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冷战起源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学界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存在一定的分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观点:
1. 意识形态冲突:一些学者认为,冷战起源于苏联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

苏联试图推广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西方国家则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

2. 权力政治:另一些学者认为,冷战起源于苏联和美国等大国之间的权力争夺。

这些国家在二战后崛起为超级大国,争夺全球霸权地位,从而导致了冲突。

3. 相互误解和猜忌: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冷战是由于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相互误解和猜忌引起的。

在二战期间,双方之间存在冷漠和相互怀疑,这种态度继续延伸到战后期间。

4. 国内政治压力: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冷战起源于苏联和美国等国内面临的国内政治压力。

为了处理国内政治的问题,这些国家需要找到一个外部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冷战成为了一个方便的替罪羊。

在我个人看来,冷战起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意识形态冲突、权力政治、相互误解和国内政治压力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理解和解释冷战起源的多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并为未来的国际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教训。

“冷战”起源的心理史观解读

“冷战”起源的心理史观解读

“冷战”起源的心理史观解读【摘要】"冷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中一场持续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战略对抗。

心理史观认为,冷战的起源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造成的,更深层次的是由心理因素所驱动。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混乱,大国间的不信任和敌意逐渐加剧,成为冷战爆发的背景。

冷战的文化冲突和心理战策略也成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章我们认识到"冷战"心理史观对于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同时冷战对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冷战的启示与反思也提醒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中,要善于化解心理因素的冲突,并追求和平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冷战”起源,心理史观,国际关系,二战,政治格局,心理因素,文化冲突,心理战,重要性,影响,启示,反思。

1. 引言1.1 定义冷战冷战,起源于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中,是指以军备竞赛、政治对抗和意识形态冲突为主要特征的一段时期。

在这个时期,没有直接的全面战争爆发,但是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竞争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冷战的主要对立双方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双方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形成了一种全球性的格局。

冷战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学者和研究者对于冷战的界定可能有所不同。

但冷战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和竞争,是一种没有爆发直接战争但却充满敌意和压力的国际关系状态。

冷战的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深远,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心理史观的视角下理解冷战,可以更好地揭示双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文化冲突和心理战的重要性,为我们解读冷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1.2 心理史观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心理史观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是指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冲突和合作。

在冷战时期,心理史观的应用对于理解和解释双方之间的敌意和对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心理史观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源在于个体内部心理层面的因素,如恐惧、不信任、利益冲突等,这些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中的冷战时期与影响知识点

历史中的冷战时期与影响知识点

历史中的冷战时期与影响知识点冷战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世界格局、国际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冷战时期的背景、原因、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对我们的知识点带来的影响。

一、冷战时期的背景与原因冷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强大的超级大国开始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以及势力范围扩展等方面产生分歧。

冷战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意识形态对立:苏联代表社会主义阵营,而美国代表资本主义阵营,两者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它们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了对立的立场。

2. 经济冲突:苏联和美国在经济上存在竞争和冲突,例如美国对欧洲的援助计划以及苏联的经济扩张等,使得两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3. 领土争端: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在世界各地支持不同的地区冲突和革命,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使得两国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4. 核武器竞赛:苏联和美国都拥有核武器,它们之间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使得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中。

以上是冷战时期的背景与原因,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冷战的爆发。

二、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冷战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两极格局:冷战时期,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格局,整个世界被分割成了两个对立的势力范围。

2. 军备竞赛: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之间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尤其是核武器的发展和生产,使得世界面临着核战争的风险。

3. 代理战争: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通过支持各国的国内冲突和革命,进行了一系列的代理战争,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这些战争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道主义灾难。

4. 经济全球化:冷战期间,两个大国为争夺影响力和扩大势力范围,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援助和合作计划,这也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的发展。

以上是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它使得世界进入紧张的两极对立时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

浅谈冷战的起源

浅谈冷战的起源

浅谈冷战的起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冷战是战后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冷战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是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的统一,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

