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透镜复习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的整章复习课。
教材章节包括: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学会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了解其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放大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镜、光线演示仪、放大镜、望远镜。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知识讲解:(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光的折射、透镜和放大镜、望远镜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透镜放大镜和望远镜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发生偏折。
( )(2)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3)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 )(4) 望远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 )2. 题目:选择题(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A. 向正上方偏折B. 向正下方偏折C. 向垂直方向偏折D. 向原方向偏折(2) 下列选项中,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
透镜单元复习—透镜成像规律知识梳理

【例7】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 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
A.将延后
B.将提前
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不变
【例8】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白色鹅卵石,若从A处用激光能照射到白
色鹅卵石上,应瞄准( ) A.B的正上方
A
B.B处
C.B的正下方
D.B的右方
实验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规律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如果凸透镜破掉一小块,不影
响像的完整性,但像会变暗
1
物焦关距距系uf的和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正立立或倒 放大小或缩 实像像或虚 侧和还物侧是体异同 像焦关距距系vf的和
应用距离
u>2f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f<u<2f 倒立
【例3】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图
所示,其中________是界面,________侧是玻璃,________是入射光
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 G
D
35°40°
E
A
O 50°
B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盛了水的碗底看起来比空碗深些
【例11】(多选)一根塑料管,竖直插入水中,水中部分占全长的1/2,设水
上部分长为a,水中部分长为b,则( )
A.在水面外斜上方看, a>b
B.在水面外斜上方看, a=b
C.在水中沿斜上方看, a=b
D.在水中沿斜上方看, a>b
【例12】一群少先队员,带黄色安全帽、系红领巾、穿白上衣、浅蓝色运动裤, 在舞台上表演节目。用红色追光灯照射他们,观众看到的是( ) A.黄帽、红领巾、白上衣、蓝裤 B.上衣、红领巾均为红色,帽、裤均为黑色 C.黄帽、红领巾、白上衣、红裤 D.4种都为红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复习(课件)-苏科版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件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重要方法
1.转换法:如在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用转换法显示光路。 2.归纳法:如光的折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是运用归纳法 总结出来的。 3.控制变量法:如在探究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大小、凸透镜的 焦距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都要运用控制变量法。 4.比较法: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这三种光现象及 其规律、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及其应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凸透 镜成像的一些规律、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等知识,同 学们要注意运用比较法进行辨析。
第一节 光的折射
如图甲所示,一束激光在 均匀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射到 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 如图乙所示,向水槽中注入适 量的水,水面位于a处时,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折射, 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水槽底 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水面升到b 处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折射角不变,此时的折射光线与 水面位于a处时的折射光线平行.
物 理 八年级上册
单元复习ppt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二节 透镜
复习内容导览
第四节
照相机 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第一节 光的折射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
第五节
望远镜与 显微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知识网络
光的折射 透镜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特点
应用——透镜的奥秘
凸透镜
作用——对光有会聚作用
为法线,则②为分界面.图中OA、OB位于法线的同侧,据光的反射定律
和折射特点可知,C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 ∠3为入射角,∠1为反射角,∠2为折射角. 图中∠2>∠3,据光的折射 特点可知,分界面上方为水,下方为空气. 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特点可 知,当∠3减小时,∠1和∠2都随之减小,则∠AOB增大。
第3章 光的折射 透镜(易错55题19大考点)(解析版)

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易错55题19大考点)训练范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
一.光的折射现象(共9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人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高一些B.图乙中,雨后的彩虹说明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C.图丙中,树荫下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小孔的形状有关D.图丁中,坐在教室边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漫反射【答案】A【解答】解:A、由于光的折射,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高一些,故A正确;B、雨后的彩虹说明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故B错误;C、树荫下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成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C错误;D、坐在教室边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镜面反射,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屏幕上的手影B.平面镜中的像C.海上出现海市蜃楼D.水中亭子的倒影【答案】C【解答】解:A、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故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故C符合题意。
D、水中亭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在太公湖,妈妈给小明拍照时,看到了对岸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水中的鱼“影”、地面上小雨的“影”子。
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的摄“影”——光的直线传播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D.小雨的“影”子——光的折射【答案】B【解答】】解:A、妈妈的摄“影”,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B、树木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C、水中的鱼“影”,水中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即鱼“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小雨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2024中考一轮复习物理-第十讲-光的折射与透镜-解析版

