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质量检查

合集下载

注射剂质量标准

注射剂质量标准

注射剂质量标准注射剂是一种通过皮肤和黏膜直接注射入体内的药剂,因此其质量标准尤为重要。

合格的注射剂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外观检查外观是判断注射剂质量的首要指标之一。

合格的注射剂应该是清澈透明的液体,无悬浮物、沉淀物或颜色变化。

同时,注射剂的容器和密封应完好无损,无渗漏现象。

2. pH值pH值是衡量注射剂酸碱性的指标之一。

不同的药物对pH值有不同的要求,但一般来说,注射剂的pH值应在4.5-9.0之间,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3. 药物含量药物含量是评价注射剂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注射剂中药物的含量应符合药典标准,并且在有效期内保持稳定。

药物含量的检测方法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先进的分析技术。

4. 纯度和杂质注射剂中的杂质包括有机杂质、无机盐等。

合格的注射剂应尽量避免或控制这些杂质的存在。

同时,注射剂中的纯度也是要求较高的,不应含有过多的未反应原料、反应副产物或降解产物。

5. 无菌性注射剂的无菌性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合格的注射剂应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确保注射剂中不含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

无菌性的检测方法包括菌落总数法、内毒素试验等。

6. 稳定性药物在注射剂中的稳定性是衡量注射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注射剂的稳定性研究包括药物在不同温度下的降解、光敏性等方面的考察。

稳定性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药物的贮存、运输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7. 毒理学评价合格的注射剂应经过毒理学评价,确保在推广使用时对人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毒理学评价包括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致癌性试验等。

注射剂质量标准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

在药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药典和法规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以保证注射剂的质量可靠。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注射剂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市场上销售的注射剂符合标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注射剂检查法

注射剂检查法

1.目的:建立对注射剂(注射液装量检查法、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检查法、注射剂澄明度检查法等)的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2.范围:适用于对注射剂的内在质量检查。

3.有关责任:质量监督部、生产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4.内容:4.1总则:注射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

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药典中除品种正文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装量”、“澄明度”和“无菌”。

4.2注射液装量检查法:4.2.1简述:本法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的装量检查,其目的在于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以达到临床用药剂量要求。

4.2.2仪器与用具:4.2.2.1注射器规格1、2、5ml,经定期检定合格。

4.2.2.2注射针头。

4.2.3操作方法:4.2.3.1按下表规定取用量抽取供试品:注射液装量取用量规定标示装量供试品取用量(支)2ml或2ml以下 54.2.3.2取供试品,擦净安瓿外壁,轻弹安瓿颈部使液体全部下落,折断安瓿颈(开启时注意避免损失),将每支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配有适宜针头)抽尽,排尽空气,在室温下检视。

4.2.3.3如供试品为油溶液或混悬液时,检查前应先微温摇匀,立即按(4.2.3.2)项下方法操作,并冷至室温后检视。

4.2.4注意事项:4.2.4.1所用注射器必须洁净、干燥并经定期校正。

4.2.4.2校正注射器时应配上适宜号数的注射针头,其大小与临床使用情况相近为宜。

4.2.5记录与计算:主要记录室温,抽取供试品支数,供试品的标示装量,每支供试品的实测装量。

4.2.6结果与判定: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装量;如有少于其标示装量者,即判为不符合规定。

4.3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检查法:4.3.1简述4.3.1.1本法运用于橡皮塞铝盖玻瓶装或安瓿装的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

4.3.1.2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

药学专业知识: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药学专业知识: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药学专业知识:注射剂的质量检查上篇我们总结了注射剂配液的方法和注射液的滤过,本篇我们主要介绍注射剂的质量检查,具体内容如下:(一) 可见异物(澄明度)检查我国对澄明度的检查要求为:取供试品,分别在黑色背景、20W 照明荧光灯源下,用目检视,应符合关于澄明度检查判断标准的规定。

方法:灯检法(常用)和光散射法。

检查方法:供试品20支,在黑色和白色背景下,用目检视,重复3次,总时限20S。

应不得检出可见异物。

经确认检出可见异物的不超过一支,另取20支同法复试,均不得检出。

(二) 热原检查家兔法(药典方法)与鲎试验法(内毒素法)1.鲎试验法原理:利用鲎的变形细胞溶解物与内毒素间的凝集反应凝固酶原经内毒素的激活,成为具有活性的凝固酶;具有活性的凝固酶使凝固蛋白原变为凝固蛋白而成为凝胶状。

