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历诗风(PPT X页)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第五章:大历诗风

开启元和诗风的诗人:顾况
• 顾况诗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 怪奇的一面影响了韩、孟诗派。在诗的表现技巧 的探索、诗美的新的追求上,顾况是一位值得重 视的人物。 (教材P253。)
• 格式的变化不定,句式的任意搭配,转韵的频繁 而无规律,上尾之病的数数出现,都使他的诗声 调喑哑,节奏拗口,读起来略有滞重生涩感,从 而使他的新奇是奇中含有崛,新中含有涩,而较 少秀逸的色调。这正是后来韩孟一派发展的方向。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 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 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 音书滞一乡。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
•
一个“绝”,一个“灭”,见出环境极度的清 冷寂寥;一个“寒”,一个 “雪”,更给这清冷 寂寥之境增添了浓郁的严寒肃杀之气。这里有冷, 也有峭,是峭中含冷,冷以见峭,二者的高度结 合,形成了迥异流俗的一尘不染的冷峭格调和诗 境,而柳宗元那忧愤、寂寞、孤直、激切的心性 情怀,正通过这冷峭格调和诗境表现出来,闪现 着一种深沉凝重而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
张继:《枫桥夜泊》
• • • • •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 也。……唐人有云:姑蘇臺下寒山寺,半 夜鐘聲到客船。説者亦云:句則佳矣,其 如三更不是打鐘時。(欧阳修:《六一诗 话》)
• 六一居士《詩話》謂:“句則佳矣,奈半夜非鳴 鐘時?”然余昔官姑蘇,毎三鼓盡四鼔初,即諸 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于鵠詩云: “定知别後家中伴,遥聽維山半夜鐘。”白樂天 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温庭筠云: “悠然旅牓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鐘。”則前人 言之,不獨張繼也。(陈岩肖《庚溪诗话》卷 上。 ) • 胡应麟:《诗薮》:诗流借景立言,惟在声律之 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 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17 隋唐五代 第五章 大历诗风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行霈 主编
第五章 大历诗风
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 第二节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第三节 顾况与李益
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
一、韦应物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的标志, 它像 一股突起的凛冽寒风, 霎时就把人们刮进了万木凋零 的萧瑟秋季, 在士人心里投下了浓云密布的巨大阴影。 在此之前, 生活于和平环境中的士人, 存有强烈的由 文事立致卿相的功名愿望; 战争爆发后, 武将有用武 之地, 而文士被排挤到社会边缘, 再也看不到锦绣前 程了。
第二节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一、大历诗歌的词语色彩 大历诗歌的产生, 主要出于 两大诗人群体: 一是以长安和洛 阳为中心的钱起等“十才子” 诗人 , 作品多为题赠送别之作 ; 再就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 诗人, 如刘长卿、韦应物、李嘉 祐、戴叔伦等, 作品大多描写山 水风景。
一、大历诗歌的词语色彩
《苔藓山歌》
野人夜梦江南山, 江南山深松桂闲。野人觉后长 叹息, 帖藓黏苔作山色。闭门无事任盈虚, 终日欹眠 观四如: 一如白云飞出壁, 二如飞雨岩前滴, 三如腾 虎欲咆哮, 四如懒龙遭霹雳。崄峭嵌空潭洞寒, 小儿 两手扶栏杆。
一、顾况诗歌的俗与奇
但顾况的诗, 又常常俗中有奇, 有怪奇的想象、 怪奇的比喻,给人以刻意求奇的印象,顾况诗俗的一面 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 怪奇的一面影响了韩 孟诗派。在诗的表现技巧的探索、诗美的新的追求上, 顾况是一位值得重视的人物。
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第一节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第二节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第三节第一节第一节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一韦应物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的标志一股突起的凛冽寒风霎时就把人们刮进了万木凋零的萧瑟秋季在士人心里投下了浓云密布的巨大阴影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行霈 主编
第五章 大历诗风
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 第二节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第三节 顾况与李益
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
一、韦应物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的标志, 它像 一股突起的凛冽寒风, 霎时就把人们刮进了万木凋零 的萧瑟秋季, 在士人心里投下了浓云密布的巨大阴影。 在此之前, 生活于和平环境中的士人, 存有强烈的由 文事立致卿相的功名愿望; 战争爆发后, 武将有用武 之地, 而文士被排挤到社会边缘, 再也看不到锦绣前 程了。
