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汉语拼音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汉语拼音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汉语拼音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汉语拼音课堂教学活起来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精髓也就在一个“活”字上。那么,如何让汉语拼音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一、唱好“开讲”曲

这是汉语拼音课堂教学的重要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利用开讲的艺术去粘住学生的心。从课的开始就要使学生跃跃欲试的进入新课的学习。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提高学习质量。例如:教学复韵母iu 、ui 时,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有两个小朋友,他们分别叫小ui 和iu ,他们是一对双胞弟兄,长相几乎一样,又经常穿一样的衣服,戴一样的帽子。他们的妈妈有时也很难分辨清哪个是老大,哪个是老二,可是聪明的阿凡提却一眼就能分清。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阿凡提是用什么方法把他们分清的吗?”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我抓住这一极佳的时机,导入新课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疑置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可通过巧设障碍,激励情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新知。例如:汉语拼音有一个特殊的规则,就是j q x 与ü相拼ü上省写两点。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板书:“j—ü(jü)”让学生当小老师,来判断一下这样写对不对?小朋友们积极性很高。有的说:“这样写对了。”有的说:“这样写不对。”见此,我并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就势引导:“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j q x 与ü相拼的音节。学完后,我再请一名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对错。”通过老师的设疑,吸引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释疑兴趣。

3.兴趣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赋予枯燥的字母以“生命”,让妙趣横生的“动感”字母进入课堂,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教学复韵母时,我编了“孙悟空捉妖”的游戏。孙悟空要捉到妖精救出师父必须先把几个小妖精消灭掉才行。(每个小妖精身上写一个音节,读准这些音节,就表示消灭了妖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都争当“孙悟空”。特别是男同学,都想一展身手,上台去“捉妖”。

二、唱好课中“参与”曲

这是激活汉语拼音课堂教学的关键一步。当前,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仍然存在着“费时低效”现象。教师呆板地教,学生机械地学,课堂气氛日趋沉寂。久而久之,必会扼杀学生的思维欲望。为此,在教学时,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这样的话,课堂气氛必然活跃,学生的思维必定随之活跃。

1.加强参与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复韵母教学中,当8个(er除外)复韵母学完之后上复习课时,我设计一个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我让学生拿出自制的6个单韵母卡片,要求他们在最短时间内组合成8个复韵母。先在座位上动手组合,教师巡视,再从每排同学中选一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上台演示,并计时,以用时最少者为优胜。有4名同学,用的是3种不同的组合方法。一种是ei、üe、ou、ao……由于是随便组合,其结果不仅费时,演示的学生自己也搞不清哪些复韵母组合过了,哪些还没有组合;一种是按照书上的顺序进行组合,其结果是学生个个熟读成诵,没出现漏组。再一种是既不按书上顺序组合,也不是随意组合,而是抓住了8个复韵母中有5个要用到单韵母i,于是摆好5个i,在i的前后放上其他单韵母,很快组成ai、ei、ie、iu、ui这5个复韵母。这种组合既省时,又有创新精神。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进行评价,一致认为第三种时间最短,获优胜。大家还认识到,用第三种方法的学生爱动脑筋,因为抓住了单韵母在字形上的联系,所以才想出这么巧妙的组合。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讨,寻找规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学习能力。

又如,学完声母后,我发现学生易把几个形状相似的字母混淆。针对这种现象,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易错的声母编成几句顺口溜,并配上他们熟悉的曲子来唱。小朋友们兴趣盎然,在说说唱唱中增强了记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顺口溜是这样编的:声母学了二十三,字形相近的要记牢。

