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合集下载

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园林艺术在中国——以拙政园为例浅析意境的组织规律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

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

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

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

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

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

中国园林赏析

中国园林赏析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一.园林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作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从有关记载,我国的园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营,只不过是作为历代帝王、贵族等少数统治阶级享乐的场所。

中国园林,从时间上来说分为中国园林和中国近现代园林,在中国园林的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园林在其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为中国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

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东方风景式园林的源泉,其本身有着独特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如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就有周文王的“灵囿”,方七十里,养百兽鱼鸟,供帝王游牧取乐。

到了封建社会的秦代,在公元前218年于咸阳渭水之南兴建了“上林宛”,周围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苑中有涌泉,有怒瀑,还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到了汉代,“上林苑”相续扩大,分区豢养动物,栽培它地的名果奇树达三千余种,其规模和内容都相当可观。

三国时,魏文帝“以五色石起景阳山于芳林苑,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

吴国的孙皓在南京“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功役之费以亿万计”。

晋武帝司马炎重修“香林苑”,并改名“华林苑”。

到南朝,梁武帝又重修齐高帝的“芳林苑”,“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

北朝在盛乐(今蒙古和林格尔县)建“鹿苑”,引附近武川之水注入苑内、广几十里。

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在洛阳以西建造“西苑”,周围二百里,其规模虽然没有“上林苑”大,但内容却有过之而不及。

苑内造海,周十余里,海中有三座神山,高百余尺,殿堂楼观极多,山水之胜,动植物之多,都是极尽豪华。

到了唐代,在西安建有宫苑结合的“西内”、“东内”、“芙蓉苑”及骊山的“华清宫”,面积虽不算大,但苑的内容和造园的意境却有了新的发展。

在宋代有著名的“寿山艮岳”,周围十余里。

元代建“万岁山”,明朝建“西苑”,清代更有占地八千四百多亩的热河避暑山庄,以及世界文化史上著名奇迹“圆明园”等。

唐宋在以往造园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代新风,达到了新的境界。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评析鉴赏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评析鉴赏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评析鉴赏【内容摘要】我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中独放异彩。

其中皇家园林在整个园林体系中起源最早、最为壮观,在园林中地位也最高。

皇家园林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既有一以贯之的地方,也有不同时代的烙印。

这篇评析鉴赏试着对皇家园林的建造特点、意义、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皇家园林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点有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皇家园林皇权至上气派恢宏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对山、水、植物、建筑等艺术的创作而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

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

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

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一、皇家园林的建造特点皇家园林在整个园林体系中起源最早、最为壮观,在园林中地位也最高。

1、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如: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300公顷。

2、建筑风格多姿多彩。

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杭州苏堤六桥、苏州狮子林、镇江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

3、功能齐全。

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受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以便买卖。

二、皇家园林的建造意义1、对应宇宙天象,祈望预知未来我国古人善于观察天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天界看成是以“帝星”为中心,以“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为主干的组织严密的庞大的体系,并发挥想像力把星象与周围的事物做联系,然后引入生活,并且自觉接受宇宙支配。

园林艺术鉴赏--园林的形式与特点

园林艺术鉴赏--园林的形式与特点

h
59
苏州—留园
h
60
苏州—虎丘
h
61
苏州—虎丘
h
62
苏州—虎丘
h
63林
h
65
苏州—狮子林
h
66
苏州—狮子林
h
67
苏州—拙政园
h
68
苏州—拙政园
h
69
苏州—拙政园
h
70
苏州—拙政园
h
71
1.地形
自然式园林的创作讲究“相地合宜,构园 得体。”主要处理地形的手法是“高方欲 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得景随形”。 自然式园林最主要的地形特征是“自成天 然之趣”,所以,在园林中,要求再现自 然界的山峰、山颠、崖、岗、岭、峡、岬、 谷、坞、坪、洞、穴等地貌景观。在平原, 要求自然起伏、和缓的微地形。地形的剖 面为自然曲线。
h
72
东苑公园水体、地形
h
73
地形自然起伏
h
74
青岛海边地形
h
75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76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77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78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79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80
2.水体
这种园林的水体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 之来历”,园林水景的主要类型有湖、池、 潭、沼、汀、溪、涧、洲、渚、港、湾、 瀑布、跌水等。总之,水体要再现自然界 水景。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折,水岸为自 然曲线的倾斜坡度,驳岸主要用自然山石 驳岸、石矶等形式。在建筑附近或根据造 景需要也部分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