第二节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一、大历诗歌的词语色彩 大历诗歌的产生, 主要出于 两大诗人群体: 一是以长安和洛 阳为中心的钱起等“十才子” 诗人 , 作品多为题赠送别之作 ; 再就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 诗人, 如刘长卿、韦应物、李嘉 祐、戴叔伦等, 作品大多描写山 水风景。
一、大历诗歌的词语色彩
《苔藓山歌》
野人夜梦江南山, 江南山深松桂闲。野人觉后长 叹息, 帖藓黏苔作山色。闭门无事任盈虚, 终日欹眠 观四如: 一如白云飞出壁, 二如飞雨岩前滴, 三如腾 虎欲咆哮, 四如懒龙遭霹雳。崄峭嵌空潭洞寒, 小儿 两手扶栏杆。
一、顾况诗歌的俗与奇
但顾况的诗, 又常常俗中有奇, 有怪奇的想象、 怪奇的比喻,给人以刻意求奇的印象,顾况诗俗的一面 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 怪奇的一面影响了韩 孟诗派。在诗的表现技巧的探索、诗美的新的追求上, 顾况是一位值得重视的人物。
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第一节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第二节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第三节第一节第一节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一韦应物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的标志一股突起的凛冽寒风霎时就把人们刮进了万木凋零的萧瑟秋季在士人心里投下了浓云密布的巨大阴影
6第五章 大历诗风

第二节 顾况李益
一、通俗白的现实主义顾况
《山中》 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 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 《听子规》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 山僧夜后初入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通俗的现实描写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
第二节 顾况李益
二、大历年间的边塞诗旗帜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第一节 大历诗风
三、大历诗歌的基本特征 1、冷落寂寞的风貌 韦应物《滁州西涧》:
前两句写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后两句写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 诗歌是诗人生命体悟的结果; 诗情是诗人真实心灵的表象; 诗景是诗人传达情绪的外物。
第一节 大历诗风
三、大历诗歌的基本特征 2、细致简约的文笔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顿觉路途遥远, 寒冷时节荒野茅屋更加显露贫寒; 柴门外忽闻主人家犬吠之声不断, 风急雪大夜深饥寒只得投宿借店。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寒冷苍茫的边关, 辽远浓烈的乡愁; 开阔的时空境界, 悲凉的情调感伤; 残留的盛唐风貌, 难舍的大历情结。
第五章 大历诗风与顾况李益
第一节 大历诗风
一、历史概说: ●大历诗风: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 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历史时限:“大历”指唐代宗李豫大历年 间(766-779);“贞元”指唐德宗李适贞 元年间(785-805)。 八世纪后30年的文学。
第一节 大历诗风
二、社会概况与士人心态: ●安史乱后由极盛走向衰落的社会现实。 ●历经开元天宝盛世的青少年生活阅历。 ●关注社会救世济民的豪气和理想抱负。 ▲动荡的现实与士大夫独善其身的观念。 ▲软弱性格与对乱世中些许宁静的追寻。
第一节 大历诗风
诗歌精讲 第六讲 大历诗风课件(23张PPT)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长沙过贾谊宅》)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第二、“大历十才子”
姚合《极玄集》卷下记载:十才子为李端、 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 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 人尽望乡。
王世贞《艺苑卮言》评云:“绝句李益为胜, ‘回乐烽’则一章,何必王龙标、李供奉?”
第四、其他大历诗人
张继,生卒年 不详,字懿孙, 襄州人。天宝 十二载中进士, 后与夫人相继 卒于洪州。其 诗多羁旅题咏 之作。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评云:“唐人善边塞诗者, 推岑嘉州。卢之四诗,音词壮健,可与抗手。”
明王世懋《艺圃撷馀》云:“至大历十才子,其间 岂无盛唐之句?盖声气犹未相隔也。”
大历诗风
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 文学史上所说的大历,一般指代宗大历至德
宗贞元年间,766——805 这是一个由盛唐向中唐转折和过渡的时期。
第一、韦应物和刘长卿
韦应物(735?—792?),京兆万年人, 少年时期任侠负气,15岁成为玄宗的侍卫。 安史乱后失职流落,曾入太学折节读书, 广德元年(763)出任洛阳丞。建中四年任 苏州刺史。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长沙过贾谊宅》)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第二、“大历十才子”
姚合《极玄集》卷下记载:十才子为李端、 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 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 人尽望乡。
王世贞《艺苑卮言》评云:“绝句李益为胜, ‘回乐烽’则一章,何必王龙标、李供奉?”