b向右,d向左,b d兄弟脚对脚,

p向右,q向左,兄弟二人对脸笑。

n像一扇小城门,h像椅子椅背高,

拐棍f,伞把t,j的尾巴往左翘。

z c s是平舌音,zh ch sh r舌头翘,

g子g子尾巴弯,声母我都记住了。

2.激发参与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良好的参与兴趣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途径和策略,调动所有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教学声母b、d、p、q,一年级的老师都有这种同感:刚入学的小朋友经常把这四个形状相近的字母混淆。如何让小朋友区分这四个字母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手型辅助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第一步教师示范:左手食指一竖,右手拇指和食指做成右半圆,右半圆靠近左手食指下部合起来就是“b”,右半圆靠近左手食指上部就是“p”;“d q”的手型则由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自己创造。很快,学生就想出右手食指一竖,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作成左半圆,左半圆靠近右手食指下部合起来就是“d”;左半圆靠近右手食指上部合起来就是“q”。第二步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手型,边做边念顺口溜: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d、d、d,左上半圆q、q、q,小朋友们兴致盎然地和老师边做手型,边念顺口溜,很形象地记清了“b、d、p、q”这四个字母的字形。

由此可见,借助手的形状教学拼音字母,让每个学生在唱、做、玩中牢记字形,不仅能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儿童的手、脑都得到发展。

再如:汉语拼音的16个整体认读音节,它们是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到了学期末,学生回生现象严重。对于前7个有规律可循的音节还容易掌握,而对后面的9个音节却总是记不住。任凭教师怎么强调,虽然能暂时记住,可隔了一段时间就又忘记了。怎么才能让学生记牢呢?针对这个问题,我有意组织学生讨论。当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小朋友个个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多写、多默……”有的说:“变换顺序记。”还有的说:“编顺口溜。”……机灵鬼余小林站起来说:“我有个好办法。将后面的9个音节改变顺序并加上声调,变为“yīn yí yè yǔ wú yuán yuè yún yǐng”他边说边在黑板上演示。这9个音节是:“因一夜雨,无圆月云影。”也就是说因为下了一夜的大雨,所以没有看见圆圆的月亮,连云的影子也没有。这种记忆法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且通俗易懂,学生很快就能轻松地记住所编的这句话。记住这个句子。自然就牢牢记住了那9个整体认读音节。多么巧妙!学生的创造力不可估量。看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唱好课尾“拓展”曲

重视设计一个新颖的开头,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相比之下,对于拼音课接近尾声的教学,则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草率收兵。这往往会削弱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由于课近尾声时,学生已进行了三十多分钟的紧张学习,大脑较为疲劳,注意力易分散,情绪易低落。因此,唱好课尾“拓展”曲,是激活汉语拼音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步。请看下面一个课例:(复韵母ɑn en in 教学接近尾声时游戏活动)

师:小朋友们会读ɑn en in这三个字母和它们的四声了吗?

生:会读了。

师:好,今天小朋友们又学会了几个汉语拼音字母,心里一定很高兴。谁能中午放学回家后读给家里人听?

(学生纷纷举手。我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

师:现在,我扮演奶奶。你的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儿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今天我又学了几个汉语拼音字母,读给您听听好吗?

师:读一读吧!

生:(读ɑn en in及其四声。)

师:上学多好啊!奶奶从小没上过学,我也想读读拼音,好吗?

(师读,故意发音不准。)

生:(赶紧纠正并说)不对,不对,读复韵母时要记住:口形变化要注意,合成一音要牢记。

(生再读了一遍ɑnenin及其四声)

师:我明白了,奶奶年纪大了,耳朵有些不听使唤了。还有谁能大声读给奶奶听?原来你们都会读呀,一起读吧!

(生兴高采烈地读起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不仅自己会读汉语拼音字母,还教会了没上过学的奶奶,真了不起!老师为你们鼓掌!从这个课例中不难看出,教师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寓教于乐。不仅在游戏中检测并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在是课堂教学的“凤尾”之笔。

此外,在上课近尾声时,学生自己为本堂课的学习划上句号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的学习添上省略号,也就是给学生留下必要的空白,把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比如:“前鼻韵母ɑn en in”一课课尾,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前鼻韵母的读法,那后鼻韵母该怎样读呢?下节课学习。”这样的结尾,余音绕梁,取得了“课已停,思未止”的教学效果。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活动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成功地使学生的思维情绪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探索,就能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练得扎实”的境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