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左传》:文公二年
国学宝典《左传》:成公元年、成公二年

国学宝典《左传》:成公元年、成公二年《成公元年》【原文】【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无冰。
三月,作丘甲。
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
秋,王师败绩于茅戎。
冬十月。
【传】元年春,晋侯使瑕嘉平戎于王,单襄公如晋拜成。
刘康公徼戎,将遂伐之。
叔服曰:「背盟而欺大国,此必败。
背盟,不祥;欺大国,不义;神人弗助,将何以胜?」不听,遂伐茅戎。
三月癸未,败绩于徐吾氏。
为齐难故,作丘甲。
闻齐将出楚师,夏,盟于赤棘。
秋,王人来告败。
冬,臧宣叔令修赋、缮完、具守备,曰:「齐、楚结好,我新与晋盟,晋、楚争盟,齐师必至。
虽晋人伐齐,楚必救之,是齐、楚同我也。
知难而有备,乃可以逞。
」【译文】元年春季,晋景公派遣瑕嘉调解周天子和戎人的冲突,单襄公到晋国拜谢调解成功。
刘康公对戎人心存侥幸,打算乘此进攻他们。
叔服说:“背弃盟约而又欺骗大国,这一定失败。
背弃盟约就是不吉祥,欺骗大国就是不义,神明、百姓都不会关心,将要如何去取胜利?”刘康公没有听从,于是就进攻茅戎。
三月十九日,在徐吾氏地方被打得大败。
鲁国为了防备齐国入侵,定出“丘甲”的制度。
鲁国听说齐国将要率同楚军前来进攻,夏季,(臧孙许和晋景公)在赤棘结盟。
秋季,周定王的使者来鲁国报告战败。
冬季,臧宣叔命令整顿军赋、修治城郭,完成防御设施,说:“齐国和楚国结成友好,我国最近和晋国订了盟约。
晋国和楚国争夺盟主,齐国的军队一定会来攻打我国。
虽然晋国进攻齐国,楚国必然去救它,这就是齐、楚两国一起与我为敌。
预计到祸难而有所防备,祸难就得以解除。
”《成公二年》【原文】【经】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
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鞍,齐师败绩。
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
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
八月壬卒。
宋公鲍卒。
庚寅,卫侯速卒。
取汶阳田。
冬,楚师、郑师侵卫。
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
国学宝典《左传》:文公十三年

国学宝典《左传》:文公十三年《文公十三年》【原文】【经】十有三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午,陈侯朔卒。
邾子蘧蒢卒。
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大室屋坏。
冬,公如晋。
卫侯会公于沓。
狄侵卫。
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
公还自晋,郑伯会公于棐。
【传】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
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
」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
」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
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
履士会之足于朝。
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
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
」使士会。
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
」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
」乃行。
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既济,魏人噪而还。
秦人归其帑。
其处者为刘氏。
邾文公卜迁于绎。
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
」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
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
民既利矣,孤必与焉。
」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
死之短长,时也。
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
五月,邾文公卒。
君子曰:「知命。
」秋七月,大室之屋坏,书,不共也。
冬,公如晋,朝,且寻盟。
卫侯会公于沓,请平于晋。