第四、其他大历诗人
张继,生卒年 不详,字懿孙, 襄州人。天宝 十二载中进士, 后与夫人相继 卒于洪州。其 诗多羁旅题咏 之作。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评云:“唐人善边塞诗者, 推岑嘉州。卢之四诗,音词壮健,可与抗手。”
明王世懋《艺圃撷馀》云:“至大历十才子,其间 岂无盛唐之句?盖声气犹未相隔也。”
大历诗风
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 文学史上所说的大历,一般指代宗大历至德
宗贞元年间,766——805 这是一个由盛唐向中唐转折和过渡的时期。
第一、韦应物和刘长卿
韦应物(735?—792?),京兆万年人, 少年时期任侠负气,15岁成为玄宗的侍卫。 安史乱后失职流落,曾入太学折节读书, 广德元年(763)出任洛阳丞。建中四年任 苏州刺史。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大历诗风与中唐前期诗坛

1.元結、顧況,注重反州縣殘破,民不聊生而賦稅逼迫。《賊 退示官吏》寫賦稅之禍害甚於盜賊。
❖ 顧況詩,樂府和古詩占多數,無論古體還是今體, 都受江南民歌的影響,格調通俗明快,真率自然, 語言有如白話,影響了張王元白詩。
❖ 顧況詩又常常俗中有奇,充滿狂放之氣,怪奇的 想像、比喻,影響了韓孟詩派。
2.李益邊塞詩,清張澍《李尚書詩集序》
⑴抒發將士安邊定遠,以身許國的壯烈情懷。《塞 下曲》寫豪邁氣概、豪情壯志
⑵描寫邊塞雄奇瑰麗的自然風光,展現多姿多彩的 軍旅生活。《暖川》
⑶表現征人久戍邊廷、厭戰思歸的濃重鄉愁。常常 是壯烈、慷慨中帶有感傷悲涼的情調,
❖ 《夜上受降城聞笛》從大處著眼,大概括,大描 寫,重在寫情思氛圍。《從軍北征》寫法類似。
②意象精巧。 ❖ 象徵性意象。如劉長卿詩:
“青山數行淚,滄海一窮鱗” ;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落日孤舟去,青山萬裏看”; “惆悵暮帆何處落,青山無限水漫漫”;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 遠,青山萬裏一孤舟”。
他如“白雲”喻隱逸、高潔,“孤舟”象徵生活漂泊 不定,“夕陽”隱喻衰敗消沉等。
寒山寺
緒論及第一至五章習題:
1. 唐代文學/唐詩繁盛的社會文化背景 2. 唐詩發展階段(軌跡) 3. 簡析唐代文學的樣式 4. 簡評唐代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5. 初唐四傑對唐詩的開拓和貢獻 6. 陳子昂詩歌理論和創作實踐對唐詩發展的
影響 7. 王、孟山水詩的異同 8. 高、岑邊塞詩的比較 9. 李白樂府的個性特色
❖ 二首同樣寫由樂聲引起的思鄉之情,末句寫法也 相似,卻無重複之感,原因在於其中蘊含著濃烈 的鄉愁和悲涼的情調。其次是表現方法不同
❖ 3、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顧況詩,樂府和古詩占多數,無論古體還是今體, 都受江南民歌的影響,格調通俗明快,真率自然, 語言有如白話,影響了張王元白詩。
❖ 顧況詩又常常俗中有奇,充滿狂放之氣,怪奇的 想像、比喻,影響了韓孟詩派。
2.李益邊塞詩,清張澍《李尚書詩集序》
⑴抒發將士安邊定遠,以身許國的壯烈情懷。《塞 下曲》寫豪邁氣概、豪情壯志
⑵描寫邊塞雄奇瑰麗的自然風光,展現多姿多彩的 軍旅生活。《暖川》
⑶表現征人久戍邊廷、厭戰思歸的濃重鄉愁。常常 是壯烈、慷慨中帶有感傷悲涼的情調,
❖ 《夜上受降城聞笛》從大處著眼,大概括,大描 寫,重在寫情思氛圍。《從軍北征》寫法類似。
②意象精巧。 ❖ 象徵性意象。如劉長卿詩:
“青山數行淚,滄海一窮鱗” ;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落日孤舟去,青山萬裏看”; “惆悵暮帆何處落,青山無限水漫漫”;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 遠,青山萬裏一孤舟”。
他如“白雲”喻隱逸、高潔,“孤舟”象徵生活漂泊 不定,“夕陽”隱喻衰敗消沉等。
寒山寺
緒論及第一至五章習題:
1. 唐代文學/唐詩繁盛的社會文化背景 2. 唐詩發展階段(軌跡) 3. 簡析唐代文學的樣式 4. 簡評唐代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5. 初唐四傑對唐詩的開拓和貢獻 6. 陳子昂詩歌理論和創作實踐對唐詩發展的
影響 7. 王、孟山水詩的異同 8. 高、岑邊塞詩的比較 9. 李白樂府的個性特色
❖ 二首同樣寫由樂聲引起的思鄉之情,末句寫法也 相似,卻無重複之感,原因在於其中蘊含著濃烈 的鄉愁和悲涼的情調。其次是表現方法不同
❖ 3、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第五章 大历诗风与韩孟诗派

• 2、创作。七绝能手,以边塞诗见长。《塞下曲》表现誓
死卫国的精神: •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 但多数诗篇写思乡,如《从军北征》: •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第二节 韩孟诗派
• 一、韩孟诗派的总体特点。
• 2、立意与构思别出心裁。如《苦寒》:“啾啾窗前雀,不知
己纤微。……不如弹射死,却得亲炰燖。”查慎行曰:“匪夷所