第十讲--光的折射与透镜一、思维导图二、知识梳理考点1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在界面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1)垂直射入时,光线不发生偏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光的传播速度不会发生改变(2)条件:①两种介质②斜射2.光的折射现象中的基本概念(1)入射光线AO:照射到两介质分界面的光线(2)折射光线OC: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3)法线NN,:过入射点0且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4)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AON)(5)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NOC)3.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4)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5)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6)在折射规律中光路是可逆的考点2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假设从A点射出的光线经折射后射入人眼,则我们会觉得光好像是从A 点射入我们眼睛里的,A’点就是A点的像,因此我们会觉得像A’点比A点的实际位置高。
2.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若从水中观察岸上的物体,则正好出现相反的现象,看到的也是物体的像,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升高了。
3.海市屋楼的形成: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天的海面上由于海面附近空气的温度比上层的低,所以上层的空气比底层的空气稀薄,有一些射向空中的光.由于不同高度空气的疏密不同而发生弯折,逐渐弯向地面,进入观察者的眼睛.考点3 光的反射和折射比较【答案】斜射,反射,偏折,同一平面,两侧,可逆,等于,小于,增大,不变考点4 光的色散1.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棱角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现象解释:(1)太阳光是白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专题 光的折射 透镜(考点)-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考点大串讲(苏科版2024)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物近(离焦点)像远像变大; 虚像(与物)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像物相互跟着跑。
01 知识清单
四、透镜的应用
1、眼睛的 晶状体 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
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常眼睛的调节:正常 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厚薄,来看清楚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凸透镜
凹透镜
01 知识清单
2. 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 球心 的直线叫作主光轴(简称光轴)。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 不变
,这个点叫作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01 知识清单
3.透镜对光的作用
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B.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01 知识清单
二、透镜 1. 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远视镜片 中间厚、边缘薄 ,这样的镜片是凸透镜。 (2)凹透镜:近视镜片 中间薄、边缘厚 ,这样的镜片是凹透镜。
(1)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交
于主光轴上一点,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作焦点F。凹透镜有两个焦点,关于 光心对称。
(2)焦距:焦点到凹透镜 光心 的距离叫作焦距,用 f 表示。凹透镜的焦距越
短,对光的发散作用越强。
01 知识清单
6.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不改变 。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 焦点 。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平行于主光轴。
中考复习导学案 光的折射 透镜

8年级透镜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设计三种方案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⑴⑵⑶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⑴凸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⑵凹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
3、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⑵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⑶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4、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⑵指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⑶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5、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6、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顶角/底面)偏折。
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时,物距减小,像距,像;物距增大,像距,像。
是物体成缩小像还是放大像的分界点,是物体成倒立实像还是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8、远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眼;近视眼镜是镜。
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9、近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是眼;远视眼镜是镜。
远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10、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a、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是;b、照相机工作原理是;C.放大镜工作原理是。
二、典型例题解析:(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例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10cm处,所成的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例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45cm处,成的像情况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10cm处发现一亮点,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5、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6.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倒立等大的实像(二)焦距大小的判定例1.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B、15cmC、10cmD、5cm2.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0cm B.30cm C.20cm D.10cm 3.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可知,该透镜焦距可能是( )A.20cm B.15cm C.10cm D.5cm4、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 cm时,发现光屏上有一清晰缩小的像,凸透镜焦距可能是 ( )A. 5厘米。
光的折射与透镜复习教案

