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分类
脑血管疾病及其分类

脑梗死概述(续)
脑血栓形成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 脉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 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症 状和体征。
O:患者住院期间皮肤完整。
(1)脑干受损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交叉性瘫痪、交叉。 (2)性感觉障碍、针尖样瞳孔、复视、眼肌麻痹、构音障碍。 (3)吞咽困难等,重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四肢瘫痪。 (4)小脑受损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
并发症
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 吸入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及肺栓塞、吞咽困难所致营养不良等可明显增加 不良预后的风险。
教学查房安排
脑血管疾病及其分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
•脑栓塞(发病最快)
•其他…… 脑
卒
脑出血(最严重,致残
中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率、死亡率很高)
蛛网膜下隙出血(剧烈头
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
性)
脑梗死概述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 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 能缺失表现。
护理诊断
P1:躯体移动障碍——与脑血栓损伤神经引起偏瘫有关。
I: 1.安置舒适体位,保持功能位。 2.向家属讲解功能锻炼与疾病恢复的关系,指导患肢进行被 动功能锻炼。 3. 鼓励进行主动运动。
O:患者躯体活动能力增强。
护理诊断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 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分类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 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
01
02
03
04
致残率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
碍等。
死亡率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脑血 管疾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 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
等。
02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如日 常生活照顾、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 快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05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控制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降血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康复科普】最全总结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 、预防并发症等;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康复治疗包括针对肢体功 能、语言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训练。
05
鉴别诊断与并发症
脑梗塞、脑血栓和脑出血的鉴别
病因
脑梗塞主要由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血管慢性损害疾病引起;脑血栓主要由心脏栓子 、血管壁粥样硬化脱落引起;脑出血主要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
诊断与治疗
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医生会根据患者 的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有脑梗塞的可能。
治疗
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以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防止血栓形成。康复治 疗则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语言疗法等,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 的。
脑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外渗到脑组织而引起 的。
脑梗塞、脑血栓和脑出血的关联
1
脑梗塞和脑血栓都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而脑出 血属于出血性脑卒中。
2
这三种疾病在病因、病理生理和治疗方法上有 一定差异。
3
它们都是由于血管病变导致的,因此在预防和 治疗上存在一定相似之处。
04
脑出血
定义和发生机制
定义
脑出血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引起的脑部病变。
发生机制
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血液病、药物因素等均可能导致脑出血。
主要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呕吐、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
体征
偏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等。
诊断与治疗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2、椎-基底动脉系统(二)脑梗死包括:脑动脉与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得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她2、脑栓塞(1)心源性(2)动脉源性(3)脂肪性(4)其她(反常栓塞、空气栓塞)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她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7、原因未明(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她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她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原因未明(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8)多灶性脑出血(9)其她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3、淀粉样脑血管病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脑动脉炎7、其她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三)其她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她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五)其她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她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得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1)大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5)其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3、其她(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八、其她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二)肌纤维发育不良(三)脑淀粉样血管病(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与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得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五)头颈部动脉夹层(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九)其她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海绵窦血栓形成(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六)脑静脉血栓形成(七)其她十、无急性症状得脑血管病(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得脑梗死)(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得脑实质内小量出血)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二)脑出血后遗症(三)脑梗死后遗症(四)脑血管病后癫痫(五)其她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二)血管性痴呆1、多发梗死性痴呆2、关键部位得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6、其她(如CADASIL)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修订得几点说明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仍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得分类方法,随着研究得深入与检查治疗技术手段得进步,对脑血管病得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得需求。
脑血管疾病