思。” • 再如《孟东野失子》,其中“天神释慰” 一节云: • • 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鱼子满母腹,一一欲谁怜? 细腰不自乳,举族长孤鳏。鸱枭啄母脑,母死子始翻。
•
蝮蛇生子时,坼裂肠与肝。好子虽云好,未还恩与勤。
• 4、创奇格、用险韵。欧阳修《六一诗话》论韩诗:
• ……盖其得韵宽,则波澜横溢,泛入傍韵,乍还
乍离,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此日足可
惜》之类是也。得韵窄,则不复傍出,而因难见巧,
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 • (1)宽韵。 《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上平声的 “东”、“钟”、“江”韵通用。
• (2)“秋风夕阳的诗人” (储仲君语) • 意象:秋风落晖,白云寒雁,枯叶残阳等。 • 色彩:多用冷色调的颜色,如白、青; • 感觉:多用冷、寒、暗、晚等字眼。
• 小结:其诗总体上具有萧疏、冷落、忧伤
的情调。
四、大历十才子
• 1、简介。 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活跃于大历诗坛,指卢纶、吉 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 2、创作。 • (1)热衷唱和。参加了当时长安权贵们组织的唱和活动,歌颂升平,
• (2)窄韵。《谴瘧鬼》用“微”韵,描述 医师、灸师、诅师、符师施术过程。 • (3)拗体。如《答张彻》,《唐宋诗醇》 评曰:“排律而用拗体,亦是变格。调
第五章 大历诗风

顾况
顾况(727-815?) 字逋翁,苏州人。自 号华阳山人,有《华 阳集》 顾况诗亦反映人民 的疾苦。风格通俗明 快,但俗中有奇。有 怪奇的想象与比喻。
元结、顾况与李益
李益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人。 李益诗“多军旅之思”,善长七绝。 其边塞诗较好地继承了盛唐边塞诗传统,内容广泛, 既有盛唐雄壮一面,也有中唐哀怨一面,并善于在 边塞诗中引入音乐感,语言精美流畅。 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
中唐诗歌概说
中唐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但唐王朝已走向衰落,政治腐 败,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成为三大社会痼疾, 受此影响,中唐诗歌多济世拯时的冷峻思考与批判,多忧国伤 时的忧患意识。风格流派众多。 白居易及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的“元白诗派”,以浅切通 俗著称。 韩愈、孟郊为代表,包括贾岛以至李贺等人的“韩孟诗派”, 以奇崛险怪为主。
韦应物、刘长卿与“大历十才子”(二)
二、刘长卿
刘长卿(约 709-789 ),洛阳人, 字文房,曾任随州刺史。 刘长卿的诗也以清婉隽秀、凝 炼冲和、富有情韵为主要特色, 以写景抒情为擅场。
三、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的组成,最初见于中 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 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 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 夏候审。
以韦应物、刘长卿及柳宗元等人为代表的以清丽淡远为主要 特色的一派。还有刘禹锡等独具特色的诗人。
第五章
第一节 子” 第二节 第三节
大历诗风
韦应物、刘长卿与“大历十才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元结、顾况与李益
第一节 韦应物、刘长卿 与“大历十才子”
一、韦应物 (约 737-792 ),
京兆人(今西安)曾任滁 州刺史、苏州刺史。今存 诗560余首。内容丰富。 韦诗有关切民生感时伤世之 作。写得多而好的是山水 诗和山水抒情诗,风格清 雅闲淡。 白居易评韦诗:“高雅闲淡, 自成一家之体。”
大历诗风

据说,宋徽宗招考画师,出了两个题目: 《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对 于后一题,有人画一只无蓬的空船直直的 横在河中央;有人画一只空船系在岸边的树 桩上 ;有人画一只小船在水面上自然悠闲 地飘荡;有人画了条小船极悠然地横在渡口, 船上居然落着几只从容嬉戏的水鸟;还有 人画一只小舟停在河上,一个船夫斜卧在 船尾酣睡,身旁挂放着一支竹笛。 你认为哪个画得最好?为什么? 假如《深山藏古寺》让你画你会怎么画? 这里面含有文学艺术什么样的共同规律?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经典名篇,你能 说说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吗? “滁州西涧”是作者的闲居之所,作者当 时滁州刺史卸任,回长安无路费,就暂时 闲居在“滁州西涧”。“独怜幽草”反映 了什么?有人说此诗妙处在写景如画,意 境独特;有人说此诗妙在有政治寓意,你 觉得这首诗有政治寓意吗?
