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注: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s平行光线:4、光速:①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②空气中的光速小于真空中光速,但我们一般认为与真空中光速一样大,也取3×108m/s;③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重、难点重点: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现象;2、比较在空气中的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介质光速真空3×105km/s空气稍小于真空中的速度,约等于3×105km/s水真空中光速的3/4玻璃真空中光速的2/32、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例子:①影子的形成。
②日食、月食。
③小孔成像。
④激光准直等。
四、知识拓展1、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的区域形成影2、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日食: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在地球上的影子区域内即使在白天也不能看见太阳,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亮的光线,在地球后方形成一个大影子区域,当月球处于这个区域时,太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月球上就形成月食。
3、小孔成像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轮廓和物体的轮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小孔是圆的,方的,三角的都可以,但必须足够小。
4、激光准直:激光引导掘进机直线前进开凿隧道。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株洲)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雨后彩虹B.水中“月亮”C.墙上手影D.海市蜃楼解析:掌握三种光现象:①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课件(共49张PPT)

•
5、人生每天都要笑,生活的下一秒发生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所以,放下心里的纠结,放下脑中的烦恼,放下生活的不愉快,活在当下。人生喜怒哀乐,百般形态,不如在心里全部淡然处之,轻轻一笑,让心更自在,生命更恒久。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
6、人性本善,纯如清溪流水凝露莹烁。欲望与情绪如风沙袭扰,把原本如天空旷蔚蓝的心蒙蔽。但我知道,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管乌云密布还是阴淤苍茫,但依然有一道彩虹,亮丽于心中某处。
球面镜
• • • • 1.概念: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 2.分类: 凹面镜、凸面镜。
球面镜
• 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 (1)性质: • ①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焦点。 • ②使焦点处发出的光线平行射出。 (2)应用: • ①太阳灶、太阳炉、内窥镜等。 • ②探照灯、手电筒、汽车头灯等。 • 凸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 (1)性质: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 • (2)应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上的观后镜
•
9、别再去抱怨身边人善变,多懂一些道理,明白一些事理,毕竟每个人都是越活越现实。
•
10、山有封顶,还有彼岸,慢慢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
11、人生就像是一个马尔可夫链,你的未来取决于你当下正在做的事,而无关于过去做完的事。
•
12、女人,要么有美貌,要么有智慧,如果两者你都不占绝对优势,那你就选择善良。
•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 射。 • 2.特点: •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 •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 (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 增大(减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第四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固液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平面镜①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
例如: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都能看做是平面镜。
②镜子中的样子叫做像。
③平面镜的特点:平面镜的表面是平整光滑的;从平面镜中能看到物体的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总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3、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
4、平面镜的应用①成像;②改变光路。
二、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虚像的初步概念。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四、知识拓展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②典型光路③填表: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①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②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化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F FF F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③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a 、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的物理知识进行总结。
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改变速度或者产生变形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如推力、拉力等;非接触力是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如重力、电磁力等。
3.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大小。
压力的计算公式是P=F/A,其中F代表作用力,A代表受力面积。
二、浮力和密度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方向与重力相反。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有关。
2. 浮力的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浮力作用的原理,它说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计量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m/V,其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体积。
三、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是利用支点的作用来改变力的大小、方向或者作用点的位置的简单机械。
根据支点位置和力的相对位置,杠杆可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2. 轮轴和滑轮轮轴和滑轮也是简单的机械装置,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使得工作更为方便。
3. 力的传递和能量的转化简单机械装置的运用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能量的转化,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若干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它们可以通过矢量法则来求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力的矢量和,合力的方向与各力的合力做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方向相同。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被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分解后的力的合力等于原来的力。
力的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情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 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 (1)4.2光的反射 (11)4.3平面镜成像 (23)4.4 光的折射 (40)4.5光的色散 (55)4.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光源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点燃的蜡烛)。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知识点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105k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2c ;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长度单位。
重点难点解析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二、重点记忆真空中的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 m/s。
2.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4天文学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光源【例题1】(2020齐齐哈尔模拟)能够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现有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将所举例子中的光源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
【答案】发光,③⑧⑨,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⑤⑥⑦,人为制造的。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学习要领欢迎下载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线性传播1、光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是、不是)光源。
灯光:灯光由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这条直线叫做光。
2.光的线性传播: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m/s。
在水、玻璃中逐渐(大、小)。
3.应用:光的线性传播解释了阴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的原因。
4.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但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听到雷声,这表明雷声比闪电快。
光年是单位。
第2节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1)入射角:指的是与线所成的夹角。
反射角指的是与法线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光线与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光线与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角等于角。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右图中,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法线是,o点叫做,∠i是,∠γ是。
2、反射类型:(1):当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即定向反射(如镜子和水面);an光的反射oi k B(2):当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面向不同的方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这两种类型的反射都遵循规律。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以被改变。
3.当光线垂直注入镜子时,反射角为0度,入射角为0度;4、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发生了反射。
光滑的铜镜,镜子,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反射。
5.晚上在月光下行走的地方是水荡,在月光下行走的地方是水荡。
第3节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物体在平面镜中形成立像,图像和物体到镜子的距离,图像和物体的大小;图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接线和镜像。
也就是说,平面镜是垂直的、形象的。
成像原理:根据成像。
成像映射方法:可以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性和反射定律进行映射。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2.探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选择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研究图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标尺用于探索图像和对象以及镜像之间的距离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基本概念1、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3×108m/s。
水中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2、光的反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一点”、“二角”、三线”: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反射角,AO、NO、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
(3)镜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4)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S为光点,S’为像。
(6)球面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光的折射:高清课堂:《光现象复习课》主要知识点四、光的折射1、定义(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如下图所示,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AO、MN、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
(3)色散现象说明:①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②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红外线特点:热作用强;应用:红外线夜视仪、步枪的瞄准器、电视遥控器;紫外线特点:生理作用强,能杀菌;作用:紫外线灯灭菌、防伪标志要点诠释:1、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球面镜的反射方向即可!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会发生偏折 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光 的折射。
N 信息快递 A i 空气 折射光线 法线 入射角 B 折射角 N′ (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演示实验 O γ 水(玻璃)
AO OB NN′ ∠i ∠γ
入射光线
回顾探究反射规律的方法: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
(3)小孔成像: 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像 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与光屏到小孔 的距离的大小关系。 (4)激光准直、排队看齐等
光速: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 中的小。 (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A
三条线的位置关系和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N B O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猜想 设计实验 实验结论
N
A i 空气 O 水或玻璃
γ B
N/
一、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折射角<入射角。
球面镜
1.概念: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 2.分类: 凹面镜、凸面镜。
球面镜
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1)性质: ①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焦点。 ②使焦点处发出的光线平行射出。 (2)应用: ①太阳灶、太阳炉、内窥镜等。 ②探照灯、手电筒、汽车头灯等。 凸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1)性质: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 (2)应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上的观后镜
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插入水中的筷子会怎么样?
