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

合集下载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民俗活动有哪些进入除夕,全国的过节氛围达到高潮,各种极富年味儿习俗讲究也多了起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节初一到十五的民俗活动有哪些,以供大家参考!春节初一到十五的民俗活动1、初一拜年“新年好”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从一句喜气洋洋的问候开始吧。

正月初一挨家挨户拜年是一种习俗,晚辈给长辈拜年,不仅是一种问候,同时也是一种祝福。

拜年吉祥话后,长辈也会给晚辈红包,当做新一年的彩头。

给亲戚朋友拜完年后,左邻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万事顺心。

2、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二回娘家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古代,女儿嫁出去了一般不会轻易回娘家,兄弟姐妹间也很难团聚。

正月初二,就是姐妹团聚的日子,大家团坐在一起,陪在父母身边,交流感情。

3、初四迎接灶王爷按照民间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清点人口,所以人人都要在家不出门,点燃鞭炮,焚香敬果迎接灶王爷的到来。

初四这一天,按照传统,最好不要出门。

同时这一天还要把过年来吃的剩菜合在一起,做大杂烩。

4、初五“破五”迎财神初五作为财神的诞辰,很多商家会选择在这一天开业,人们在这一天迎接财神到家,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初五又称“破五”,是说过了初五,初一以来的所有禁忌都可被打破,不再遵守了。

5、初七“人日”七宝羹传说女娲先造出了猪牛马等牲畜,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正月初七,就是人诞生的日子,这天是所有人的生日。

在初七这天,按照传统要吃七宝羹、吃面条等,七宝羹是由七种蔬菜熬成,分别有韭菜、芹菜、蒜、芥菜、白菜等,各地多有不同。

6、正月十一请子婿传统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正月十一这天岳父要请女婿吃饭。

初二女婿大包小包来岳父家,十一这一天岳父要回请女婿。

7、正月十二搭灯棚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在这一天里,要藏剪刀、捏老鼠嘴、收旧鞋等。

正月十五赏花灯,从十二开始就要准备好,开始搭灯棚了。

8、正月十三点灶灯中国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到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的说法。

初一到十五年俗文化的内容

初一到十五年俗文化的内容
刺绣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刺绣的技艺和手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刺绣风格 和特点,如苏绣、蜀绣、湘绣等。
04
初一到十五的美食 文化
THEME TEMPLATE
传统年糕
简介:传统年糕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必备食品,象征着团圆和吉祥。
吃饺子
初一至十五期间, 北方地区有吃饺 子的习俗,寓意 团圆和吉祥。
饺子形状像元宝, 寓意财源广进, 是春节期间的传 统美食之一。
吃饺子时,有些 地方还有在饺子 里放硬币、糖果 等寓意好运的传 统。
吃饺子是一种庆 祝和祈愿的方式 ,也是家人团聚 、亲情交流的重 要时刻。
02
初一到十五的传统 习俗
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形式各具特色, 舞龙通常由多人协作完成,舞狮 则需要配合锣鼓等乐器进行表演。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舞龙舞狮表演通常在春节、庆典 等喜庆场合进行,寓意着祥瑞、 欢庆和吉祥如意。
舞龙舞狮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 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灯谜
简介: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活动, 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来庆祝节日,增添欢乐 氛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作材料:汤圆以糯米粉为主要 原料,元宵则以糯米为主料,加 入不同的馅料。
地域特色:不同地区对于汤圆和 元宵的制作和口味也有所不同, 例如宁波汤圆、成都赖汤圆等。
传统小吃
初一饺子:寓意团圆和财富 初二面条:寓意长命百岁 初三年糕:寓意年年高升 初四春饼:寓意五谷丰登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面对面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等。

初一到十五的讲究

初一到十五的讲究

初一到十五日日有讲究来源:网络收集整理:画儿年初一:贺新岁农历的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

