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之说希望

合集下载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13-14 大学语文试卷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13-14 大学语文试卷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代码: A 授课课时:36课程名称:大学语文适用对象:2013级试卷命题人:胡丽萍试卷审核人:陈丽萍[请注意:将各题题号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填空(20分)1、《诗经》为我国文学奠定了的基础,对我国诗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蒹葭》与屈原的《湘夫人》共享“”的美誉。

3、陶渊明是我国诗歌流派的开拓者4、辛弃疾,时期著名词人,他继承了苏轼的风格,进而扩展到,形成了艺术上擅长的写法5、、孔子在政治上维护礼治,提倡和,反对。

6、《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而作的,是重要经典之一。

7、柳宗元散文最有成就的三类。

8、梁实秋的散文,集散文与散文的特点于一体,追求文调雅致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结合。

9、《红楼梦》描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和核心人物、、的爱情悲剧故事。

10、“既来之,则安之”一成语出自《》一文。

11、劲风无荣木,。

12、楚天千里清秋,。

二、古文翻译(20分)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4、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三、简析题(20分)1、你认为《蒹葭》的主旨是什么?2、辛弃疾的“无人会,登临意”包含哪些思想感情?3、梁实秋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师形象?4、、柳宗元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四、鉴赏题(40分)就所录作品写一篇赏析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②,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③,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④。

[注释]①造口:江西皂口镇,在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金兵曾追赶南宋隆佑太后至此。

②郁孤台:在赣州西南田螺岭上,为风景名胜。

③长安:汉、唐旧都,后代指京都。

④闻鹧鸪:汉代杨孚《异物志》:“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其鸣呼飞,‘但南不北’”。

江西财经大学语文期末复习之东门行

江西财经大学语文期末复习之东门行

东门行汉乐府《东门行》是一首汉乐府诗歌,出自宋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

《东门行》描写的是一个为穷困所迫的下层平民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戏剧冲突十分强烈,历来为人称道。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b ù〕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译文: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

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

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

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

在上有青天。

在下有年幼的孩子。

你现在这样做不对!”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白发老翁现在也不能安心活下去了!”作品通过环境的描写和令人揪心的对话,形象地揭示了走投无路的人们起来反抗的过程。

男主人公打算铤而走险,但一时拿不定主意,因此“出东门”而复归。

当他看到家里无衣无食、一贫如洗的情景时,便最后下定决心“拔剑东门去”。

一、关于乐府诗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

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二、作品的思想意义《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汉子为穷困所迫, 铤而走险, 起来造反的过程。

反映游子漂泊他乡、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 不易还乡。

作品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现强烈的悲痛。

这些对话精练传神,完全是口语,活现出人物急切悲愤的神态。

对话一结束,全诗也完篇,如同剧终幕落,留下一片黑暗、一片宁静,让读者面对着急落的幕布去猜测主人公未来的命运。

此诗以质朴古拙为特色。

不假雕琢,挥洒自如,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其音调疾徐相继,读起来朗朗上口,自有一种天然气韵。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大学语文复习题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大学语文复习题

复习题一、填空(0.5分)1、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诗经》________。

2、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与屈原的《湘夫人》共享千古伤心之祖的美誉。

4、被王国维评为“最得风人深致”的作品是。

5、陶渊明一生两大喜好,一好,二好。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首,其实与饮酒无关,而是兴之所至。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流派的开拓者。

6、李煜为南唐后主,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词感情真挚,意境深远,真切反映了亡国之痛。

7、《虞美人》艺术特点在擅长用手法,自问自答,一层深似一层。

8、辛弃疾,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进而扩展到以文为词,形成了艺术上擅长用典的写法。

9、辛弃疾,字___幼安________,号____稼轩_______,____豪放_______派代表诗人,与________苏轼___并称“苏辛”。

10、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

1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

12、孔子在政治上维护礼治,提倡德政和教化,反对武力征伐和以力服人。

1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4、《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15、________《史记》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6、________《史记》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7、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______无为而无不为_____。

18、李斯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政治家,也是秦代唯一的作家。

19、鲁迅先生曾评价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20、《谏丞客书》表达了李斯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政治见解。

21、柳宗元是中唐著名散文家、诗人,与韩愈一起倡导了一场古文运动。

曾参与王叔文改革新政治集团,史称永贞革新。

江西财经大学大学语文试卷(三份)

