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急性链球菌感染性肾小球肾炎

合集下载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铜仁地区人民医院儿一科 谭雪松
•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简 称急性肾炎,是一类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 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其中大 多数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的急性肾炎, 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病在溶血 性链球菌感染后1~4周急性起病,多为散发性, 四季均可发病。一般由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后所致 者多见于冬春季,而皮肤链球菌感染后发病者以 夏秋季多见,因此每年l~2月份及9~10月份有两 个发病高峰。本病多见于5~l0岁儿童,2岁以下 少见,男女之比为1.5-2.5:1。
• 4、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既往多无肾脏病史, 急性发作常在感染后l~2日出现肾炎表现。 贫血、高血压、氮质血症严重,尿比重低 而固定。 • 5、IgA肾病 在上呼吸道感染等后1~5日内 出现肉取血尿,不伴水肿、高血压及少尿。 血尿持续1~5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起 病缓慢,偶然发现镜下血尿,多无其他表 现。ASO、补体多正常。
▲▲▲[治疗方案]
• (一)一般治疗 • 1、休息 卧床休息1~2周,待水肿消退、肉眼血 尿消失、血压正常即可下床活动,以后限制活动 1~2个月,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一般2~3个 月后尿常规好转可上学。尿常规正常3个月后可恢 复体力活动。2、饮食 一般为高糖、低蛋白、低 盐、适量脂肪饮食。蛋白质每日1g/kg,如氮质 血症明显,给予优质蛋白每日0.5g/kg。食盐每 日1~2g。有严重水肿、少尿时限水、限盐(每 日60 mg/kg),尿量恢复,水肿消退后过渡到 正常饮食。
(二)药物治疗
• 1、抗生素 应用青霉素每日5万~l0万U/kg,分 2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连用10~l4日,过敏者 改用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 2、利尿 用于限水、限盐、卧床后仍有水肿、 少尿、高血压者,可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每日1~2 mg/kg口服,严重者用呋塞米(速尿) 每次l~2 mg/kg。必要时6~8小时后重复应用。 禁用保钾利尿剂及渗透性利尿剂。

急性肾小球肾炎--详细

急性肾小球肾炎--详细

本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型可为亚临床型,临床症状不明显,重者可为急性肾衰竭,严重程度差别很大。

病人大多有前驱感染史,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后潜伏期为1~2周,皮肤链球菌感染者潜伏期为3~4周。

轻者可无明显感染史,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而肾炎的程度也不取决于前驱感染的严重程度。

典型症状为前驱感染后经1~3周无症状潜伏期而急性起病,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主要有血尿、蛋白尿、水肿、少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1.血尿常为起病的第1个症状,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血尿,40%为肉眼血尿。

尿色呈均匀棕色、混浊或呈洗肉水样,但无血凝块,酸性尿中可呈酱油样棕褐色,持续1~2周,镜下血尿可持续1~6个月,少数病例可持续半年或更久,但绝大多数均痊愈。

2.蛋白尿几乎全部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蛋白尿,但多数低于3.0g/d,少数超过3.5g/d,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部分患者就诊时尿蛋白已转至微量。

3.水肿常为起病早期症状,轻者为晨起眼睑水肿,呈所谓“肾炎面容”。

严重时可延及全身,稍有可凹性,少数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若水肿持续发展,常提示预后不良。

4.高血压 70%~80%患者出现高血压,多为轻、中度的血压增高,偶可见严重的高血压。

一般恢复较迅速,高血压与水肿的程度常平行一致,并且随利尿消肿而恢复正常。

若血压持续升高2周以上且无下降趋势者,表明肾脏病变较严重。

5.少尿多数患者起病时尿量减少(<500ml/d),且伴一过性氮质血症,2周后尿量渐增,肾功能恢复。

6.肾功能减退极少数由少尿发展成无尿,尿素氮及血肌酐轻度升高,若尿素氮≥21.4mmol/L(60mg/L),肌酐≥352μmol/L(4.0mg/L),应警惕发生急性肾衰。

7.全身表现患者常有疲乏、厌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偶与风湿热并存。

最轻的亚临床型患者,仅出现镜下血尿,甚或尿检也正常,仅血C3呈规律性改变,急性期明显下降,6~8周恢复。

肾活检有典型病理改变。

全科医学(医学高级):泌尿系统疾病试题(三)