公还,郑伯会公于棐,亦请平于晋。
公皆成之。
郑伯与公宴于棐。
子家赋《鸿雁》。
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
」文子赋《四月》。
子家赋《载驰》之四章。
文子赋《采薇》之四章。
郑伯拜。
公答拜。
【译文】十三年春季,晋灵公派詹嘉住在瑕地,以防守桃林这个险要的地方。
晋国人担心秦国任用士会,夏季,六卿在诸浮相见。
赵宣子说:“士会在秦国,贾季在狄人那里,祸患每天都可能发生,怎么办?”中行桓子说:“请让贾季回来,他了解外界的事情,而且因为有过去的功劳。
国学宝典《左传》:成公三年、成公四年

国学宝典《左传》:成公三年、成公四年《成公三年》【原文】【经】三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辛亥,葬卫穆公。
二月,公至自伐郑。
甲子,新宫灾。
三日哭。
乙亥,葬宋文公。
夏,公如晋。
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
公至自晋。
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
大雩。
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啬咎如。
冬十有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
卫侯使孙良夫来聘。
丙午,及荀庚盟。
丁未,及孙良夫盟。
郑伐许。
【传】三年春,诸侯伐郑,次于伯牛,讨邲之役也,遂东侵郑。
郑公子偃帅师御之,使东鄙覆诸鄤,败诸丘舆。
皇戌如楚献捷。
夏,公如晋,拜汶阳之田。
许恃楚而不事郑,郑子良伐许。
晋人归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荦。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荦,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秋,叔孙侨如围棘,取汶阳之田。
棘有服,故围之。
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啬咎如,讨赤狄之馀焉。
啬咎如溃,上失民也。
冬十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且寻盟。
卫侯使孙良夫来聘,且寻盟。
公问诸臧宣叔曰:「中行伯之于晋也,其位在三。
孙子之于卫也,位为上卿,将谁先?」对曰:「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
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
上下如是,古之制也。
卫在晋,不得为次国。
国学宝典《左传》:文公二年

国学宝典《左传》:文公二年【原文】【经】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丁丑,作僖公主。
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
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
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
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公子遂如齐纳币。
【传】二年春,秦孟明视帅师伐晋,以报殽之役。
二月晋侯御之。
先且居将中军,赵衰佐之。
王官无地御戎,狐鞫居为右。
甲子,及秦师战于彭衙。
秦师败绩。
晋人谓秦「拜赐之师」。
战于殽也,晋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战之明日,晋襄公缚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
囚呼,莱驹失戈,狼瞫取戈以斩囚,禽之以从公乘,遂以为右。
箕之役,先轸黜之而立续简伯。
狼瞫怒。
其友曰:「盍死之?」瞫曰:「吾未获死所。
」其友曰:「吾与女为难。
」瞫曰;「《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
』死而不义,非勇也。
共用之谓勇。
吾以勇求右,无勇而黜,亦其所也。
谓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
子姑待之。
」及彭衙,既陈,以其属驰秦师,死焉。
晋师从之,大败秦师。
君子谓:「狼瞫于是乎君子。
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又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怒不作乱而以从师,可谓君子矣。
」秦伯犹用孟明。
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
赵成子言于诸大夫曰:「秦师又至,将必辟之,惧而增德,不可当也。
诗曰:『毋念尔祖,聿修厥德。
』孟明念之矣,念德不怠,其可敌乎?」丁丑,作僖公主,书,不时也。
