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2)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1)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李端公卢纶故关衰草遍①,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②。

【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写得平白直露,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感伤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人归”对应“路出”,“暮雪”对应“寒云”,色调和谐,两句勾勒出一幅严冬送别图。

C.颈联写诗人送走了友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抚今追昔,回忆往事,为友人的经历感慨。

D.本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衰草”等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烘托得凄楚悲切。

2.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C2.①故乡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遍”写出了故乡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了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幼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的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仔细研读诗歌内容,要将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本题了。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C项,“为友人的经历感慨”错误,颈联中诗人是在感叹自己的身世和经历。

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答题时要注意抓住诗句的理解。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作业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北宋]晏殊帘幕风轻双语燕。

醉后醒来,柳絮飞撩乱。

心事一春犹未见。

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

薄雨浓云,抵死①遮人面。

消息未知归早晚。

斜阳只送平波远。

【注】①抵死:总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A.首句以哀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呢喃,对照闺妇孑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

B.“柳絮飞撩乱”,以在风中飘飞的沸沸扬扬的柳絮烘托闺妇思念情人的纷乱心绪。

C.“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的浓重氛围,也衬托出主人公青春飞逝的悲伤。

D.全词刻画了一个内心充满殷殷思念之情和盼归不能的惆怅、幽怨的思妇形象。

【解析】A项,“以哀景写哀情”错。

是以乐景写哀情。

“双语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孑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

2.结句“斜阳只送平波远”看似平淡,却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答:①“斜阳”写出了闺妇登楼倚望从薄雨之日到斜阳之时,景观的变换暗示盼归持久;②“平波”暗含游子取水路而归之意;③“只送”写出闺妇等待心爱之人而每每落空,终究失望;④“送”“远”暗示闺妇盼归的离情愁绪如悠悠江水,“无穷无尽”“欲断更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杜甫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①违渔父问②,从此更③南征④。

【注】①敢:怎敢。

②引自《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

③更:更改。

④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A.诗人登上岳阳楼,眼前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所见之景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

B.诗人虽四处漂泊,流落岳阳,生活困窘,但此地有朋友像陈蕃对待徐孺子这样的古代贤士一样盛情礼待于他。

C.“诗接”一句写出两人登楼唱和的情形,作者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9分)春夕旅怀[唐]崔涂①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的第二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2.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9分)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C.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达标测评精选题古代诗歌鉴赏2新人教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达标测评精选题古代诗歌鉴赏2新人教版

高考专题复习测评优选—古代诗歌鉴赏 21.阅读下边一首宋词,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离亭燕张昪①一带江山如画,风光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哪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篱笆草屋。

云际客帆高悬,烟外酒旗低亚②。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

此词为作者退居时期所作。

②低亚:低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哪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整首词,简要剖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包含着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边的两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7 分)山亭夏季高骈绿树阴浓夏季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

动细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日射。

李商隐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孤独,碧鹦鹉对红蔷薇.【注】①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美而色彩莹澈的帘;②日射:太阳光的照耀。

(1) 《山亭夏季》和《日射》所描绘的光景环境各有什么特色?(2)请联合诗句,简析两首诗中的“蔷薇”各自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春游①李商隐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②年最少,青草妒春袍③。

【注】①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

②庾郎:为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年轻时有经世大略,后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庾征西。

③《古诗》:“青袍似春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为春游即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景与人互相映衬,气脉通畅。

B.首联状写两幅画面,表现骏马疾驰的轻快与俊逸,白鸟飞翔长川的艰难,画面隽永。

C.“烟轻惟润柳”所表现的意境与韩愈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颈联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意蕴深远,含蓄地写出作者的心事,为下联铺垫蓄势。

※【答案讲评】B (“白鸟飞翔长川的艰难”理解有误,首联描绘了骏马飞驰和白鸟高飞两幅画面,意在表现骏马疾驰的轻快与俊逸,白鸟飞翔的高远。

)2.这首诗格调高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以百鸟高飞极言天地之开阔,以骏马纵横极写人物之年少得意,以春天的蓬勃衬托青春之美好,色调明丽,节奏欢快。

②着力塑造了踌躇满志、壮怀激烈的青年形象,英气逼人。

③运用典故,以庾翼自比,寄寓诗人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之豪情气概,意蕴高远。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①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②,剪取吴淞半江水。

【注】①亚:通“压”,俯偃低垂。

②相传晋代索靖观赏顾恺之的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作业(22)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作业(22)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明月何皎皎[东汉]无名氏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运用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手法,通过皎皎明月刻画了一个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人物形象,既像是一位游子,又像一位思妇,令人回味。

B.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前后相连,层层加深,刻画了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饶有兴味,可见作者写作技巧之高超。

C.“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语,可谓画龙点睛,点明主题。

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

D.“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是说主人公引领着自己思念的人回到了房间,因为久别重逢的激动而使得眼泪沾湿了衣裳,令人感动。

答案 D解析D.“引领”是伸长脖子向远处眺望之意。

句意是说主人公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引领而望后引起更大的失望,又回到室内去,不禁“泪下沾裳衣”,并非领着自己思念的人。