这一天,人们凌晨起来祭祖、拜神、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

正月初一这天历来是拜年的高峰,人们互相拜访,名为“贺新岁”。

拜年时,长辈还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叫做“利事”(也叫利市、利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晚辈。

在初一这天一般吃斋,祈求来年更顺利,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俗传正月初一是扫帚生日,所以忌动扫帚,否则会扫走好运,引来“扫帚星”。

另外,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年初二:回娘家初二一大早,家中妇女就要主持“开锅”。

接下来是“开年饭”,这也是新年伊始最隆重的一顿。

农历正月初二又有“姑爷节”的俗称,是民俗中回娘家的日子,流行女儿携家带口回娘家。

回娘家时,一般带水果、年糕、冬菇等年货。

年初二,很多地区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举行简单仪式之后到河塘放生。

年初三:赤口日在初三这个穷鬼日,家家户户一大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扫穷鬼”,把初一起囤积下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和穷根。

这一天,人们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为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称“赤狗日”。

据说,赤狗是口怒之神,遇到就容易引起口角争执,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会比较在意,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凶煞。

而如果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

但是,“赤狗日”的观念在现代人眼中也逐渐淡化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还是照常出门游玩。

年初四:接财神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各家臵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接神仪式一般在下午四时到晚上进行,准备供品有三牲、水果、茶、糖果等。

年初五:破五传说中的牛日:东南西北中,路路遇财神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

春节初一至十五习俗禁忌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忌讳

春节初一至十五习俗禁忌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忌讳
十四禁忌
十四禁忌:不可晒衣物、不可动土、不可倒垃圾、不可理发等。
初二禁忌:不可远行、不可婚嫁等。
十五禁忌:不可远行、不可婚嫁、不可针线等。
初三禁忌:不可探亲访友、不可串门等。
初一禁忌:不可动怒、不可吵架、不可打碎东西等。
初四禁忌:不可打扫卫生、不可倒垃圾等。
十五禁忌
忌打碎东西:初一至十五期间,打碎碗碟、水缸等物品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会带来厄运。
初八习俗
放生祈福
观花灯
吃饺子
拜八仙
初九习俗
祭天: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民间会举行祭天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放天灯:有些地方会在这一天放天灯,以示庆祝和祈福。
饮食习俗:有些地方会吃年糕、吃汤圆等,寓意着年年高升、团团圆圆。
游玩习俗:有些地方会举行庙会、花市等游玩活动,人们可以欣赏表演、品尝美食、购买年货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不要倒垃圾,避免将好运倒掉
不要打扫卫生,避免将财运扫除
不要外出借钱,避免将财运借走
不要说脏话,避免将好运气赶走
初七禁忌
不要去医院或看望病人,以免带来晦气
不要借钱给别人,以免财运受损
不要倒垃圾,以免财运被倒掉
不要吵架或打架,以免影响家庭和睦
初八禁忌
不要向人讨债
不要晒衣服
正月初三习俗:烧门神纸
正月初三习俗:不宜拜年
正月初三习俗:不宜扫地
正月初三习俗:不宜倒污水、倾倒垃圾
初四习俗
习俗:迎灶神
习俗:吃折罗
习俗:扔穷
习俗:忌出远门
初五习俗
破五:这一天是送穷神、迎财神的日子,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清理垃圾,以示送走贫穷,迎接财富。

初七是"人日"初一到十五过年习俗

初七是"人日"初一到十五过年习俗

初七是"人日"初一到十五过年习俗
初七是"人日"初一到十五过年习俗
春节在中国传统一般指除夕到十五。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七是"人日"初一到十五过年习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的说法来源于女娲创世。

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

俗语讲“七不出、八不归”,即讲明初七不要出门,在家陪父母、过人日,初八可以出门远行。

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初二,出嫁的`回娘家,要夫婿同行。

初三通常不外出拜年。

大年初四祭财神。

初五破五要“赶五穷”,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初六商店酒楼开张营业。

初七是人日。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

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

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

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1、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2、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3、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4、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5、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

