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范文

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病是由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引起的一类特定疾病,对职工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职工的权益,减少职业病发生,本公司制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本制度旨在建立健全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体系,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安全。
二、监测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1)化学因素监测:包括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暴露时间等信息的监测。
(2)物理因素监测:包括噪声、震动、辐射等因素的监测。
(3)生物因素监测:包括职业感染病的监测。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1)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2)评估职业病的发生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监测评价方案1. 监测设备和方法(1)化学因素监测:采用现场采样装置,搜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样品,通过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进行监测分析。
(2)物理因素监测:采用专业仪器对噪声、震动、辐射等因素进行监测。
(3)生物因素监测:采用血液、尿液等样本,通过生物学检测方法对职业感染病进行监测。
2. 监测频率(1)化学因素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物理因素监测:每年进行一次监测,确保工作环境满足相关标准。
(3)生物因素监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职业感染病的风险。
3. 监测评价报告(1)监测数据及时整理编制报告,包括监测结果、分析、评价等内容。
(2)报告要准确明了,为公司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四、监测评价结果应用1. 预防措施制定根据监测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计划和应急措施,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安全。
2. 职业病防护宣传通过组织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促进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3. 监测评价结果的追踪对制定的预防措施进行监测追踪,及时调整措施,确保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4. 监测评价结果的交流与共享与相关部门、职业健康研究机构等进行交流与共享,推动职业病防控工作的提升。
关于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研究

1.3 噪音最后,由于机器的不停运作以及工件、设备的摩擦和撞击,在生产中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由于噪音是一种“看不见”的伤害,很多人会忽略其危害性,但实际上,持续暴露在噪音下是一种慢性中毒的过程。
很多化工职业出现头疼、四肢无力的症状却找不到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长期处在噪音环境下造成的。
在化工工厂中,机器设备非常多,噪音来源也多种多样,同时,由于机器的长时间不间断运作,使得工人们长期处在噪音的环境下。
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造成听觉系统的损伤,严重甚至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失聪,另外,噪音还可能引发心脏病、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也会造成人们的焦虑、不安,无形中增加了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
因此,噪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非常大,是造成化工企业职业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2 化工企业中常见的职业病2.1 职业中毒由于化工生产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有毒物质,如果处理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毒物或毒气进入到人体,引起中毒。
根据接触物的不同,中毒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很有可能会对人体的消化、神经、呼吸系统等造成严重的伤害。
比较常见的职业中毒有会引起呼吸困难、恶心干呕的窒息性中毒,还有会造成头晕胸闷的刺激性气体中毒,除了由有毒气体造成的中毒之外,金属中毒也是造成职业中毒的一大主因,如铅中毒会伤害人体的肾脏、肝脏等,而锰中毒则会影响到神经系统造成情绪变化起伏大、行动困难等。
如果在长期暴露在这种有毒的环境下,会严重影响职员的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2.2 尘肺另外,由于化工工厂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比如电焊、选型等都会使工人暴露在含有大量粉尘的环境下,如果长此以往,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造成尘肺。
这些粉尘通常会漂浮在空中,随着呼吸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时间一长或粉尘浓度过大就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一方面,这些粉尘在进入呼吸道后,会吸附在上呼吸道,持续刺激着人体的黏膜,造成血管扩张、分泌物的增多,从而引发哮喘、气管炎或鼻炎等疾病,不仅如此,化工企业中的很多粉尘还含有毒性,对人体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而炭黑、石英的粉尘还会造成肺纤维组织的增生,严重时也会造成尘肺。
化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化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某化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某县化肥厂现有职工800多人,主要生产碳铵、复合肥等产品。
生产环境中存在有煤尘、噪声、一氧化碳、氨、硫化氢及放射线等多种危害因素,为评价该厂生产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卫生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我们于2003年7月24~26日对该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对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检,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检查对象本次对420名工人(女工93人)进行了职业性健康检查,体检率52.5%。
年龄在18~57岁,平均32.96岁,工龄1~34a。
1.2检查项目内科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B超、胸片、电测听、染色体微核(射线从业人员12人做此项)等。
1.3检测内容与方法煤尘浓度测定用DPC-3BT粉尘采样器,采用滤膜质量法;CO浓度测定用QGSO8红外仪,采用直读法;氨浓度测定用XQG-15E大气采样器,采用钠氏试剂比色法;硫化氢浓度测定XQG-15E大气采样器,采用硝酸银比色法;噪声强度测定用HS5660A型精密脉冲声级计,采用直读法;r射线测定用FD-71A小型闪烁辐射仪,采用直读法。
1.3.2检测方法按照《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GB13733-92)、《工业企业噪声监测规范》(草案)、《r放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141)要求进行布点监测,同时记录检测定点的气象条件。
2结果2.1现场卫生学调查煤尘测定设9个采样点,每点测定3次,共27个样品,其中上煤处、煤仓两个采样点超标,超标率为22.22%。
(煤尘游离SiO2,测定为3.3%~5.4%)。
一氧化碳测定设8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不同时间测定3次,共获样品24个,其中4个测定点超标,超标率为50%。
2010年某化肥厂职业卫生现状调查与评价