冷战的起源不能单一的归结为某一方的单一因素所造成的结果。

更不能主观的解释这一问题。

关键词:冷战、起源、世界力量格局、战略构想、意识冲突、国家利益、英国在讨论冷战的起源问题时,大多数学者,认为冷战起源于美国对苏联政策的误解,冷战不仅是一个或两个国家形成的。

而是多个国家合力而为的结果,其中尤其强调了英国在冷战中的作用。

首先,从客观上来说,冷战是二战引起的世界力量格局重新调整的逻辑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旧的势力均衡,使德国和日本的力量瓦解,将英国和法国降为二流的国家,称雄世界几个世纪的欧洲已精疲力竭,它丧失了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安排世界的能力,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权利真空。

战后,美苏成为最有实力争霸世界的力量,成为主要对手。

其中。

美国在实力上占据较大优势,经济上美国鹤立鸡群。

军事上美国也成为头号强国,拥有装备最精良的陆军和世界最强的海、空军力量,并垄断着核武器。

苏联作为另一个超级大国,其经济虽在战争中备受摧残,但经济基础并没有崩溃。

而且军事上,经过战争的洗礼,苏联拥有了一支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

美苏之间战时的同盟关系已无法维持,打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也不可能,他们尝试着用非战争的方法进行全面对抗,在对抗中维持冷和平。

这样,战后就出现了美苏围绕争夺世界霸权展开的全面的冷战,并形成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

其次,冷战是在战后构建新的全球性的世界体系、世界秩序的过程中产生的,两种体系构想的冲突是冷战产生的根源。

现代世界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走向全球化的过程,这使大国更多地从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看到,在粉碎法西斯之后,美苏作为最有能力决定战后世界安排的国家,他们对战后世界的构想是冲突的。

冷战起源刍议——兼论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冷战起源刍议——兼论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冷战起源刍议——兼论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冷战起源是二十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从1947年开始,持续了四十多年,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

冷战的背景是二战后国际局势的重构,主要的争端是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展开。

冷战起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意识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以及5个证明冷战起源和意识形态有关的例子。

意识形态如何影响国际关系?简而言之,意识形态是指一系列信仰和价值观念,它们试图解释世界,塑造世界,并最终改变世界。

这个概念特别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可以促进统治者和支持者的意见分歧,可能导致分歧和敌意。

明显的例子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

现在,让我们看看5个例子,以证明意识形态如何影响冷战的起源。

例子一:英美对待苏联的态度二战后,苏联在各种方面都得到了美国和英国的帮助。

然而,在1945年一月底,世界上三个大国首脑会议了解散,美国和英国就开始对苏联对他们在欧洲影响力的扩张行动持怀疑态度。

这是因为苏联的共产主义政治制度和西方资本主义原则完全不同。

英美决定启动盟军教条政策,冻结苏联在占领地区的权力。

这个意识形态差异最终演变成了一个长达数十年的冷战。

例子二:柏林危机柏林危机是冷战期间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发生在1950年代初。

当时,德国被分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占领区。

西方盟国决定将其占领区合并成一个德国联邦共和国,而苏联则宣布东德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58年,苏联针对柏林的西方占领区启动了接管行动。

西方盟国决定派遣军队,保护柏林的西方占领区。

这次事件彰显了中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

例子三: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最危险的事件之一。

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这意味着苏联在美国的后门架设了战争机器。

美国当时展开了一些解除危机的举措,包括海上封锁古巴。

在这个事件中,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非常明显,美国认为苏联想要在他们的领土上架设导弹是对美国自由和资本主义的威胁。