全科医学(医学高级):泌尿系统疾病试题(三)

全科医学(医学高级):泌尿系统疾病试题(三)1、单选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A.肾小球囊大量新月体形成B.肾小球增大,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C.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免疫荧光阴性D.肾(江南博哥)小球玻璃样变,部分肾单位代偿性肥大E.肾小球弥漫性增生伴新月体形成正确答案:B2、单选患者,男性,10岁。

发现有腹部包块1个月。

体检:右上腹包块,质软。

超声显示右肾严重积水,肾皮质厚度0.4cm。

静脉肾盂造影显示左右肾及输尿管不显影,肾输尿管显影正常。

经超声引导右肾盂造瘘及造影显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经右肾造瘘管引流尿量每天约400ml,引流尿的比重为1.005~1.010。

试问该病儿最合理的处理为()。

A.右肾切除术B.拔除肾造瘘管维持原状C.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成形术D.永久性右肾盂造瘘术E.右肾及输尿管全切除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此题主要是检验考生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造成肾脏严重积水手术切除的指征。

一般判断重度肾积水是否行手术切除主要有三个指标:①肾脏皮质厚度小于0.5cm;②患侧肾脏功能低于正常功能的15%(通常用放射性核素扫描判断);③肾造瘘引流尿液少于500ml/d。

其他指标还有患肾的低比重尿、偏碱性尿和低渗透压尿等。

3、单选肾盂肾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

A.血行感染B.淋巴道感染C.器械感染D.直接感染E.上行感染正确答案:E4、单选急性肾衰竭的处理要点不恰当的是().A.详细查找可引起急性肾衰的原因,纠正血容量不足B.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C.对所有患者均可使用呋塞米等强利尿剂D.尽可能终止使用肾毒药物E.病情需要者及早转有关医疗单位专科处理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对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在有效血容量减少未纠正之前不宜使用强利尿剂。

5、单选患者,男性,40岁。

腰部撞击伤后因腰腹痛、血尿收入院,诊断为左肾裂伤。

经抗休克、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一、定义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ephritis, 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急性起病,临床上具有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表现的疾病,重症者有严重循环充血及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多数发生于急性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

二、分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L感染性包括: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非链球菌感染肾小球肾炎(细菌性感染、病毒感染、梅毒、疟疾等)。

2.非感染性包括:多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瘢、血管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等)。

三、病因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发生于B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皮肤感染(脓包疮)后。

四、资料收集与评估(-)一般资料:入院2小时完成“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评估既往史、饮食、服药情况、小便(颜色、量等)。

(二)主诉资料及评估1.发热:低热、头痛、头晕等。

2.血尿(常为首发症状)、蛋白尿。

3,水肿:水肿的部位(多为晨起眼睑)、性质(非凹陷性)程度及时间。

4.高血压。

5.无尿、少尿。

6.腰痛。

7.疲乏、无力。

(三)查体资料及评估1.皮肤情况:有无水肿及水肿的部位、程度、性质等。

2•营养状况评估:有无食欲减退、贫血、乏力等。

3.精神状态评估:有无神志的改变(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复视、黑朦、阵发性惊厥、昏迷等)。

4.有无感染:有无发热、咳嗽、咳痰等;有无皮肤感染。

5.肾区叩痛。

(四)住院期间评估1.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尤其是体温和血压的变化。

2.皮肤情况:皮肤有无水肿及消长情况,有无破损、感染。

3.饮食情况: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4,尿液情况:血尿、蛋白尿及尿量的观察。

5,有无少尿、无尿、高血钾急性肾衰竭的表现。

6.有无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感染情况。

急性肾炎有些什么表现

急性肾炎有些什么表现

急性肾炎有些什么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常于感染后发病,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偶见于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及原虫类如疟原虫,血吸虫和病毒,临床上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AGN常见于咽部或皮肤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极少继发于其他感染(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C组链球菌,病毒或寄生虫)。