6、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

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7、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

8、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9、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10、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一、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一年之始,万象更新,在春节期间,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

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

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二、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

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

除吃元宵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三、清明节时间:公历(阳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四、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

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祈福纳祥类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放纸龙等,压邪攘灾类习俗主要有挂艾草、洗草药水、拴五彩绳等,节庆食品主要有粽子、喝雄黄酒等。

五、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等,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六、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观潮(江浙一带)、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经久不息。

中秋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七、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习俗: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春节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习俗

春节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习俗

春节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习俗在众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春节被人们一直推崇着,有着它丰富的文化含义和意愿。

今天的小编给大家分享了春节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习俗2022,希望能帮到你。

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习俗1、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鸡日”,古称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传统习俗为开门炮仗、拜年、占岁、饮屠苏酒、聚财。

2、正月初二:正月初二是“狗日”,这一天(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传统习俗为祭财神(北方)、回娘家。

3、正月初三:正月初三是“猪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习惯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传统习俗为烧门神纸。

4、正月初四:正月初四是“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传统习俗为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

5、正月初五:正月初五是“牛日”,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

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传统习俗为祭财神(南方)、送穷、开市。

6、正月初六:正月初六是“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在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马会养得很好,传统习俗为送穷、启市。

7、正月初七:正月初七是“人日”,传说女娲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传统习俗为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

8、正月初八:正月初八是“谷日”,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传统习俗为顺星、放生祈福。

9、正月初九: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传统习俗为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要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

10、正月初十:正月初十是“石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些地方这天要向石头焚香致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日日有习俗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国民俗习惯中,农历春节由正月初一至十五才算结束。

在广东正月初一至十五传统风俗是每日都有讲究,可以说是各处乡村各处例了。

现在年青的一代可能不知道过农历年初一至十五每一天的习俗含意。

在过年休息有时间将所知的春节正月初一至十五民俗习惯整理,让大家认识广东过农历年的风俗。

当然;每个地方都会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如正月十五赶庙会等是各地农村才会有的,对于在现今城市早以变成公园里的花灯溶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新意了。

年初一;拜年贺新岁农历正月初一风俗是称为“元日”,大年三十晚十二点到初一零时拜祭祖宗、大神等到庙宇烧头注香。

当晚大家起床炸煎堆、油角、杀鸡焚烧香竹、放炮竹俗称“抢春”零时零分抢烧第一注香,祈求来年更顺利。

初一零晨起这天晚上长辈为“贺新岁”还要将须要为晚辈准备好压岁钱“利事”了,表示祝福和好运带给晚辈。

初一早上一家老少都要吃斋菜,风俗称;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

吃过斋菜后晚辈要去向家族长辈“拜年”讲些祝福语及恭贺来年好意头的说话,将会收到长辈的“利事”,那天是“拜年”的**晚辈都希望自己最早向长辈“拜年”得到包大“利事”。

民间正月初一是风俗称为;“扫帚生日”,所以忌动使用扫帚,初一不能扫地否则会扫走好运,引来“扫帚星”将带来晦运。

同时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将财气赶走会有破财。

年初二;开年回娘家初二一早,家中妇女就要准备“开年”饭了,在广东的风俗中吃“开年”是新年伊始最隆重关建的一餐,开年饭的菜式要有含意。

如;发财好事就手(炆猪手、发菜、蚝豉)、红运当头(烧猪肉)、一帆风顺(鲮鱼等鱼类)、好事生财(蚝油生菜)等如意菜式名。

正月初二又俗称“姑爷节”这一天外嫁女与携夫带子女回娘家,姑爷回外家一般带水果、年糕、冬菇、腊味等年货。

广东有些农村的风俗正月初二有“放生”的习俗,买活的鲤鱼、鲮鱼、麻雀等拜神后鱼放到河里麻雀到山林中放生。

年初三;赤口日忌串门民间风俗这日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

所以这一天不外出串门拜年,就是怕被人当“穷鬼”一样扫走。

同时这一天人们都不会外出拜年串门,这天又是“赤狗日” 俗称为“赤口”。

民间流传赤狗是口怒之神,外出遇到就会容易引起与人有口角之争执,故家中有长辈的对这日会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户同时不让晚辈外出拜年串门,留在家中免遇上口舌之争的凶煞。