冷战史研究

冷战史研究

一、“冷战”爆发的背景
“冷战”的定义:“冷战”与热战相对应。它指 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 联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采取 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争斗 和较量。冷战是二战结束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 期苏联解体这段时间内国际关系的基本背景。 “冷战”的具体表现形式:政治孤立、经济封锁、 文化渗透等。 冷战的爆发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这是二战结束 之后形成的新的力量布局重新洗牌的结果,具体 表现是:
本课教学活动
讨论题: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 作用? 参考资料: 1、刘金质:《冷战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2、李丹慧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世界 知识出版社2008年。 3、 白建才、田华:《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 对冷战史的研究》,《世界历史》1999 年第2期。
五、冷战研究状况
1、冷战的起源
2、冷战的性性质
1、冷战起源
学术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可以有两种划 分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根据“谁对冷战的 起源负责”来划分,第二种方法是根据不 同时代的学者所采取的立场划分。 根据“谁对冷战的起源负责”可以划分为 美国霸权论、苏联扩张论、美苏共振论、 英国责任论、体系综合作用论等。 根据研究时间和学者划分可以划分为传统 派、修正派、后修正派和后后修正派。
3、欧洲力量衰落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欧洲的社会生 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世界重心开始向非 欧洲的侧翼地区转移,美国和苏联取代了 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具体表现如下: (1)德国的分裂与衰弱。 (2)英国赢得了战争,但失去了帝国。 (3)法国元气大伤,国际影响力下降。
二、冷战的开端
冷战是一个过程,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最终结 果。冷战的形成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在特定 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现。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 演说一般被认为是冷战的前奏,是英美两国向世 界发出的一种暗示。 一年之后,杜鲁门总统要求援助希腊、土耳其抗 击国内共产主义的影响,这在历史上被称作杜鲁 门主义,杜鲁门主义被认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而随后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则被认为是冷战全面扩 大的标志。

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回复

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回复

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回复关于冷战起源的学界研究观点,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探讨几种主要观点,并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主要源于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

美国代表西方自由主义民主体制,强调个人自由、人权和市场经济;而苏联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体制,主张全民所有制和计划经济。

这种意识形态的冲突导致了两个国家之间的敌对态势,并最终演变为全球范围的冷战。

在这种观点下,国家利益和安全需求因为意识形态的区别而进一步强化,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其附属国家之间的剧烈对抗不可避免。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是冷战起源的关键。

在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国家之一。

而苏联则通过在二战期间推进军事工业化,获得了巨大的军事实力。

这使两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影响力和资源变得紧张,并引发了冷战。

同时,地缘政治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欧洲,苏联通过东欧国家的操控,形成了铁幕,阻止了西方国家的影响力扩张。

这些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由于意外的历史事件和累积的误解引起的。

例如,苏联试图在二战后通过提出特洛伊原子计划来平衡美国的核武器优势,这引发了美国的担忧和反应。

此外,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揭示了美苏之间的误解和互不信任。

例如,1948年的柏林封锁事件导致西方国家认为苏联试图扩张其影响力,而苏联则认为西方国家试图削弱它的地位。

这些误解和意外事件加剧了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在对这些观点进行辩论和研究之后,我倾向于综合性解释冷战起源的多个因素。

我认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与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且互动的过程,推动了冷战的爆发。

意识形态带来的敌对态势和对立思维强化了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历史事件和误解则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我看来,理解冷战起源的多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并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冷战的起源与结束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冷战的起源与结束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冷战的起源与结束冷战是20世纪后半叶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极大地影响了国际关系、经济发展和军备竞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冷战的起源与结束,以更好地了解这一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

一、冷战的起源冷战的起源可追溯到二战后的1945年。

当时,盟军取得胜利并分割了德国,形成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

然而,两个大国在意识形态、理念和领土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

1. 盟军对德国的分割二战胜利后,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等大国通过波茨坦会议对德国进行了分割。

然而,美国和苏联在分割细节上产生了分歧,这为冷战的起源埋下了伏笔。

2. 意识形态差异美国崇尚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提倡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