江西财经大学大学语文试卷(三份)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试卷代码:授课课时:32课程名称:大学语文适用对象:本科试卷命题人:试卷审核人:一、翻译题(每句4分,共20分)1、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2、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3、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5、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二、默写题(每题2分,共10分)1、胡马依北风,。

相去日已远,。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长风破浪会有时,。

3、,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4、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

争知我,,正恁凝愁!5、半醒半醉日复日,。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三、问答题(以下五题任选四题做,每题7分,共28分)1、结合“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的《采薇》诗句,简要谈谈你对当兵服役、保家卫国的认识和看法。

2、《九歌》是一组什么性质的诗歌?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苏轼《前赤壁赋》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种认识是否可取?为什么?4、赏析《葬花吟》,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5、鲁迅小说《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四、填空题(每题1分,共12分)1、《诗经》共分三大部分;艺术上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

2、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人),西汉著名的、文学家。

3、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字渊明。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早年做过江州祭酒、彭泽县令,后因厌恶官场污浊,辞官归隐,卒后友人私谥“”。

4、柳永原名,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

《八声甘州》是柳词中的名篇,这是一首词。

5、苏轼字子瞻,号。

他是宋代最著名的作家,皆独步一时。

6、辛弃疾是宋代词史上的派词人,其词集名称是《》。

7、《牡丹亭·惊梦》写女主人公偷游后花园,看见百花盛开、燕莺成对,于是青春觉醒,要求得到一个年轻女子应当得到的。

江西财大大学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江西财大大学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一)难易度:易1、以语录体形式记述的先秦诸子著作是( )。

A、《老子》B、《论语》C、《孟子》D、《荀子》2、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楚辞》B、《诗经》C、《古诗源》D、《古诗十九首》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A、《论语》B、《孟子》C、《荀子》D、《老子》4、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左丘明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是下列哪个思想家的话( )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6、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庄子D、荀子7、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韩非子》8、《诗经、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是()A、反喻氓当初誓言滔滔不绝B、描写出嫁时渡淇水的情景C、描写被弃后渡淇水的情景D、反喻自己的怨恨无穷无尽9、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班固B、茅盾C、巴金D、鲁迅10、《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B、大雅C、颂D、小雅11、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A、清新淡雅B、豪放飘逸C、深婉华美D、沉郁顿挫12、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 ( )A、柳永B、李清照C、苏轼D、辛弃疾13、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A、杜甫B、白居易C、辛弃疾D、韩愈1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春秋》15、李商隐《无题》中推已而及对方的一联是(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6、在《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里是想表达()A、自然界的广博B、造物者的万能C、消极无为的心态D、积极旷达的心境17、《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的基调是()A、热情奔放B、沉郁坚强C、凄凉悲伤D、清新秀丽18、《山居秋暝》的主要抒情手法是()A、借景抒情B、借典故抒情C、借事抒情D、直抒胸臆19、下列句子中,与“峰峦如聚,波涛如怒”采用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海水向岸上献殷勤,波浪的声音是那么亲热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20、宋代开豪放词风的词人是()A、柳永B、李清照C、苏轼D、辛弃疾21、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战国策》22、“忽如一夜春风起,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学语文期末参考

大学语文期末参考

大学语文期末参考语文是我们作为学生所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我们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期末考试是对我们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检验,因此如何备考语文期末考试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首先,在备考语文期末考试中,我们应该注重复习课本内容。

语文的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因此熟练掌握课本上的文章、诗歌、散文等内容,可以为我们答题提供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课本中的文章进行分析、解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我们还应该注重积累语文素材。

语文素材是备考语文期末考试的重要支撑,它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文章、诗歌、名言警句等,在考试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文学作品,收集大量的语文素材,并逐渐积累和整理起来。

在备考期末考试时,我们就可以从中寻找适合的素材,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

此外,在备考语文期末考试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写作能力的提升。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期末考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写作文、多参加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连贯性,力求用简练明了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另外,备考语文期末考试还需要我们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阅读理解是考试中的一大难点,也是考察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反复做一些历年的语文阅读理解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最后,备考语文期末考试还需要我们注重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其中包括了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文化书籍、经典名著等。

通过广泛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参加一些语文相关的活动或比赛,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备考语文期末考试需要我们注重复习课本内容、积累语文素材、提升写作能力、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和进行课外拓展。