2.试验方法:将一定量的鲎试剂(0.1~0.2ml)加入一定量的供试品(0.1~0.2ml)至洁净的无热原试管中,于37℃水浴培育60分钟,观察结果。

3.要求:应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内毒素分别用以注射用水和样品稀释并加入一定量的热原试剂作阳性对照,同法测定。

注射用水稀释者用于考察热原试剂的敏感性,样品稀释者用于考察检品是否对鲎试验有干扰。

另应有阴性对照。

4.结果判断:从水浴中轻取出试管,缓缓倒置180 o管内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凝胶不能保持完整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应有两管结果且相同5.灵敏度与使用范围:灵敏度是家兔法的10倍,使用于不能用家兔法进行热原试验的品种。

(三) 无菌检查(四) 不溶性微粒显微镜记数法检查肉眼不可见的微粒。

为了保证检查的准确性,所用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 m的微孔滤膜滤过。

光阻法:1.标示装量100ml或100ml。

质量标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质量标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为确保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的安全性和制剂质量可控性⽽定。

包括异常毒性检查法,降压物质检查法,过敏反应检查法,溶⾎与凝聚检查法。

中药注射剂可参照本指导原则提供的检查法进⾏检查项⽬的适⽤性研究。

检查限值 检查限值可按以下各项⽬内容要求进⾏研究。

1.异常毒性检查法 ⑴按单次给药毒性试验法求得中药注射剂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低致死量(LD5),并了解其毒性反应症状。

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或其他注射途径,观察时间为48⼩时。

⑵如中药注射剂静脉注射(或缓慢注射)每只⼩⿏0.8ml仍未见死亡或毒性反应,可以该剂量作为异常毒性检查限制。

2.降压物质检查法 ⑴确定供试品对⿇醉猫能否引起⾎压下降以及降压值与剂量间的相关性。

⑵⼀般根据临床⽤药剂量估算供试品的剂量限值。

⑶如中药注射剂静脉注射2ml/kg剂量未见降压剂量可以作为给药限值。

⑷凡有可能产⽣类组胺样急性降⾎压杂质的输液剂和静脉注射剂均应设定降压物质检查。

3.过敏反应检查法 ⑴观测供试品对豚⿏腹腔注射(或⽪下注射)和静脉给药急性毒性反应。

⑵根据豚⿏毒性反应剂量和临床反应剂量确定豚⿏致敏剂量和攻击剂量。

⑶研究预试验应取⾄少9只豚⿏,分3组,三次致敏后,在⾸次致敏⽇后14⽇、21⽇、28⽇进⾏攻击以确定攻击反应时间。

⑷必要时,预试验采⽤半成品进⾏致敏和攻击研究,以确定该注射剂成分和⼯艺有⽆致敏的可能性。

4.溶⾎与凝聚检查 按溶⾎和凝聚检查法观察供试品原液和稀释液有⽆溶⾎和凝集反应、如为阳 性反应,应测定⽆反应的最⼩稀释度,以确定规定稀释限值。

以上研究确定限值后,⾄少应进⾏三批以上供试品进⾏检查验证。

异常毒性检查法 本法系将⼀定量的供试品溶液注⼊⼩⿏体内或⼝服给药,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出现的死亡情况,以判定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的⼀种⽅法。

供试验⽤的⼩⿏应健康合格,体重17~20g,在试验前及试验的观察期内,均应按正常饲养条件饲养。

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

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

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与范围:本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注射剂检验工作流程,保证注射剂产品的质量,以及确保注射剂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注射剂检验工作,包括原辅材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等。

二、检验设备及仪器:1. 显微镜:用于对样品进行微观检查,检测是否存在异物、杂质等。

2. 压力计:用于检测注射剂容器的密封性和耐压性能。

3. 电子天平:用于测量药液的重量,检测药液的配比是否准确。

4. pH计:用于测定药液的酸碱度。

5. 紫外分光光度计:用于检测药液中的杂质和活性成分的含量。

6. 无菌工作台:用于进行无菌检验和操作。

三、操作步骤:1. 取样: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从批次中随机取样。

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 外观检查:对样品的色泽、透明度、是否有浑浊、沉淀等进行检查。