而苏联则奉行社会主义,主张阶级斗争和中央计划经济。

这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引发了双方的冲突与矛盾。

3. 核武器竞赛在二战期间,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并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苏联意识到核武器的重要性,也加快了自己的研发。

两国之间的核武器竞赛加剧了紧张局势和相互的不信任。

二、冷战的发展与持续冷战主要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斗争来体现。

双方之间的争吵和对抗逐渐加深,使得整个世界陷入了两极化的局势。

1. 联合国与北约成立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在二战结束后成立。

但是,两个超级大国仍然对彼此的利益和影响力争夺不断,导致联合国的决策陷入僵局。

同样,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美国成立了北约,组建了军事同盟。

2. 游击战争与代理人战争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没有直接战争,但他们却在世界各地通过支持不同的政权,进行了一系列代理人战争。

例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都是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

3. 空间竞赛与军备竞赛美苏两国通过太空探索和科技竞赛来表现自己的实力。

1969年,美国成功登月,成为太空竞赛的胜利者。

此外,两国也在军备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巨大的军费开支。

三、冷战的结束冷战最终在1989年至1991年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冷战起源研究概述葛兆富摘 要:冷战作为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已载于史册。

关于冷战的起源这个老话题,却引起了世人的激烈争论,至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本文把冷战起源的研究概括为五种观点,即/美国霸权论0、/苏联扩张论0、/美苏共振论0、/英国主动论0、/综合作用论0,力图把繁杂的观点理出一个头绪。

关键词:冷战起源;美国霸权论;苏联扩张论;美苏共振论;英国主动论;综合因素论/冷战0是指二战后形成的各自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除采取直接交战方式之外的全面对抗。

它始于战后初期,终于1991年苏联解体,持续四十多年。

东西方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对世界各国乃至整个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了重大深远影响。

冷战的影响,至今余波犹存。

本文将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情况加以概述,以使史学/鉴往知来0之功能得以发挥。

关于冷战史研究,重中之重是起源问题。

中外学者、政客围绕着在冷战起源中各大国应负何种责任,起了何种作用;谁是主动挑起者,谁是被动应战者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

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

其一、/美国霸权论0。

持此观点者多为苏、中学者,也有部分西方学者。

苏联学者认为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建立世界霸权,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一手导演了冷战(1)。

中国学者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

竺培芬认为,美苏之间爆发冷战是二战后期两国在波兰问题和德国问题上利害冲突的延伸。

战后美国实力雄厚,处处盛气凌人,成为冷战的发起者,而苏联则是被动应战者(2)。

张宏毅、董宝才指出,造成冷战紧张局势的根源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

从两大阵营形成的基本过程看,也反映出美国是冷战的责任者。

并指出,雅尔塔体制的/大国安排世界0和/划分势力范围0体制造成冷战局面的观点是/片面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0(3)。

美国修正学派史学家认为美国应对战后美苏关系的破裂负主要责任,阿尔佩罗维茨、霍罗维茨、威廉斯和费波等为其代表。

阿尔佩罗维茨认为,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并不是处于军事上的需要,而是要向苏联炫耀实力,希图以此使苏联在东欧的行动有所收敛(4)。

霍罗维茨认为,杜鲁门上台伊始就改变了罗斯福的对苏怀柔政策,是美国分裂了战时同盟,发动了冷战(5)。

威廉斯等人认为,二战后美国所推行的是一种对外经济扩张的政策,目的是占领海外市场,建立世界霸权,于是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6)。

60年代末,美国新左派史学家也同样强调,/至少是美国决定了冷战的发展进程0,因为/它比苏联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选择去影响冷战的发展0(7)。

其二、/苏联扩张论0。

此观点流行于西方政界与学界,特别为美英史学家与政客所乐道。

西方政客的/铁幕演说0、/八千字电报0、/多米诺骨牌理论0、/烂苹果理论0、/杜鲁门主义0等等,全都渗透着对苏联扩张的忧虑和恐惧,认为必须对苏联进行遏制。

西方学界则配合政客的需要,大力抨击苏联,把冷战的责任第18卷第2期2001年6月 青 岛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Vol.18No.2 June 2001一股脑推到苏联头上。