4.2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4.2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导入:展示《汉宫春晓图》(仇英)与《苏州园林长廊》图。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在视觉感受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对,一个是平面二维的,一个是三维立体的真实景色。

都表现了园林的优美景色。

其实,中国的园林和绘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园林也是我们上节课学的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种,是最精妙的组成部分。

董其昌说过:“公之园可画,而余家之画可园。

”寓园可画,寓画于园。

今天我们带来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好奇心,感受他们带来的魅力,来学习新课《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新授:环节一:让同学们欣赏短片园林建筑《苏州园林》、《颐和园》。

提问:视频播放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对比一下,这两组视频在体势上表现得有何不同不同呢?咱们可以从书中找一找答案。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不错。

在中国园林中,主要分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两大类。

皇家园林就像第一幅颐和园一样规模庞大,宏伟,占地面积大,建筑也是金碧辉煌,五彩缤纷采用大规模的实景林木,而私家园林主要是模仿自然,多采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像假山假水的运用,都是仿照皇家园林演变而来的小景园林山水。

在两汉之前,皇家园林占与主要地位,皇宫贵族用于彰显皇家威严与权力,到唐宋之后,私家园林发展很快,园林规模较小,而采用“移天缩地”的手法。

尤其是宋代,文人画盛行,酷爱在画中找寻情感寄托,文人们喜爱赏景游林,成为了一种高雅情趣,将情怀寄托在山水之中。

而这种把自然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后,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在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板书)环节二:“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相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代表,像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规模不大,在景区划分和造景上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

它们讲究自然天成,不漏人工斧凿的痕迹,将一切按照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就比如上节课讲到的斗拱,就是按照树枝一样的自然形态来表现的。

人美版高一美术鉴赏第十九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人美版高一美术鉴赏第十九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环秀山庄
二.“枯山水”---日本传统庭园
早期的日本山水庭院同中国园林一样善于模仿自然并且精巧细致、风格凝练、 讲求意境、富有诗意。后来随着禅宗由中国传入日,本其思想对造 园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使园林变得富有哲理,更加抽象,逐渐成文一种“微观景观”即“枯 山水”庭园。
金阁寺 日本
金阁寺,正确说来叫鹿苑寺,因寺院内金箔贴制的舍利殿——金阁非 常有名,故被叫作金阁寺,1994年被确立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人文主义---意大利古典园林
14、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其他一些 地方修建园林成为一种时尚,这些园林大多 建立在景色秀丽的丘陵山坡上,花园顺地形 分几层台地,形成具有特色的“台地园”。
台地园意大利
四.驯服自然—法国古典园林
“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古典主义的法国” 法国人没有 完全接受意大利的园林风格,而是利用建筑、道路、花圃、 水池以及整齐的花草树木,编织出美丽的图案,形成了组 织有序的古典主义园林风格。
* 苏州园林为致仕官员、文人学士亲自设计的私
家园林,将住宅与园林合一,创造了“城市中的山
林”,借助古典诗句对园林进行点染,深受写意山水
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 苏州园林拙政园
苏州园林拙政
苏州园林拙政
苏州园林拙政园
苏州园林留园
苏州园林留园
苏州园林网师
苏州园林网师园
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 的关系? 北方皇家园林模仿江南园林清 雅气韵的同时,独具富丽的皇 家气魄。
北 京 颐 和 园 地 图