(2)诗歌刻画的是思归的游子形象,还是盼归的闺中女子形象?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

答:答案(示例一)全诗塑造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

前四句写皎皎明月引起了他的乡愁,辗转难眠,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

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室内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也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

五、六句“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点明愁因:他乡作客,似乐实苦;归而不得,无可奈何。

后四句再通过一系列动作描绘出其细腻的情感变化。

由“室内徘徊”到“出户彷徨”,由“引领远望”到“入房泪下”,一系列动作进一步表现内心烦闷无处排遣、故乡遥遥归而不得的孤独与痛苦。

全诗除了“客行”二句外,用一个紧接一个的动作细致刻画了欲归不得的游子形象。

人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及答案

人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及答案

人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B. 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茫然之情。

C. 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疾去的轻舟就将他带走了。

D. 本诗视听交错,悠远的晚钟,动人的渔歌,苍茫的云水,皎洁的月光,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

(2)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1)C(2)①烘托。

都用月夜的美景来烘托乐声,《琵琶行》写琵琶女弹奏结束时“惟见江心秋月白”,以幽静的氛围烘托音乐让人沉醉,而此诗写江月清辉烘托渔歌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

②侧面描写。

都用听众的反应来表现乐声的美妙,《琵琶行》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写乐声打动人心,此诗以“听不尽”来写歌声所具有的吸引力。

(侧面衬托也可给分)【解析】【分析】(1)C项,错在“疾去的轻舟就将他带走了”,应该理解为诗人听到归舟晚唱时,不禁在寂寞的旅途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慰藉,陶醉于清辉江月及水上歌声之中。

但是,由于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这一阕歌声还没听完,轻舟已经远逝了。

故选C。

(2)首先分析此诗写“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江月似乎看出了诗人心中的迷茫,于是故弄清辉,照明诗人高洁澄清的本心,忽然水上传来渔歌,声音嘹亮悠远,诗人用江月清辉烘托了渔歌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而《琵琶行》写琵琶女弹奏结束时“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作者也以幽静的氛围烘托了音乐让人沉醉。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辛弃疾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①。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②。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注] ①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工夫。

②《列子·黄帝》记载:“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多用以表示厌恶机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的上阕首写云,次写骤雨,再写放晴,写得颇有季节特点,特别是“骤雨一霎儿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日阵雨的特点。

B.“青旗”二句,作者由近及远,层层推进,富有吸引力。

既交代了作者的去处,又点出闲居生活的百无聊赖,别有一番风致。

C.“只消”二句情景相生,作者说只想在山色水光中度过这个清闲的夏天,既用以收束上阕的书写闲情,也作为下阕描绘景物的张本。

D.下阕是作者设想在此生活的情景。

作者酒醉之后,在这里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只见窗外松竹环绕,气度潇洒脱俗,十分幽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应该是上阕“描绘景物”,下阕“书写闲情”。

答案:C2.词的下阕“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二句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一要积累、熟悉各种表达技巧,二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

从“觑着人欲下未下”可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白鸥的胆怯、迟疑。

从注释②可知这两句运用了典故,“白鸥”象征着没有机心,而“欲下未下”的迟疑则表明白鸥怀疑作者有了机心,再联系作者的生平,可知作者于此处委婉地表现了自己在官场上受猜忌的遭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小令中的渔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在秋江上自在来去,与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

C.“烟波钓叟”就是作者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夫形象。

※【答案讲评】C (“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准确理解应是:渔夫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

)
2.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这和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

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于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

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生活的情怀;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
解析: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的手法,二是这种手法的具体作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是说卷帘把春愁放出屋外;本来“愁”是无形无色的,但用“放”“去”等动词,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愁”化无形为有形,使得诗句更加形象化。

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点明修辞)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化无形为有形,(阐释运用)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写出了词人在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后,心情为之一畅的感觉。

(分析效果)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既然是写景艺术,那就要先将所写景物找出来;再思考所用手法,回忆此类题目解答时所用术语(也可结合写景散文的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推测有铺陈描写、移步换景等;最后考虑艺术手法,联想(想象)或虚实结合等。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
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处用贺知章的典故,表明镜湖不需君赐,本属闲散之人。

词人壮志未酬,自然心生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词人借贺知章求皇帝让他回家乡当道士的典故,寄寓对皇帝的不满之情。

答案:此处用贺知章的典故,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和上官伟长芜城①晚眺
严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

②京口:今江苏镇江。

③历阳:今安徽和县。

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诗中二、三两联进行赏析。

答:……………………………………………………….
答案:①借景抒情。

借芜城登高远眺所见的凄迷秋景,抒发归乡之情、羁旅之愁。

②远近结合。

京口寒烟暮鸦、历阳秋雁是远景,清江木落、浦口风大是近景。

③视听结合。

寒烟、暮鸦、秋雁是视觉描写,木落、风多是听觉描写。

④虚实结合。

寒烟、暮鸦、秋雁、木落、风多是实写,“长疑雨”“欲上潮”是虚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