3. 标签检查:检查样品上的标签是否完好、清晰,包括产品名称、批号、有效日期等。

4. 物理性质检验:包括药液的密度、温度、粘度、等特性的测定。

5. 包装和标志检验:检查样品的外包装是否完好、符合规定,标志是否准确。

6. 含量测定:根据相关标准,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定药液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7. 微生物检验: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微生物检验,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等指标的测定。

8. pH值测定:使用pH计测定药液的酸碱度。

9. 无菌检验:在无菌工作台下,对样品进行无菌检验,确保无菌要求。

10. 容器密封性和耐压性检验:使用压力计对容器密封性和耐压性能进行检测。

11. 结论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要求。

12. 记录和报告:将检验结果记录在相关文件中,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检验结果。

四、注意事项:1. 检验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和个人伤害。

2. 在检验过程中,应做好样品的标识和保存,以免混淆和损坏。

3. 检验仪器和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010年执业药师考试复习:注射剂的制备—注射液的质量检查

2010年执业药师考试复习:注射剂的制备—注射液的质量检查

-1.澄明度检查 澄明度检查实质上是异物检查,对确保⽤药安全和改进⽣产⼯艺都相当重要。

注射液中的异物包括:炭⿊、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纸屑、玻璃屑、橡⽪屑、细菌、霉菌、芽胞及晶粒等。

主要是⽣产中使⽤的原辅料、容器、⽤具及⽣产环境空⽓洁净度不好所致。

这些异物若注⼊⼈体后,较⼤的微粒可以堵塞⽑细⾎管形成⾎栓;当侵⼊肺、脑、肾等组织时也会引起这些组织栓塞和巨噬细胞的包围及增殖,⽣成⾁芽肿,危害健康。

澄明度检查的装置应按《中国药典》规定特制专⽤:①光源:采⽤长57cm、直径3.8cm,20W的荧光灯;②式样:伞棚式;③背景:检查背景为不反光⿊⾊背景,底部为不反光的⽩⾊。

检查⽅法:取供试品,置检查灯下距光源约20cm处。

先与⿊⾊背景,次与⽩⾊背景对照。

⽤⼿挟持安瓿颈部,轻轻反复倒转,使药液流动,在与供试品同⾼的位置并相距15~20cm处,⽤⽬检视,不得有可见浑浊与不溶物(如纤维、玻璃屑、⽩点、⽩块、⾊点等)。

混悬液或另有规定者不在此范围内。

2.装量检查 注射液的标⽰量为2ml或2ml以下者取供试品5⽀,2ml以上⾄10ml者取供试品3⽀,10ml以上者取供试品2⽀。

开启时避免药液损失,将内容物分别⽤⼲燥的注射器(预经标化)抽尽,在室温下检视。

测定油溶液或混悬液的装量时,应先加温摇匀,再⽤⼲燥注射器抽尽后,放冷⾄室温检视。

每⽀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量。

3.鉴别 根据该注射液所含有效成分的特有性质进⾏鉴别反应,以确定其真伪。

4.pH值测定 ⼀般应4.0~9.0之间,个别特定品种按其质量标准执⾏。

5.⽆菌检查 任何注射液在灭菌后或⽆菌分装后都应抽样进⾏⽆菌检查。

⼀般检查的微⽣物为需氧细菌、厌氧细菌及霉菌三种。

具体检查⽅法应按《中国药典》附录中“⽆菌检查法”项下的规定进⾏。

6.热原检查 凡供静脉注射⽤的或⼀次注射量3ml以上者,都应进⾏热原检查。

注射剂量⼀般按家兔每公⽄体重1~2ml计算,静脉滴注液可按⼈体剂量(ml/kg)的3~10倍计算。

大容量注射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大容量注射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大容量注射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容量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由于其容量大、药物复杂,质量检查难度较高。

因此,对于大容量注射剂的质量检查项目需要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大容量注射剂质量检查的首要项目。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瓶身:瓶身应该无裂纹、无污染、无变形等缺陷;2. 瓶塞:瓶塞应该无裂纹、无变形等缺陷;3. 悬挂钩:悬挂钩应该完整,不能有裂纹;4. 标签:标签应该清晰明了,不易脱落。

三、容积误差检测1. 容积误差是指实际注入液体与标称容积之间的偏差值。

在每批次生产时都需要进行检测。

2. 检测方法:取样品10支进行称重和计算实际容积,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四、pH值检测1. pH值是指溶液的酸碱度,是影响药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2. 检测方法:取样品10支进行测定,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五、透明度检测1. 透明度是指药液的透明程度,是反映注射剂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2. 检测方法:取样品10支进行检测,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六、微生物限度检测1. 微生物限度是指在一定体积内允许存在的微生物数量。