2010年某化肥厂职业卫生现状调查与评价目的了解某化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
方法对化肥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
结果北造气车间煤炉上料操作工、型煤车间上料处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
在该厂工作场所内20个工段,29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103.0 dB(A),最小声强65.6 dB (A),平均88.2 dB(A),其中13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55.2%。
在该厂工作场所内15个工段、20个岗位或工种分别进行一氧化碳、氨和甲醇浓度检测。
其中接触氨和甲醇浓度岗位或工种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岗位或工种除北压缩车间、变化车间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外,其余所测岗位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也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
结论某化肥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噪声和毒物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部分岗位或工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标签:职业卫生;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调查;评价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摸清化肥厂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给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笔者对周口市某化肥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进行了调查、检测和评价,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及方法1.1 一般情况调查指企业的基本概况,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原料及产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等。
1.2 检测项目包括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检测、毒物浓度检测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
1.3 检测方法粉尘浓度的检测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和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测定。
噪声强度检测按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及评估

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及评估摘要:调查了某化工企业职工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现状,运用了采样检测和分析法,对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过程中,刺激性气体、粉尘和噪音是引发企业职工职业病的主要三大因素。
同时接触多种危害因素员工的身体状况比接触单一危害因素的差。
可以得出结论,在化工企业中,职工患上职业病的几率较高,要加强日常工作中的防护措施,避免职业病对员工身体造成伤害。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以及刺激性气体,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噪音也能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很多职工因此患上职业病。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解决化工企业危害因素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是每个化工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数据显示了现如今化工企业中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利用了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某化工企业中从不同岗位和不同部门一共抽取了431 名职工。
其中,工作中需要接触有毒气体的职工有82 名,接触粉尘的有 35 名,接触噪声的有 87 名;接触粉尘 + 有害气体的 66 名,接触噪声+ 有害气体的 99 名,接触粉尘+ 噪声的有 62 名。
调查方法在调查展开之前,对化工企业现场的有害气体、噪声、粉尘等因素都做了全面细致的定点监测。
不仅如此,还对被研究的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内容包括身体各器官的运行状况、既往病史、心肺功能是否正常等。
根据该化工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职工的体检报告做出了统一分析,分析了在不同工作环境中,不同危害因素对人体所能够产生的影响。
数据处理本次调查研究的数据全部录入 Excel2007,在录入过程中,采用双人双机的模式,并在数据录入完毕之后进行了比对,确保数据无误。
利用了 SPSS19.0 对数据做了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现出来。
结果职业病危险因素现场监测在本次研究中,设置了 20 个有害气体的监测点,其中有 3 个监测点的硫化氢含量监测数据都超标,分别是 11.2mg/m3、10.8mg/m3、 10.9mg/m3(标准上限为 10mg/m3);经过对20 个监测点的检测数据进行计算,硫化氢的平均值为 5.21mg/m3;有两个监测点的氨含量超标,分别是 26.9mg/m3、25.4mg/m3(标准上限为 20mg/m3),经过计算, 20 个监测点的氨检测数据平均值为 9.63mg/m3。
某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分析

某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分析摘要】目的:对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建议以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方法:对该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检测及分析。
结果:检测发现噪声、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氨、甲醇和尿素是该厂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尿素和氨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率分别30.0%、28.6%、50.0%、33.3%和16.7%。
结论:该企业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建议改善作业环境,提高防护措施,控制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307-02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企业职业性危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1]。
以合成氨、甲醇及尿素为主导产品的某化工企业,其生产环境中存在氨、尿素、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属职业病危害较严重企业。
为评价其生产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职业性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保护工人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的要求,对该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内容与方法1.1 现场调查sv根据调查表的要求,对该企业的基本情况、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防护用品发放情况进行调查,并查阅职业健康监护资料,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分析。
1.2 检测方法按照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的要求,在识别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基础上,并在满负荷生产条件下进行采样。
粉尘和毒物定点采样使用ZC-F型双头恒流粉尘采样器、IFC-2防爆型粉尘采样器和ZC-Q型大气采样器,个体采样使用AKFC-2防爆型个体粉尘采样器;二氧化碳测定使用PGM-54型气体检测仪,一氧化碳测定使用PGM-7840型气体检测仪;噪声测定使用2238D型噪声频谱分析仪。
关于职业卫生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研究

