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流化床干燥)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熟悉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4. 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精馏实验和流化床干燥实验。
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的大小与流体的雷诺数Re、管道的粗糙度、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差,计算出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光滑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2.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粗糙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3.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1和2,得到一系列数据。
4. 根据数据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绘制~Re曲线和局部阻力系数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精馏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 测定全塔的浓度分布。
6.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混合物汽化,然后冷凝分离各组分的方法。
精馏塔是精馏操作的核心设备,其结构对精馏效率有很大影响。
实验步骤:1. 将混合物加入精馏塔,开启加热器,调节回流比。
2. 记录塔顶、塔釜及各层塔板的液相和气相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3. 根据数据计算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
4. 绘制浓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化工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报告流化床干燥实验一、摘要本实验通过对湿的小麦的干燥过程,要求掌握干燥的基本流程及流化床流化曲线的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二、关键词:流化床干燥、物料干燥速率、物料含水量、流化床床层压降、临界含水量三、实验目的及任务1、熟悉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k 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 X四、实验原理1.流化曲线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如图一)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对数坐标系中)。
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
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当气速继续降低,曲线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
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mf)在生产操作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
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到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
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北方民族大学学生实验报告院(部):化学与化学工程姓名:汪远鹏学号: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班级: 153同组人员:田友安世康虎贵全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实验名称:流化床干燥实验实验日期:批阅日期:成绩:教师签名: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实验名称:流化床干燥实验一、目的及任务①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②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③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及恒速阶段的④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传质系数k 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二、基本原理1、流化曲线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
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
D点处)。
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
若气速继续)。
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
C点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mf 在生产操作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
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到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
物料含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率(u)。
将干燥速率对物料含水量作图。
干燥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物料预热阶段(AB段)在开始干燥时,有一较短的预热阶段,空气中部分热量用来加热物料,物料含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大。
(2)恒速干燥阶段(BC段)由于物料表面存在自由水分,物料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表面的水分,物料含水量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干燥速率恒定且最大。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一、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装置,我们测定了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以及流化床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实验过程中,我们计算了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和干燥速率,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此外,我们还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积和空气流速,测定了流化床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 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 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 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三、实验原理1. 流化曲线在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
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床阶段(CD段),床层内部颗粒形成流化状态,颗粒间碰撞频繁,气体与颗粒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干燥速率显著提高。
2. 干燥速率干燥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物料中水分被移除的量。
干燥速率与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气速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测定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以及流化床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计算出干燥速率。