长沙普济医院告诉我们临床上也有一部分急性肾炎会出现以下不典型的临床表现:(1)亚临床型急性肾炎:可无水肿、高血压及肉眼血尿,仅在链球菌感染后行尿常规检查时,发现镜下血尿,或者尿常规检查正常,仅有血清补体C3降低,6~8周恢复,但肾活俭呈典型急性肾炎的病理改变。

(2)肾外症状型急性肾炎:有典型的链球菌感染史,临床表现有水肿、一过性高血压。

但尿常规检查正常,补体C3呈典型的急性期下降、6~8周恢复的改变。

(3)肾病综合征型急性肾炎:又称“肾炎后肾病综合征”。

患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水肿及大量蛋白尿,甚至可出现典型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的表现,每口尿蛋白>3.5克,血浆白蛋白<3克。

研究表明,各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均有明显的肾小球及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而非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则仅有极少量的炎性细胞聚集,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肾小球内单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这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有关。

肾小球免疫沉积物能激活补体系统,补体在炎性细胞介导下,参与了引起肾炎的免疫反应,并且,补体系统的致病特性中显然还包含细胞非依赖性机制,例如,C3a,C5a及过敏毒素的产生导致组胺释放,致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补体的终末成分C5b-C9复合体(膜攻击复合体)则对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直接作用,C3a-C5a成分的非溶解效应能刺激血小板分泌血清素(5-羟色胺)和血栓素B;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磷脂和花生四烯酸;刺激系膜细胞分泌前列腺素,蛋白水解酶,磷脂酶和氧自由基等构成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均可引起肾小球的炎症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性病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二、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一)临床表现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潜伏期为呼吸道感染后经6-12天,皮肤感染后经14-28天,或者是平均1-3周的间歇期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皮肤感染脓皮病等。

非特异的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呕吐或腹痛,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受累。

1.水肿(Edem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水肿,大多为下行性、实性水肿。

主要原因是:(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球管功能失衡。

(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水份渗入组织间隙。

(3)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多,肾小球重吸收水、钠增多。

(4)蛋白质从尿中丢失,造成低蛋白血症,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滞留组织间隙。

(5)重症水钠潴留及高血压等导致心功能不全可加重水肿。

其中(1)、(2)、(3)项是主要因素。

2.少尿(Oliguria)少尿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最早的临床表现,原因为急性肾小球滤过率减少,300~500ml/d,持续时间短。

通常认为小于<250ml/d·m2为少尿,而<30~50ml/d·m2为无尿。

3.血尿(Hematuri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肉眼血尿持续大多1~2周转为镜下血尿,原因是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基膜受损,毛细血管壁裂缝,使红细胞漏出。

蛋白尿多为轻度到中度,尿蛋白小于<50mg/kg·d,原因是肾小球炎症使滤过膜通透性增高,致蛋白质从肾小球中滤出增多。

4.高血压(Hypertension)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其他临床表现如高血压,多数为轻、中度升高,发生在病初的1~2周。

原因为:(1) 水钠潴留、血容量扩大,心搏出量升高。

(2) 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加使血管紧张素增加,致外周血管阻力增高,醛固酮分泌增加,加重了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

5.非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1) 亚临床型:无水肿、肉眼血尿及高血压,可有镜下血尿,血清C3呈规律性变化。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常简称急性肾炎。

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

临床上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本症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肾脏病。

年龄以3~8岁多见,2岁以下罕见。

男女比例约为2∶1。

一、基本概述急性肾炎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常见的肾脏病。

急性肾炎是由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为多见,多数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增生及系膜增殖性改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可见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有轻中度增生,系膜细胞也增多,重者增生更明显,且有炎症细胞浸润等渗出性改变。

增殖的细胞及渗出物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腔狭窄,引起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一般在4~6周内逐渐恢复,少数呈进行性病变,演变成慢性肾小球肾炎。

二、病因学根据流行病学、免疫学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证明本症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其根据如下:①肾炎起病前先有链球蓖前驱感染;②没有链球菌直接侵犯肾脏的证据;③自链球菌感染至肾炎发病有一间歇期,此期相当于抗体形成所需时间;④患者血中可检出对链球菌及其产物的抗体、免疫复合物;⑤血中补体成分下降;⑥在肾小球基膜上有IgG和补体成分的沉积。