为防 治职业病 ,保 护劳动 者身体健 康,摸清 化肥厂 生产 场所职 业病 危害 因素状况 ,给企业进 行职业病 危害 因素控制 和管理 提供依据 ,按照 国家职 业卫 生法 律、法规 和标准 要求 ,笔 者对某化肥 厂工 作场所职 业病 危害因素现状进行 了调查 、检测和评价 ,现将 结果分 析报告如下。 1 . 材料及 方法 1 . 1一般情况调查 指企业 的基本概 况,主要 工艺流程 ,主要原 料及产 品,职业病 危害 因素及 分布等 。 1 . 2检 测项 目 包括空气 中的粉尘 浓度检 测、毒物浓度 检测和 工ຫໍສະໝຸດ 场所 噪声强度检 学术探 索
关于职 业卫生现状调查 与评价 的研 究
黄 雯静 广 西德 高仕安全技术有 限公 司 广西南宁 5 3 0 0 0 0
【 摘要 1 文章 主要 以化工企业为例,对其职业病危 害因素状 况,对存在职 业危 害因素 的 岗 位或 工种提 出控制措施 。调 查方法为对化肥厂生产 岗位或 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进行现 场调 查和检 测。 【 关键词 】 职业卫 生; 职业病危害 因素; 检测; 调查 ; 评价 中图分类号 : { R 1 3 9 + . 4 ) 文 献标识 号:A 文章编号:2 3 0 6 - 1 4 9 9( 2 0 1 3)1 9 - 0 2 3 7 — 2
T 1 6 0 . 2 9 — 2 0 0 4 )进行测定 。甲醇检测按 《 醇类 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 G B Z / T 1 6 0 . 4 8 — 2 0 0 4 )进行采样检测 。 1 . 4分析评价 依据 G B Z 2 . 卜2 0 0 7《 工作 场所 有 害 因素职 业 接触 限值 第 一部 分 》, G B Z 2 . 2 - 2 0 0 7《 工作场所有害 因素职业接触 限值第二部分》 。 1 . 5采样检测仪器 D F C 一 3 B T型粉 尘 采 样器 ,A K F C 一 9 2 G型 个体 粉 尘 采 样 器, 毒物 定 点 采样 器 ,毒 物个 体采 样 器,H S 6 2 8 8噪 声分 析仪 ,H S 5 6 3 3数字 声级 计, A E 2 4 0型分析天平,检测仪器在使用前均经计量部 门校准 。 1 . 6 采 样 频 次 及 时 间 测。 粉尘 或毒物 个体采 样:每 日一次 ( 一 个工作 班 ),每 次采样 应为 8 1 . 3检 测 方 法 个小 时,连 续采样 三个工 作 日,其 中应包 括空气 中有害物质 浓度最 高的 粉 尘浓 度的检测按 G B Z 1 5 9 — 2 0 0 4《 工作场所空气 中有害物 质监 测采样 工 作 日 。 规 范》和 G B Z / T 1 9 2 — 2 0 0 7《 工作场所 空气 中粉尘测定》规定 的方法进行采 粉尘或 毒物定 点采样 :即短时 间接 触浓度 ( S T E L )采 样,应选 择具 样测 定。噪声强度检测按 G B Z / T 1 8 9 — 2 0 0 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规 定 有代表 性的采样 点,在一个 工作 日内空气 中有 害物质浓度 最高 的时段进 的方 法进 行测定 。氨浓度 测定用 《 无机含 氮化合 物的测 定方法 》 ( G B Z / 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 1 5 m i n ,连续采样三个工作 日。
某化工厂新建厂房职业病危害生产因素调查