颐和园昆明湖区十七孔桥,全长150米,宽8米,是皇家园林里最长
的桥 ,桥栏杆上有544头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石狮子。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园林中的不同路径、回廊与桥梁
所谓理水,就是引水为池,在有限的空间 里营建灵动的水系。 理水的方法: 1、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水加以掩映用 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效 果。 2、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之间,或架曲折的石 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増加景深和空间层次 ,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3、破,水面很小时,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 、犬牙交错并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 是一洼水池,也令其有深邃山野风致。
人化自然
审美观念
人作与天开 |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年 级:高一
学 科:美术(人美版)
明·汤显祖《牡丹亭》中有句“不到园林,怎知春 色如许。”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件艺术品, 建筑、山、水、花木 巧妙组合, “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 林泉之趣” 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古典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 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 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 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与绘画、文学的关系 “画中与诗情,园林参画意”。 山水画是画家书写情思的媒介。无论是中国
画或是园林艺术境界的显现,绝不是对客观自然的 机械描摹,而是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
东园图卷(局部) 中国画(手卷) 文徵明 明
中国园林把中国画以三维空间的形式复现到 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国画中经常使用“咫尺之图, 写千里之景”,这给园林创作以极大启示。
中国园林巧用建筑的平面布局,间隔以山, 水,树,石,桥等追求曲径通幽,以小见大,以简 代繁在有限中体味无限的美学境界,在具体造园技 巧上讲究巧于因借。“因”主是依据地理和内外风 景特征,用人工设施来引导赏景。“借”是借景入 园、纳景入室、取景入眼,用远借、邻借、仰借、 俯借,应时而借的手法,将园林的空间无限扩展, 让想像可以自由延伸。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颐和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是客观的生活、景物。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园、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传统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其中所蕴含的意境更是耐人寻味,让人流连忘返。

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内容,颐和园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它的意境?一以山水为主题。

颐和园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运用大量的山石和水体,化物象为意象,把物镜幻为意境。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成要素。

颐和园对这些东西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园林的创作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自然生态的信息,它不受地段的限制,能于小中见大,也可大中见小。

惟其如此,颐和园这样的大型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表现出来“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这就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院系: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班级:测绘类19-5班
学号:1904070517
姓名:毛镜懿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本堂中国园林艺术鉴赏选修课,看到了我国许多的古典园林建筑,感受到了有着厚重历史的中国以及有着诗情画意的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对自然美亲切而又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留下的中国园林瑰宝,这次选修课报告,我选择了鉴赏颐和园,才疏学浅,如有纰漏和错误,请海涵。

中国是园林的国度,在园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可以说是一种有形的诗或立体的画,更具体而典型地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无限留恋。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颐和园全园可分为宫殿区、前山前湖区、西湖区和后山后湖区四大景区。

宫殿区取严谨对称的殿庭格局,但较紫禁城的严肃气氛已轻松很多,建筑尺度也不太大。

绕过宫殿区的主殿仁寿殿,通过一条曲折的小道,进入前山前湖区,气氛才忽然一变:前泛平湖,目极远山,视野十分辽阔,远处玉泉山的塔影被借入园内,加深了园林的空间感。

在昆明湖西部筑有西堤,堤西隔出水面二处,各有岛一,与龙王庙岛一起,构成一池三神山的传统皇苑布局,为西湖区,风格疏淡粗放,富有野趣。

万寿山北麓是后山后湖景区。

后湖实为一串小湖,以弯曲河道相连,夹岸幽谷浓荫,风格幽曲窈窕。

在后湖中段,两岸仿苏州水街建成店铺,有江南镇埠风韵。

颐和园充分体现了皇家园林的特点: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所用手法为写实;景区规模大,景点多,景观丰富;功能和活动性较丰富,几乎都附有宫殿和居住用的殿堂;园林风格侧重于富丽堂皇,渲染出一派皇家气象。

添景: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而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对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

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

颐和园借玉泉山及西山,使游人扩展视觉和展开联想。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也是画的国度,正因如此,中国人才能创造出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

因此,中国也是园林的国度,园林是诗和画的载体,同时园林也是现实的诗和立体的画。

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更体现了中国民族的巨大力量和匠心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