光的折射与透镜复习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光的折射与透镜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将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构建成一个知识结构体系2 了解光的折射定律3 认识到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4 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及成像规律。
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早餐摊点旁:透过炉火上方的空气看对面的景物隔着烟囱上方的烟看高处的树枝,这些景物都会变得晃动起来,还有,夜晚的星星眨眼睛也是因为光经过地球表面的大气时,大气的密度变化使光的传播方向不停的变化的缘故尝试列举生活中的其他事例学以致用,掌握的知识鲜活应用二透镜现在我们看折射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大家先看下面的三个光学仪器。
图片10:透镜与面镜的比较这就是光的折射的第二个应用,透镜,(板书)设疑:光经过透镜后如何传播呢?为什么会这样传播呢?图片:光的色散如果将一束光变成一条光线经过三棱镜,结果会怎样呢?点明每个学生所画的光都是随意而画,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偏向宽厚的一方图片12:单击,两透镜再单击:对光的作用再单击:结论根据刚才的光路,我们可以找到通过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图片13:两条特殊光线事先板画于黑板光经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我们已经知道,那一个物体放在透镜前,其表面的光经过透镜后,会在透镜的另一则形成像,其规律及应用分别是什么?板书三种物距u>2ff< u< 2fu<f记得对不对?展示超链接:透镜成像规律思考中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观察光的传播路线画出光经过三棱镜的光路图一生板演观察所画光路的偏折方向,尝试总结其共同点观察两透镜形状上与三棱镜的关系,光经过它们后会怎样传播呢?尝试回忆和总结完成图:一生板演回忆,可以查书,并用两分钟的时间记住它,然后与同桌比一比,看谁记得牢记得全一学生板演自己理解概念的内涵引起学生的注意巩固光的折射,也为会透镜原理打伏笔自己发现问题,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通过练习巩固记忆是学习的前提利用多种手段进行记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 下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 下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 属于凹透镜的是
A
B
C
D
E
F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____对光线有 对光线有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 发散作用的透镜是_____ 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F
F
f
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F
F
F
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 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实验拓展: 实验拓展: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
1、如果我们用课本把凸透镜遮住一部分, 如果我们用课本把凸透镜遮住一部分, 凸透镜成的像会不会残缺? 凸透镜成的像会不会残缺? 不会, 不会,只是像的亮度变暗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发现怎样移动光 屏,都无法在光屏上出现物体的像,这 都无法在光屏上出现物体的像, 是怎么回事? 是怎么回事? 透镜、光屏、 ①透镜、光屏、烛焰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一、光的折射现象知识点
①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②能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折射的简单实例
一、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 能够传播光的物质,例 能够传播光的物质, 如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 如空气、 玻璃等透明物质, 通常叫做光的介质。 通常叫做光的介质。 2.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②烛焰位于凸透镜焦点处或一倍焦距内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 像的虚实、大小、 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 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 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 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 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 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 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 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 .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 .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可能等于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可能小于 、也可能大于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M
三线共面; 三线共面; 法线居中; 法线居中;
γ
N
α
空气 玻璃 界面
“空气远,其他近”。 空气远,其他近”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及 解释: 解释:
池水变浅 渔民叉鱼
筷子“弯折” 筷子“弯折” 海市蜃楼
池水变浅
筷子弯折的解释
Q Q/ B A P/ 水 P 空气
渔民叉鱼
M
α
空气 玻璃 界面
γ
N
二、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 斜射入水 偏向法线方向 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法线方向, 小于入射角 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 中时 偏离法线方向 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法线方向, 大于入射角 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如图所示为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 、 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 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若折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垂直, 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 ° ° 线的夹角为 120° 折射角为 30° 。 , 空气 。 界面的左侧是
P O B M C
法线Q
30° ° A
界面
N
4、光通过玻璃砖时,正确的光 光通过玻璃砖时, 路是( 路是( )
C 0 20
B 40
A 60 80 100cm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 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光 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选填 倒立” 正立” (选填“放大”、 选填“放大” “倒立”或“正立”), 等大” 缩小” 的实像. “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就是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 烛移到30 cm刻线处 刻线处, (选填“左”或 选填“ 烛移到30 cm刻线处,再向 “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 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 个清晰的像. 个清晰的像.
由于光的折射,水中物体 由于光的折射, 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 要高些。
渔民怎样才能叉到鱼? 渔民怎样才能叉到鱼?
海 市 蜃 楼
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折射, 形成的虚像。
四、折射规律的应用: 折射规律的应用:
1.将一束激光射入空杯底,记下光斑的位置, 将一束激光射入空杯底,记下光斑的位置, 将一束激光射入空杯底 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 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 观察光斑的位置是否改变? 观察光斑的位置是否改变?
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 像实验过程中两步操作示意 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错误? 图,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错误?
(1)
(2)
某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时, 某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时,首先将 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 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 在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基本相等 的清晰的像. 的清晰的像.则: (1)该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大约为__cm; (1)该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大约为__cm; 该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大约为 (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把透镜调至A点, (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把透镜调至A 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 将光屏向右移动时, 将光屏向右移动时,光屏上又一次出现了一 个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_________; 个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 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 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 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 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则凸透 镜的焦距为 ( ) A、60厘米 B、40厘米C、20厘米 60厘米 40厘米 厘米C 20厘米 D、10厘米 10厘米
四、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成像规律
物距( 像距( 物距(u) 像距(V) U>2f U=2f 2f>U>f U=f U<f 2f>V>f V=2f V>2f 不成像 正立、 正立、放大的虚像 像的性质 倒立、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 倒立、等大的实像 倒立、 倒立、放大的实像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 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 充完整。 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 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 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 cm. 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 将蜡烛、 将蜡烛 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 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 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 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 中.
A
B
2、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 、 诗句, 潭清疑水浅” 诗句,“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 现象; 光的 折射 现象;“池水映 反射 明月” 明月”说的是光的 现 象。
3.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古诗中有 的壮美诗句, 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 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 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光线经 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 折射 而成 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乙 位置(选填 的像, 位置( “甲”或“乙”)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上表中实验序号2 实验序号4 cm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靠近” 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
(选填
应用: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倒立、 =
三、辨别透镜种类的方法
提问: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提问: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结论: 结论:
形状特征判断 通过透镜形状特征判断( 通过透镜形状特征判断(“摸”的方式) 的方式)
通过透镜成像特点判断( 的方式) 通过透镜成像特点判断(“看”的方式) 成像特点判断 通过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照”的方式) 通过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 的方式) 对光线的作用判断
如何粗略测定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如何粗略测定一个凸透镜的焦距?说 出你的方法,取什么器材, 出你的方法,取什么器材,在哪里测 由你自己决定 要求( 要求(1)至少说出两种方法 简要说明每种方法的步骤、 (2)简要说明每种方法的步骤、 器材测量的物理量以及焦距的表达式。 器材测量的物理量以及焦距的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