大容量注射剂中微生物污染会对患者造成极大危害。

2. 检测方法:采用菌落计数法进行检测。

取样品10支进行检测,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七、金属杂质检测1. 金属杂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大容量注射剂中金属杂质含量需要严格控制。

2. 检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

取样品10支进行检测,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八、总结以上是大容量注射剂质量检查项目的详细介绍,这些项目都是为了保证大容量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每批次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药品的保存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注射剂的检查方法

注射剂的检查方法

注射剂的检查方法
注射剂的检查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检查:观察注射剂的外观,包括颜色、浑浊度、悬浮物、气泡等,确保没有明显异常。

2. 尺寸检查:测量注射剂的容量和长度,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3. 透明度检查:观察注射剂的透明度,可以通过比较参比物与待检样品的透光度来判断。

4. pH 值测定:使用pH 试纸、酸度计等仪器测定注射剂的pH 值,确保在适宜范围内。

5. 离子浓度检查: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或荧光法等测定注射剂中离子的浓度,例如钙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等。

6. 值测定:使用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测定注射剂中特定物质的含量,例如药物成分、杂质等。

7. 接触角测定:测定注射剂的润湿性能,通过接触角的大小判断。

8. 尘埃、微生物检查:使用厌氧培养法、菌落总数法等方法检测注射剂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9. 温度稳定性检查:将注射剂暴露在不同温度下,观察其性状是否有明显变化。

注射剂的检查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组合使用,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还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检查,确保符合相应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ml
≥10ml微粒低于6000粒;
≥25um微粒低于600粒子
2)显微计数法
>100ml
每1ml:≥10um微粒低于12粒;
≥25um微粒低于2粒
<100ml
≥10ml微粒低于3000粒;
≥25um微粒低于300粒子
无菌
无菌检查
供试品全部无菌
内毒素/热原
1)热原—家兔法;
标准:在初试的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均低于0.6℃,并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低于1.3℃;或在复试的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高于0.6℃的家兔不超过1只,并且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体温升高总和为3.5℃或低于3.5℃,均判定供试品的热原检查符合规定。
注射剂质量检查项目
项目
名称
检查方法概述
理化
性状
符合药品外观描述
pH
pH测定仪测量,符合药品pH范围
含量检测
HPLC测定API浓度符合要求
鉴别
API专属性鉴别
有关物质
HPLC测定有关物质,对比杂质面积值
水分
水分测定低于标准值
残留溶剂
符合法规、工艺要求
干燥失重
除规定外,105℃干燥至恒重,减少重量低于x%。
2)内毒素—鲎试剂
供试品溶液的平均内毒素浓度乘以稀释倍数后,小于规定的内毒素限值,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
微生物限度
供试品均澄清,或显浑浊但经确认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供试品中任一显浑浊并确认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可增加中间体(药液)、胶塞、铝盖、西林瓶、注射用水、纯化水质量标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重金属及有害金属
灼烧后颜色比较,低于标准液颜色深度/含量低于某值
异常毒性
渗透压
装量(选一做)
装量
(注射剂)每支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量
装量差异
注射用无菌粉末
平均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
0.05g及0.05g以下
±15%
0.05g-0.15g
±10%
0.15g-0.50g
±7%
0.50g以上
±5%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生化药、抗生素药和重要
≥2g
≤10个
<2g≤Biblioteka 个3)无菌原料药类别
可见异物限度
化学药
≤2个
生化药、抗生素药和中药
≤5个
摘至《2010年药典》第2部,P1329,附录I B澄清度检查法
澄清度
供试品溶液的澄清度与所用溶剂相同,或不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的浊度。
不溶性微粒
1)光阻法
>100ml
每1ml:≥10um微粒低于12粒;≥25um微粒低于3粒
摘至《2010年药典》第二部P1264,附录I B 注射剂
含量均匀度
每片/个标示量不大于25mg或主要含量不大于每片/个重量25%。
摘至2010版《药典》第二部P1347 ,附录X E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微粒
可见异物
1)注射剂、滴眼剂
20支不得检出可见异物;
2)注射用无菌粉末
类别
可见异物限度
化学药
≤4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