在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中,由呼吸道感染所致肾炎的菌株以12型为主,由皮肤感染引起的肾炎则以49型为主。

三、发病机理关于感染后导致肾炎的机制,一般认为是机体对链球菌的某些抗原成分(如胞壁的M蛋白或胞浆中某些抗原成分)产生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随血流低达肾脏。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血尿 非选择性蛋白尿 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为主) 尿白细胞增多 2、免疫学 I型,抗GBM抗体阳性; II型,CIC阳性,补体下降; III型,ANCA阳性。 3、影像学 双肾增大,皮髓交界不清。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病理
4、免疫学检查
ASO,阳性率50~80%,3~5周滴度最高,50 %患者半年时恢复。
补体,90%患者总补体和C3、C4显著下降,C4 首先开始恢复,随后总补体及C3也于1月后上升, 6~8周恢复正常。
部分患者冷球蛋白阳性。
部分患者CIC阳性。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综合
I型,抗GBM型肾炎:毛细血管壁上IgG、 C3呈光滑线条状沿GBM分布;
II型,免疫复合物型肾炎:IgG、C3呈颗粒 状沉积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
III型,寡免疫复合物型:无免疫球蛋白沉 积,或仅少量呈节段性沉积。
3、电镜特点:
GBM的断裂、纤维素沉积和系膜基质溶 解或增生为本病电镜下特征性改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概述
1、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起病、以血尿(常伴一定程度蛋白尿)、高
血压、水肿并伴肾小球滤过率减低为特点的一组肾 小球疾病,通常呈可逆的自限性过程。 2、急性肾炎综合征常见病因
感染: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见) 其它(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多系统疾病:SLE、坏死性血管炎等 其它:过敏性肾炎、血清病等
血浆成分及大量单核吞噬细胞进入肾小囊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分化
新月体形成 细胞分泌胶原形成纤维化
三、病理
病理类型为新月体型肾炎 1、光镜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选)急性链球菌感染性肾小 球肾炎
2020/8/10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生理: 肾调节功能不及成人
肾功能:
尿素氮
肌酐
成人 2.5~7.1 mmol/L 儿童 2.5~6.4 mmol/L
53~115 Umol/L 27~62 Umol/L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
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 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病程 多在一年内。可分为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 有链球菌感染血清学证据,起病6~8周后有血 补体低下 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少尿,无尿 氮质血症
水肿 高血压 急性循环充血
蛋白尿 血尿 管型尿
病理:呈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 光镜下: 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和系膜 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
• 电镜下: 基底膜上皮侧可见驼峰状沉积 • 免疫荧光:C3、IgG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及系
膜区沉着
驼峰状沉积
APSGN与免疫相关依据
有关链球菌感染的细菌学和免疫学检查
• 咽炎病例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往往增加,10~ 14天开始升高,3~5周达高峰,3~6个月恢复正 常。另外咽炎后APSGN者抗双磷酸吡啶核苷酸酶 (ADPNase)滴度升高。
• 皮肤感染后APSGN者ASO升高者不多,抗脱氧核糖 核酸酶(ANmase—B)和抗透明质酸酶(AHase)滴度 升高。
补体测定
• 80%~90%的病人血清C3下降,94%的病例至第8 周恢复正常。
鉴别诊断 (一)
• 1.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肾小球肾炎 多种病原体可 引起急性肾炎,可从原发感染灶及各自临床特点 相区别。
• 2.IgA肾病 以血尿为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发 作性肉眼血尿,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4~48小时 出现血尿,多无水肿、高血压、血C3正常。确诊 靠肾活检免疫病理诊断。
水肿
70%的病例 一般仅累及颜面部及眼睑 非凹陷性
少尿、无尿
年龄 婴儿 幼儿 学龄前 学龄儿
单位:ml
正常尿量 400 - 500 500 - 600 600 - 800 800-1400
少尿 <200 <200 <300 <400
无尿 <30-50
血尿
• 新鲜尿液离心沉淀后,光镜下每高倍镜视野有红 细胞数3 个 或 >1.0106/L。
舒张压应该为收缩压的2/3.
高血压判断
年龄
血压(mmHg)
学龄前 >120/80
学龄儿 >130/90
并发症
也即APSGN的严重表现
及其机理
并发症
• 严重循环充血
呼吸急促,肺部有湿啰音,警惕循环充血可能; 严重者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频咳、吐粉红色泡沫痰、 两肺满布湿啰音、心脏扩大、甚至出现奔马律、肝大而硬、水肿加剧
• 呼吸道感染 • 皮肤多见 3周后发病 春季多见 1~3周后发病
90%病例有链球菌的前驱感染
二.典型表现
水肿 少尿 血尿 蛋白尿 高血压
其他:急性期常 有全身不适、 乏力、食欲不 振、发热、头 疼、头晕、咳 嗽、气急、恶 心、呕吐、腹 痛及鼻出血等
• 高血压脑病
常发生在疾病早期,血压往往在150~160Hg/100~110mmHg以上 。年 长儿常主诉剧烈头痛、呕吐、复视或一过性失明,严重者突然出现惊 厥、昏迷。
• 急性肾功能衰竭
常发生在疾病初期,出现尿少尿闭等症状,引起暂时性氮质血症、 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一般持续三到五日,不超过十天。
APSGN的发病机理(一)
——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
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诱发自身免疫 形成循环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溶性) 原位免疫复合物
激活补体
APSGN的发病机理(二)
肾小球炎性病变
接上图
内皮细胞肿胀,系膜细胞增生
肾小球基底膜破坏
毛细血管腔闭塞
肾小球滤过虑下降
球管失衡
钠/水潴留 血容量增加
• 3.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既往肾炎史不详,无明显 前期感染,除有肾炎症状外,常有贫血,肾功能 异常,低比重尿或固定低比重尿,尿改变以蛋白 增多为主。
鉴别二
• 4.特发性肾病综合征 具有肾病综合征表现的急 性肾炎需与特发性肾病综合征鉴别。若患儿呈急 性起病,有明确的链球菌感染的证据,血清C3降 低,肾活检病理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者有助 于急性肾炎的诊断。
度相平行; • 尿镜检除多少不等的红细胞外,可有透明、颗粒或红细
胞管型,疾病早期可见较多的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并非 感染。
血常规检查
• 外周血白细胞一般轻度升高或正常,与原发感染 灶相关;
• 常见轻度贫血,与血液稀释有关;
• 血沉加快,急性期后即可恢复。
肾功能检测
• 明显少尿时血尿素氮和肌酐可升高。肾小管功能 正常。持续少尿无尿者,血肌酐升高,内生肌酐 清除率降低,尿浓缩功能也受损。
循环充血:
– 水、钠潴留,血浆容量增加
高血压脑病
脑血管痉挛,缺血缺氧血管渗透性增高 脑水肿
也有认为是血压急剧升高脑血管高度充血所致
神经精神症状
急性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急性肾衰竭
少尿或无尿
氮质血症

