M=8,BM=2+4=6.
在Rt△AMB中,
A’B2=AM2+BM2=82+62=100
解得A’B=10
5000×10+50000=100000.
故供水站修建完成后共计要花100000元.
∙∙
A’
∙
是直角三角形.
知识梳理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
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斜边的平方.
探索勾
股定理
表达式:用
和分别表示直角三
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
边,那么
验证方法:面积法
勾股定理小结与复习初中数学原创课件

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A
c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b
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 a B
2.勾股数 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3.原命题与逆命题 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那么把其中 一个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考点二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例4 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 c,a=n2-1,b=2n,c=n2+1(n>1),判断△ABC是否为 直角三角形. 【解析】要证∠C=90°,只要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并且 c边最大.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证明a2+b2=c2即可.
解:如图,过半圆直径的中点O,作直径的垂线交下底边 于点D,取点C,使CD=1.4米,过C作OD的平行线交半圆直 径于B点,交半圆于A点. 在Rt△ABO中,由题意知OA=2米,DC=OB=1.4米, 所以AB2=22-1.42=2.04. 因为4-2.6=1.4,1.42=1.96, 2.04>1.96, 所以卡车可以通过. 答:卡车可以通过,但要小心.
∴AC= AB2 BC2 =24米,
已知AD=4米,则CD=24-4=20(米), ∵在直角△CDE中,CE为直角边,
∴CE= DE2 CD2 =15(米),
BE=15-7=8(米).故选C.
针对训练
3.如图,某住宅社区在相邻两楼之间修建一个上方是一个 半圆,下方是长方形的仿古通道,现有一辆卡车装满家 具后,高4米,宽2.8米,请问这辆送家具的卡车能否通 过这个通道?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要点梳理
一、勾股定理
1.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知识点梳理与总结——数学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知识点梳理与总结——数学勾股定理复习教案数学勾股定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运用场景。
2.熟悉三角形的分类及特性。
3.掌握勾股定理的推导方法和运用技巧。
4.能够独立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5.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逻辑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熟悉勾股定理各种形式,掌握它的证明方法和应用技巧。
2.熟悉三角形的特性,能够正确判断三角形种类及特征。
三、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介绍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可以用来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来认识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2.课堂演示老师利用教学案例,演示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
首先介绍勾股定理的含义和各个形式,然后通过三组数字的对比来展示勾股定理的应用。
讲解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和推导公式。
3.课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判断三角形的种类,掌握如何正确运用勾股定理。
然后通过让学生计算几个实际问题,来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提供一些包括勾股定理的题目,让学生自由练习。
2.小型测试进行小型测试,考察学生关于勾股定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1.整合课程,明确目标勾股定理不仅仅是一条公式,更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需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优化课程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同时以实例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难点,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和应用技巧在教学中都是不可避免的重点和难点。
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巩固学生的理解。
3.学以致用,注重实践勾股定理需要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型测试,检验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加深理解。
六、教学材料1.勾股定理的定义和公式2.三角形的种类及特性3.勾股定理的证明和推导公式4.实际问题的样例和解析七、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2.TBL教学法3.讨论教学法4.创新教学法5.案例分析法八、教学资源1.教学PPT资源2.案例模拟工具3.勾股定理实验平台4.互联网资源和文献资料九、教学成果1.引导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7章勾股定理小结复习(一)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7章勾股定理小结复习(一)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本章通过探究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进而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代数式、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但部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尚存在困难,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勾股定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列举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勾股定理内容、证明方法及应用案例的PPT。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探讨。
3.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清晰的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小结和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成果为主要评价依据,全面评价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在复习和巩固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对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作业小结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我布置具有针对性、多样性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设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我还对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部分,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我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小结和复习说课稿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在应用时出现错误。
2.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分工不均、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
应对策略:
1.针对学生理解不足的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强化勾股定理的知识点。
2.在小组合作中,加强组织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具备的前置知识有: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证明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应用。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1.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2.勾股数的辨识能力较弱,容易与其他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混淆。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信心。
5.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勾股定理的图形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给予指导和反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小结和复习教学设计

4.借助勾股定理这一数学工具,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艺术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跨学科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之前,已经具备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并对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和系统。然而,学生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刻,不能灵活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勾股数的性质掌握不牢固,容易混淆;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缺乏解题思路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式,逐步克服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勾股定理的学习中,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解决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4.例题解析:选择不同类型的例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梯度性练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5.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开展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实用性的认识。
2.新课呈现: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步骤,发现并理解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以及勾股数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小结和复习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小结》[5篇范例]
![《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小结》[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0af21a0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c.png)
《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小结》[5篇范例]第一篇:《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小结》谈谈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绵竹市紫岩雨润中学岳关芬谈到勾股定理及它的逆定理,它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了魅力,我国把它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这是由于,他们认为最早发现直角三角具有“勾²+股²=弦²”这一性质并且最先给出严格证明的是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具体内容就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揭示了从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具体的内容是:在三角形中,如果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它们不但是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依据,是每年中考的必考知识点之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的广泛。
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将勾股定理称为茫茫宇宙星际交流的“语言”因为数学是一切有智慧生物的共同语言,所以我们有更多的理由要学好它。
学习勾股定理时,应抓住三大关键,一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二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三是怎样寻找勾股数。
对于第二个问题,又应抓住四个方面,一:是勾股定理在几何计算中的应用。
二:是勾股定理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三: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
四:是勾股定理在代数证题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中常常提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整体思想.在勾股定理的应用中,渗透了上述四种数学思想。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经常发现有许多学生在涉及到计算直角三角形中线段的长以及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等问题时,还是不明白该如何入手解决问题。
在此,我主要想谈谈在这两类问题上,怎样正确快速的应用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解决问题。
所以把自己总结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学习。
一:怎样应用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求线段的长: 1:直接把勾股定理变式计算线段的长已知两条边的具体的值,求第三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与复习 教材教法
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两边则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在遇到线段之间的平方关系的几何命题时,一般先考虑运用勾股定理。
因此,往往需要作垂线来构造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结论,是一个含有平方关系的等式,要求线段长时,可由此列出方程,既要善于联想由形到数的转化方法,运用方程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做题时首先要依题意正确的画出图形,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勾股定理及方程的思想使问题得以解决。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的特征(222c b a =+)转化为形的特征(三角形中的一个角是直角),可以有机地与式的恒等变形,求图形的面积等知识结合起来,构成综合题,关键是挖掘“直角”这个隐含条件。
构造几何图形解代数问题
勾股定理将直角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两边垂直)转化为数量关系,这为我们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提供了工具,反过来,对有些代数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来解决,即用几何方法解决代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