西方传统学派表现尤甚,他们指出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是追求和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企图通过世界革命使苏联式的共产主义统治整个世界,认为苏联是冷战的发动者,美国仅仅是对苏联的扩张做出必要的反应,以防止/极权主义0的蔓延,从而保障/自由世界0之安全。

其中,美国传统学派围绕具体问题又分成三个流派:一派为保守主义者,他们谴责罗斯福和杜鲁门没有明确认识到并采取果敢的行动以制止苏联征服世界,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上,把东欧和中国交给了苏联,而杜鲁门则在随后而来的共产主义威胁面前,表现调和并优柔寡断;自由主义学派则为美国冷战政策辩护、喝彩,他们否认罗斯福出卖美国的利益,歌颂杜鲁门主义是抑制苏联的扩张和最终战胜孤立主义的一个大胆的开端;现实主义学派同样把冷战的根源归因于苏联的扩张,特别把斯大林在东欧违反雅尔塔协定的行为看作是冷战的重要起因(8)。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西方(主要在美国)修正学派否定传统学派的观点,认为斯大林战后的对外政策是温和、审慎和防御性的,斯大林实际上没有希特勒那样野心勃勃,试图统治世界的侵略计划。

苏联领导人并没有早已拟订好的征服世界的方案,心里想的主要是防守(9)。

修正学派的观点遭到各方的批评,施莱辛格就指责修正学派没有看到斯大林的共产主义与极权主义的攻击性,认为美国的友好与慷慨行为并没能改变斯大林的猜疑,未能改变苏联的扩张政策(10)。

其三、/美苏共振论0。

我国学者认为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或仅仅是由美国的政策和措施引起的。

沈志恩指出,冷战并非美国/独家制造0,而是/美苏共振互动所致0,双方在东欧、德国、黑海海峡、伊朗、东亚等问题上共振互动,/又经双方最高领导人升华0所致(11)。

叶江从斯大林的战后世界体系观入手详细探讨了苏美在冷战中的责任。

他认为,在斯大林世界体系观的指导下,战后苏联的外交政策注重主动出击,扩展势力范围,但由于实力所限,其主动出击行动是有限度的:斯大林的主要目标是在二战后利用苏联的实力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立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而不是掀起一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

然而美国错误地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制订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而爆发。

冷战的爆发在相当程度上源于超级大国决策者们对战后世界形势和对方行为的误判(12)。

王玮则从美苏的传统外交政策出发考察了冷战的历史根源,认为二战后敌对状态的产生源于两种原则--门户开放原则和势力范围原则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从历史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两个原则的冲突不仅仅推动了冷战的到来,而且是冷战的原动力,是冷战最为本质的东西(13)。

张盛发分析了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在冷战形成中的举措,以此说明苏联与美国一样对冷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4)。

杨铮认为,美苏在战后都打算利用时机调整和配备力量,确定势力范围,以各自为核心组建新的国际体系,因此美苏为划分势力范围而引发了冷战(15)。

高明振则认为,冷战是由美苏对雅尔塔协定的不同解释引起的(16)。

美国著名冷战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在70年代认为,无论美国或苏联,都不能单独对冷战负责,斯大林应比杜鲁门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他比杜鲁门更能摆脱反对派的束缚(17),但他承认美苏应共担责任是无疑的。

90年代在其新著5我们现在知道了6中,他又强调冷战起因于苏联的独裁共产主义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18),这又多少带上50年代正统学派的色彩。