法线
筷子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后进入眼睛
讨论:怎样才能叉到鱼
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折射
海市蜃楼
太阳光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光线发生了弯折。
S′
S
所以我们可以对光的折射统一理解:
4.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p41)
例一、已知图中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N
步骤:1、先在反射面上标出入射点O O 2、过入射点画出反射面的垂直线ON,即法线。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 反射光线。如下图 N
O
原来,镜子和白纸表面 的光滑程度不同: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
0入 射 点
E
N
F
O M
E
N
F
O M
E
F N
O
结论一: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
M
实验二
E N F
O M
实验二
E
N
F
O M
α =45°, β=45°
E
N
F
O
α =60°, β=60°
结论二: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结论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M
光的反射定律-研究反射光的规律
紫外线
3.补充: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7.5×1014 Hz~5×1016 Hz,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 人眼看不见。 不要误认为紫外线是紫色的或蓝色的,紫外线是 看不见的“不可见光”。紫外线看起来是淡蓝色 的,那是因为除了紫外线外,它们还发出少量蓝 光和紫光。 地球上的天然紫外线,来自太阳光。地球周围的 大气层阻挡了大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表面,才使 地球上的生物获得生存的条件。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 光线 A 法线 N 反射 光线 B
α
β
几 个 名 词 :
0 入射 点 入射点:O 入射光线:AO 反射光线:OB 法线:ON 过入射点并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 α
反射角: β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射 角
反 射 光 线
1.(三线共面) 2.(两线异侧) 3.(两角相等)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 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N
A i B
r
O 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ON, 入射角∠r,反射角∠r
∠r = ∠i
光的反射定律(p40)
1.(三线共面) 2.(两线异侧) 3.(两角相等)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 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顺序!)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不发光的物体表面能反射光,反 射光进入眼睛
光的反射:
3.类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 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 二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说明: (1)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 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 射是果。 (2)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当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法线三线合一
N/ 在空气中的那个角比较大?
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 折射光线像法线偏折, 折射角<入射角;
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除此之外你还探究到哪些发生折射时光的特点?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光现象
第四章
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 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 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 线。光线是研究光的传播的理想化模型。
想想议议
N 如果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是 否也会发生折射现象? B O
空气 水(玻璃)
射到空气中的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画图 表示你的想法 。
N/
A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入射角。
入射角>折射角 N A i
折射角>入射角
N
γ
空气
O γ
空气
水(玻璃)
水(玻璃)
N/ B i
1.原理: 物体发出(或发射)的光射到镜面上发生发射 后,由反射光线的延长线在镜面后相交而形成 的像。 2.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平面镜成像
3.应用: (1)利用平面镜可以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 到控制光路的作用。例 如:潜望镜。 (2)利用平面镜成像 可以进行观察,比如瑜 伽馆的镜子,平时化妆 等。
3:说明: (1)发生折射的位置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 (2)因为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所以传播速 度不相等。 (3)发射折射时,同时肯定也发生反射。 (4)当光着空气和其他介质之间发生折射, 空气中的角总是那个较大的角。
4.常见的折射现象: (1)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2)海市蜃楼。 (3)插入水中的筷子或插入水中的其他物体 变形。 (4)从水中看其空气中的其他物体更高大。 (5)碗底的硬币升高。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
(1)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 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 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子。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
(2)日食、月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 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 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 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 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 成了月食。
红外线
1.特性: (1)红外线的热效应强。 (2)红外线的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
2.应用:(1)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 (2)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感、遥控。
紫外线
1.特性:(1)紫外线的化学作用。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 2.应用: (1)紫外线可使照相底片感光。 (2)医用消毒。 (3)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这种维生 素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儿童常晒太阳能 预防缺钙引起的佝偻病.但是过高的紫外线会使皮 肤粗糙.甚至诱发皮肤癌。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特点: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 大(减小)。
特点:
(4)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 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 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5)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不改变。 (6)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现象: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 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白屏上就会形成一条 彩色的光带, 颜色从上而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 蓝、靛、紫。
2.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二者的混合原理不同。 4.光谱: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 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
光的反射:
1.概念: 光射到物体的表面的时候,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 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 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 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 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居中、两角相 等、三线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