晋人以公不朝来讨,公如晋。
夏四月己巳,晋人使阳处父盟公以耻之。
书曰:「及晋处父盟。
」以厌之也。
适晋不书,讳之也。
公未至,六月,穆伯会诸侯及晋司空士縠盟于垂陇,晋讨卫故也。
书士縠,堪其事也。
陈侯为卫请成于晋,执孔达以说。
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
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
先大后小,顺也。
跻圣贤,明也。
明、顺,礼也。
」君子以为失礼。
礼无不顺。
祀,国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谓礼乎?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
文公二年—《春秋公羊传》原文、注释及译文

文公二年—《春秋公羊传》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衢①。
秦师败绩。
丁丑,作禧公主②。
作僖公主者何?为僖公作主也。
主者,易用?虞主用桑③,练主用栗④。
用栗者,藏主也⑤。
作僖公主,何以书?讥。
何讥尔?不时也⑥。
其不时奈何?欲久丧而后不能也。
三月,乙巳⑦,及晋处父盟。
此晋阳处父也,何以不氏?讳与大夫盟也。
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毅⑧,盟于垂敛⑨。
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何以书?记异也。
大旱以灾书,此亦旱也,曷为以异书?大旱之日短而云灾,故以灾书。
此不雨之日长而无灾,故以异书也。
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⑩。
跻僖公@。
大事者何?大拾也⑩。
大拾者何?合祭也。
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大庙。
未毁庙之主,皆升⑩。
合食于大祖,五年而再殷祭⑩。
跻者何?升也。
何言乎升僖公?讥。
何讥尔?逆祀也⑩。
其逆祀奈何?先称而后祖也⑩。
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公子遂如齐纳币。
纳币不书,此何以书?讥。
何讥尔?讥丧娶也。
娶在三年之外,则何讥乎丧娶?三年之内不图婚⑩。
吉蹄于庄公。
讥。
然则曷为不于祭焉讥?三年之恩疾矣帕,非虚加之也。
以人心为皆有之。
以人心为皆有之,则曷为独于娶焉讥?娶者,大吉也。
非常吉也。
其为吉者,主于己。
以为有人心焉者,则宜于此焉变矣咏。
注释:①二年:鲁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
甲子:二月初七。
彭衢:秦国邑名。
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②丁丑:二月二十日。
主:供奉死人的牌位,俗称神主。
何休注:“为傅公庙作主也。
主,状正方。
穿中央,达四方。
天子长二尺,诸侯长一尺。
”③虞主:古代葬后皮祭时所立的神主。
父母葬后,迎魂安于殡宫的祭祀叫虞祭。
④练主:古代练祭时所立的神主。
父母安葬后一周年时举行的祭礼叫练祭。
⑤藏主:何休注:“藏于庙室中当所当常奉事也。
”⑥不时:制作不及时。
何休注:“礼:作练主当以十三月,文公乱圣人制。
欲服丧三十六月,十九月作练主又不能卒竟。
故以二十五月也。
”⑦乙巳:三月十九日。
国学宝典《左传》:庄公元年、二年、三年

【导语】元年春季,《春秋》没有记载鲁庄公即位,这是由于⽂姜外出没有回国的缘故。
下⾯是分享的国学宝典《左传》:庄公元年、⼆年、三年。
欢迎阅读参考! 《庄公元年》 【原⽂】 【经】元年春王正⽉。
三⽉,夫⼈孙于齐。
夏,单伯送王姬。
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冬⼗⽉⼄亥,陈侯林卒。
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王姬归于齐。
齐师迁纪、郱、鄑、郚。
【传】元年春,不称即位,⽂姜出故也。
三⽉,夫⼈孙于齐。
不称姜⽒,绝不为亲,礼也。
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为外,礼也。
【译⽂】 元年春季,《春秋》没有记载鲁庄公即位,这是由于⽂姜外出没有回国的缘故。
三⽉,鲁桓公夫⼈到了齐国。
《春秋》不称姜⽒⽽称夫⼈,是由于断绝了母⼦关系,这是合于礼的。
秋季,在城外建造王姬的⾏馆。
因为王姬不是鲁国的⼥⼦,⽽是周天⼦的⼥⼉,这是合于礼的。
《庄公⼆年》 【原⽂】 【经】⼆年春王⼆⽉,葬陈庄公。
夏,公⼦庆⽗帅师伐于余丘。
秋七⽉,齐王姬卒。
冬⼗有⼆⽉,夫⼈姜⽒会齐侯于禚。
⼄⾣,宋公冯卒。
【传】⼆年冬,夫⼈姜⽒会齐侯于禚。
书,*也。
【译⽂】 ⼆年冬季,夫⼈姜⽒和齐襄公在禚地相会。
《春秋》记载这件事,是为揭露他们的*情。
《庄公三年》 【原⽂】 【经】三年春王正⽉,溺会齐师伐卫。
夏四⽉,葬宋庄公。
五⽉,葬桓王。
秋,纪季以酅⼊于齐。
冬,公次于滑。
【传】三年春,溺会齐师伐卫,疾之也。
夏五⽉,葬桓王,缓也。
秋,纪季以酅⼊于齐,纪于是乎始判。