某化工厂新建厂房职业病危害生产因素调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涌现出来。
化工厂作为重要的生产企业之一,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危险化学品,这些化学物质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化工厂的职业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某化工厂新建厂房之前对职业病危害生产因素进行了调查。
1.了解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源和它们对工人身体的影响。
2.筛查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员工因为工作而出现职业病。
3.指导化工企业合理布局厂房,并规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
1.危险化学品化学品是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但是一些化学品含有有毒有害成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对工人身体造成影响,常见的有酸碱、氧化剂、剧毒物质等,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粉末和烟尘,工人长期吸入其内部有毒成分会被皮肤、呼吸道、眼部吸收,影响身体健康。
比如在制造钛白粉过程中,钛粉细度微小,不但吸入后易形成微粒,在肺脏内聚集产生机械性阻塞,还可能在代谢过程中释放出有毒物质,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3.极端温度化工厂生产设备一般情况下能够承受极端的温度,但是长时段地接触高温或者低温的环境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比如在当地气温较高的厂房中,需要保足充足的空调和通风设备,防止员工感到不适和缺氧。
4.噪声、振动在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一些设备运转产生的噪音和振动会对工人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比如在制造精细机器设备时,需要采用隔振装置来降低振动的影响,比如在工厂进行机械维护工作时,需要准备良好的耳塞。
5.放射性元素有些化学品含有放有毒放射性元素,长时间暴露在这种环境中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极端不良的影响。
现代化工厂大多规定,这类物质必须在密闭、不产生放射性气体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和储存。
三、结语通过以上对某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生产因素的调查和了解,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化工厂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化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某县化肥厂现有职工800多人,主要生产碳铵、复合肥等产品。
生产环境中存在有煤尘、噪声、一氧化碳、氨、硫化氢及放射线等多种危害因素,为评价该厂生产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卫生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我们于2003年7月24~26日对该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对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检,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检查对象本次对420名工人(女工93人)进行了职业性健康检查,体检率5
2.5%。
年龄在18~57岁,平均32.96岁,工龄1~34a。
1.2检查项目内科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B超、胸片、电测听、染色体微核(射线从业人员12人做此项)等。
1.3检测内容与方法
煤尘浓度测定用DPC-3BT粉尘采样器,采用滤膜质量法;CO浓度测
定用QGSO8红外仪,采用直读法;氨浓度测定用XQG-15E大气采样器,采用钠氏试剂比色法;硫化氢浓度测定XQG-15E大气采样器,采用
硝酸银比色法;噪声强度测定用HS5660A型精密脉冲声级计,采用
直读法;r射线测定用FD-71A小型闪烁辐射仪,采用直读法。
1.3.2检测方法按照《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GB13733-92)、《工业企业噪声监测规范》(草案)、《r放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141)要求进行布点监测,同时记录检测定点的气象条件。
2结果
2.1现场卫生学调查煤尘测定设9个采样点,每点测定3次,共27
个样品,其中上煤处、煤仓两个采样点超标,超标率为22.22%。
(煤尘游离SiO2,测定为3.3%~5.4%)。
一氧化碳测定设8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不同时间测定3次,共获样品24个,其中4个测定点超标,超标率为50%。
氨测公平设5个采样点,共采样15个,其中3个测
定点超标,超标率为60%。
硫化氢测定设3个采样点,均未超标。
噪
声测定设21个监测点,其中18个超标,超标率为85.71%。
对6个
60Co放射源r射线进行测定,每个放射源周围1m处按米字型布点共测定48个点,其中6号放射源有两个点超标,超标率为4.17%。
见
表1。
表1各种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2.2健康检查结果对该厂420名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检,结果异常者189人,平均年龄36.42岁,平均工龄15.23a,占受检人数45%。
其中血压升高者72人,平均年龄38.19岁,平均工龄9.1a,占受检人数17.14%;血压降低者6人,平均年龄28岁,平均工龄10a,占受
检人数0.67%;血常规异常者15人,平均年龄28岁,平均工龄8.6a,占受检人数3.57%;肝功能异常者18人占受检人数4.3%;B超示脂
肪肝58人,平均年龄42岁,平均工龄13.69a,其他、肝实质弥漫
性损伤1例,慢例胆囊炎1例,肝右叶小血管瘤1例(年龄分别为31、46、40岁,工龄分别为11、23、23a),共占受检人数14.52%;心电图异常者24人,平均年龄40岁,平均工龄14.96a,占受检人
数的5.71%;胸片异常者7人,其中尘肺0+者2人,占受检人数的1.67%;染色体检查12人,未发现异常人员;听力损伤68人,平均
年龄36.69岁,平均工龄15.9a,占体检人员的16.19%。
3讨论
从现场监测结果来看,该厂生产环境中除硫化氢未超标外,其他各
项均有不同程度超标,尤其是噪声超标率达85.71%,氨超标率达60%,这主要由于该厂设备陈旧、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
从
体检结果来看,随接触有害因素工龄的增长,工人患多种疾病的发
病率增高。
听力损伤68人,尘肺0+者2人,说明该厂职业病危害程度比较严重,参考有关文献提出以下建议:①提高对职业病防治工
作的重视,健全职业卫生.②加强安全管理,防止“跑、冒、滴、漏”。
③加强个人防护,按时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并指导工人正确使用。
④对6号60Co放射源要加强屏蔽、降低射线外漏,同时做好安全管理,防止丢失,放射工作人员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⑤组织工人进
行定期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对本次体检中异常人员进行复查、确诊、早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