(BUN>6.4mmol/L

Cr>62.0mol/L )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高血钾等
不典型表现
• 分类:肉眼血尿、镜下血尿
• 颜色:暗红色、洗肉水样、烟灰色、棕红色
蛋白尿
• 正常儿童尿中仅含微量蛋白,通常≤100mg/(m2•24h) 定性为阴性。
• 若尿蛋白含量›150mg/d或›4mg/(m2•h)或 ›100mg/L
定性检查阳性
高血压
• 不同小儿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来推算: 收缩压(mmHg)=80+(年龄×2)
• 起病前常有链球菌前驱感染,中经一无症状间歇 期后发病;但肾脏并无链球菌局部感染之证据, 而间歇期正符合抗体形成所需时间。
• 患者血清学常呈现与链球菌有关的抗体(如ASO) 的滴度增高。
• 常伴低补体血症。 • 免疫病理检查肾小球处有颗粒状免疫沉着物。
临床症状:
一.前驱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 无症状急性肾炎
仅镜下血尿或仅C3降低
• 身外症状性急性肾炎
水肿、高血压明显,甚至 严重循环充血及高血压脑 病,但尿改变轻微或尿常 规正常,而有链球菌前驱 感染和血C3下降
• 以肾病综合征表现的急性肾炎
特征性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
• 血尿为本病重要表现; • 尿蛋白可在+~+++之间,多为非选择性,且与血尿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