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
郑伯辞以难。
凡师,⼀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译⽂】 三年春季,公⼦溺会合齐国军队攻打卫国,《春秋》单称他的名字溺,不称公⼦,是表⽰对他的贬斥。
夏季五⽉,安葬周桓王。
这在丧礼的时间上太迟缓了。
秋季,纪季把酅地割让给齐国,纪国从这时候开始分裂。
冬季,鲁庄公带领护卫军屯驻在滑地多夜,打算会见郑伯,策划纪国的 事务。
郑伯⽤国内不安定为理由加以推脱。
凡是军队在外,住⼀夜叫做舍,两夜叫做信,两夜以上叫做次。
国学宝典《左传》:襄公二年

国学宝典《左传》:襄公二年《襄公二年》【原文】【经】二年春王正月,葬简王。
郑师伐宋。
夏五月庚寅,夫人姜氏薨。
六月庚辰,郑伯仑卒。
晋师、宋师、卫宁殖侵郑。
秋七月,仲孙蔑会晋荀罃、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于戚。
己丑,葬我小君齐姜。
叔孙豹如宋。
冬,仲孙蔑会晋荀罃、齐崔杼、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
楚杀其大夫公子申。
【传】二年春,郑师侵宋,楚令也。
齐侯伐莱,莱人使正舆子赂夙沙卫以索马牛,皆百匹,齐师乃还。
君子是以知齐灵公之为「灵」也。
夏,齐姜薨。
初,穆姜使择美檟,以自为榇与颂琴。
季文子取以葬。
君子曰:「非礼也。
礼无所逆,妇,养姑者也,亏姑以成妇,逆莫大焉。
《诗》曰:『其惟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季孙于是为不哲矣。
且姜氏,君之妣也。
《诗》曰:『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落福孔偕。
』」齐侯使诸姜宗妇来送葬。
召莱子,莱子不会,故晏弱城东阳以逼之。
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
公曰:「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非异人任,寡人也。
若背之,是弃力与言,其谁昵我?免寡人,唯二三子!」秋七月庚辰,郑伯仑卒。
于是子罕当国,子驷为政,子国为司马。
晋师侵郑,诸大夫欲从晋。
子驷曰:「官命未改。
」??会于戚,谋郑故也。
孟献子曰:「请城虎牢以逼郑。
」知武子曰:「善。
鄫之会,吾子闻崔子之言,今不来矣。
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齐故也。
寡君之忧不唯郑。
罃将复于寡君,而请于齐。
得请而告,吾子之功也。
若不得请,事将在齐。
君子之请,诸侯之福也,岂唯寡君赖之。
」穆叔聘于宋,通嗣君也。
冬,复会于戚,齐崔武子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会,知武子之言故也。
遂城虎牢,郑人乃成。
楚公子申为右司马,多受小国之赂,以逼子重、子辛,楚人杀之。
故书曰:「楚杀其大夫公子申。
」【译文】二年春季,郑国的军队侵袭宋国,这是受楚国的命令。
齐灵公进攻莱国,莱国人派正舆子把精选的马和牛各一百匹赠送给夙沙卫,齐军就退兵回去。
君子因此而知道了齐灵公所以谥为“灵”的缘故。
国学宝典《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僖公二十二年

【导语】⼆⼗⼀年春季,宋国和齐国⼈、楚国⼈在⿅上举⾏了会盟,便向楚国要求当时归附楚国的中原诸侯奉⾃⼰为盟主,楚国⼈答应了。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宝典《左传》:僖公⼆⼗⼀年、僖公⼆⼗⼆年。
欢迎阅读参考! 《僖公⼆⼗⼀年》 【原⽂】 【经】⼆⼗有⼀年春,狄侵卫。
宋⼈、齐⼈、楚⼈盟于⿅上。
夏,⼤旱。
秋,宋公、楚⼦、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
执宋公以伐宋。
冬,公伐邾。
楚⼈使宜申来献捷。
⼗有⼆⽉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
释宋公。
【传】⼆⼗⼀年春,宋⼈为⿅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
楚⼈许之。
公⼦⽬夷⽈:「⼩国争盟,祸也。
宋其亡乎,幸⽽后败。
」 夏,⼤旱。
公欲焚巫兀。
臧⽂仲⽈:「⾮旱备也。
修城郭,贬⾷省⽤,务穑劝分,此其务也。
巫兀何为?天欲杀之,则如勿⽣;若能为旱,焚之滋甚。
」公从之。
是岁也,饥⽽不害。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
⼦鱼⽈:「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
⼦鱼⽈:「祸犹未也,未⾜以惩君。
」 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
实司⼤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
邾⼈灭须句,须句⼦来奔,因成风也。
成风为之⾔于公⽈:「崇明祀,保⼩寡,周礼也;蛮夷猾夏,周祸也。