J.斯帕尼尔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冲突(由于在重新安排的新的均势中,斯大林接替了沙皇亚历山大的位子,美国代替了英国的角色)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于领导人个人的原因,也不是由于主要竞争者的国内政治或经济体制问题,而主要是由于国家体系的性质和在力量分配上出现两极制,是每个国家都把其他国家看成是对自己安全的主要威胁,并采取它认为是适当而必要的防御措施,而另一方则把这些措施看成是进攻性的,扩张性的和侵略性的。

0因而,对美苏而言,/冷战无论从组织上还是从制度上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展开具有一种希腊悲剧的特色0(19)。

8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18卷其四、/英国主动论0。

关于冷战的起源,学术界一般强调美国的作用而忽视英国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刘建飞认为,就西方国家来说,冷战的主力是美国,但是,英国等西欧国家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没有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的积极响应、配合、推动和促进,美国也是孤掌难鸣的,因为毕竟冷战的主战场是在欧洲,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是被西欧国家请来打冷战的。

可以说,西欧国家参加冷战的目的与美国是有很大差异的。

如果说美国搞冷战,遏制苏联,主要目的是争霸世界、阻止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那么以英国工党政府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则主要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安全和欧洲的和平,尽管对象英国这样的国家来说,也存在着维护其大国地位和反对共产主义的因素。

促使英国等西欧国家走上反苏道路的主要动因是苏联的扩张主义政策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因为人们很容易将之与沙皇俄国时期的扩张政策联系起来,而苏联对当时国际形势的估计和在东欧的所作所为又强化了人们对其扩张主义政策的恐惧和担忧。

在整个冷战形成过程中,英国工党政府起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充当美国的政治导师,鼓动美国走上冷战道路;二是在美国举起冷战帅旗前担任临时主帅;三是在冷战开始后做冷战的急先锋(20)。

程佩璇在分析战后初期英国与苏联之间矛盾和分歧的基础上,认为英国不仅是实行对苏遏制政策的急先锋,而且是西方遏制苏联的促成者;指出战后美国对苏联实施强硬外交以及西方集团遏制苏联,英国均起了重要作用,对此不应低估(21)。

黄亚红指出,英国早在1946年上半年就形成了联美反苏的冷战政策。

1946年夏季的土耳其事件就是英国这一政策的体现。

英国由于自身力量不足,为抵抗苏联的扩张,确保英帝国的利益和国家安全不受苏联的威胁,必须争取美国的全面合作,于是/拉拢美国结成亲密的联盟0。

美国只是由于自身的需要于1947年/加入冷战0,并由于实力雄厚而/取得了反苏阵营的领导权0(22)。

英国学者认为,/在推动与苏联的对抗过程中,英国与美国起了同样)))如果不是更加重要)))的作用0。

在冷战形成的中心战场德国,/英国的政策显得特别重要0,/英国人不是简单地仅仅抓住美国人的衣角0;在/杜鲁门主义0和/马歇尔计划0推出后,贝文及其助手在使美国的新政策具体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马歇尔计划只是一个/飞碟0,因为/没有人知道它像什么,有多大,向那个方向移动,或者是否真正存在。

0是贝文/将具有充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欧洲反应魔术般地变为马歇尔建议的实质内容0。

/与苏联分道扬镳在更大程度上是贝文外交的结果0(23)。

其五、/综合作用论0。

此说认为以美苏争夺为核心的东西方冷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时殷弘指出,/冷战的起源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0,导致冷战的一些重要因素是,/美苏在战时的军事合作本身就包含着冲突种子0;/冷战的一个基本原因是美国政府旨在支配世界的-全球主义.0;美国统治阶级根深蒂固的反共意识形态使其把苏联的对外政策目标视为谋求世界性扩张;美国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膨胀,刺激了它到处扩张的欲望及遏制苏联的自信;战时苏联在租借援助和第二战场等问题上对美国的猜疑妨碍了它争取战后同美国和平共处的积极努力;苏联在波兰问题上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刺激了美国政府内外的反苏情绪;在伊朗和黑海海峡问题上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做法成为美国对苏联强硬方针的一个诱因(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