四、实验装置与材料1. 沸腾流化床干燥器2. 空气压缩机3. 温度计4. 湿度计5. 粉末物料6. 计时器7. 计算器五、实验步骤1. 将粉末物料放入沸腾流化床干燥器中,启动空气压缩机,调节气速。
2. 记录初始床层温度、物料含水量和气速。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流化床干燥)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流化床干燥班级:化实1101学号:2011011499姓名:张旸同组人:黄凤磊、陈文汉、杨波实验日期:2014.04.24一、 报告摘要摘要:本实验利用流化床干燥器对物料干燥速率曲线进行测定。
本实验装置为间歇操作的沸腾床干燥器,可测定达到一定干燥要求所需的时间。
以此来测定干燥速率。
利用物料的干湿重量变化计算物料的各种含水量。
二、 实验目的及任务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0X 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H k 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X K 。
三、 实验原理1.流化曲线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通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中)。
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
当气速增大到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少,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
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走速度。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C点。
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
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
在生产操作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
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物料含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流化床干燥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掌握连续流化床干燥方法;
2、估算体积传热系数和热效率。
二、实验原理
1、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
气体向固体物料传热的后果是引起物料升温Q1和水分蒸发Q2。其传热速率为:
式中:
Q1一湿含量为X2的物料从θ1升温到θ2所需要的传热速率
Q2一蒸发(kg/s)水所需的传热速率。
2 4-吸干燥器内剩料用的吸管(可移动)。
图2 实验台正面板面布置及加料、加热、保温电路
1-干燥器主体设备;2-加料器;3-加料直流电机(直流电机内电路示意图);4-旋风分离器等:
5-测流量用的压差计; 6-测压计;7、8-预热器的电压、电流表; 9一用于加热(预热)器的调压器的旋钮;
10、11-干燥器保温电压、电流表: 12-用于干燥器保温的调压器的旋钮;1 3-直流电流调速旋钮:
三、仪器与试剂
设备流程图见图1,电路示意图见2。
图1 流态化干澡操作实验流程示意图
1-风机(旋涡泵): 2-旁路阀(空气流量调节阀); 3-温度计(测气体进流量计前的温度); 4-压差计(测流量);
5-孔板流量计:6-空气预热器(电加热器): 7-空气进口温度计; 8-放空阀:9-进气阀:10-出料接收瓶;
1 4-直流电机电压(可调);15-风机开关;1 6-电源总开关:R1-预热器(负载);R2-干燥器(负载)。
主要技术参数:
1、流化床干燥器 (玻璃制品,用透明膜加热新技术保温,调电压控温)
流化床层直径D:Φ80×2毫米(内径76毫米)
床层有效流化高度h:80毫米(固料出口),
总高度:530毫米
流化床气流分布器:80目不锈钢丝网(二层)
Cm2一出干燥器物料的湿比热·(KJ/kg绝干料·℃)
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流化床干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掌握流化床干燥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法;3.实践使用流化床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实验。
二、实验原理在流化床干燥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颗粒状物料。
物料被分散在床层中,当热风流入床层时,物料会因为气流的推动而呈现流化状态。
物料的湿度会受到热风的冲刷而逐渐减小,最终实现干燥的目的。
三、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1.实验装置:实验主要使用的装置有流化床干燥器、热风设备、称量仪器和记录仪器等。
2.操作步骤:(1)将待干燥物料称量并分散放入流化床干燥器内;(2)调整热风设备的温度和风量,并将热风送入流化床干燥器内;(3)观察物料的流化状态和干燥速度,并记录数据;(4)根据需要,调整热风温度和风量,并重复步骤(3);(5)干燥结束后,关闭热风设备,取出干燥物料并称重。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结果。
首先,我们观察到,在热风的冲刷下,物料会逐渐呈现流化状态,流化床床层会形成一定的均匀性。
其次,在不同温度和风量的条件下,物料的干燥速度也会出现差异。
一般情况下,热风温度越高,物料的干燥速度越快;热风风量越大,物料的干燥速度也越快。
然而,当热风温度过高或风量过大时,可能会对物料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五、实验总结和改进方向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流化床干燥的工艺流程和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实验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本次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没有在不同温度和风量下对干燥速度进行详细的参数测定和分析,无法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可能由于物料的细度和湿度不同,导致干燥结果有一定的误差。
为了进一步完善本次实验,可以在实验中增加不同温度和风量的组合,并记录干燥速度的具体数值。
同时,可以通过对不同物料进行干燥实验,探究不同物料在流化床干燥中的特点和优化方法。
总之,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独立实践的机会,增加了我们对流化床干燥的认识。
化工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

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院(部):化学工程学院姓名:学号:专业:化工班级:同组人员: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实验名称:干燥实验实验日期: 2014-5-15 批阅日期:成绩:教师签名:流化床干燥实验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侧压降及干湿物料的质量,从而确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及流化床的干燥特性曲线。
通过实验,了解流化床的使用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关键词:干燥,干燥速率曲线,流化床床层压降一、目的及任务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细述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
二、基本原理干燥操作是采用某种方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水分蒸发分离的操作。
干燥操作同时伴有传热和传质,而且涉及到湿分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质的机理。
由于物料含水性质和物料形状上的差异,水分传递速率的大小差别很大。
干燥实验的目的是用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为简化实验的影响因素,干燥实验是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即实验为间歇操作,采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的物料,且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状态如温度、湿度、气速以及空气与物料之间的流动方式均恒定不变。
1、流化曲线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的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图1:流化曲线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