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教学大纲2.1 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教学大纲2.1 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52制定单位:人文学院制定人(执笔人):骆兵、江枰******修订时间:2011年9月2日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一精讲篇目《蒹葭》【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诗经》概况,掌握本诗主旨,了解对本诗几种不同的认识,本诗艺术表现手法及作用【重点难点】本诗空灵朦胧的意境,本诗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内容】《蒹葭》一、介绍《诗经》概况二、分析本诗主旨:全诗围绕伊人之美,觅求之难,赞美了“恋情之深,求索之坚”的精神三、分析本诗空灵朦胧的意境四、分析本诗结构特点及作用五、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物我对比的艺术手法六、要求背诵本诗第二精讲篇目《东门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诗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并通过对本诗特色的欣赏和领会,归纳汉乐府诗歌叙事性的主要特色。

【重点难点】本诗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东门行》一、介绍汉乐府诗歌的本质和来源二、分析本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并找出体现其性格特征的典型细节三、讨论本诗的语言特色、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可能的前因后果四、补充汉乐府的其他作品五、背诵本诗第三精讲篇目《山海经》(其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作家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本诗创作背景,掌握本诗主旨,本诗艺术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本诗名句、佳句的内蕴及其与主旨的关系,把握“俯仰终宇宙”的哲理与美学含义。

【教学内容】《山海经》(其一)一、了解作家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本诗创作背景及主旨二、把握“俯仰终宇宙”的内涵及其与主旨的关系三、分析“乐”的思想意蕴,把握“见”字的妙处,理解诗人蕴于其中的情感四、分析“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的内蕴五、分析本诗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六、要求背诵本诗第四精讲篇目《秋兴八首》(其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作家的生平、作品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本诗文体类型,掌握本诗的哀伤情感内容,本诗艺术表现手法。

云南财经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云南财经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35分)1、财大校风及校训(2分)(据说今年只考含义不考意义了)校风:求实创新校训:好学笃行,厚德致远2、文章中心概括(1)题型:直接给原文中的某一段进行判断后答题(2)答题技巧:①出自哪篇文章;②作者;③对中心主旨进行概括,阐述观点(可以借鉴课本后的解析)(3)7篇重点文章:《哀郢》(课本P22-24)《天道》(课本P31-3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本P35-36)《叔向贺贫》(课本P45-47)《垓下之围》(课本P78-80)《送孟东野序》(P156-158)《钴鉧潭西小丘记》(P158-159)《哀郢》屈原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中心:哀郢实际反映了思乡之痛。

哀郢之哀,小而言之,是哀叹美好的政治愿望的失落。

远离郢都这个中心,使得自己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变得遥遥无期,因而愤懑绝望。

哀郢之哀,大而言之,是对楚国前途,楚文化的前景的一种悲哀。

《轮扁斫轮》庄子《天道》节选世之所贵道者,书也。

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

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希望
梁启超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新民子等,广东新会人,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学者。

17岁中举,18岁拜康有为为师,后与康有为一起参与维新变法运动,时称“康梁”。

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创办《新民丛报》等报刊。

民国时期,曾出任司法总长和财政总长。

晚年脱离政界,专心从事文化和教育事业,曾任教于清华国学院,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

倡导文学革命,无论是诗、词、文,还是小说、戏曲,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尤以散文影响最大,其“新民体”曾风行一时。

梁启超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作家,有《饮冰室合集》。

中心思想
本文在国家处于戊戌维新失败之后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用诗一般的语言,火一般的热情歌颂希望。

全文形成了一股浩荡的气势,对人们产生一种如电触般的冲击,激发人们不由自主地从心里生出对未来的希望
写作特点
一、观点鲜明突出,立意高;
二、论据典型确凿,真心诚;
三、论述纵横捭阖,说理强;
四、气势凌烈激越,言语厉。

问1:作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中心观点的?
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

第2自然段:指出人类进化与希望关系。

第3—4自然段:比较人类与禽兽、文明与野蛮、豪杰与凡民。

第5—7自然段,比较绝望、失望与希望,指出希望的本质。

第8自然段:激发国人的希望。

问2:梁启超在当时为什么要唤起中国人的希望?
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以饱含感情之笔,写酣畅淋漓之文,时时以文字启迪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