年初四;开门接财神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所以需提前一天准备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财神”,同时各家都会置办酒席祝贺“财神生日”的到来,这风俗是民间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了。

接神拜祭一般在下午太阳开始下山至晚上举行的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

同时这日可拜谢“灶君”,听说民间风俗对“灶君”是奖罚分明的神之一,如旧年家中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拜祭“灶君”,如旧年家中顺景发有小财可用“三牲水果茶酒”拜谢“灶君”,希望今年胜旧年。

初五、初六出省城民间习惯到农历正月初四后的各种传统风俗仪式基本完成,如下的到初九拜祭玉皇大帝了。

所以这两天都是外出游玩,各村各乡的人都会到镇上赶集,有条件的就出去省城(广州)开开眼界了。

年初七;人日煲粥吃粉、面正月初七民间风俗是“人日”,意为“人人生日”这一天每家都会用七种豆类煲粥炒粉、炒面庆祝“人人生日”,在旧时民间乡村中会举行小型庙会。

年初八;串门不回家旧时在民间流传着“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的习俗。

(因何那天不回家,我无法找到资料)年初九;三牲水果拜玉帝这天是传统习俗的“九皇诞”以三牲、水果拜祭“玉皇大帝”。

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有好收成,同时拜过“九皇诞”保佑家人健康长寿之意。

年初十、十一;开春旺地好收成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两天农家会到田里旺地耕种,希望来年收获粮满仓。

(在**来说就不存在旺地了,现在有地才值钱呢)年十二;祖宗堂前点新灯在旧时农业社会很注重生男孩继承家中香火,每当同姓村落都没有宗堂,是本姓初生的男孩都可在这天到来点新灯加添族簿,到正月十五这天村中初生男孩所点的灯在祖宗堂前张灯结彩。

年十三、十四;旺禽舍这两天是增添家中三牲家禽的时间。

(这对于城市居住的就不可能了)年十五;游庙会看花灯在这天俊男美女相约看花灯,正是相亲好机会。

(现在的社会兴唱K、泡酒吧了)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饭住下,俗称“住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大年初一到十五有哪些讲究(细数年俗)- 闲人SGM - 休闲乐园--知识的海洋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民间风俗这日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

所以这一天不外出串门拜年,就是怕被人当“穷鬼”一样扫走。

这一天又称“赤口日”忌串门,人们都不会外出拜年串门,外出遇到就会容易引起与人有口角之争执,故家中有长辈的对这日会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户同时不让晚辈外出拜年串门,留在家中免遇上口舌之争的凶煞。

大年初一到十五有哪些讲究(细数年俗)- 闲人SGM - 休闲乐园--知识的海洋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所以需提前一天准备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财神”,同时各家都会置办酒席祝贺“财神生日”的到来,这风俗是民间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了。

接神拜祭一般在下午太阳开始下山至晚上举行的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

同时这日可拜谢“灶君”,听说民间风俗对“灶君”是奖罚分明的神之一,如旧年家中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拜祭“灶君”,如旧年家中顺景发有小财可用“三牲水果茶酒”拜谢“灶君”,希望今年胜旧年。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

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

还有一说是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农历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

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正月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

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耕作或做生意。

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

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

农历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

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初七民间风俗是“人日”,意为“人人生日”。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万物发芽也在这一天。

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人们的习俗有摊煎饼: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吃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

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

另外还有吃面祈寿、让小孩子晒出汗、用彩缕金帛剪刻人物贴在屏风上等风俗,不同地域风俗习惯也略有不同。

农历大年初八:旧时在民间流传着“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的习俗。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