若封须句,是崇皞、济⽽修祀,纾祸也。
」 【译⽂】 ⼆⼗⼀年春季,宋国和齐国⼈、楚国⼈在⿅上举⾏了会盟,便向楚国要求当时归附楚国的中原诸侯奉⾃⼰为盟主,楚国⼈答应了。
公⼦⽬夷说:“⼩国争当盟主,这是灾祸。
宋国或许会被灭亡吧!失败得晚⼀点,就算运⽓了。
” 夏季,很久没有下⾬,⼲旱得很。
僖公要烧死巫⼈和仰⾯朝天的怪⼈。
臧⽂仲说:“这不是解决旱灾的办法。
修理城墙、节⽤饮⾷、节省开⽀、致⼒农事、劝⼈施舍,这是应该做的。
巫⼈、仰⾯朝天的怪⼈能做什么?上天要杀他们,就应当不⽣他们;如果他们能造成旱灾,烧死他们会更厉害。
”僖公听从了。
这⼀年,虽有饥荒,却没有伤害百姓。
秋季,楚成王、陈穆公、蔡庄公、郑⽂公、许僖公、曹共公在盂地会见宋襄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宝典《左传》:文公二年
《文公二年》
【原文】
【经】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丁丑,作僖公主。
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
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
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
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公子
遂如齐纳币。
【传】二年春,秦孟明视帅师伐晋,以报殽之役。
二月晋侯御之。
先且居将中军,赵衰佐之。
王官无地御戎,狐鞫居为右。
甲子,及秦
师战于彭衙。
秦师败绩。
晋人谓秦「拜赐之师」。
战于殽也,晋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战之明日,晋襄公缚秦囚,
使莱驹以戈斩之。
囚呼,莱驹失戈,狼瞫取戈以斩囚,禽之以从公乘,遂以为右。
箕之役,先轸黜之而立续简伯。
狼瞫怒。
其友曰:「盍死之?」瞫曰:「吾未获死所。
」其友曰:「吾与女为难。
」瞫曰;
「《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
』死而不义,非勇也。
共用之谓勇。
吾以勇求右,无勇而黜,亦其所也。
谓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
子姑待之。
」及彭衙,既陈,以其属驰秦师,死焉。
晋师从之,大败秦师。
君子谓:「狼瞫于是乎君子。
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又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怒不作乱而以从师,可谓君子矣。
」
秦伯犹用孟明。
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
赵成子言于诸大夫曰:「秦师又至,将必辟之,惧而增德,不可当也。
诗曰:『毋念尔祖,
聿修厥德。
』孟明念之矣,念德不怠,其可敌乎?」
丁丑,作僖公主,书,不时也。
晋人以公不朝来讨,公如晋。
夏四月己巳,晋人使阳处父盟公以
耻之。
书曰:「及晋处父盟。
」以厌之也。
适晋不书,讳之也。
公未至,六月,穆伯会诸侯及晋司空士縠盟于垂陇,晋讨卫故也。
书士縠,堪其事也。
陈侯为卫请成于晋,执孔达以说。
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
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
先大后小,顺也。
跻圣贤,明也。
明、顺,礼也。
」
君子以为失礼。
礼无不顺。
祀,国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谓礼乎?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
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
宋祖帝乙,郑祖厉王,犹上祖也。
是以《鲁颂》曰:「春秋匪解,享
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君子曰礼,谓其后稷亲而先帝也。
《诗》曰:「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君子曰礼,谓其姊亲而先姑也。
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
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
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
冬,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公子归生伐秦,取汪,及
彭衙而还,以报彭衙之役。
卿不书,为穆公故,尊秦也,谓之崇德。
襄仲如齐纳币,礼也。
凡君即位,好舅甥,修昏姻,娶元妃以奉
粢盛,孝也。
孝,礼之始也。
【译文】
二年春季,秦国的孟明视领兵攻打晋国,以报复殽地这次战役。