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临床最常见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一)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CT)
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therosclerotic thrombosis cerebral infarction)
最常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一、病因
二、病因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最常见 脑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 脑动脉炎 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ITP、血友病等 梗死后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Moyamoya disease):烟雾病 抗凝及溶栓治疗等
四、临床表现-不同动脉系统TIA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对侧单瘫、偏瘫、面瘫,伴麻木
椎-基底动脉系统
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
同侧单眼黑蒙或失明, 对侧瘫痪及感觉障碍
跌倒发作(drop attack)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
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
对侧同向性偏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病理性质
• 缺血性卒中(脑血
发病缓急
• 急性脑血管疾病(TIA、 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脑栓塞)
• 出血性卒中(脑出 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慢性脑血管疾病(脑动 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抗凝:
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2、椎-基底动脉系统(二)脑梗死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他2、脑栓塞(1)心源性(2)动脉源性(3)脂肪性(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7、原因未明(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他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原因未明(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8)多灶性脑出血(9)其他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3、淀粉样脑血管病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脑动脉炎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三)其他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五)其他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他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1)大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5)其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3、其他(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八、其他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二)肌纤维发育不良(三)脑淀粉样血管病(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和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五)头颈部动脉夹层(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九)其他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海绵窦血栓形成(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六)脑静脉血栓形成(七)其他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实质内小量出血)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二)脑出血后遗症(三)脑梗死后遗症(四)脑血管病后癫痫(五)其他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二)血管性痴呆1、多发梗死性痴呆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6、其他(如CADASIL)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修订的几点说明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仍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检查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20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20【最新版】目录一、中国脑血管疾病的分类1.缺血性脑血管病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2.椎 - 基底动脉系统2.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他2.脑栓塞1.心源性栓塞2.动脉源性栓塞3.其他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7.原因未明脑梗死3.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 - 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4.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1.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他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他原因5.原因未明2.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8.多发性脑出血9.其他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脑出血3.淀粉样脑血管病脑出血4.药物性脑出血5.瘤卒中6.脑动脉炎脑出血7.其他原因脑出血8.原因未明脑出血三、其他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四、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1.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2.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3.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5.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6.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7.椎动脉狭窄或闭塞8.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正文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更是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之一。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繁多,根据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血管、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等因素,脑血管疾病可分为 13 类。
一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和慢性脑缺血。
其中,脑梗死又可以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出血性脑梗死等。
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教育

急性脑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及语
言障碍。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对侧肢体的 中枢性偏瘫。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运动性失语, 感觉性失语及混合性失语。而脑出血后的功能 恢复, 在其病后的前3个月内, 特别是最初几周 内变化最快。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 发病 2年后, 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早期的功能锻练, 特别是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 患者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脑出血后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后遗症, 要通过功 能锻炼及适当的运动, 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 以 促进病体的康复。要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 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与主动锻炼, 病人病情稳定即 可开始协助病人被动运动, 肌力开始恢复时, 帮助 鼓励病人自主运动。功能锻炼按卧位- 坐位- 站位步行, 循序渐进, 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等。一般上 肢麻木灸肩骨禺、曲池、合谷, 下肢麻木灸环跳、 风市、悬中等穴位。并指导家属帮助按摩, 一般病 人在起病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 只要能坚持锻炼, 瘫痪肢体的功能都可以有所恢复。
5、并发症观察指导 告知患者家属随着病情变 化,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情况、肢体运动障碍 及失语程度等进一步加重是,提示梗死灶扩大 或合并颅内出血,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 急救措施。
6、康复指导
(1)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包括智能康复、言 语康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告知康复的目的是减少病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 障碍,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为使病人保持大便通畅, 可多食雪梨、香蕉、蜂蜜 等果品及粗纤维食物。急性期病人给予高蛋白、 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 ̄2800卡/日) 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壳核出血:大脑基底节为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脑出 血的60%。
脑桥出血:常突发起病,起病初可有意识,数分钟内进 入昏迷,以交叉性瘫痪、凝视瘫肢、针尖样瞳孔为特征 性症状。
小脑出血:可发生枕大孔疝。常诉一侧后枕部剧烈头痛 和眩晕,呕吐频繁,发音含糊,病变侧肢体动作共济-静脉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静脉性血管畸形 Galen静脉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瘤 毛细血管扩张症 毛细血管瘤 脑-面血管瘤 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脉畸形 其他
脑动脉炎
感染性动脉炎 大动脉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结节性多动脉炎 颞动脉炎 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其他
脑室出血:多由于大脑基底节处出血后破入侧脑室,以 致血液充满整个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系统。小脑出血和脑 桥出血也可破入四脑室,常在1-2小时内陷入深昏迷, 四肢抽搐或四肢瘫痪,阵发强直性痉挛或去脑强直状态。 呕吐咖啡色液体,高热,多汗和瞳孔极度缩小,呼吸深 沉有鼾声,后转为浅速和不规则。
颅内动脉瘤
先天性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假动脉瘤 其他
右侧额、颞、顶叶脑梗塞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
LOGO
感谢聆听!
其他动脉性疾病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淀粉样血管病 动脉壁夹层病变 其他
颅内静脉瘤、静脉窦及脑部静脉 血栓形成
海绵窦血栓形成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直窦血栓形成 横窦血栓形成 其他
左侧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
脑干出血并破入四脑室
左额颞叶动静脉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