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
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
D点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
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流化床干燥
班级:化实1101
学号:2011011499
姓名:张旸
同组人:黄凤磊、陈文汉、杨波
实验日期:2014.04.24
一、 报告摘要
摘要:本实验利用流化床干燥器对物料干燥速率曲线进行测定。
本实验装置为间歇操作的沸腾床干燥器,可测定达到一定干燥要求所需的时间。
以此来测定干燥速率。
利用物料的干湿重量变化计算物料的各种含水量。
二、 实验目的及任务
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0X 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H k 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X K 。
三、 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通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中)。
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
当气速增大到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少,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
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走速度。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C点。
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
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
在生产操作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
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
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物料含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物料含水量与时间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度。
将干燥速率对物料含水量作图,即为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a.物料预热阶段(AB 段)
在开始干燥时,有一较短的预热阶段,空气中部分热量用来加热物料,物料含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大。
b.恒速干燥阶段(BC 段)
由于物料表面存在自由水分,物料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的水分,物料含水量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干燥速率恒定且最大。
c.降速干燥阶段(CDE 段)
物料含水量减少到某一临界含水量,由于物料内部水分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不足以维持物料表面保持湿润,而形成干区,干燥速率开始降低,物料温度逐渐上升。
物料含水量越少,干燥速率越慢,直至达到平衡含水量而终止。
干燥速率为单位时间在单位面积上汽化的水分量,用微分式表示为
τ
Ad dW
u = 式中 u ——干燥速率,)/(2s m Kg ⋅水; A ——干燥表面积,2m ;
τd ——相应的干燥时间,s ; dW ——汽化的水分量,Kg ;
图中横坐标对应于某干燥速率下的物料平均含水量。
2
1
++=
i i X X X 式中 X ——某一干燥速率下湿物料的平均含水量;
1+i i X X ,——τ∆时间间隔内开始和终了时的含水量,
绝干物料水Kg Kg /。
ci
ci
si G G G X -=
i 式中 si G ——第i 时刻取出的湿物料的质量,Kg ; ci G ——第i 时刻取出的物料的绝干质量,Kg 。
干燥速率曲线只能通过实验测定,因为干燥速率不仅取决于空气的性质和操作条件,而且还受到物料性质结构及含水量的影响。
本实验装置为间歇操作的沸腾床干燥器,可测定达到一定干燥要求所需的时间,为工业上连续操作的流化床干燥器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
四、 实验流程与装置
1—风机;2—湿球温度水筒;3—湿球温度计;4—空气加热器;5—空气加热器;6—空气流量调节阀;7—放净口;8—取样口;9—不锈钢筒体;10—玻璃筒体;11—气固分离段;
12—加料口;13—旋风分离器;14—孔板流量计
本装置的所有设备,除床身筒体一部分采用高温硬质玻璃外,其余均采用不锈钢制造。
床身筒体部分由不锈钢段(内径mm 100φ,高100mm )和高温硬质玻璃段(内径mm 100φ,高400mm )组成,顶部有气固分离段(内径mm 150φ,高250mm )。
不锈钢筒体上设有物料取样器、放尽口和温度计接口等,分别用于
取样、放尽和测温。
床身顶部气固分离段设有加料口和测压口,分别用于物料加料和测压。
空气加热装置由加热器和控制器组成,加热器为不锈钢盘管式加热器,加热管外壁设有1mm 铠装热电偶,其与人工智能仪表、固态继电器等,实现空气介质的温度控制。
空气加热装置底部设有测量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接口,以测定空气的干、湿球温度。
本装置空气流量采用孔板流量计计量。
本装置的旋风分离器,可除去干燥物料的粉尘。
五、 实验操作
1.流化床实验
A .加入固体物料至玻璃段底部。
B .调节空气流量,测定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
2.干燥实验 A .实验开始前
a .将电子天平开启,并处于待用状态。
b .准备一定量的干燥物料,取0.5Kg 左右放入热水(60~70C o )中泡20~30min ,取出,并用干毛巾吸干表面水分,待用。
c .湿球温度计水筒中补水,但液面不得超过警示值。
B .床身预热阶段
a .启动风机和预热器,将空气控制在某一流量下(孔板流量计的压差为一定值,3KPa 左右),控制加热器表面温度(80~100C o )或空气温度(50~70C o )稳定,打开进料口,将待干燥的物料徐徐倒入,关闭进料口。
C .测定干燥速率曲线
a .取样,用取样管(推入或拉出)取样,隔2~3分钟一次,取出的样品放入小器皿中,并记上编号和取样时间,待分析用。
共做8~10组数据,做完后,关闭加热器和风机的电源。
b .记录数据,在每次取样的同时,要记录床层温度、空气干球、湿球温度、流量和床层压降等。
3.结果分析
将每次取出的样品,在电子天平上称量9~10g ,放入烘箱内干燥,烘箱温度设定为120C o ,50min 后取出,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其质量,此质量可视为样品的绝干物料质量。
4.注意事项
A .取样时,取样管推拉要快,管槽口要用布覆盖,以免物料喷出。
B .湿球温度计补水筒液面不得超过警示值。
C .电子天平要按使用说明操作。
六、实验数据处理
1、干燥实验
1013.27 12.23 0.09 1.04 以第二组实验为例:
m湿=m1-m盘=14.3-7.8=6.5g
m干=m2-m盘=13-7.8=5.2g
H2=(m湿- m干)/ m干=(6.5-5.2)/5.2=0.25
汽化的水分量W=H2-H3=0.25-0.213=0.037
=(W2-W3)*(-1000)/(1.5*180)
u
2
=(0.037-0.046)*(-1000)/(1.5*180)
=0.033/(kg水.m-2.s-1
)
干燥速率-含水量关系曲线
2、流化床实验
以第二组为例:
G=26.2*P0.54=26.2*0.39^0.54=15.76m3/h
u=G/0.25/3.14/0.1^2/3600=15.76/0.25/3.14/0.1^2/3600=0.558
七、实验结果分析
干燥实验分析讨论:
由图可以看出,干燥速率在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也就是略过了之前的预热阶段和恒速干燥阶段。
同时,由于计算存在较大误差,干燥速率中有上升的现象产生。
按照理论,由于物料内部水分逐渐减少,导致梯度减小,干燥速率应该一直下降才对。
流化床实验分析讨论:
由图中可以看出,床层压降开始时和流速在双对数坐标下成比例增大,当流速达到一定值之后,床层压降不再改变,此时也由固定床变为了流化床。
八、实验误差
干燥实验:烘干时间不一定充足,可能导致乘凉干重变大,含水量普遍偏小。
流化实验:床层阻力不均,可能导致压降在波动,不易读取准确数值。
九、思考题
1.流化床压降的对数值先随气速的对数值线性上升,达到一定值以后不再变化,此时床层由固定床变为流化床。
2.○1腾涌时压力不稳,压力表不断摇摆;沟流时压降很低,低于正常值。
○2沟流产生的原因是流体分布板设计或安装上存在问题,如想避免,应改变设
计;腾涌是床内径小,床高径比较大时,气体积聚增大,占据整个床体截面发生,如想避免,应减小高径比。
3.对于同样湿度的空气而言,温度越高,其水对应的饱和蒸汽压也越高,这样使得相对湿度下降,更加有利于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