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与透镜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的整章复习课。

教材章节包括: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学会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了解其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放大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镜、光线演示仪、放大镜、望远镜。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知识讲解:(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光的折射、透镜和放大镜、望远镜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透镜放大镜和望远镜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发生偏折。

( )(2)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3)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 )(4) 望远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 )2. 题目:选择题(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A. 向正上方偏折B. 向正下方偏折C. 向垂直方向偏折D. 向原方向偏折(2) 下列选项中,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篇1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那里,池水变浅等。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光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学习,对光的折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由于在光的反射时,垂直入射也会发生反射,学生容易产生垂直入射也会发生折射的错误观念,因此,在实验时,要学生注意观察,强调“斜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

2.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器材准备: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光的反射规律;2、光的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投影出示:(1)汤姆大叔漫画系列;(2)水中的筷子怎么折断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中又是怎么样传播的?(3)光从空气进入水的界面上发生了什么现象?从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实验与透镜的使用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实验与透镜的使用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实验与透镜的使用初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实验与透镜的使用引言: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对我们理解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光的折射实验和透镜的使用是学生们初步接触光学的关键环节。

本教案将通过详细的步骤和实验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一:光的折射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材料:1. 实验平台2. 光源灯3. 直尺4. 透明玻璃板5. 曲尺6. 尺子实验步骤:1. 将实验平台放在平直的桌面上,并将光源灯放置在平台上方的适当位置。

2. 在实验平台上通过直尺固定一块透明玻璃板,使其与桌面平行。

3. 在玻璃板上画上一条基准线,并以此线作为参考,设置入射光线的方向和角度。

4. 在基准线上标记出几个入射点,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笔绘制。

5. 使用直尺、尺子和曲尺测量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相对于法线的角度。

6. 通过改变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观察入射光线的折射现象,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光线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了折射。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1. 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被称为斯涅尔定律。

2. 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会相应增大。

3. 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的折射方向也不同。

实验二:透镜的使用目标:通过实验观察透镜的成像效果,了解透镜的焦距与物体成像的关系。

实验材料:1. 实验平台2. 光源灯3.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块)4. 物体(如一根铅笔)5. 屏幕(可以是一张白纸或墙壁)实验步骤:1. 将实验平台放在平直的桌面上,并将光源灯放置在平台上方的适当位置。

2. 将透镜放置在平台上,并调整其位置和方向。

3. 将物体放置在透镜的一侧,并通过调整距离和角度找到适合的位置。

4. 将屏幕放置在透镜的另一侧,并调整位置和角度,使得屏幕能够接收到成像光线。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折射、透镜习题课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折射、透镜习题课教案 苏教版

光的折射、透镜习题课【学习目标】巩固光的折射、透镜中的重要知识点,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内容并能用其作光路图和解释相关光学现象,掌握透镜对光的发散和会聚作用和三条特殊光线。

【重点难点】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相关作图(含透镜中三条特殊光线)【学习过程】1.复习:(1)结合光路图回顾与光的折射相关的几个概念(2)光的折射定律内容(学生回答)(3)列举你所知道的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学生自主完成)(4)说出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作图训练完成下列光路图(画出折射光路)过光心的光线光的传播方向保持不变。

(这部分内容做好小结,抓住作图要点)3.典型例题例1 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

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_ _度,折射角为__ _度。

例2 孩子在湖边观鱼,这条鱼实际在C点处,但孩子看见鱼是在D点处。

则小孩这样看的结果是因为从水下发射的光发生了_________,所看的是鱼的_____像,(填实像或虚像),光是从_______________(空气中射到水中或水中射到空气中),鱼的反射光线折射时_________(靠近或偏离)法线,小孩看到鱼的水平距离比实际距离_____,小孩看到鱼的深度比鱼所在的实际深度______,由于折射使孩子感到好像鱼的真实位置______(改变了或没改变)。

光的折射、透镜习题课---课内作业班级姓名成绩1.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____是界面,界面的________边是玻璃。

2.如图所示,从位于空气中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射到水面上,照亮的水中的P点POS1,SPO第1题图第2题图2,S的三条图线中的传播,正确的是______。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光现象”章节。

具体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通过对光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知识点,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

(1)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将凸透镜、凹透镜放在阳光下,观察光线的变化,引导学生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3)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4. 例题讲解:针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等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一个光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给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图。

(3)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下列情况中,成像的性质是什么?a. 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b. 凹透镜,物距小于二倍焦距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9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9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光的折射》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中考复习导学案 光的折射 透镜

中考复习导学案      光的折射 透镜

8年级透镜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设计三种方案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⑴⑵⑶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⑴凸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⑵凹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

3、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⑵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⑶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4、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⑵指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⑶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5、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6、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顶角/底面)偏折。

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时,物距减小,像距,像;物距增大,像距,像。

是物体成缩小像还是放大像的分界点,是物体成倒立实像还是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8、远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眼;近视眼镜是镜。

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9、近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是眼;远视眼镜是镜。

远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10、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a、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是;b、照相机工作原理是;C.放大镜工作原理是。

二、典型例题解析:(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例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10cm处,所成的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例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45cm处,成的像情况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10cm处发现一亮点,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5、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6.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倒立等大的实像(二)焦距大小的判定例1.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B、15cmC、10cmD、5cm2.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0cm B.30cm C.20cm D.10cm 3.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可知,该透镜焦距可能是( )A.20cm B.15cm C.10cm D.5cm4、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 cm时,发现光屏上有一清晰缩小的像,凸透镜焦距可能是 ( )A. 5厘米。

光的折射 透镜一轮复习教学案

光的折射 透镜一轮复习教学案

1 2014初三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之4章《光的折射 透镜》中考目标要求: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折射的简单实际例子。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及其焦点和焦距等基本概念。

认识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列举生活中的透镜例子并分析他们对光的作用。

会画出三条特殊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道实像的概念。

4、了解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简单构造。

了解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原理。

5、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成像特点。

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本章知识结构框架:本章中考题型:1、(13常州)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B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C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2、(13徐州)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A .凸面镜 B .凹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3、(13淮安)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则正确的说法是A .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B .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C .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D .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4、(13龙岩)下列诗词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池水映明月B .彩虹舞山涧C .潭清疑水浅D .起舞弄清影2 5、(13宿迁)用照相机拍一朵盛开的荷花,荷花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 ,荷花在底片上成倒立 的实像;若要把荷花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则应使照相机镜头 (选填“远离”或“靠近”)荷花.6、(13泰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cm 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 cm .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 .7、(13扬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_(上/下)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得折射与透镜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将光得折射与光得反射与光得直线传播构建成一个知识结构体系
2 了解光得折射定律
3 认识到凸透镜得会聚作用与凹透镜得发散作用
4 知道凸透镜得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得错觉、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得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得热爱、亲近得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光得折射规律,知道凸透镜与凹透镜及对光得作用及成像规律。

难点:解释简单得折射现象。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