诗风由盛唐的“雄浑”转向大历的“淡远” 请看司空曙《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此诗有何特色? 大历“淡远”诗风的代表人物——韦应物
二、高雅闲淡的韦应物诗
韦应物画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韦应物 (737~792) 唐代山水田园诗 人。15岁为三卫 郎,安史乱后, 弃武从文,任滁 州刺史、苏州刺 史等官,死于苏 州,人称“韦苏州”
这幅 诗意图 画得 好吗? 为什么?
四、清淡闲远的“大历十才子” 诗 大历十才子:钱起、韩翃、卢纶、李端、司
空曙、吉中孚、崔峒、耿湋、苗发、夏侯审。 他们的诗多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凭这首诗从一介布衣直升驾部郎中知制 诰。它妙在哪里?描绘的是什么图画?到底 是一首颂诗还是一首讽刺诗? 课后进一步思考,并参看李定广《韩翃<寒食 >诗发覆》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三、“大历十才子”
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钱起、 卢纶、韩翃、李端、司空曙、吉中 孚、崔峒等人。 诗风相近,有过相互唱和。 钱起,公认为十才子之冠。
04:55:16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制作:陈骞
8
共同点
1.多抒发寂寞清冷之情,有隐逸之思。 2. 题材上,内容单一,赠别酬唱、吟咏山水之 作最多 。 3. 艺术上,推崇谢朓,讲究精细的技巧,意境 闲淡幽冷。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词语色彩:凄清、寒冷、萧瑟、暗淡。 诗歌意象:秋风、夕阳、落叶、寒雁。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社会投影:秋风、夕阳。 主体感受的象征:青山、白云。
《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 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主要诗群: (1)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诗人群体: 大历十才子 (2)以江东吴越为中心的地方官诗人群体: 刘长卿、韦应物等 (3)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人顾况 (4)边塞诗人李益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 情调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一、韦应物(737~792),曾任江州刺史、 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世称韦江州、韦 左司或韦苏州。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 著称,诗风恬淡高远。 唐代山水田园诗有“王、孟、韦、柳”四家 之说。王维“清而秀”、孟浩然“清而旷”、 韦应物“清而润”、柳宗元“清而峭”。 (《诗薮· 外编》)
第五章 大历诗风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中唐时期诗歌创作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 期。 2、追求新变,关注语言表现形式。 3、多元化,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 派更为丰富多样。 唐诗总体上的繁荣多彩,与中唐诗人的努力 是分不开的。但诗歌中豪迈自信、自由飞扬 的精神,在这时确实是开始减退了。
技巧的创新:白描写诗,境界清
幽。
04:55:16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制作:陈骞
11
第三节 顾况与李益
一、顾况的诗歌 受江南民歌影响——通俗 探索诗歌之美——怪奇
江上 江清白鸟斜,荡桨罥苹花。 听唱菱歌晚,回塘月照沙。
04:55:16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制作:陈骞
12
郑女弹筝歌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 天上声。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 赤鲤露鬐鬣,三声白猿臂拓颊。 郑女出参丈人时,落花惹断游空 丝。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 黄莺儿。
04:55:16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13
第三节 顾况与李益
二、李益 (748-829) ,字君虞, 凉州姑臧人(今甘肃武威)。
擅长七绝。
沉雄多气、风骨凛然的边塞诗
中渗进悲凉和伤感。
04:55:16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制作:陈骞
14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 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二、刘长卿 ,字文房,凄凉惆怅的经历与心态
萧索冷寂的诗歌风格
隋唐五代文学·大历诗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 人。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 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 相思愁白苹。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 远,青山万里一孤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