二月,晋襄公抵抗秦军,先且居率领中军,赵衰辅助他。
王官无地为
先且居驾御战车,狐鞫居作为车右。
二月七日,和秦军在彭衙作战,
秦军大败。
晋国人说这是秦国“拜谢恩赐的战役”。
在殽地作战的时候,晋国的梁弘为晋襄公驾御战车,莱驹作为车右。
作战的第二天,晋襄公捆绑了秦国的俘虏,派莱驹用戈去杀他们,俘虏大声喊叫,莱驹把戈掉在地上,狼瞫拿起戈砍了俘虏的头,抓起
莱驹追上了晋襄公的战车,晋襄公就让他作为车右。
箕地这一战役,
先轸废掉了狼瞫,而以续简伯作为车右。
狼瞫发怒。
他的朋友说:
“为什么不去死?”狼瞫说:“我没有寻到死的地方。
”他的朋友说:“我跟你一起发难杀死先轸。
”狼瞫说:“《周志》有这样的话:
‘勇敢假如杀害在上的人,死后不能进入明堂。
’死而不合于道义,
这不是勇敢。
为国家所用叫做勇敢,我用勇敢得到了车右,没有勇敢
而被废黜,也是合适的。
假如说上面的人不了解我,废黜得得当,就
是了解我了。
您姑且等着吧!”到达彭衙,摆开阵势以后,狼瞫率领部
下冲进秦军的队伍,死在阵地上。
晋军跟着上去,把秦军打得大败。
君子认为:“狼瞫因为这样可以算得君子了。
《诗》说:‘君子假如
发怒,动乱就可以很快阻止。
’又说:‘文王勃然大怒,于是就整顿
军队。
’发怒不去作乱,反而上去打仗,可以说是君子了。
”
秦穆公还是任用孟明。
孟明进一步修明政事,给百姓以优厚的待遇。
赵成子对大夫们说:“秦军假如再一次前来,必定要避开它。
因
为畏惧而进一步修明了德行,那是不能抵挡的。
《诗》说:‘怀念着
你的祖先,修明你的德行。
’孟明想到这两句诗了。
想到德行而努力
不懈,难道可以抵挡吗?”
二十日,制作僖公的神主牌位。
《春秋》之所以记载,是因为制
作不及时。
晋国人因为鲁文公不去朝见而前来讨伐。
文公去了晋国。
夏季,
四月十三日,晋国派阳处父和文公结盟来羞辱他。
《春秋》记载说
“及晋处父盟”,这是表示厌恶的意思。
到晋国去而不加记载,这是
出于隐讳。
鲁文公没有到达鲁国,六月,穆伯在垂陇和诸侯以及晋国司空士
縠结盟,这是因为晋国攻打卫国的缘故。
《春秋》记载称为“士縠”,是因为认为他能够胜任。
陈共公为卫国向晋国求和,拘捕了孔达以向
晋国解说。
秋季,八月十三日,在太庙祭祀,升僖公的神位在闵公之上,这
是不按顺序的祭祀。
当时夏父弗忌担任宗伯,尊崇僖公,而且宣布他
所见到的说:“我见到新鬼大,旧鬼小,先大后小,这是顺序。
使圣
上升位,这是明智。
明智、顺序,这是合于礼的。
”君子认为,这样
做是失礼。
礼没有不合顺序的。
祭祀是国家的大事,不按顺序,难道
能说合于礼吗?儿子虽然聪明圣哲,不能在父亲之前享受祭品,由来己久。
所以禹不能在鲧之前,汤不能在契之前,文王、武王不能在窋之前。
宋国以帝乙为祖宗,郑国以厉王为祖宗,这还是对祖宗的尊崇。
所以《鲁颂》说:“一年四季的祭祀不懈怠,没有差错,致祭于上帝,又致祭于伟大的祖先后稷。
”君子说这合于礼,说的是后稷虽然亲近,不过却先称上帝。
《诗》说:“问候我的姑母们,再问候到各位姐姐。
”君子说这合于礼,说的是姐姐虽然亲近,不过却先称姑姑。
孔
子说:“臧文仲,他不仁爱的事情有三件,不聪明的事情有三件。
使
展禽居于下位,设立六个关口,小老婆织席贩卖,这是三件不仁爱的
事情。
养一个大乌龟、迷信卜卦,纵容不合顺序的祭祀,祭祀海鸟爰居,这是三件不聪明的事情。
”
冬季,晋国先且居、宋国公子成、陈国辕选、郑国公子归生攻打
秦国,占取了汪地和彭衙,然后回国,以报复上次彭衙的战役。
卿的
名字不加记载,这是为了穆公的缘故。
尊重秦国,叫做尊重德行。
襄
仲到齐国致送玉帛财礼,这是合于礼的。
凡是国君即位,增强舅甥国
家间的友好,办理婚姻的事,娶元配夫人来主持祭祀,这是孝道。
孝道,是礼的开始。
扩展阅读:
左传评价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
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
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因为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
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
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
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
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奇、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
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
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
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郑玄、杜预为其作
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
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